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饼”献疑

2019-12-23 07:13杜冠章
寻根 2019年6期
关键词:肉包子白面小吃

杜冠章

幼时读《水浒传》,对武大郎所卖“炊饼”究竟为何物,百索不得其解。后来看到有学者考证云,“炊饼”本即“蒸饼”,宋代为避仁宗赵祯的名讳,便把“蒸饼”说成“炊饼”。这一说法已经广为信从,《辞源》就是这样解释的。

可是,蒸饼又是怎样一种食物呢?学者们至今仍众说纷纭,其中以“蒸饼即馒头”的说法为盛,《辞源》即主此说。然而,“馒头”之说有古今之别。古代的馒头是有肉馅的,即今天所说的“肉包子”,此说似亦可信。宋代高承《事物纪原·馒头》解释馒头起源云:“稗官小说云:诸葛武侯之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于神,假阴兵一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首祭之,神则向之,为出兵也。武侯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象人头,以祠。神亦向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是谓“馒头”即“蛮头”的谐音。《水浒传》中卖人肉包子的孙二娘向武松介绍说:“本家有好酒、好肉,要点心时,好大馒头。”孙二娘店里的“馒头”的确是货真价实的“人肉馒头”。《红楼梦》里介绍妙玉最赞赏宋人范成大的两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是把坟头比作“土馒头”,因为那里面也是有“人肉馅儿”的。今上海小吃“生煎馒头”,还算是古代“馒头”的孑遗。可是不知什么时候又演进出今天流行的无馅发面馒头。学者们多认为,所谓“炊饼”,亦即“蒸饼”,就是今天这种最常见的实心无馅的馒头。

可是,就笔者所见资料来看,把“炊饼”(亦即“蒸饼”)与今之馒头完全等同起来似乎也大有问题。今试将史籍中关于蒸饼(炊饼)与今之馒头的一些不同之处罗列于下,以献疑于方家。

一、蒸饼(炊饼)比今之馒头要小得多。唐李筌《太白阴经·宴设音乐篇》:“馒头……一斗面作三十枚……蒸饼……一斗面作一百枚。”按照一些学者的看法,这里的“馒头”大概就是今天的“肉包子”了。一般来说,一个“肉包子”和一个实心馒头用面多少大致相当。而《太白阴经·宴设音乐篇》所说的蒸饼,用面不到它们的三分之一,可见蒸饼个头儿也要小得多。又《梦溪笔谈》:“江南逆旅中一老妇啖物不知饱……以蒸饼啖之,尽一竹篑约百饼,犹称饥。”一般盛食物的竹筐能盛下一百个蒸饼,若是蒸饼就像今天常见的馒头那样大的话,一百个是绝对盛不下的,更何况一百个馒头也绝不是老妇的肚囊可以包容,这说明蒸饼要比今之馒头小得多。又南宋诗人杨万里诗《食蒸饼作》:“老夫饥来不可那(耐),只要鹘仑(囫囵)吞一个。”诗句虽然不免夸张,也可见蒸饼远不像馒头那样大,否则,无论如何夸张也不能一口吞得下去的。

二、蒸饼(炊饼)与今之馒头用料不同。馒头以水和面,发酵蒸熟,品种比较单一;蒸饼则可用油和面,并常加以他料,品种多样。上引唐李筌《太白阴经·宴设音乐篇》又云:“蒸饼……每面一斗使油二十二斤”。雖然我们对唐代容量和重量单位未作考证,从这一记载总可约略看出做蒸饼是要用油来和面的。《晋书·何曾传》说何曾“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裂开十字花纹的蒸饼,大概如今天所说的“开花馒头”,那是和面时加了糖的缘故。《太平御览》载:“石虎好食蒸饼,常以干枣、胡桃瓤为心,蒸之使坼裂方食。”可见蒸饼内可以填以干果之类。又《东京梦华录·娶妇》:“女家送彩段、油蜜蒸饼,谓之蜜和油蒸饼。”这种蒸饼是加有蜂蜜和油的。

三、蒸饼(炊饼)形状多样,今之馒头则样式简单。今之馒头样式以圆凸为主,亦有方形。而蒸饼则形状多样。《武林旧事》所记南宋杭州市食有“秤锤蒸饼、睡蒸饼”,清陈元龙《格致镜原》:“蒸饼柿,状如市卖炊饼。”则蒸饼(炊饼)如秤锤、如柿者,是圆凸状,大约与现在常见馒头形似。而“睡蒸饼”想来当为棒状。又《东坡志林》载,北宋时于汴河拦河泥淤田,“及秋深水退而放,则淤不能厚,谓之蒸饼淤”,则可知“蒸饼”有扁薄之状。又明朝宋诩《竹屿山房杂部》:“蒸饼,用酵和面,干为圆薄饼,少润以油,迭数层,俟酵肥蒸熟,层揭之,卷同薄饼。”可知此所谓蒸饼有似今所谓“千层饼”。

四、今之馒头是正餐主食,蒸饼(炊饼)则是点心小吃。宋吴自牧《梦粱录》:“有卖烧饼、蒸饼、糍糕、雪糕等点心者,以赶早市,直至饭前方罢。”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下:“上(宋徽宗)觉微馁,孙(卖鱼人)见之,即出怀中蒸饼云:‘可以点心。”前例中“点心”为名词,指糕饼之类的小吃;后例中的“点心”是动词,指在正餐之前以小吃充饥。蒸饼正是一种在正餐主食之外的点心小吃。

五、今之馒头品质差别不大,蒸饼(炊饼)则档次悬殊。今之馒头,是专指用白面发酵蒸制而成的食品,至于其他杂粮面制成的“馍馍”“窝头”是不被叫馒头的,故而馒头的品质差别不大,而蒸饼(炊饼)在成色档次上应该是大有差别的。它虽是上自皇帝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都可吃得的食品,但绝不会是同一档次的食品。宋张可《张氏可书》:“道君(宋徽宗)既逊位,乘轻舆出东水门……登舟见卖蒸饼者,于箧中取金钱十文,市一枚以食。”可见贵为太上皇的宋徽宗也爱吃蒸饼。唐代韦绚《刘宾客佳话录》载:“刘仆射晏五鼓入朝,时寒中,路见卖蒸饼之处势(疑是“热”字之误)气腾辉,使人买之,以袍袖包裙帽底,啖之,且谓同列曰:‘美不可言!美不可言!”可见蒸饼也是朝中大臣的美食。甚至还有官员因贪吃蒸饼不顾场合而丢官者。唐张《朝野佥载》载武周年间一位叫张衡的官员“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加一阶,合入三品,已团甲。因退朝路旁见蒸饼新熟,遂市其一,马上食之,被御史弹奏,则天降敕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遂落甲”。蒸饼还可作为皇帝赐给臣下的赠品。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中有一篇《社日谢赐酒饼状》,就是白居易为感谢皇帝赐予酒和蒸饼而作的。这些令锦衣玉食的皇帝和官员馋涎欲滴,还作为礼品赏赐的蒸饼,必大不同于平民百姓所食的蒸饼。南宋《朱子语类》:“譬如作蒸饼,一以极白好面自里包出,内外更无少异,所谓自慊也;一以不好面做心,却以白面作皮,务要欺人。”这是用一种外用白面、内包杂粮面的蒸饼做比喻的。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卖蒸饼者皆叫云:‘一个二五,里外一般,盖言一个卖二十五钱,里外皆是白面也。”可见蒸饼除了里外俱用白面者,必定还有外用白面、内包杂粮面者。顾名思义,这种外用白面、内包杂粮面的蒸饼或许就是《水浒传》里武大所卖的一种“子母炊饼”。《水浒传》第二十五回写到何九叔去给武大烧纸钱,说:“小人前日买了大郎一扇笼子母炊饼,不曾还得钱,特地把这陌纸来烧与大郎。”这种外白内黑的“子母炊饼”才是像何九叔这样的市井贫民所吃的。

综上所述,似乎可做这样的概括:炊饼,亦即蒸饼,是出现于晋或晋稍前、盛行于唐宋时期的一种用面粉、油水和合发酵蒸制而成的点心小吃,其个头不大,形状多样,品色不一,与今之馒头不同。谨以此求教方家。

猜你喜欢
肉包子白面小吃
“古币”会挖沙
不见葱的葱味肉包子
开胃小吃“丝娃娃”
胡须
不见葱的葱味肉包子
怕冷的小吃货 等
脑筋急转弯
厦门品小吃
大家都爱吃小吃
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