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影响

2019-12-22 00:16李昶进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信用社市场化金融机构

文/李昶进,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1 绪论

利率市场化的意思是,金融机构调整利率,而不再完全是由政府控制。机构不再依据政策,而是依据市场行情来决定利率的变化。作为市场金融机构中的重要一环,农村信用社会受到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并对其经营方式与理念有根本性影响。

2 背景

13年,利率市场化的序幕拉开,标志是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金融机构可以自己制定贷款利率。两年后央行对存款利率也可由机构制定。由于在金融机构中的特殊地位,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用社技术威胁也是机遇。怎样在新形势中继续保持信用社的竞争力,继续发挥它的独特作用,成为了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3 文献综述

李文国发现了金融的行业性缺陷,指出利率定价机制亟须改进。陈伟光分析了信用社这种金融机构在市场化的浪潮中可能受到的各种冲击,并对资产与经营提出了改进意见。braverman指出不合规经营的金融机构仍大量存在。Hulme站在信用社迎接转挑战的角度,强调了企业定位对信用社的影响。Siamwalla在调查中发现,金融机构的借款贷款业务在利率市场化中变化很大。

4 市场化在中国的推进和信用社目前的状况

市场化的进程始于1983年,中国人民银行在那年被授予了权限,可以调整基准贷款利率,有20%的空间。在2002年存贷款利率中的贷款利率不再规定最大值。2003年农村信用社可在一定范围内自己调整。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变更为贷款利率上限不限,最低为基准利率的0.9倍,2013年存贷款利率再次调整,分别为0.8倍和1.1倍。2014年商业银行不再有贷款利率的下限限制。2015年开始,我国利率利率市场化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新形势的到来,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的政策与制度仍有不足之处,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改进现有制度,有利于利率市场化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 农村信用社的状况

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具有不同于商业银行的优势。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稳固,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与实力不可忽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最近几年中呈现出了两个主要的趋势。一是员工人数的上升,据统计,14年某地的农村信用社员工人数比2013年增加了32.7%。提供了可观的就业岗位具有良好的带动示范效应。二是从整体上看,农村信用社全国范围内的规模都在扩张。2014年和之后的一年扩张速度一度接近了40%。规模的扩张有很多指标,其中一个就是自助设备的数量,各省自助设备的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5.1 农村信用社的业务优势劣势

5.1.1 一线优势

农村信用社扎根于基层地区,客户群体主要来自于四五线城市以及乡村。主要服务于乡镇企业,小型企业和农村务工人员。当地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优势。农村信用社雇佣的当地工作人员,使其天然与小微企业和农民没有太远的距离。小微企业与服务农民的金融定位跌势农村信用社在政策变更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5.1.2 风险可控优势

在农村信用社活动的范围内,人员流动性没有一线城市那么高,这使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的违约成本急剧上升,大大降低了农村信用社的监督监管成本,征信违约体制也更加高效。

5.2 运营不利因素

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群体有限,这也导致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和资金使用没有多样性,主要为最传统的存贷业务。同时也是因为客户群体的单一性,以及基层地区群众的特点,农村信用社无法较为方便的开展中间业务,至于在互联网浪潮下的技术革新,以及对应用的开发则更加困难。农村信用社受制于自身体质以及客户群体,业务的特点,不能迅速有效灵活地对市场利率市场化作出反应。

5.3 竞争意识不强

受限于客户群体及日常业务的单一性,农村信用社趋于保守,没有严格的管理以及风险控制体系,相当数量的资金,由于农村信用社的松散管理并没有流入使用效率最高的地方。闲置资金率居高不下,使农村信用社目前的风险水平不利于承受利率市场化的冲击。

5.4 风险方面

政策的巨大变化,总能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增加。农村信用社由于其独特的定位将受到独特的冲击。在利率风险方面:农村信用社中作为最大利润来源的存贷业务相比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业务,具有资金流入少,存放时间短,资金流出往往大量并且持续时间很长。这种特点本身已经使农村信用社的利率,具有了一定的风险。并且由于业务的单一性,农村信用社的利润依赖于利率水平的制定。利率市场化之前,由于国家对金融机构的强烈管制,存贷业务上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没有差异化,趋同性明显。利率市场化之后,不仅农村信用社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业务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由于农村信用社存贷业务的独特结构,将使他的独特的利率风险,在这种激烈竞争中更加充分的暴露出来。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资金流入方面,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比较大,但是贷款利率则灵敏度不高。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中,这种利率风险漏洞有极大的隐患。

5.5 政策性风险

我国金融行业受政策影响性较大。从2011年到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上下调整存贷款利率。2015年一年更是多达五次。利率变动的频繁,毫无疑问意味着利率风险的增大。

利率调整的次数和大小都不相同,这种变化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是利率结构的频繁变化以及不稳定。利率市场化使金融业间的竞争加剧,无疑会增大农村信用社的压力。

5.6 存款压力

对于以存贷业务为主要业务的农村信用社来说,资金流入的增加,无疑会使它的抗风险能力增强。由于利率市场化,导致了存贷款利率的放开,农村信用社以及同样拥有存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都会增加存款利率,致使竞争激烈。由于规模所限,农村信用社在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中天然处于劣势。利率市场化在逐渐放开的过程中,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必然就存款有一番争夺,并必然导致有由此带来的存款量的不稳定。

5.7 利润可能下降

农村信用社由于自身的业务特点,交易对象是零零散散的农户和乡镇企业,更多是薄利多销的零售业务,利率市场化之后,面对竞争的白热化,农村信用社的成本会急剧上升。有关存贷款利率方面的竞争,农村信用社天然就比国有大银行有着更多的劣势,无论是规模优势还是业务种类的多样性上,利率市场化带来竞争的激烈,会放大这种劣势,产生意外的效果。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及早认清形势,为即将到来的白热化的竞争做好准备,积极拥抱新技术,提高管理效率,打造出与利率市场化之前更好的服务,这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成本的增加也会体现在员工的培养方面。由于农村信用社的定位是基层金融服务,客观的讲,并不能对高端技术型人才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然而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新产品的开发,管理系统的升级,都需要更多的人才。人力资源的更新换代,却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

6 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影响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除了降低贷款利率,增加存款利率之外,为开拓客源,农村信用社很可能会降低对贷款的审查,进一步增加潜在的风险,而坏账率会在未来释放。同时农村信用社必须增加自己的业务的方便程度,不能落后于信息时代其他金融机构的信息化程度。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的规模优势,会开发出方便使用的业务系统,会在一定程度上压低农村信用社的利润空间。农村信用社,由于自身规模所限,以及业务空间开展的范围限制,并不适合与其他金融机构同行,展开激烈的价格战,尤其是还有业务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差的缺点。

7 风险与机遇并存

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对农村信用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核心业务存贷款业务的制定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加上自己扎根基层的优势,未必不能从其他金融机构中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要做到这些,农村信用社就必须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对广大农民以及中小乡镇企业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能切实的为他们提供及时的金融服务,同时发挥自己在基层的信息优势,尽可能的把贷款风险降到最低。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对农村信用社也是一种刺激,金融业的日趋市场化以及开放是大的趋势,利率市场化正能帮助农村信用社开发出更符合时代潮流的金融产品以及服务和管理系统,打造面向未来的一流竞争力。

利率市场化下经营建议

重视人才引进,并利用引进的高技术人才,打造适应新时代的信息技术管理系统以及升级农村信用社自身的管理模式。利率自主制定,对农村信用社是个机会,他可以和农村信用社,对客户群体的了解完美结合,打造出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客户的差别定价。同时在管理上更注重长期合作,尽量避免与有规模优势的国有商业银行打价格战。

利用自身的对基层市场的了解,进一步精准定位自己的客户群体,打造出不同于其他一般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产品。服务实体经济,切实带动当地经济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信用社市场化金融机构
新发展阶段农村信用社加强管理会计绩效考核应用研究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进资本账户开放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以市场化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全民财富”——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回应六大关切
新时期创新信用社经济管理的方法与手段探索
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