科普反流言需要“快准狠”

2019-12-21 04:14陈经
环球时报 2019-12-21
关键词:辟谣流言中国科协

陈经

近日,中国科协公布了年度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由于这些上榜流言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传播很广,所以被澄清后也引来了不少人的关注。其中名列榜首的“5G基站辐射”从年初开始就有不少相关讨论与科普,再加上有网络大V在今年5月说,5G基站密度高、辐射会危害健康,社会知名人士的参与更是引发了热议。

客观说,虽然是“流言终结榜”,但在公众舆论中,并没有这么乐观,其错误影响远没有“终结”。人们甚至能感觉到,似是而非的“科学”流言日渐增多,在公众舆论中,流言与科学辟谣哪个更占优真不好说。中国科协的每年岁末都会发布多项科技领域评选成果,其中十大“科学”流言成为最受关注的焦点,这本身就说明流言广为传播已是常见现象。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在2014年的十大“科学”流言中,第一条是“地暖辐射会致白血病”,第四条是“高铁辐射严重致女性不孕”。到了2019年,类似的内容又改头换面重新传播。因不少人担心通信基站、WIFI辐射影响孕妇健康,不时有小区业主要求基站搬走、老人不许邻居用WIFI之类的闹剧发生。辐射、健康、孕妇成为流言爱借用的“科学梗”。笔者认为,面对这种严峻形势,要加强针对流言的科普宣传工作。除了年终用“十大”的形式扩大科学真相的影响力,我们还需根据流言传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发力。

首先,在信息时代,新流言传播特别快。流言被关注后,再出来澄清科普说明真相,即便是有影响力的机构出来正式辟谣,往往需要一定时间。但是澄清科普慢个几天,就很可能淹没在信息海洋中,不再是热点。人们对热点流言留下印象,却忽略了相关科普,又被新的流言热点吸引。因此,需要加快澄清科普的速度,及时发现流言,迅速推出权威科普。如果工作得当,及时的辟谣能跟上热度,还能促进正确科学知识的传播。

其次,有时一些大V和名人不是流言编造者,但是以“单纯转发”的名义散播了一些“科学”流言,让流言更有迷惑性和影响力。这种情况虽不是恶意,也很值得注意。辟谣时,可以对名人进行具体及时的沟通,让他们尽早更正认识。如果针对名人的科普工作做得好,名人主动进行澄清科普,对科学知识和科学观念的传播有很大帮助。培养一些有影响力的正能量科普名人,也是精准传播的好办法。

再次,在“信息茧房”效应下,很多网民选择性接收消息,与自己认知相近的“科学”流言不断得到强化。要澄清扭转这种错误认知,往往花数倍的努力而不可得。针对这种情况,要提升科普工作的力度,“狠狠”发力宣传,用直击“要点”的科学知识争夺网民的时间与关注。

总之,科普反流言需要“快准狠”,才能应对不断涌现的假扮成“科学”的流言冲击。▲

(作者是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研究员)

猜你喜欢
辟谣流言中国科协
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
最强联动
流言之下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微信辟谣小程序上线:这个一定要转给了爸妈!
用理智的剑,斩断流言
飘雪
真相查清之前别急着辟谣
韩启德担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潘建伟当选副主席
辟谣联盟:一切谣言都是纸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