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采空区残留小煤柱巷道掘进支护技术研究

2019-12-23 11:45余雁飞
采矿技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钢带煤柱锚索

余雁飞

近采空区残留小煤柱巷道掘进支护技术研究

余雁飞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燕子山矿,山西 大同市 037000)

燕子山矿302盘区5210巷在掘进过程中与8212已采工作面采空区预留煤柱相遇,巷道掘进至煤柱附近时,受到采空区压力及采动压力的影响,矿压显现剧烈,顶板破碎严重,煤壁大面积片帮,原有的支护方式难以有效控制巷道变形,针对这一难题,提出“锚杆+锚索+W钢带+JW钢带+钢护板+护帮锚索+金属网联合支护”工艺,有效缓解了增压区巷道变形,提升巷道顶板及巷帮稳定性,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

小煤柱;支护技术;风险管控;掘进

燕子山矿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小蒜沟村保护煤柱以南,马脊梁矿保护煤柱以西的山梁地带,地面标高1328~1406 m,井下标高923~965 m,矿井5210掘进巷位于4#煤层302盘区,西部为可采边界线,南部为8208设计工作面,东部为盘区巷,北部为8212回采工作面。对应上覆有11#、14-2#、14-3#层小窑破坏区及马脊梁矿301,303,305盘区采空区。5210巷煤层结构复杂,厚度稳定,煤层全厚5.54~9.34 m,平均厚度7.44 m,老顶主要以高岭岩,粗、中、粉细砂岩、砾岩为主,平均厚度为15.26 m,直接顶主要为粗粒砂岩、中、细砂岩、粉砂岩,平均厚度9.16 m,直接底为高岭岩、细砂岩、粉砂岩,平均厚度7.70 m,平均煤层倾角为3°,5210巷掘进使用EBZ260型掘进机进行破煤掘进,实现一次成巷。

1 巷道支护面临的问题

5210巷道原支护形式为“锚杆+W钢带+锚索+金属网”联合支护,在该巷道掘进时,与8212已采工作面采空区预留煤柱相距仅有8 m,根据相邻巷道矿压数据资料分析,受邻近采空区压力影响较大,巷道开挖后,顶板及巷帮变形严重,当巷道掘进至增压区时(增压区影响巷道掘进距离约25 m左右),顶板破碎严重,煤壁大面积片帮,在顶板来压期间,煤壁的片帮深度、垂直高度和范围较大,在工作面中后部显现得尤为严重,其中片帮最大深度可达1500 mm左右,最大宽度、高度可达5100 mm和2000 mm左右。在采动压力作用下,巷道顶板岩石层与上覆岩层出现离层,锚杆、锚索锚固位置脱离稳定层位,引起锚固力不足甚至支护失效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巷道施工安全。原支护形式难以有效控制巷道变形,针对5210巷施工过程中巷道成型与帮顶支护困难的难题,为保证巷道顺利过增压区,需对顶板及巷帮支护参数进行优化,重新制定加固措施。

2 过增压区支护措施研究

2.1 机载前探梁临时支护工艺

在顶板完整的情况下,在工作面机组割完一个循环(0.8 m)后,将钢带、金属网放置在机载前探梁上,启动机组液压电机,升起机载前探梁掩护空顶区域,机载前探梁升到位后将机组打到闭锁位置,通过主架的升降油缸操作阀手柄使主架升起达到巷道顶板高度,使钢带和锚网同顶板吻合。然后掘进机停机断电,在掘进机机载临时支护的保护下进行打孔、上锚杆,完成支护作业[1]。其中,顶锚杆,顶锚索到工作面的最大控顶距离(最小控顶距与一个支护间距之和)为2.3 m,最小控顶距离为0.7 m,护帮支护距工作面滞后距离不大于2.4 m。

2.2 联合永久支护工艺

考虑到5210巷小煤柱掘进,需增强支护强度,提出了“锚杆+锚索+W钢带+JW钢带+钢护板+护帮锚索+金属网联合支护”工艺,在顶板完整的情况下,割完一个循环后,在临时支护的掩护下执行敲帮问顶,由外向里、由中间向两边进行永久支护。5210巷顶板采用钢带压网、锚杆固定和锚索联合支护形式,护帮支护由上向下采用短钢带压网、锚杆固定支护形式。5210巷道支护设计断面如图1所示。

(1)顶板钢带压网,锚杆固定支护。顶板布置4排锚杆,规格为Φ20×2400 mm,排距0.9 m,间距1.6 m,垂直于顶板布置,角锚杆与顶板夹角60°布置,间距1.6 m,顶板增设“JW”型4孔钢带:规格为3200 mm×330 mm×6 mm。掘进过程中,如遇顶板层理、节理发育,顶板破碎时,需根据实际情况缩小锚杆支护间距,加强顶板支护[2]。

图1 5210巷道支护设计断面

(2)顶板锚索支护。巷道顶板对称布置4排锚索,排距0.9 m,间距1.6 m,垂直于顶板布置布置,角锚索与顶板夹角60°,间距1.6 m。布置锚索长度根据顶煤厚度选用7.0 m长,如果顶板顶煤厚度超过5.0 m时,必须更换成9 m长锚索,保证锚固端伸入直接顶基岩处1.2 m以上,确保顶板支护完整性及悬吊固定作用。

(3)护帮锚杆支护。护帮锚杆选用规格为Φ20×2.4 m的左旋无纵筋螺纹锚杆,角锚杆左右各1排,与顶板水平成60°夹角[3]。巷道工作面侧煤壁布置3排护帮锚杆,上排锚杆距顶板0.6 m,下排锚杆距底板0.7 m,锚杆间距1.0 m;巷道煤柱侧布置3排护帮锚杆,上排锚杆距顶板0.6 m,下排锚杆距底板0.7 m,锚杆间距1.0 m;帮锚杆垂直于顶板布置,并在钢带下铺设金属菱形网,帮网选用8号铅丝编制成网孔为50 mm×50 mm,规格为3400 mm×1700 mm的菱形金属网。

(4)护帮钢带压网,锚索固定支护。巷道护帮锚索选用规格为Φ17.8×4000 mm的锚索,沿巷道工作面煤柱侧布置2排锚索,与顶板水平成60°夹角,锚索支护排间距为1000 mm×1600 mm,护帮锚索支护工作面侧布置1排锚索,锚索支护排间距为1500 mm×1600 mm,针对煤壁片帮严重的情况,巷帮增设“W”型单孔短钢带和“JW”型单孔短钢带作为联合支护,规格分别为为400 mm×280 mm×4 mm和400 mm×330 mm×6 mm。

2.3 增压区支护技术要求

(1)当遇到巷道顶板破碎地带、巷道交叉口、“丁”字口、或与巷道设计高度变化较大时,需适当加打锚杆和锚索,并铺设金属双网防护,锚固条件变差的区域,需变更锚索支护。锚杆、锚索安装角度允许偏差±15°,锚索孔深误差为0~+50 mm,锚索外长度控制在150~250 mm之间。

(2)W型(JW型)钢带必须垂直巷道中心线布置并紧贴巷道顶板,接触面积不得小于60%,未接触部分必须用板皮或木楔子垫实,每排锚杆布置成一条直线。

(3)铺网联网要求巷道顶角处,帮网、顶网不得搭接,必须铺设整体网,或者用网丝将两张网链接成整体,金属网铺平、铺展,紧贴顶帮,网与网搭接长度不小于200 mm,搭接处每200 mm用14#铅丝扭结好,双丝双扣,绑扎牢固,绑死扭结不少于3圈[4],巷道每掘进100 m必须用尼龙网断开顶、帮金属尼龙网两边角搭接500 mm。

3 巷道掘进过增压区风险管控

依据2018年度燕子山矿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由于临近采空区的稳定时间不足,5210巷道掘进过程中,存在小煤柱开采压力释放区,特别是小煤柱侧及巷道尖角等应力易集中区,在该区域内,煤层赋存特性稳定性较差,顶板破碎严重,巷道开掘后,锚索锚固位置脱离稳定层位,可能引起锚固力不足、支护失效等隐患,造成巷道冒顶事故的重大安全风险,为管控重大安全风险采取 如下:

(1)将小煤柱巷道尽可能布置在临近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降低区,采用一掘一支,短掘短支的方式掘进,使用机载前探支护,坚持敲帮问顶制度,施工过程中,加强围岩的变形观测,做好顶板岩(煤)层的离层情况记录,为支护调整提供依据;

(2)定期对巷道顶板及煤柱进行钻孔窥视,分析顶煤破碎层位、煤柱内破碎范围,合理调整支护,确保锚固端处于稳定层位中,巷道因炸帮等原因超宽0.4 m时,够一个支护间距必须及时补上此处的支护;

(3)对与各类硐室,尤其是小煤柱侧的,必要时可以考虑通过喷浆等手段加强支护,保证顶板安全,当边锚杆帮距>0.9 m时,须增补支护,工作面必须有足够的备用临时支护材料,当巷道遇顶板破碎时应急使用,在掘进小煤柱时,如果煤柱侧顶板及护帮破碎严重需要增设单体柱加强支护;

(4)由于巷道沿煤层底板掘进,巷道顶板留有顶煤,在小断层及裂隙较发育的地带,巷道顶板容易破碎,故在过断层及地质构造时,必须停掘,探明断层及地质构造特征,缩小锚杆间排距,短掘短支,同时增补锚索支护,缩小循环进尺,将循环进尺调整为0.7 m以确保安全。

4 结 语

本文以同煤集团燕子山矿302盘区5210掘进巷道为研究对象,对该巷道通过采空区小煤柱增压区时顶板破碎,煤壁片帮严重的问题,提出“锚杆+锚索+W钢带+JW钢带+钢护板+护帮锚索+金属网联合支护”工艺与风险管控措施,实践证明,施工巷道采取联合支护工艺后,降低了增压区内巷道围岩变形量,巷道顶板及巷帮稳定性大大提高,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1] 张志茸.煤矿掘进支护设计与工艺[J].机械管理开发,2018,33(06): 28-29.

[2] 徐青云,张 磊,鲁 杰,李永明,谭 云.高瓦斯松散煤体复合顶煤巷支护参数优化分析[J].中国煤炭,2014,40(12):42-45.

[3] 贾树宝.加强掘进巷道与相邻综采面交锋处的顶板支护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6(06):8-9+12.

[4] 温思南.巷道掘进过小断方法及措施[J].科技视界,2013(04):166- 167.

(2019-02-21)

余雁飞(1986—),男,山西宁武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煤矿机掘队组技术管理工作,Email:312322524@ qq.com。

猜你喜欢
钢带煤柱锚索
公路下压煤巷式似膏体充填开采暂留煤柱合理宽度优化
薛虎沟矿1209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CVT钢带轴向偏斜机理及对钢带失效的影响
热轧65Mn宽钢带扁卷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大埋深矿井区间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采动影响下双巷掘进煤柱承载特征研究
“2019钢带质量控制技术研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