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12-23 07:13姜丽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哺乳期针对性护理应用效果

姜丽华

【摘 要】目的:分析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39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乳腺脓肿发生率及护理干预时间等。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9%)。研究组患者乳腺脓肿及治疗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可降低乳腺脓肿发生率,帮助患者尽早恢复。

【关键词】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针对性护理;应用效果

文章编号:WHR2019032044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early lactation acute mastitis.Methods:78 patients with early acute breast-feeding mastiti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39 cases, strengthening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and control group (39 cases, implementing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incidence of breast abscess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ime and so on.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100.0%)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6.9%). The breast abscess and treatment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reatment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astitis in early lactation is good, which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abscess and help patients recover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Lactation; Early acute mastitis; Targeted nursing; Aapplication effect

急性乳腺炎是產妇产后3~4周(哺乳早期)常见的乳房并发症之一,多见于初产妇,主要是由于乳汁淤积、乳腺导管堵塞、细菌侵袭或乳头皲裂等原因导致的炎症性疾病[1]。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极易发展成乳腺脓肿,对产妇正常哺乳造成很大影响的同时,也会影响产妇身心健康[2]。本文作者对比分析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针对性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8例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现将78例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1~32岁,平均(25.7±3.8)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13例;病程1~7d,平均(2.5±1.2)d。对照组患者年龄21~34岁,平均(25.1±3.9)岁;初产妇27例,经产妇12例;病程1~8d,平均(2.2±1.8)d。两组患者年龄、产次及病程等资料各方面经统计学软件处理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主要方法是采用自制的50%硫酸镁溶液(温开水+硫酸镁粉针剂),温度控制在38℃~42℃,将无菌纱布浸泡在硫酸镁溶液中。指导患者取半卧位,然后把浸湿的无菌纱布湿敷在患者患侧乳房,尽可能避开乳头,湿敷30min~1h即可取下纱布,每天湿敷2次。结束热敷后,用手轻轻托起乳房,适当用力挤压排出乳汁。如果未彻底排出乳汁,还需要借助吸奶器彻底吸出乳汁。其次,还应采用物理治疗,每次20min。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护理:

1.2.1 心理护理 很多产妇因为担心病情以及疼痛很容易出现紧张、烦躁、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交流沟通,语气应温柔、亲切。同时,护理人员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发生机制、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明确治疗不会影响正常哺乳,从而缓解患者的担忧。其次,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学会吸乳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手法按摩方法等,鼓励产妇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1.2.2 饮食护理 饮食对于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病情也有很大影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日常饮食中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食物尽可能清淡、易消化,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防止增加患者乳汁浓度及稠度,影响乳汁正常分泌而堵塞乳腺管。如果患者乳汁比较充足,应尽量少进食猪蹄、鲫鱼汤等催奶性的食物[3]。如果患者乳汁量大且浓稠,为防止乳汁淤积,应尽快排出乳汁,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多喝水,尽量少喝汤。

1.2.3 皲裂护理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学会哺乳的正确姿势,同时还应讲解乳头皲裂、乳头扁平或凹陷的正确治疗方法等。同时,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时刻保持婴儿口腔及自身乳房的卫生、清洁,根据“按需哺乳”的原则进行哺乳,一侧乳房哺乳完后再另一侧哺乳。如果新生儿不能吸尽乳汁,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吸奶器或者采用手法按摩挤出乳汁装入奶瓶喂给婴儿。

1.2.4 乳房按摩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应用一只手托住并固定患者乳房,另一只手以大、小鱼际肌顺时针轻柔的按摩患侧乳房,挤出乳汁后尽量排空。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患侧乳房皮肤发红、触痛感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且乳房肿块也完全消失,哺乳恢复正常。好转:患者患侧乳房等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乳房肿块面积至少缩小50%,且伴有轻微疼痛。进步:患者患侧乳房等症状及体征有一定好转,乳房肿块面积缩小50%以下,乳房疼痛中度。无效:患者上述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分析

治疗有效率及乳腺脓肿发生率等计数数据采用(n,%)表示,通过χ2对数据差异进行检验;治疗时间等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通过t对数据差异进行检验,本次统计学处理软件采用SPSS 15.0,当P<0.05,表示两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9%)。具体见下表1。

2.2 两组患者乳腺脓肿发生率以及治疗时间对比。

对照组5例患者出現乳腺脓肿,研究组1例患者出现乳腺脓肿,研究组患者乳腺脓肿发生率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8%(χ2=12.012,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时间(4.3±0.4)d明显短于对照组(7.9±0.2)d(t=23.983,P<0.05)。

3 讨论

临床西医认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有多种,患者往往表现为患侧乳房畏热、皮肤红肿、发热、肿痛等,若临床症状偏轻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心理,若病情严重很容易出现乳房脓肿、高热等症状,不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临床有学者研究提出,加强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硫酸镁热敷、手法按摩及物理治疗等方法治疗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这些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但无法照顾到患者的心理需求,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配合的情况[4]。本次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9%)。研究组患者乳腺脓肿发生率2.6%显著低于对照组12.8%(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时间(4.3±0.4)d明显短于对照组(7.9±0.2)d(P<0.05)。这和董春梅[5]研究报道结果(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针对性护理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患者28%,治疗时间也明显缩短,乳腺脓肿发生率可降低12%)基本相符。由此可见,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加强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针对性护理中增加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皲裂护理以及乳房按摩护理等内容,可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指导患者合理、健康饮食,可帮助更彻底的排出乳汁,避免乳汁淤积堵塞乳腺管[6]。

综上所述,哺乳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可降低乳腺脓肿发生率,帮助患者尽早恢复。

参考文献

[1] 刘效娟.护理干预对围生期产妇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04):70-71.

[2] 朱庆芬.早期急性乳腺炎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07):144-145.

[3] 董春梅.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护理干预及疗效观察[J].江苏医药,2015,41(03):365-366.

[4] 周华明.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03):706-707.

[5] 董春梅.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早期护理干预及疗效观察[J].江苏医药,2015,41(03):365-366.

[6] 胡晓萍,熊迎春,王亚华,等.护理干预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疗效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2(36):166-167.

猜你喜欢
哺乳期针对性护理应用效果
早期护理干预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哺乳期同房,会怀孕吗
哺乳期的女职工是否享受特殊的法律保护?
输尿管撕脱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43例车祸致脑部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