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课本剧,彰显大舞台

2019-12-23 07:15张亚萍
课外语文·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表达力理解力课本剧

张亚萍

【摘要】语文新课标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综合性学习,建议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课本剧就是特别适合学生实践的一种形式。本文以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三篇文章为例,从课本剧编写,激发想象力;课本剧修改,体现表达力;课本剧排练,展现创造力;课本剧展演,彰显理解力等四个角度论述了课本剧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探索小小课本剧的巨大功能。

【关键词】课本剧;想象力;表达力;创造力;理解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标“总体目标”中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可见,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字词句篇的分析,不能被考试牵住了鼻子,要能够激发学生思维,鼓励他们勇敢创造,大胆实践。对合适的课文进行改编并演出,以小小课本剧的形式,就可以彰显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大舞台。下面以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三篇文章为例,具体加以分析。

一、课本剧编写,激发想象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故事,不论是寓言、童话,还是小说、历史,都具备短小精悍、故事情节吸引人、蕴含主旨突出、具有极强教育意义的特点。不同的体裁文章,在改编为课本剧的时候,都需要改为简单易操作的剧本形式,而有些课文细节上还不够清晰,改为课本剧就需要学生进行合理想象,才能使故事合理衔接、更具有表现力。小学生需要想象力,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但要合情合理,而不能胡乱瞎想。合理的想象会让人物更有血肉,使情节更自然,使主旨更深刻。

比如学习课文《三顾茅庐》一课,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的内容修改的,更简洁容易理解。这篇文章写的是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请其出山辅助自己完成兴复汉室大业的故事,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有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童子等,但因为文章是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不适合直接表演,所以需要改编成课本剧的形式,但这需要加入一些合理的想象。比如对课文“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这两句话,有的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改编为“诸葛亮:(伸了一个懒腰)这一觉睡得好舒服啊。(转脸看着童子)有客人来吗?童子:(赶紧上前几步,作揖)刘皇叔来拜见先生,已经等候多时了。刘备:(听见说话,赶紧走进草堂,虔诚地拱手)刘备拜见先生。”改编的时候,注意了合理想象舞台说明,尤其是动作神态,并合理设计了人物对白,改编课本剧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课本剧修改,体现表达力

修改课本剧,是再加工的过程,想要尽可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或者表达出主题思想,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出来。课本剧和课文有异同点,课本剧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不能脱离原文的,但是语言和神态以及动作等可以合理进行修改,可以借助于舞台说明甚至旁白的形式表达出来。课本剧的对白属于主体,但也不能忽视了对于舞台说明的推敲,舞台说明往往都是一些用对白不能直接呈现给观众的情节,仔细研读课文,就可以把课文中隐藏的舞台说明发掘出来,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祁黄羊》一文,对于文章的句子“‘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悼公深感意外,说……”学生大多数是直接改为课本剧的形式,比如“祁黄羊:(郑重地)……。悼公:(深感意外)……。”这种简单化的改编虽然省时间,但表演起来太单薄,不足以表现出这一重大决定时二人的形象特点,笔者就建议学生再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更为准确的展现二人的内心活动的舞台提示。学生经过一番讨论后改为:“祁黄羊:(来回踱着步子,摸着花白的胡须,作深思状,郑重地)……。悼公(瞪大了眼睛,直直地盯着祁黄羊,十分疑惑地)……。”再比较一下前后修改的舞台说明,显然修改后的舞台说明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更为丰富,人物形象更为丰满,通过修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课本剧排练,展现创造力

课本剧剧本改编好了之后,要通过排练这一环节,来不断发现问题,打磨一些细节。虽然我们小学生的课本剧不要求能够达到多高的水平,但也不能粗制滥造。通过课本剧,可以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默契度,更重要的是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展现学生的创造力。比如,一些故事发生的场景,春暖花开、巍峨的大山、波涛汹涌的大海等,课本剧很难花费财力和物力去布景,学生发现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或者用自言自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再利用音响配合效果,就可以让观众想象到真实的场景。

在《三顾茅庐》一文中,在排练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写的是第三次拜访诸葛亮,但课文标题告诉人们是“三顾”,所以要在课本剧开始前交代一下。怎么交代呢?我顺势让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小组建议用刘备自言自语的形式,比如“刘备:(遥望远处,自言自语道)两次去拜见诸葛先生,都没有能够有幸见到,(叹息)这第三次我一定要见到诸葛先生,不见到先生绝不回来。”有的学生建议用话外音的旁白形式:“话说刘备两次去隆重拜见诸葛亮,想请其出山辅助自己完成大业,都没有能够相见。冬去春来,刘备准备第三次再上隆中拜见诸葛亮。”学生纷紛对这两种形式表达赞同。再比如课文第三节对于隆中春景的描写,学生建议用多媒体播放春景的画面作为舞台背景,并用音响播放鸟儿欢快啼叫、流水潺潺等声效,一下子把课本剧提高了一个档次。通过排练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展现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课本剧展演,彰显理解力

课本剧的展演,是最终成果的展现。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角色,有的角色伶俐,有的角色笨拙;有的角色婉约,有的角色豪放,这也需要选择恰当的尽可能与角色特点契合的学生来饰演。不同的学生对于角色中人物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即使同样的台词,同样的舞台说明,不同的学生饰演,表达出来的意蕴也不完全一致。语文老师可以放手让不同小组的学生比赛展演,然后让同学们都评论一下,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公仪休拒收礼物》本身就是以一个剧本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多数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都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而且也不关注学生语速、语调、语气是否符合角色中人物的身份。这种教学方式太过单调死板。笔者就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分组展演,其他小组观看的时候看哪一个小组表演得好,就把自己小组的红花送给哪个小组,哪个小组收到的红花多,哪个小组就是第一名,依次进行排序。同样的,《三顾茅庐》《祁黄羊》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展演。在展演的过程中,真是各有不同,异彩纷呈,这一场场的课本剧,代表了他们小组对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展现的是一个个小组灵动的思想。

语文新课标“实施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积极进行综合性学习,发挥课本剧的作用,引导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才能把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融入其中。请坚信:小小课本剧,彰显的是大舞台。

参考文献

[1]左永娟.课本剧:“演”出语文之美——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编演课本剧[J].语文知识,2017(12).

[2]沈映玲.“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9(6).

[3]刘钦腾.小学语文课本剧七环节教学模式的构建[J].基础教育参考,2019(7).

猜你喜欢
表达力理解力课本剧
指向表达力提升:语言革命的应然必然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我的理解力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探索——台北市南湖高级中学语文组“写∞手”教学活动探析
培根《新工具》中“理解力”浅析
语文教育表达力的理论构建与实践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