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精要

2019-12-23 08:26
中外管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企业

赢得2020年的关键策略,你摸清了吗 辛国奇 李靖

在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经过了历时两天半官产学各界大咖的16场演讲、6场圆桌论坛6场管理百家大讲堂以及多场主题活动的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式信息交流从宏观环境、中观产业微观管理和企业家领导力修炼三个层面帮助广大企业管理者开拓战略思维,回归价值本源

2019年11月中旬的北京,正从深秋进入初冬,一场寒潮袭来,气温陡降10多度,低温加上大风,寒意扑面袭来。而北京望京昆泰酒店里,却是一番热气腾腾的场面。2019年11月15-17日,主题为“2020·价值回归”的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成功举办,上千名企业管理者“正本清源、价值回归”,齐聚在一个为2020准备战略冬装,汲取高热营养、瞭望前路的“温室”里,逐步打开了思路,摸清了赢得2020年的关键策略。

在第28届中外管理官学恳谈会上,经过了历时两天半,官产学各界大咖的16场演讲、6场圆桌论坛、6场晚间举办的“管理百家大讲堂”平行论坛,以及多场主题活动,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式信息分享,从宏观环境、中观产业、微观管理和企业家领导力修炼三个层面,帮助广大企业管理者开拓战略思维、回归价值本源。

众多参会嘉宾和广大企业管理者对于本届恳谈会的主题“价值回归”深表赞同,大家都认为,2020年将是价值观回归的一年。中国企业家最需要的是——回归管理规律的那一口真气,回归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决策与价值。

年初有人调侃说2019将是过去10年最差的一年,又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不错,我们确实正在面临着40年来最严峻的挑战。但是当我们在顺风顺水中酝酿出了足够多的泡沫、喧嚣出了足够多的浮躁时,“严寒”正是一个暴露裸泳、拨乱反正、重归冷静、归零出发的好时节。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价值理念乱象,我们的确需要展开一场反思和梳理,从而正本清源,重估工匠精神下的制造强国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回归。

2019年,国际环境、国内经济都出现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更给企业管理者如何进行新一年的决策、谋划出了大难题。中国企业究竟如何“价值回归”,以赢取2020年的机遇和发展?

宏观战略环境:如何应对?如何布局?

大趋势,不论你摸不摸得到,它永远在那里,找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做企业战略决策,必须高度关注国际大势和国内宏观环境。

本届恳谈会汇聚了官产学各界大咖及上千企业管理者听众,共论“2020,价值回归”的道与术

还没过完的2019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在国际层面,中美从“贸易摩擦”到了真刀真枪的“贸易战”;历时6年的英国“脱欧”在大限之日又被“推迟”;日韩之间互相发狠、甚至相互“切割”;美欧贸易摩擦一再升级,新的贸易战也一触即发……这背后,确定的是,各国“相互关门”的时代恐怕难以逆转;不确定的是,原本齿轮般扣合的全球产业链将如何重组?

放眼世界,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最坏的时代尚未降临。随着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步入多事之秋,国际关系中的摩擦也越来越频繁、剧烈。过去,中国改革开放曾经拥有的良好国际环境,可能一去不返,那么,未来中国国际环境的风险与风控,到底该如何应对和布局?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在主题演讲《2020,中国国际环境的风险与风控》中表示:国际格局正在发生百年未有之巨变,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新兴经济体崛起,这些新兴经济体的政治、经济,包括安全等各个领域的影响力在提升,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大关注。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历史上,中国的今天在亿万人民手上创造,中国将更加美好,我们当有这份自信。

沙祖康强调:困难我们都见过,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阻碍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同时还要搞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强化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要利用好联合国提供的舞台,中国正在这样做,并且做得很好。沙祖康在现场问答中表示:要抛开幻想,美国人近期绝不会放弃“围堵”中国。但是,未来则一定会“放弃围堵”中国。

放眼中国面对的重要国际关系,对2020年影响最大的,必然还是中美贸易战如何发展?中国道路的新政策如何布局?直接参与中美贸易谈判的重要官员——国务院参事、国家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在主题演讲《中美从合作到对峙下的中国道路新政策》中表示:面临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和贸易下行压力,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这种韧性来源于中国企业家的奋斗精神。

朱光耀指出:导致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因素,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首先,在一些主要工业化国家里,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盛行,掀起逆全球化的潮流。受贸易争端,以及多方面的影响,美国也利用所谓的《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欧洲、日本向美国出口的汽车进行调查,并且威胁加征25%的关税。

其次,特朗普总统也希望要求美国企业回归,但是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形成有其特殊的经济规律。企业家的投资是基于市场的原则、资源的禀赋、劳动力的素质和潜在的消费者群体等等多种因素决定。

朱光耀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的过程中,形成了全球最为完整的工業制造体系。按照联合国的标准,现今世界只有中国具有最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这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也是中国同世界经济紧密融合的结果,更是中国尊重市场规律的结果。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与如火如荼的中美贸易战相对应的,是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的不断深化。截至2019年10月,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的投资累计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超过7200亿美元,沿线国家对中国的投资也达到了480亿美元。

可以说,无论是对贸易战影响的当下应对,还是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布局,中国企业沿着“一带一路”开辟全球化新空间都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百年大计。那么,当前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最有前景的新发展空间在哪里?需要注意的风险又有哪些?

在《一带一路: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新空间与新风险》主题论坛中,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理事长、《中外管理》杂志顾问沈国放,从三个宏观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竞争、摩擦会成为中美关系的主流表述。

第二,新的全球化格局正在演变之中,全球化不大可能发生改变,还会往前推进。世界会形成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由,更富竞争的市场。

第三,“一带一路”将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我们应该密切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的实施,避免实施过程中产生“暗礁”和“险滩”,也要研究各个国家针对“一带一路”提出的建议和某些实质性障碍。

中巴经济走廊理事会秘书长、北京正德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曹玉平则分享了中巴经济走廊的形成过程和积累的经验。

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景云分享了“走出去”的成功经验:在国外做项目,前期策划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前期策划得好,所有问题都有相应预案的话,在后期运作上就是执行的过程。

中通服国际公司副总裁谢和霖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触:“一带一路”市场大、商机多.比如:非洲在信息通信领域落后中国20年,东南亚、中亚这些地方落后我们110年,有大量的需求和机遇。而海外项目的最大特点是不确定性高,周期很长。所以建议中小民营企业初次走出去时“借船出海”“抱团出海”。

众多参会嘉宾和广大企业管理者对于本届恳谈会的主题“价值回归”深表赞同,大家都认为,2020年将是价值观回归的一年

西安东盛集团董事长、广誉远掌门人郭家学认为:中医药背后蕴含着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医药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西方目前所推崇的预防医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借鉴了中医的养生理念、“治未病”的理念。最近几年来,中医药产业发展得非常快,我国在中医走向国际,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一带一路”国家开设了几十个海外中医中心,美国也有三万家中医诊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19年的经济展望,已经将全球经济增速預期调为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3%。中国经济政策在2020年会如何应对这种衰退?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主题演讲《2020国际经济关系展望与中国企业的应对》中解读了这个命题。张燕生说:美国要在科技上和中国脱钩,要在技术上对中国进行封锁,要限制中国的访问学者到美国进行学术交流,要限制中国和美国企业之间一些投资和并购,而且美国会一个接一个地把真正可能进入世界前沿的中国制造企业放入“实体清单”。

怎么办?张燕生认为:中国下一步将会在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个方面是“从0到1”的突破,颠覆性创新。比如:在量子计算等领域,和世界在同一个起跑线。

第二个就是“从1到10”,也就是说,我们虽然有这些技术,但是我们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非常大,导致关键核心技术被卡了脖子。“脱钩”和“反脱钩”将是下一步较量的焦点。

第三个是“从10到N”,中国未来最有成长性的行业有哪些?调查结果发现养老健康排第一。发改委研究人员估计这部分领域的产值将来会达到14万亿-16万亿人民币。紧随其后的,是医药、旅游休闲、人工智能、新能源、教育培训、文化、节能环保等领域。

中观产业纵览:如何发力?如何减重?来自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

既然谈“价值回归”,我们有必要了解日本长寿企业到底有什么样的基因?它们在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并且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日本经济大学经营学院院长、日本长寿企业研究领域第一人后藤俊夫,在主题演讲《日本长寿企业如何适应新的时代》中表示:在日本有260多万家公司,其中百年老店2.5321万家,200年以上的长寿企业有3939家,300年以上的有1938家,而500年以上的有147家,1000年以上的长寿企业竟然也有21家。

日本企业之所以长寿,后藤俊夫归结为六点原因:

第一,长远观点、长期管理。从一百年的长期来看,不仅仅要考虑到自己的下一代,还要考虑到整个家族的第三代;

第二,不追求短期的快速增长。因为短期内飞速发展缺乏韧性和持续力;

第三,强化核心能力。100年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顾客的需求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企业长久生存和健康发展,就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重视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关系。长寿企业非常重视员工、顾客、供应商、地区社会之间的利害关系,强调在其中建立信赖关系。长寿企业宁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不愿意牺牲合作伙伴的利益;

第五,重视风险管理。在财务上,要充实自己的资本。在经营管理上,要确保企业的独立性。不要把自己的利益都分配给股东,应尽可能将它多留在企业的内部,这是为了应对未来不可预期的风险,为了企业将来的长期发展考虑;

第六,强烈的家族继承意志。日本文化里有一种强烈的意志,要把自己的家族企业存续下去、传承下去,这是日本长寿企业如此之多的最大原因。

另一位来自日本的嘉宾松下中国前总裁、零牌木元塾塾长木元哲则在主题演讲《企业经营的变与不变:日本企业的变革启示》中表示:日本有一句话叫作“不易”“流行”——所谓“不易”就是不论时代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的东西;“流行”则是随着时代变化必须改变的东西。

公司的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这部分内容属于“不易”,不论时代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而随着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公司给客户提供的具体产品、业务必须改变,与时俱进。如果做不到这点,公司的经营就难以持续下去。

木元哲同时指出:符合市场逻辑的经营体,在时代变化了以后,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弊病,如:人员过剩、业务重复等。这样就会造成业务勉强维持,赚不到钱的状态,企业发展很容易掉进这样的负面循环。

为了从这样的泥潭当中拔脚出来,必须做到:第一,需要有推行改革的领头羊;第二,推行改革方案一定要有配套模块、配套措施;第三,破坏之后要立即创造,不只是破坏。

关于5G的错误认知,值得警惕

随着2019年5G商用正式驶入快车道,5G“+”任何事物,几乎都能激起一阵讨论的热潮。然而,透过虚无缥缈的消费概念炒作,5G赋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更是时下最有意义的命题。“5G斗工业互联网”,不仅仅是一项通讯技术应用,更是商业模式、运营模式、服务模式、技术开发模式,乃至客戶管理模式等变革的重要支持力量。一边是备受期待的新一代通信技术,一边是方兴未艾的“中国智造”潮流,两者的结合将迸发出怎样的价值火花?企业如何才能搭上这趟通向未来的“高速列车”?

在改进咨询联合创始人、CEO丁晖主持的《5G时代与智能制造下的“新工业”》主题论坛中,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指出:为什么我们能够把无现金支付做得如此之好?原因在于我国先进的4G通信基础设施。当前5G时代到来,在智慧城市架构里,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能制造等都将是5G非常好的应用场景。

科特勒咨询集团中国区总裁曹虎表示:以5G为代表的通用型技术步入商业,会向各行各业渗透。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不会自动创造价值。只有当技术和社会消费需求结合的时候,当技术创造出全新使用场景的时候,当技术带动创新商业模式的时候,技术才真正融入社会、真正创造价值。5G带来的具体机遇,在于使我们在今天有空前的数据认知、存储、分析,可以全方面理解消费者,理解他们的需求。以后区分企业成功失败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是,谁有数据,谁会用数据,以及谁拥抱技术。

开国元帅陈毅长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做了压轴演讲《文化价值回归与未知时代的企业家境界》

北京小小牛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曹翔指出了公众对于5G的一个错误认知:总是高估技术在短线上的影响,低估技术在长线上的影响。5G有着更快的速度、更低的延迟,以及万物互联的三大特点。短期内,如果5G带来的仅仅是带宽的提高,可能影响并不大。但在未来3—5年,当5G真正做到人与人、物与物之间超级稳定的互联,所能产生的创业机会是不可限量的。5G的最大影响,将是通过技术驱动产品,带来新的使用场景,然后来反推市场的变革。

“瘾经济”争鸣,值得反思

本届恳谈会“最有趣”的主题论坛,当属由唯美集团马可波罗董事长、《中外管理》联合出品人黄建平、独立经济学家金岩石作嘉宾,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主持的《中国社会走入“瘾经济”了吗?》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真的需要仔细品味“瘾”这个字。“瘾经济”在过去这些年的“合理性”在哪里?“不合理”又在哪里?从中我们将看清未来中国互联网商业模式怎样的演变趋势?

唯美集团马可波罗董事长、《中外管理》联合出品人黄建平认为:上瘾更多是营销的一个手段,而没有真正尊重价值底层逻辑的企业,是不可持续的。很多营销手段就是抓住人性的弱点,把消费者上瘾作为营销的手段无可厚非,但如果没有管控,甚至变成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肯定是不利的。

独立经济学家、鑫星伊顿投资顾问公司首席执行官金岩石则一语惊人:第三产业中一半以上都是“上瘾行为”。他表示:如果我们接受“实体经济,劳动创造价值;虚拟经济,交易创造价值;数字经济,用户创造价值”,那么在数字经济的财富空间中,价值定律就改变了。没有上网的瘾就没有高科技产业,没有吃药的瘾就没有生物科技产业,没有逛商店的瘾就没有零售业。一些上瘾行为,某种程度上代表的还是未来趋势。

近在眼前的区块链,值得布局

在区块链突然大热的背景下,本届恳谈会特别邀请了著名独立经济学家金岩石,在第一时间以高度的专业性做了《区块链与数字经济,离中国企业有多远?》演讲。

金岩石表示:区块链离每个人“看似远在天边,其实近在眼前”。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它首先是一个账本,这点任何人都要记住。必须跳出技术主义陷阱,不要讲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更不要讲什么技术,就像你不懂安卓系统的技术,也毫不妨碍你使用安卓手机一样。

人类社会有三本账:第—本账是流水账,在此基础上中国创造了算盘,当年才能够引领全球。但700年前威尼斯商人创造了复试记账,打破了中国在前一个时代的优势。有了复式记账,才有了资产负债表,有了资产负债表,才有了现代企业、上市公司、现代银行、现代财政,以及现代国家。而区块链是什么?它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的第三代记账方式

分布式记账。它在未来一定会取代复试记账。

金岩石进一步分析:中国区块链的发展水平已经全球第一。数字经济在整个中国经济的占比,已经达到34%以上。如果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34%都是数字经济,那你还觉得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经济,离你遥远吗?如果你依然认为它很遥远,那只能说明你依然生活在旧经济当中,依然在尸横遍野的空间中,去寻找你所谓的生机。

如何获得“长青基因”?值得求索

时代更需要怎样的企业?是“风口”勃发、“风过”凋落的“独角兽”,还是能够放到时间维度上衡量价值,以基业长青为目标的“长青企业”?那些长青的百年企业,能够经历经济危机,甚至灾害、战乱等一系列时代考验却依然屹立不倒,究竟靠的是什么?

在青岛知行合一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裁姚凤鹏主持的主题论坛《怎样成为时代需要的“长青企业”》里,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曹慧泉表示:长青企业首先得长寿,“青”可以理解成青春,新陈代谢能力很强。在不同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还能够不断地创造独特的价值,这种在管理、产品、服务各个方面的创造力,应该就可以理解为“长青”。《基业长青》一书里的18家企业,超过10家已经退出了竞争行列,甚至都已经不存在了。只有那些还在继续创造价值,继续充满活力的标杆企业,才是真正的长青企业。

艾华集团董事长、第二届“中国造·隐形冠军”总评选得主艾立华则认为:其实企业跟人一样,没有永远的企业。所以长寿是寿命长,长青则是充满活力。蟑螂跟恐龙是同一个时代的,为什么恐龙没有了,蟑螂还存活?蟑螂就是能适应各种环境,一滴水可以活四个月,不断让自己充满生命力。企业要长青,就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向好的方向不断改变。

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外管理》常务理事李瑞琴分享说:长青企业不仅仅是寿命长,最重要的是健康。比如:长青的植物就能经得起风霜,长寿的人就能经得起一切风浪,长青企业既给自己创造效益,还对社会有益。而企业要想做到百年,不忘初心最为关键。

陈与陈定位设计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国进,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大部分企业缺乏“长青基因”的原因。在陈国进看来,长寿和长青企业一般都有基因,它们有聚焦于时代的变化能力,在应对时代变化时,没有丢掉本身已经存在的长青基因。但在中国市场上,长青基因很强的公司还不多,而投机的企业却很多。由于经济发展太快,导致每个人都想着抓紧赚钱。早些年发展机会遍地都是,所以一有机会就抢着抓,导致大量企业创始人很少有耐心去从基因角度思考自己的业务。

微观组织提升:如何借力?如何出奇?

过去,企业组织的效率从分工中来,但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企业的效率又在从协同中来。能否在高水平分工的基础上,生长出高水平的协同,将成为决定企业未来能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未来,高质量而非高速度发展,才是企业的终极生命力。

本届恳谈会开辟了大量“管理百家展”区域,为提供管理服务的专业机构创造了对听众展示和沟通的良好机会

北京大学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管理中国”总评选评委陈春花分享了她最前沿的管理学成果——协同管理。陈春花指出:企业要高质量发展,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回答,那就是“企业到底为什么而存在”?

陈春花认为,从最基本的定义看,企业存在的理由只有四个:一,提供好产品。二,获得盈利。三,提供就业机会。四,实现社会期望价值。

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可谓是中国制造企业全球布局走在最前面的企业家,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引起轰动的《美国工厂》纪录片,描述的就是福耀美国工厂的故事。本届恳谈会上,曹德旺分享了他对全球产业链格局重构的思考,以及身处其中的中国企业的挑战与机遇。

曹德旺表示:“我20年前,开始做玻璃,而且只做玻璃。现在,我仍然坚定信心,还是只做玻璃,而且在全世界做玻璃……”同时,曹德旺对中小企业喊话:“要坚定信心!你想活下去,就能活下去!”

11月12日凌晨,苏宁发布了“双11”战报:仅11月11日当天,苏宁全渠道订单量就增长了76%!成为“双11”激烈竞争的佼佼者。那么,苏宁开拓内需市场的经验是什么?苏宁的全场景智慧零售会给中国市场的未来带来什么?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孙为民分享了《2020决胜内需市场与智慧零售的中国潜力》。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现在最强的是内需,在内需、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中,内需占比已经至少超过50%,成为整个经济增长的一个支柱性动力。

对于未来的零售到底怎么做?孙为民以苏宁为例提出了六大方向:第一、创新采购,从零售环节里给消费者创造新的供给;第二、数字化供应链重塑,有效提高制造流通效率;第三、激活社区社群消费,建立消费信心;第四、创新服务业态,以体验消费为核心;第五、便利消费,从满足需求到创造需求;第六、行业赋能,提供零售解决方案。

孙为民表示:互联网就是万物的连接,资源的连接。苏宁在零售行业里拥有的资源,在当前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中,是可以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建立连接的。有很多的农村返乡创业者连接了苏宁的供应链资源,在家乡开店,形成了非常好的商业模式。

以公司治理、股权激励设计和企业机制建设见长的、泰山管理学院创力、人、院长马方,在主题演讲《经济下行中,你的“朝阳”在哪里?》中笑言:“民营老板最悲哀的事就是把有限责任公司做成了无限责任公司。”他指出,经营企业有两种方式:做事用人、用人做事,民企老板应该做老板的事,不要做总经理的事,当前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老板缺位”。

马方把股权激励方式理解为“关于时间、绩效、资金的股权函数关系”:约定时间内完成绩效,可以花钱按内部价格买公司股份。他认为,第一,从时间要素看,时间是未来的事。股权激励是面向未来的,面向未来才有未来。第二,从绩效要素看,有绩效可以买股份。其背后逻辑是:股权激励分的是市场的、竞争对手的,分的是未来和增量,而不是老板的股份。

中国企业的野蛮生长,作为一个时代,已经随着成本的提升、资源的消耗,以及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逐步规范化、法治化,一去不复返了。未来,我们需要的是向人才红利要收益。而对于人才红利的运营,最值得学习的无疑是华为。为此,《中外管理》请到了人瑞集团创始人张建国,作为华为的首任HRD和原副总裁,他是中国“最懂是华为的人”之一。

张建国在主题演讲《未来企业管理的经营者思维》里总结道:华为人力资源体系核心要素主要是六个方面:第一,资本论,即怎么能让知识创造者获得价值。第二,顶层设计,华为人力资源体系里面有人力资源委员会,并不是靠一个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第三,对标先进,华为学习了很多好企业的经验,尤其是咨询公司对华为的帮助非常巨大。第四,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第五,强大的组织能力。第六,执行力特别强。

经验与教训:如何让二代发挥全部电量?

改革开放40年,第一批企业家渐步入老年,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交接班的历史时刻。外界眼中的“二代”们,有着更好的教育背景和国际化视野,甚至截然不同的管理风格。再加上与上一代存在巨大差异的经济环境和产业阶段,因此在交接班过程中,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是必然现象。

“创二代”如何既兼容并蓄,又大胆“颠覆”?在“创二代”們的眼中,交接班过程里常面对哪些现实问题?又有怎样的经验乃至教训?

在《中外管理》私董会教练、普智私董学院院长刘百功主持的主题论坛《如何成就“创二代”?》环节,阳坊胜利餐饮公司总经理李晶蕾、艾华集团副总经理艾亮、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积赞、《中外管理》杂志社社长、总编杨光展开了充分交流和切磋。

谈及接班过程中的感受,阳坊胜利餐饮公司总经理李晶蕾认为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两代需要达成共识,对企业存在最大的价值达成共识,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达成共识;第二,角色认知,要分清自己什么时候是父女与父子的关系,什么时候是公司上下级的关系。

艾华集团副总经理艾亮分享道:在接班的过程中,两代人要有充分的沟通。要确定“创二代”有信心担当父辈的事业。同时,“创二代”要认清定位,在公司的定位就是一名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要对公司业绩负责任,必须要对得起公司。对于两代人文化和理解的偏差问题,艾亮表示:“创二代”作为传承者,首先不要急于颠覆,因为存在的就是有道理的,也许有更好的方法去处理。

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邹积赞认为:作为家族企业,人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希望父母辈一定要健康长寿。此外,年轻人与父母肯定存在不少管理理念的不同之处,在同父母辈出现公司经营方面的差异时,如果“创二代”做得对,则一定要坚持,否则造成损失的是家族的企业。

《中外管理》杂志社社长、总编杨光以近期王思聪破产这一热点事件为例,表示:“这不是王思聪的失败,这是王健林的失败”。并指出:“只有孩子能明白父辈所做事业意义的时候,他才能全身心地接班。”

稻盛哲学带来的人格力量

演讲嘉宾唯美集团-马可波罗董事长、《中外管理》联合出品人黄建平(左),与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右),在会议期间做了富有成效的交流

2009年,在第1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论坛上,《中外管理》史无前例地邀请了稻盛和夫对话张瑞敏,中日两大企业家兼思想家共议企业经营哲学。此次对话引起的很大反响,轰动一时,成为稻盛哲学在中国发展传播的一个重要事件,大量中国企业家由此了解了盛和塾,接近和加入了盛和塾。

2019年,在整整10年之后的今天,《中外管理》与中国盛和塾在此共同推出对稻盛哲学新的探讨。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岫云在主题演讲《稻盛和夫的幸福观》中表示:稻盛和夫说日本向中国学习了上千年,而且学习的都是中国圣贤们的为人之道,他要将中国圣贤的教诲、在企业实践中获得的体会如实告诉中国企业家,让他们少走弯路。所以,中国企业家学习稻盛哲学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把部分传统文化精华的“出口转内销”。

中国实践稻盛哲学的代表性企业家、贝壳找房首席运营官徐万刚则从实践层面讲解了《中国企业如何打通稻盛哲学的“道与术”?》从不同维度阐释稻盛哲学的精髓。徐万刚分享了企业实践稻盛经营哲学的七个方法,取名为“七化法”:第一是故事化;第二是日记化;第三是讨论化;第四是考评化;第五是榜样化;第六是可视化;第七是仪式化。

从2018年至今,一方面是全球经济的震荡让许多企业受到波及,另一方面则是中国企业一轮轮的裁员潮……而随着稻盛和夫“敬天爱人”等企业家哲学,越来越被中国企业界所接受,人们也愈发认识到需要抱团取暖的对象不仅是你的产业链伙伴和同行,更需要与你的员工抱团取暖——打造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

在《中外管理》杂志社副社长李翼主持的主题论坛《“活下去”,如何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环节,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岫云、总经理赵君豪、善学文化中心首席顾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何日生、《中外管理》杂志社社长、总编杨光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曹岫云表示:稻盛哲学的目的,就是追求全体职工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所以无论什么危机来了,都不会把危机转到员工头上,不会裁员。以员工幸福为第一目的的企业,保证员工的就业是第一要务。

何日生认为:如果企业面临困难,则必须把两个要素找回来:一,把信念找回来;而,把“爱的管理”建立起来。如果没有信念,员工跟管理者以利相交,则很容易就溃散了。但如果是用善的信念建立基础,这个公司的管理基础将是非常稳固的。

杨光深有感触地说:越是在外界严寒、严酷的时候,人格力量就越是支撑管理者、团队、客户甚至上下游产业链,共度难关最有效的力量。稻盛哲学经历了若干次经济完整周期的时间考验、经得住摔打。这10年来,我们中国企业家更加读懂、更加明白了稻盛哲学的真谛。随着大环境不断变化,稻盛哲学将真正内化到内心,并做出来。

赵君豪则说:当下最重要的是要调整经营企业的目的和意义,由原来只是单纯为自己,转变为让全体员工获得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相信只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就一定能活下去,而且能够活的更好。

持续竞争力:民企党建和积极心理带来管理正能量

但凡中国的事,要想取得短期实效同时长期引领进步,一定都是“中国特色”融合“国际潮流”。新时期的民企党建尤为如此。广东唯美集团用16年的有效实践印证了这一点。

究竟如何以党建文化,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唯美集团马可波罗董事长、《中外管理》联合出品人黄建平直言:民企党建的衡量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推动企业增强持续竞争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应该是能够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所以唯美公司坚持党管方向、党管思想、党管干部、党管监察,通过开展扎实的党建工作,把企业党组织打造成为引领方向的思想核心、培育人才的精英摇篮、凝聚人心的力量源泉、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

企业家是中国经济度过寒冬过程中的中流砥柱,价值回归,一方面是对初心的坚守,另一方面,则是在积极心理中,进行卓有成效的奋斗。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权威解读了《积极心理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家度过经济寒冬》。彭凯平分析了“为什么我们很累?”“如何锻炼心力?”“如何维护心力?”等问题。他说:经调查,发现中国企业家普遍出现了五个特别重要的心理情绪体验,经济不好大家很着急,急就烦,烦就燥,燥就愁,愁就苦。外在环境条件改变不了,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小的改变,感受到一种积极的力量,有五个特别重要的事情可以做:第一要笑,第二要动,第三要说,第四要悟,第五要观。所以如何弘扬积极力量?不仅是未来应寒冬,更是要把人的天性释放出来:抬头挺胸,向前看,有梦想,有感情,这就是人的特性。

未来,中国经济还在挑战一个又一个风浪,中国企业家也加同船长、机长一样面对不断袭来、甚至未知的挑战。此时,最重要的是从文化价值观层面“守住元气”——敬畏责任、敬畏生命、回归初心、艰苦奋斗。如此,企业家方能在风浪中活得好,活得久。为了解读文化价值回归命题,开国元帅陈毅长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吴苏做了压轴演讲《文化价值回归与未知时代的企业家境界》。

音乐会最令人留念的地方,往往是它的返场曲。本届恳谈会还特别在晚间举办了6场“管理百家大讲堂”平行论坛。陈与陈、人瑞集团、知行合一、改进咨询、零牌顾问、泰山学院等机构,分别带来了新时代中国中小企业管理服务发展研讨会、陈与陈“定位设计”专场论坛、向华为学运营、向阿里学管理、“灵活用工年度白皮书”发布会及高峰研讨、“股权激励:打造自己的中国合伙人”等专项内容,将三天两晚的议程安排的饱满丰盛。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第15届“管理中国”总评选颁奖典礼、“时间验证价值”特别时刻、“管理百家”小程序发布仪式、中国隐形冠军发展联盟发起仪式等多场主题活动,

本届恳谈会还出现了人大、北大、清华三所高校的知名学者齐聚同一平台分享的盛况,有参会企业家感慨恳谈会简直是管理味道十足的饕餮盛宴,回去后要好好消化琢磨。

如何在价值回归的背景下,在对2020年宏观、中观、微观多层面变化的预判和解读中,规划和决策好企业和企业家的2020年?相信,1200余位参会企业家心里,已經有了答案!

责任编辑:轩辕镜

沙祖康 中美合作的大门不能也不会关闭!

美国把中国界定为战略对手大家听起来会容易焦虑我反而很开心因为美国过去没有把我们当成对手正是中国国力强大影响力巨增美国才视为对手而且是第一对手这其实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中国的“崛起突围战”,与美国的“霸权保卫战”,到底谁会实现战略目标?

答案当然是中国!

在“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著名外交家与谈判专家沙祖康分享了如上观点。并且认为:在中美关系的十字路口上,美国对我们的挑战体现在各个方面,贸易战只是冰山一角,会向科技、政治、安全等领域蔓延。中国人民别无选择,必须丢掉幻想,积极应对,准备战斗。

以下是沙祖康在恳谈会的部分演讲精华。

成为美国“第一对手”,我们应为自己骄傲

当今国际形势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巨变”。这个“百年巨变”其实就是指:二战以后,经过美苏冷战、苏联解体,只剩下美国一个超级大国。随后,美国挑起了一系列局部战争,把天下弄得乱七八糟。也正由于美国成天忙着这些事,所以国力相对有所衰败,现在出现明显的收缩,这是一个基本的态势。

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新兴经济体开始崛起,它们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领域的影响力稳步提升,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大关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创造了人类史上一个奇迹,那就是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做到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做完的事。虽然现在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但是相对来说,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好过的国家之一。不得不承认,这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到的成果。

美国打压中国,指责中国,并不是最近几年才有的事情,美国历来就是如此。比如:在人权方面,美国指责中国人权一年不如一年,如果真是美国说得那样,我们早已退回到原始社会。人权问题的好坏,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评价,轮不到美国说三道四。普通人感觉美国好像突然间变坏了,其实美国从来就没有好过。

不要担心美国会和中国彻底切割开来,中国拥有14亿人口,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美国不会放弃中国这么大的市场

——沙祖康

美国近期连续出了几个报告,把中国界定为美国的战略对手。大家听起来会容易焦虑,我反而很开心,因为美国过去没有把我们当成对手,正是中国国力强大,影响力巨增,美国才视为对手,而且是第—对手,这其实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当然中间会有很多斗争,也会很麻烦,因为中国人不想跟美国作对手,可是美国非要把中国视为对手,中国只能自卫。总体来看,当今世界主要的格局,是中国的崛起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和周边国家担心的这样一种格局。

中美之间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当前美国对我们的防范、围堵空前加强,目的是为了阻碍中国的发展,维护美国的长期霸权。中美关系如今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可以说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不仅是一场遭遇战,而且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因为现在才刚刚开始。

这也是一场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斗争。大国关系当然是关键,而其中关键中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美国对我们的挑战体现在各个方面,贸易战只是冰山一角,大概率会逐渐向科技、政治、安全等领域蔓延。中国人民别无选择,必须丢掉幻想,积极应对,准备战斗。因为中国打的是崛起突围战,美国打的是霸权保卫战。

突围战策略:对内提升综合国力,对外搞好大国外交

中美作为战略对手,而且斗争扩展到各个领域时,我们周边国家的心态非常复杂,它们各有盘算,多数周边国家被迫当两面派,一方面它们担心中国强大了会对它们不利,因此拉着美国牵制中国,另一方面又不愿意看到中美之间有摩擦影响到它们。

对此,我们只能用实际证明,中国强大了只会对它们有好处,但这需要时间和过程。在党中央部署之下,其实我们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已经有了明显的缓和与改善,这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们对内做好自己的事,提升综合国力,就可以改善很多不利的局面。

十九届四中全会,我们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自己的“13个显著优势”,其中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制度的优势和共产党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今天的中国不是70年前的中国,更不是晚清时的中国。“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会上向世界发出的强烈信息。

什么叫没有任何力量?就是包括美国在内,也不能阻挡。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历史上,中国的今天在亿万人民手上创造,中国的未来将更加美好。对内,我们当有这份自信。

对外,要搞好大国关系,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跟美国搞好关系,特别是要争取美国人民的理解,这个工作应该持之以恒做下去,不要感情用事。此外,还要搞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强化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要用好联合国提供的舞台,中国正在这样做,并且做得有声有色。

美国对中国的围堵短期内不会放弃,什么时候放弃?取决于中国什么时候能够实现真正的强大。等到中国足够强大,强大到超过美国的时候,美国自然就放弃围堵。

現在谈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等,我们虽然说的是实话,但是美国置若罔闻,它不会跟中国平等相待,它的坏毛病不会改,但是将来一定会改。因为美国人非常务实,他们一定会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前提是等到中国足够强大的时候。在此之前,美国会不惜一切手段来阻碍中国的发展。

以“一带一路”为例,“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取得重大成就以后向国际社会提供的最大公共产品,现在已经有16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但是,没有明确表态的美国、日本、印度,反而是上海进博会参加企业最多的前三个国家,可见“一带一路”的魅力所在。中国的企业家应该有这样的精神,那就是要把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好,缓解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压制。

中美合作的大门不会关闭

当前,中美贸易战确实给一些民营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现在的行为不可预知,它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世界形势的变化,我们要跟美国继续谈判,但也不要抱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贸易战对双方都没好处,美国人的日子也不好过,短期内中国的损失会大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中国企业家会做得更好,中国就会变得更加从容、淡定。特别是在高科技创新方面,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千万不能再被“掐脖子”,对中国企业来说,不能只重视眼前利益,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经高度融合。包括产业链、价值链等,美国想要和中国完全切割开来不太可能,美国要这样做,欧洲、日本也不同意,美国其他盟国和国内人民也不会同意。从长远来讲,中美合作的大门不能也不会关闭,美国实行大国单边主义,中国推行多边主义,这是我们的应对策略。

中美企业合作当前最主要的是小心美国法律带来的问题。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法律有两层,一个是中央联邦政府,一个是地方州政府。中国企业和美国的企业打交道,去投资也好,贸易也罢,一定要了解美国的法律法规,要注意美国联邦政府的法律和地方政府的法律差异点。

此外,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是做慈善,我们合作要“利义兼顾”,合作要讲求不卑不亢,不要担心美国会和中国彻底切割开来,中国拥有14亿人口,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美国不会放弃中国这么大的市场。

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最终肯定会让美国清醒过来。因为我们确实不想和美国争霸,不想和美国斗争,但是,我们也不畏战。我们和美国的各种“战”,是为了保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完全是自卫反击的性质,事实终将会证明这一点。因此,我希望中美两国,能够合作共赢,同时为世界的经济发展与和平做出各自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涛

朱光耀 WTO面临停摆威胁中国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2020年全球经济将面临怎样的严峻考验

中美贸易战将会如何发展?中国道路的新政策该如何布局?2020年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在“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国务院参事、国家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带来了他的独到见解。以下是其演讲的部分精华。

下行压力下,中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

2019年,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全球经济面临着不断下行的压力。在2019年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预测:2019年全年的全球经济增长是3.9%。如今,这一数字还在“缩水”,今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最新的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是3%。而刚刚在上海举行的国际商品进口博览会上,WTO总干事阿泽维多,则预测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率将为1.2%。

导致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在一些主要工业化国家里,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盛行,掀起逆全球化的潮流。除了中美贸易争端以及多方面的影响,美国也利用所谓的《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欧洲、日本向美国出口的汽车进行调查,并且威胁加征25%的关税。

其次,特朗普总统也要求美国企业回归。但是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形成,有其特殊的经济规律。企业家的投资是基于市场的原则、资源的禀赋、劳动力的素质和潜在的消费者群体等等多种因素决定。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不断深化改革和开放的过程中,形成了全球最为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按照联合国标准,现今的世界,只有中国具有最完备的体系。这是改革开放的结果,也是中国同世界经济紧密融合的结果,更是中国尊重市场规律的结果。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所以面临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和贸易下行压力,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韧性,这种韧性来源于中国企业家的奋斗精神。

WTO的停擺威胁

12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上诉法庭面临停摆的威胁。因为根据WTO的规则,上诉法庭必须有3名法官。但是,WTO到12月10日时,面临两名法官任职到期,只剩1名法官在任,所以无法再履行WTO仲裁法庭职责的情形。届时,不仅被称为“WTO的皇冠”的仲裁法庭的功能无法实现,WTO整体的功能都面临着现实的威胁。

WTO的多边功能是有利于所有经济体的,尤其对最不发达的经济体,更起着一种扶持和支持的作用。所以在这种特殊的关键时刻,怎样坚定地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捍卫自由贸易原则,是全球所有国家,特别是WTO164名成员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负利率政策盛行

在货币政策方面,负利率政策的盛行严重,对全球经济有重要影响。

现在全球约有17万亿美元债券,主要是政府债券,也包括一些企业债券,是以负利率作为计价标的的,这种挑战是二战以后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负利率的目的是逼迫你的钱去投资、消费。目前,日本中央银行是0.1%的利率,欧洲的中央银行利率是-0.5%。

美国特朗普总统反复抱怨,甚至抨击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政策,是在欧洲、日本都实行负利率政策的情况下,美联储过去提高利率的速度太快,现在降低利率的速度又太慢。他的意向很明显,就是明确要求美国要实施负利率。

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仅对美国经济有着重大影响,同时对全球金融市场有着重大的外溢性影响。

从2014年年底开始,美联储退出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完全不再购买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但是仍旧没有启动货币政策的正常化。直到1年以后,2015年底美联储才第一次升息,把利率上调0.25%。2015年到2018年美联储4次提高利率。4年总共上调了9次利率,每次都是0.25%。

但是这并没有达到美联储预期的正常化水平,即足以使利率水平达到防范未来危机,保持政策空间的水平。从历史经验和美联储判断,利率2.5%都不是一个完结的正常化升息进程。所以,在2019年也就是本年度内,美国应该再有3次提息,然后2020年再有一次,也就是再升4次利率达到3.5%。但是,美国从7月30日开始降低利率水平。7月30日第一次降息0.25%,9月18日第2次降息,10月30日也就是不久前美联储第3次降息。

与此同时,美联储也改变了要削减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进程。2008年危机爆发时,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只有1.57万亿美元,去年已经上升到4.5万亿美元。所以美联储在政策上的考量,就是要把资产负债表削减到2.87万亿美元。2017年,美国已经启动削减资产负债表的进程,但是到今年10月15日美国改变了削减资产负债表的方向,转而增加购买政府债券。

不难看出,全球主要工业化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都力图实施宽松,而且欧元区和日本负利率的趋势在对其他地区产生着影响。财政政策方面突出的问题,已经作为美国的严峻挑战表现出来了。

中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就全球经济而言,这种挑战又反映在国际多边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方面。

因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冲击,使得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遇到了障碍,特别是G20的协调机制遇到了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坚定不移地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和健康向前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是非常关键的。不仅是我们造福于中国人民,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发展事业,对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爽 朱冬

一带一路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新空间与新风险

当前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最有前景的新发展空间在哪里需要注意的风险又有哪些

论坛嘉宾

沈国放

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理事长

《中外管理》杂志顾问

曹玉平

中巴经济走廊理事会秘书长

北京正德国际投资集团董事长

郭家学

西安东盛集团董事长

谢和霖

中通服国际公司副总裁

杨景云

中油(新疆)石油工程

有限公司副总裁

主持人

石齐平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与如火如荼的中美贸易战相对应的,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不断突破。

截至2019年10月,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承包工程量,已经超过7200亿美元!

可以说,无论是对产能过剩和贸易战影响的当下应对,还是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布局,中国企业沿着“一带一路”开辟全球化新空间,都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百年大计。

那么,当前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最有前景的新发展空间在哪里?需要注意的风险又有哪些?在“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的《一带一路: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新空间与新风险》论坛上,就这些企业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分享。

“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国际公共产品

石齐平:在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哈萨克斯坦时,第一次提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过了一个月,到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访问时,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

当时与现在的时代背景有所不同。2017年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后,逆全球化形势越来越明显。而“一带一路”倡议,则是向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的。首先请沈大使作为外交官,在国际战略形势上先做一个宏观分析。

沈国放:我从三个宏观方面概括一下。

第一,中美关系已进入了新的阶段,新阶段是什么特点?虽然今后中美肯定还有合作,但是竞争、摩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会成为中美关系的主流表述。

为什么?有两大原因:第一是中国强大了,特别是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人认为中国从各个方面挑战美国的地位,它受不了;第二是两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差异。这不仅影响中美关系,而且会影响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还会影响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形势。并且,从大的方面来讲,肯定会影响未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和走向。

中美关系这个阶段性特点,将会延续很长时间。不管特朗普是不是执政,中国对美国地位形成了挑战这个看法,在美国已经形成了政策,形成了行动,形成了法律,所以我认为竞争和摩擦在相当长时间内会存在。

第二,新的全球化格局正在演变之中。虽然现在都在说世界有“去全球化”趋势,但是我认为全球化还会进一步发展,世界会形成一个更加开放、自由,同时竞争也更激烈的市场。

如今,世界主要国家都参与到新一轮技术竞争中,试图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同样如此,中国企业要研究新的自贸区和贸易协定的特点,别认为这些与企业发展没什么关系,它们有很大的关系!也需要利用好这些变化,融入到新全球化趋势中去,以争取自己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利润最大化。

第三,今天讲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会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增长点。实事求是讲“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慢慢成为国际公共产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或者关注。包括发达国家,有的已参与进来,有的虽然现在还犹豫,但是已经在关注一些项目已经产生的经济效益。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并且跟踪“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的实施,避免实施过程中产生“暗礁”和“险滩”。也要研究各个国家针对“一带一路”提出的建议、实质性的障碍等。特别是美国现在在认真研究我们的“一带一路”,它的一些倡议是针对我们“一带一路”的,我们要心中有数。

“一带一路”对中国而言,如实施好的话,有助于中国文化、中國企业进一步“走出去”,也有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但是我们必须牢记—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必须互利共赢。考虑到对方的利益,才能可持续。

今后,“一带一路”应在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更多地市场化运作,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世界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一带一路”更多地市场化运作,也能让中国企业可持续地走向国际。

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投资经验分享

石齐平:谢谢沈大使的宏观分析,我很同意沈先生所提到的“公共产品”概念。在全球范围里,现在很需要大国提供公共产品。但是“一带一路”叫作公共产品也好,倡议也好,要能行得通需要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在商业上是可行的,在投资上是有利可图、双赢多赢的。接下来四位基本都属于企业界的朋友,有的是在中巴经济走廊投资,有的是在非洲投资,请分享一下他们所观察到的有关“一带一路”经营的种种问题。

曹玉平: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巴基斯坦方面积极响应,在2014年制定了“巴基斯坦‘愿景2025”。其中七大支柱产业中的能源、交通、信息,以及人力资源,都与“一带一路”进行对接,于是就形成了“中巴经济走廊”。

严格意义上的中巴经济走廊,是从新疆喀什一直到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沿线有3000多公里,包括公路、铁路、能源项目,再加上石油管线、天然气管线等等。中国人从各种报道中都能略见端倪,有基本的了解。

中巴经济走廊理事会在这个大背景下,于2015年成立。具体来说,为中巴双方企业和企业家参与到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项目当中,提供积极有效的,包括但不限于法律、金融、信息、安全等等全方位服务,促使中巴双方企业能够在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杨景云:我们是新疆克拉玛依的企业,从2012年起进入巴基斯坦市场,在2016-017年承接了巴基斯坦石油部下属的LNG接收站。

大家都知道在国外做项目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是投标问题,更重要的是前期策划。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了中巴经济走廊理事会赵国斌主席和曹玉平秘书长,他们给了很大支持和帮助。这个项目整体运作下来后,我很有感触——在国外做项目,前期策划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前期策划好,问题解决好,在后期运作上就是执行的过程。

石齐平:谢谢杨女士。我们知道,“一带一路”一条是陆上,一条是海上,陆上和海上会有交汇点,除了瓜达尔港外,非洲也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接下来从“一带一路”在非洲拓展的角度,我们有请在非洲开拓过11年业务的中通服国际公司谢和霖副总裁分享。

谢和霖:我简单谈一谈在非洲的体会和感触。说实话“一带一路”市场大、商机多,简单概括一下:非洲在信息通信领域落后中国20年,东南亚、中亚落后我们10年。

我们中国企业要出去,首先要规划好产品、人才,资金。海外项目的最大特点是不确定性很高,周期很长。所以没有足够的资金是很难的。

其次,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说,如果是初次“走出去”,我建议借船出海。对大企业,做大基础设施的企业来说,到了现阶段不仅要加强中国企业的抱团出海,还要加强与第三方企业的合作。比如:与欧盟企业的合作,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在非洲十几年,人家老说我们搞新的殖民主义,只要中国企业出一点儿事,那些别有用心的企业和媒体就开始给我们“上眼药水”。

在风险上,我提醒三句话、三大关系:第一,怎么处理与当地既得利益群体的关系?尤其当央企触及到原来既得利益企业的利益时。比如:我们搞通信的,与当地的电信运营商关系怎么处理?第二,非洲有的国家频繁更换总统,我们在做大项目时,怎么处理好与当地党派关系,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第三,如何处理好与欧美的关系?例如:我们的一个项目“非洲信息高速公路”,解决了这三个大问题,这个项目才成功地做下来。

中医在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

石齐平:感谢谢和霖先生。非洲通信设施整体比中国落后20年,想象一下这个市场潜力是多么巨大,但挑战也很大。同时,在非洲处理好与国际社会之间的关系,与当地政商党派之间的关系,这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再接下来请广誉远掌门人郭先生做分享。

郭家学:广誉远是历史最悠久的中药企业,始创于明嘉靖二十年,距今已有470余年历史,有很多国宝级中药产品,在走向“一带一路”方面面临很多机遇。

中医药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方面,促进中国和世界文化交流方面,会起到非常独特的作用。比如:当年西方传教士到中国来,不是说让中国人信仰基督教,一般传教士是先在民间访贫问苦,解决疾患。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征程当中,将来中医药要承担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中医药可以解决问题。

西方人在很多方面认可中医药的价值,包括他们所推崇的预防医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中医养生、“治未病”的理念。中医这几年在西方的发展非常快,美国就有三万多家中医诊所。

最近几年来,我国在推动中医走向国际,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沿线国家开设的海外中医中心有几十个。我前年在瑞典考察,瑞典的一个中医中心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北欧中医中心。它做了什么呢?除了开诊所外,还开了一个中医学院,20年时间培养了12万北欧人,都是当地人。他们学中医、开诊所,然后传播中医养生理念,让中医服务当地人民,效果非常好!我们考察时,瑞典当地最著名的女歌唱家就在中医中心做治疗,而且在那里学中医。

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中医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也在做这些工作。比如:前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我们在加拿大成立了一个国医中心。未来中医走出去的機会很多。

打破“信息不对称”,中企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

石齐平:谢谢郭先生,从中医药谈到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又把我们思考“一带一路”的视野扩大了。接下来,我希望每位嘉宾用1分半钟时间,给在座1000多位企业家,从个人的体会、经验,给大家提醒拓展“一带一路”业务时要注意哪些事情?

曹玉平: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机会多多。巴基斯坦是我们国家唯一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国家。按巴基斯坦从政府到百姓的说法: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钢硬,比蜜甜。有这么好的基础和条件,有这么好的政策,中国企业到巴基斯坦是大有作为的。同时中巴经济走廊理事会也会在帮助中国企业走到巴基斯坦,投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一己之力!

杨景云:我在巴基斯坦八年时间做了四个项目,价值都很大。出去的中国企业如果想在这儿做扎实,做稳了,一是一定要合起力来抱团,二是要寻求相关的中国组织帮助。在中巴经济走廊理事会的大力帮助和协助下,巴基斯坦市场应该是我们的。

谢和霖:“一带一路”的海外机遇很大,但怎么做?首先是看人的问题。一句话,看你的团队在当地的水平和能力怎么样。在当地要过的第一关是海关,你是老板的话,到了基层要看看当地的海关水平如何;第二是警察局,还要看签证是否搞得定;第三是税务局。这些生存环境建设,就能看出你的团队能不能搞好海外市场。

同时,开拓“一带一路”时,企业要重视四大能力:产品支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交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郭家学:我谈谈对中医药国际化路径的思考,要与海外合资合作建立国医馆,希望当地主流社会和意见领袖能够走进中医、了解中医、体验中医、代言中医,通过他们的代言,让中医能够造福当地人民。最终实现“中医智慧服务全球”“中医药让生命更美好”的愿景。

石齐平:谢谢,最后请沈大使总结。

沈国放:中小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很大问题是信息不对称,还有企业得不到政府相关机构的支持,或者支持力度不够。我们有1个研究会,下面有10个研究中心、100多位大使,在这方面可以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去”。

第一,到某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可以提供投资风险和机会研究报告;第二,如果有的公司项目,团队好,技术扎实,我们可以给当地使馆发函推荐;第三,我们与各国驻华使领馆有联系,如果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了解这些国家欢迎在哪些领域投资,可以帮助协调。我们的任务就是支持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走出去”,谢谢大家。

石齐平:如果说从2013年“一带一路”正式提出,到现在已经6年,那么今天在台上已经听到几位的很多宝贵经验。希望“一带一路”能够成为中国在21世纪走向世界的一个最大的“公共产品”,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轩辕镜

金岩石 区块链看似远在天边其实近在眼前

未来的人类将是手上一只机——手机头顶一片——云服务中间就是一条链——区块链

最近很多人在发问:区块链是什么?除了热闹之外,与我们到底有多远?

著名独立经济学家金岩石先生有句话:未来的人类,将是手上一只机——手机,中间一条链——区块链,头顶一片云——云服务。这才是区块链在未来人类生活中的常态!并且,人类新的数字财富空间将由此打开,全球性的“新实体经济”也才是区块链的终极应用。

2018年恳谈会上发出过振聋发聩的“传统经济尸横遍野,新经济遍地黄金”声音的金岩石先生,在“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做了《区块链与数字经济,离中国企业有多远?》演讲,金岩石告诉我们:区块链与我们每一个人都“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下面是金岩石先生演讲的部分精华。

区块链为何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大家都知道,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把区块链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这里我首先抛出三个问题: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真有这么重要吗?为什么习总书记现在要讲这个事?

如果把习总书记2019年关于经济的各种态度串在一起,就能看出:世界已经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階段,一旦我们接受这样一个新阶段的判断,就要看到在信息产业五大核心技术中——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区块链——习总书记是在认真考虑了信息产业发展五大支柱之后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只能选区块链,因为现在区块链技术发展,中国是全球第一,这才是关键。

中国的区块链发展,无论是总量还是单一企业持有量,都位列全球第一。更重要的是,中国有三项指标超越全球所有国家:一,区块链专利数量,中国位列全球第一,美国第二。二,区块链单一企业持有专利数量,阿里巴巴第一,腾讯第二,美国企业。三,也是最重要的——全球第一部《密码法》已经诞生在中国。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它首先是一个账本

比特币开发者兼创始者中本聪给我们留下一句格言:“以密码的名义信任我”——这意味着,人类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而不是相信任何权威、任何偶像。但当我们把“信任”这个概念和区块链连在一起时,才猛然发现中本聪给我们设了一个陷阱,自己却失踪了。但他至少告诉我们: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就是区块链。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它首先是一个账本,这点任何人都要记住。必须跳出技术主义陷阱,因为我们本来就生活在区块链里,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不要讲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更不要讲什么技术,就像你不懂安卓系统,也毫不妨碍你使用安卓手机一样。

尤其当我们把比特币的底层架构探索到改良的区块链时,讲技术的多数是骗子。2008年以前,Blockchain是两个单独的英文单词,是中本聪把它们连接成了一个词,才真正开启了今天所说的区块链研究。尽管Block Chain之前也被翻译成区块链,但却和今天讨论的区块链概念有天壤之别。

当中本聪开始把Block

Chain两个词合为一个英文单词时,也是我们开始使用智能手机的时期,自此人们也开始接受信息产业的基础技术——移动互联。没有移动互联之前,区块链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存在。由移动互联与区块链的关系来看,区块链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人类社会有三本账:流水账、复式记账、分布式记账。第一本账是流水账,这个时代中国创造了算盘,当年才能够引领全球,但这个优势在700年前被威尼斯商人打破了。威尼斯商人创造了复式记账,基于复式记账,我们的账本中才有了资产负债表。因为有了资产负债表,才有了现代企业、上市公司、现代银行、现代财政,以及现代国家。

可是,谈到复式记账,就不得不提到持续多年的“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事件”。当年证监会给该事件的判词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长期性、系统性的财务造假。”事实上,中国3700多家上市公司,用智能化系统诊断的话,恐怕1/3会涉嫌财务造假,这本账我们确实该换换了。

这时我们再来看区块链是什么?它其实就是分布式记账。未来,分布式记账一定会取代复式记账。不理解分布式记账,就很难理解区块链的革命性意义。

但是,凡是抛出“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论断的都是错误的。他们所谓的去中心,其实就是把原来的中心打掉,让自己成为中心,然后随时准备跑路。这是币圈乱象的关键。

“无法计算的价值”就在云端资源里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对区块链最早的定义是——区块链是创造信任的机器。如果我们承认这样一个概念,就会看到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经济的核心资产,其实是创造信任。这就引出了区块链的第二个定义——它是信用资产的创造者。

曾经,我在深圳机场出口,抬头看见了阿里云广告牌上的一句话:“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这句话在我脑子里飘了一年,因为我研究价值、研究财富,但什么是“无法计算的价值”?

所有人都知道资源有限,人类生存空间中最大的资源是什么?也许我们会本能地想到电、石油、煤炭、矿产。但物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最大的能源其实是“暗能源”,即肉眼根本看不见的能源,暗能源的比例,能占到全球能源总数的3/4以上。而信用也是一种暗资源。

回顾过去50年间,全球财富呈现爆发性增长,我们今天拥有的全球财富,有一半是1995年之后创造的,另外一半则基本是1979-1995年创造的。

在全球财富的创造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我们爷爷的爷爷生活在土地上劳动,所以那时的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但是,所有这些开发的都是基于地表资源。而一旦我们能够穿透土地,从地表资源的开发,深入到地下资源的开发,就发现了更大的财富空间,也才有了工业化。于是,石油、煤炭、矿产就变成了第二代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

而第三代资源,我把它定义为“云端资源”,这才是无法计算的价值。30年后,今天已存的所有财富都可能归零,但是有三个东西会让我们的后代开发一个新的财富空间,这就是“手上一只机,头顶一片云,中间一条链”——所谓“头顶一片云”就是分布式数据存储,所谓“手上一只机”就是分布式决策,“中间一条链”就是分布式记账,这就是本人在区块链理论上的创新,三个分布式才是真实的区块链。

那么,面对未来,我们所有的家長今天看到孩子们在打游戏,都觉得他们不务正业。但我告诉你们,那里有他们的财富空间,我把它定义为云端资源。

区块链会打开数字经济的财富空间!

今天,政府提出面向全球,以信息产业为主导振兴中华。在这样一个国家战略定位中,区块链才是中国唯一能在世界位列第一的技术资源。

互联网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是在1990年代,在这之前的1970年代,美国里根总统发动所谓“星球大战”计划,灭掉了前苏联,最后只给我们留下了三样东西:互联网、GPS定位导航和信息产业。于是,克林顿总统执政期间,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美国随后一度神奇般地消灭了巨额财政赤字,形成了两大产业:一是生物制药业,一是信息软件业。

从2009年美国经济几乎破产,到今天,美国股市从最低6500点,到正在准备冲刺2800点,这是11年的大牛市。而引领这个牛市的前30家公司,无一例外地,第一,都是区块链企业;第二,都是高科技企业;第三,都是平台型组织。

当我们以这样的视角去看世界,就不难理解习总书记为什么要把发展区块链作为中国的一个核心战略了。区块链看似远在天边,其实近在眼前。如果你此时还是觉得区块链离你很远,那就一定要加快脚步,拥抱新经济,走向新经济。

刚才主持人提醒去年我在这儿讲到“新经济遍地黄金,旧经济尸横遍野”。今天在座的人如果还认为数字经济离你很远,甚至你们认为讲数字经济就是骗人的,说明你其实在骗子圈里。

我们以2019年乌镇大会的官方报告为基准,其中提到数字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34%,如果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34%是数字经济,你还觉得它离你远吗?如果你还觉得数字经济离你远,说明你仍然生活在旧经济中,你仍然在尸横遍野的空间中寻找你的所谓生机。

这就是区块链第三个概念——它打开了数字经济的财富空间,让我们能够看到数字化的财富、数字化的资产和数字化的经济循环。

我还可以给大家讲出更多,但是你们只要记住这三条,就已经知道——你离数字经济、区块链非常近。觉得远在天边,是因为你仍然没有忘记过去!

责任编辑:史亚娟 李靖

孙为民 苏宁的全场景智慧零售会在六个方向持续成长

未来的零售是什么呢最终的零售服务要到人最后形成一个最佳的人和商品的混合这就是苏宁要把“便利服务”做到极致的原因

最新数据,2019年11月11日当天,苏宁全渠道订单量增长76%,苏宁物流发货完成率达99.6%,移动支付笔数同比增长139%。

同为中国零售巨头,苏宁与阿里巴巴、京东有截然不同的特色。

具体来讲,苏宁的最大特色就是对“全场景智慧零售”的探索,走在中国乃至世界零售企业的前列。

背后的转型也惊心动魄——10年来,苏宁打破了别人眼中难以突破的转型屏障,带领20多万员工,通过OMO(行业平台型商业模式)的落地、全场景零售的创新,实现了智慧零售转型!在剧烈的行业变动中,坚守自身的独特优势,为传统企业的转型实践做出了榜样性探索。此次恳谈会上,苏宁易购集团更是因此荣获2019年度“管理中国”总评选最高奖项:“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

曹虎:5G是人类技术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技术的发展不会就此止步。今天的资源无增无减,财富却比很多年前增加很多,背后的一个重要推手就是技术。尤其是以5G为代表的通用型技术进入社会后,将向各行业广泛渗透。

但技术是中性的,它不会自动创造价值。只有当技术和消费者需求相结合,即技术创造出一些全新的使用场景,并带动商业模式创新时,才会真正融入社会并创造价值。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业模式,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而5G就处在从技术到应用场景的演进中,新的商业模式正在等待广大企业家去发掘、去发现。

5G究竟给我们带来哪些发展机遇?我认为是万物互联后,大量数据被感知之后的认知、存储、分析,将全方位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这样可以更好地指导产品研发和生产布局。

万碧玉:我是研究智慧城市宏观政策的。2008年以来,智慧城市的数据获取非常困难且成本很高,5G为我们带来了非常多的应用和想象空间。一是在交通、无人驾驶、智慧交通等智慧城市中,5G将找到非常好的应用场景。二是5G将在智慧医疗、智慧家居中找到很好的创新融合点,更好地为城市服务。

总的来说,5G将在未来“超智能社会”这个大的应用场景中,给产业界包括政策制定者、参与者、普通居民带来非常好的畅想。但具体怎么做,还需要从政策、产业层面,以及老百姓的体验程度上,展开深入研究。

曹翔:我是研究人机交互的,就是研究怎么用技术给每一位用户提供好的体验。有一句名言:“人们总是会高估技术在短线上的影响,低估技术在长线上的影响。”这句话对5G也很适用。

人们听到5G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网速特别快,带宽的增加,是在短时间内5G最直接的商业化应用点。

但5G不止是速度变快了那么简单,5G的网络环境更加稳定,延迟更短,甚至让用户完全感觉不到延迟。特别是在需要高配合的应用场景里,比如:在线游戏、多人合唱等,这些原本只有面对面才能完美衔接的工作,只有在5G低延迟下才能实现同步。再如:远程医疗,优秀的外科大夫,不可能随时飞到灾区给病人做手术,但却可以通过5G技术遥控远程机器人完成手术。如果是3G、4G的网络环境,稍有延迟,就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

5G还有一个与现在网络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万物互联。在一个小小的空间内,或许会有几十万台联网的设备,我们身边的每个设备都能互相通信。5G万物互联的特性,将极大推动无人驾驶的发展。现在无人驾驶之所以难队普圾,就是因为汽车还做不到像真人驾驶员那样,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做出判断,但如果未来所有汽车都万物互联,知道彼此都在哪条道路上行驶,并根据路况及时做出协调,那么开车就变得容易、轻松多了,可以少出、甚至不出交通事故。但自动驾驶普及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汽车之间能完成互相通信,且网络稳定、没有延迟,而这些指标也只有在5G技术条件下才能实现。

林松: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5G作为一种技术手段,首先要考虑的是技术结构、工作原理和可实现的功能,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这个技术为己服务。

5G技术有两个特征:一是数据处理的速度可以非常快,二是数据处理的量可以非常大,因此凡是对数据处理的量和数据处理的速度有要求的地方,都可以采用5G技术。当然,我们也不能唯5G技术,认为5G能够代替一切。

在座的听众好多来自生产企业,产品越来越多地走向智能化,除了多技术集成、自适应性等特征外,还需要人机协调……今天更多是产品和人在共同工作。我们从单—产品到智能产品,从智能产品到智能系统,以及智能系统的集成,都需要充分利用5G技术的两个特征为己服务。

5G时代,是营销驱动还是技术驱动?

丁晖:5G时代的到来,到底会强化营销互联网,比如:让阿里、腾讯、拼多多等以营销为特征的企业得到进一步强化(简称营销驱动),还是技术和产品驱动,产生更多的新物种?

曹虎:我认为5G是营销驱动。我的一个观点是:没有需求导向的技术是没有价值的。

为什么人类社会能发展到今天?社会发展的背后,真正的驱动力是人心,是人的欲望。所有的技术、商业模式、产品,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让我们过得更好。

大家都知道深圳市的技术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北京,它没有國内最顶尖的大学;相比上海、武汉,它也没有国内最顶尖的科学家,但为何深圳能在全球科技产业中有着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因为深圳是需求端驱动的技术创新,它可以整合全球的先进技术,聚拢全球的顶尖人才,来创造消费者价值。

曹翔:我认为5G是技术和产品驱动。因为5G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带来全新的使用场景,让我们做到以前只有面对面才能做的一些事情;让以前没有办法互联的设备,也互联起来。从这个角度讲,5G的影响一定是通过技术驱动产品,带来使用场景,然后再反推市场产生变化的。

万碧玉:我也选择技术和产品驱动。我赞同曹翔先生的观点,但不代表旗帜鲜明地反对曹虎先生的观点。我的观点是:不管是在5G,还是其他技术背景下,企业如何找准自己的应用场景才是最重要的。

5G“风口”一来,有些房地产商就要搞“5G产业园”。某国内知名房地产公司,愿意拿出30亩地在武汉盖一栋大楼,他们想请我们设计一个“5G智慧大厦”。我说这怎么能和5G扯上关系呢?我想说的是,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你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比如:做智慧医疗,就是医院用了一点儿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来提升医疗水平而已。千万不要5G一来,你的企业就要跟风走,把技术作为营销的手段,甚至是过度包装的手段,这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丁晖:万碧玉教授的立场是,企业不能把技术作为营销的手段,做技术、做产品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底线,曹虎先生是否要回应一下?

曹虎:我回应一下万教授的观点:过度包装不叫营销,那只是销售,为了把货卖出去而已。其实,即使是营销层面的事情,也分好营销、坏营销。好的营销是可以为客户创造真实价值的。而技术则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完成为顾客、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一个手段。

营销的根本不是基于传播学,而是基于宏观经济学。如果一个企业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那么它将没有存在的必要。

5G时代,营销与技术如何拧成一股合力?

丁晖:5G到底是靠产品驱动,还是靠客户需求拉动?我们也来听听有着‘德国思维”的林松教授的观点。

林松:5G是需求驱动或者是技术驱动,首先要看整个环境。5G有数据处理速度非常陕、数据处理量巨大这两大技术特征。伴随着5G技术,人工智能也接踵而来。

其实人工智能的想法和理念很早就有了,但2G、3G不能为其提供技术落地的可能性,但5G可以。当5G和人工智能组合在一起时,必将引起技术上的大变革。未来,我们不仅面临数字化的大趋势,还将面临智能技术、智能产品、智能世界的发展趋势。

以下分别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我的看法:

第一,关于智能工程。智能工程包括智能设计、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三个方面,无论是企业、行业乃至整个工业,都要向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以实现智能工程这个方向发展。因此,需求和技术确实应该联手在一起。

第二,对任何一个生产企业而言,产品要走向市场,必须首先对产品和市场进行定位,即:你的产品是现有技术还是未来技术?你的市场是现有市场还是未来市场?通过产品和市场这两个因素不同特性的组合,企业可以得到四种决策:现有技术现有市场、现有技术未来市场、未来技术现有市场、未来技术未来市场。

企业想通过现有产品投入到现有市场里,尽管是最稳妥的方式,但企业营销是关键所在。而让未来技术进入到未来市场,这样做的风险就会非常大,企业技术就将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很难把市场需求和技术严格分开。

综上所述,我认为5G时代应该把需求和技术融为一体,让两者处在同一个生态环境里,共同形成一股强大驱动力,解决用什么样的技术发展什么样的产品,以及进入什么样的市场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人类的需求。

责任编辑:史亚娟

陈春花 怎样让你和你的企业“值得存在”

我坚持顾客主义和长期主义因为能够超越变化的绝对不是机会主义者一定是坚持普适价值(爱、信任与承诺)让生活变得美好的长期主义者才能够持续活下来

企业到底为什么而存在?首先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回答。

如果从最简单的逻辑去看,在过去40年中,企业只需“长大”就好,可是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在全球环境和中国环境都在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回答企业为何存在,以及如何存在的问题。

以下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在“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演讲的精华节选。

一家企业存在的四个理由

从最基本的定义看,企业存在的理由只有四个。

第一,提供好产品。无论从何种角度,企业最重要的职能是提供好的产品,以立足于市场。如果连产品都做不好,那么,这个企业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第二,获得盈利。企业在拥有整个市场给予的机会、资金、资源时,一定要有能力实现盈利。进而才可以承担最基础的社会责任——依法纳税。当你有能力纳税的时候,才能为社会公共的发展提供帮助。

第三,提供就业机会。企业要有能力改善他人的生活,提供对社会的帮助。

第四,实现社会期望价值。今天企业要面对的直接挑战,就是怎么实现社会对企业的价值期待。

正是因为这四个最基本的存在理由,我们发现:无论是从管理大师杜拉克的观点出发,还是从社会经济视角来看,都会要求企业去理解顧客的价值,以及社会的价值。如果企业没有能力关注对顾客的价值创造,从杜拉克的角度来讲,这个企业存在就没有意义;如果企业没有能力给社会增加财富,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这个企业存在的意义也不大。

今天的社会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2019年8月,美国181家顶级公司的CEO签署了《公司的目的》宣言,宣称:股东利益不再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目标,公司首要任务是创造更美好的社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过去讨论企业存在的维度比较简单,就是能不能盈利,能不能推动经济增长,能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但是今天我们会发现:人们对企业的要求维度在提升,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和变化。

高质量发展的四个核心选择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时,我们要就一些根本性的核心问题做出选择。

核心选择一:回归顾客价值。今天所有东西都在变,但有一个没变,就是顾客价值。影响企业持续成功的要素不是技术,不是战略目标,不是资金,最重要的还是专注、聚集焦点在为顾客创造价值上。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在讨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我—直没有发言。因为我不认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有任何冲击,而是因为很多企业没有理解到——我们的顾客已经是拥有数字习惯的顾客了,消费者已经习惯在线度过日常生活。当消费者因为数字经济已经改变的时候,你自己如果不变,那其实不是技术淘汰你,而是顾客不愿意选择你。这是一定要了解的根本性的变化。

核心选择二:从竞争逻辑转向“共生逻辑”。今天,企业战略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改变。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需要创造顾客价值、创造需求,而不仅仅是“满足”需求。同时,企业间也由“竞争逻辑”转向了“共生逻辑”。

在这一前提下,最重要的是你能跟谁合作。你要跟别人合作,就必须有共生逻辑。2019年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十大公司里,中国有两家,一家是腾讯,一家是阿里巴巴,这十大公司的共同特征都是:它们是价值共生的网络平台企业。

核心选择三:从“销售商品”到“提供生活方案”。必须认识到商业的本质并不是销售商品,而是“提供生活方案”。乔布斯创造苹果公司,其实是想借助产品,让生活、工作、交流和娱乐变得更加容易,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优秀的企业其实都有显著的共性特征:为顾客更美好的生活创造价值,帮助人类近距离和远距离地分享价值。

核心选择四:从“远见和野心”,转到融入并创造美好的生活。这也是企业能得以永续的根本原因。企业要践行社会责任,并融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中。

例如:华为的一款数字产品,可以支持数十种语言,把文本通过数字技术转换为手语,让全球3400万名聋哑儿童克服阅读障碍,获得生活中互动的乐趣,因此就帮助了更多人,这就是数字技术美好的地方。

实际上那些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公司,成就它们的不是远见和野心,也不是决心和执着,是因为它们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进而影响着世界,甚至人类的未来。

成为长期主义者,要“做两件事”“过三道关”

我坚持顾客主义和长期主义。因为能够超越变化的绝对不是机会主义者,一定是坚持普适价值(爱、信任与承诺),让生活变得美好的长期主义者,才能够持续活下来。

这需要领导者的自我超越。而这个过程中,第一个挑战是:领导者本人必须经历一段重新调整思维模式的时期,必须放弃原有的经验,选择协同共生。因为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这是核心挑战。

另一个挑战则是:必须让组织成为一个“知识”驱动的组织。例如:一些日本企业有深厚的知识系统积累,这种知识系统有对质量的整体掌控,有对变化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而且有深厚的知识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对人类有所了解,这就是系统知识。

因此,作为领导者,关键是做好两件事:第一件就是要不断有目的地“放弃”:把你擅长的东西放弃,把你引以为傲的东西放弃,回归为零。第二就是要持续理解外部环境。

要做到这点,领导者还要“过三关”。

第一关是忘记已经形成的观念,把自己真正放人有价值、有能力的业务概念中去改变。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要做很多预测,因为今天的变化完全无法预测。

第二关是要借用,借用其他的行业或业务本身,跟别人共生。

第三关是要真正懂得学习。

企业家一定要清楚:数字化给今天带来的巨大变化,不是因为技术本身,其实是我们生活方式和观念在发生变革。我认为这是一场知识革命,所以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创造长期发展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王涛 朱冬

马方 把股份“分出去”老板才能做老板的事

經济处于下行当中你的“朝阳”在哪里

民营老板最悲哀的事,就是把有限责任公司做成了无限责任公司。

反之,以我个人为例,泰山管理学院侧重研究股权战略,我把73%的股份分给了弟兄们,导致一个现状是什么呢?我一年大概有100天可以在海外度假。

另外,我的企业在济南,这个地区招人并不容易,但我只招“211”和“985”毕业生,招聘却不难。为什么?因为我一般都在岗位招聘信息下面写上,有多少万股的期权,这对招人留人很好用。

股权激励,才能让老板“归位”

先看一个国外案例。2018年,沙县小吃在纽约开业的第一家店,3小时就把货卖完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很简单,这家店由公司出资70%,店团队出资30%成立;而回本之后,分红就可以倒过来:团队分70%,公司分30%。当这个措施宣布之后,员工的眼睛发亮,纽约第一家店就这么成功了。

可见,股权激励的效果多么可观。经营企业一个是“做事用人”,还有一个是“用人做事”——让员工给自己做事。如果是老板带领大家做,老板做的就不是老板的工作,而是总经理的工作。这个时候会发现一个现象——累死了!

中国老板天天喊累死,也培养不出来人。我建议老板做老板的事,不要做总经理的事。当前企业面临最大问题就是老板缺位,老板不务正业,没做自己的事。你让下属和员工给自己干,他自己自然会想到办法。

利益设计,让老板与员工坐在一个“板凳”上

股权激励,同时也是一个利益设计。

只要是利益不一致,企业中绝大部分矛盾怎么都无法摆平。很多老板常抱怨员工不理解他,利益不一致怎么理解?利益会产生很多行为,但通过利益设计可以改变行为。

举个极端案例,民营企业的职务犯罪,大都是老板偷税漏税。而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则80%是高管贪污腐败。前者当事人是为了把企业做大,后者当事人是为了把自己做大。这都是利益产生的行为。

能真正把股权运用好的企业,我估计在中国连5%都不到,这主要是还没看透企业的本质。

试想,不分股份,企业也不是你的,90%的企业会先于你没了。企业交给经理人根本没有用,他会拿你的企业当成自己的看吗?交给你的儿子能行吗?也是问题重重。请相信,只有你搞清分配股权对你的意义,矛盾才能解决。

利益不一致,一切都“无效”

股份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利益不一致,会发生一个现象:沟通、信任是无效的,效率更是谈不上的。所谓的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全是无效的。

要知道,心理所有权会影响人的行为。就像让三个管理者共用一辆车时,车总是破破烂烂,但若指定一个人用这辆车时,这个^对车的维护一定特别好,因为心理所有权对人的影响超乎想象。

亚当·斯密曾说:“经理人根本不可能用对待自己财产的态度对待别人的财产。”

那么,花钱有什么好处?老板对企业投钱了,员工对企业没投钱,结果是什么?员工看到事实,会本能地找借口,老板看到事实会本能地想办法。老板没辙了想跳楼,员工则会跳槽,另攀高枝。这个年头,老板赚不着钱,真正的动力是背后的万丈深渊、没有退路,如何让员工有动力呢?让他和你一起出钱就行了。因为人内心的“损失厌恶”,会调动他全部的聪明才智。

股权激励的本质,分的是未来和增量

用数学表述股权激励,我把所有股权激励理解为是关于时间、绩效、资金与股权的函数关系。即:在约定时间内完成绩效,就可以花钱买公司股份。

第一要素是时间。时间一定是未来的事。第二要素是绩效。有绩效才可以买股份。背后的逻辑是什么?答案是:股份分的是增量、是未来、是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我们要把本质看透。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学生赶飞机,时间紧张。他跟司机说,你让我赶上飞机,我多给你100元。我们假设他误机会损失2万元。赶上飞机的结果是司机多赚了100元,而他赚了2万元;而如果司机没做到,他什么也得不到。而司机多了的100元,在本质上从何而来?是从2万元里来。因此,股权激励分的不是老板的股份,分的是未来和增量。

所以,我将泰山管理学院73%的股份分给了员工,我50岁退休后还会再分。如果你用创造的价值来比,你的股份价值—直在变多,又怕什么呢?

分股份,分的不是利益,而是责任

合伙与合作的差别是什么?

合作是有利益才合作,没利益不合作。而合伙的本质是分担风险,因此,创业的高管团队一定要合伙,而不是合作。分股份本身分的不是利益,分的是责任。

2018年,双童吸管楼仲平董事长分配完股权后说:“从此以后,我不是一个人走了,以后会有一帮人陪着我,从此以后双童是大家的,还是一条船上的人心齐。”

为什么不说是“一辆车上的人心齐”?是利益更能凝集人心?还是风险更能凝聚人心?不言自明,一定是风险。

那么,合伙之后谁来做决策?真正应该是谁承担风险谁做决策。还有一句话,如果你对你的行为承担责任,就是风险承担,你的决策就是理性的;如果对行为不承担责任,你的决策就是随性的。

所以,如果你的企业只有一条价值观,那么就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是最重要的。用好股权不仅可以让我们安全过冬,还会实现更多的理想。无论是协同共生、搭建生态和平台,还是做百年企业、家族传承,这都是绕不开的槛儿。

责任编辑:庄文静 朱冬

黄建平 民企党建如何构建企业竞争力

過去没有搞党建吃了苦头后来搞了党建尝到了甜头今后继续搞好党建一定有奔头

一提起民企党建工作,很多人往往不够重视。但是,重视党建工作却让广东唯美集团过去尝到了“甜头”,未来有了“奔头”。

在“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曾因民企党建成果先后四次获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唯美集团董事长黄建平,就民企党建工作发出如上感慨。并且针对民企党建经验做了主题分享。

以下是黄建平分享的部分精华。

建立企业价值观,需要为企业文化找一个“基因”

既然唯美集团是搞事业的,又为什么要搞党建?的确,唯美不是为做党建而做党建,唯美的初心和使命是做好瓷砖、卖好瓷砖,为中国瓷砖打造出第一个世界知名品牌,并且成就百年基业。那么,如何来实现呢?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做大了的企业,都为内部腐败问题伤透脑筋。尤其是职务犯罪、商业贿赂、侵犯知识产权等案件逐年上升,危害严重,企业因此损失惨重、伤筋动骨,甚至瞬间垮掉的都有,就连管理相对规范的知名企业也不能幸免。比如:2009年阿里巴巴曝出的“欺诈门”,近百名销售人员牵涉其中;2014年华为曝出116名员工涉及腐败,以至于华为管理层在反腐大会上称:“问题非常严重,涉及历任、多人、多家、团伙”;2015年,腾讯查处多名员工贪污受贿案;2015年,万达内部反腐处理183.,2018年又有2名高管被警方带走;唯美纪委成立10年来,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200余宗,处罚300多人(其中3人判刑)。这些反映出企业共同的问题——靠什么可持续发展?

理论界有这样的说法:三流企业拼产品,二流企业拼品牌,一流企业拼文化。可见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首先要解决价值观的问题。而价值观的建立,就是为企业文化找一个基因。很多企业家有自己的选择,有选儒家的,有选佛家的、道家的,也有选法家的。唯美集团选择的是红色基因,即党建文化。

追溯唯美30年发展历程,有几次重要转折,一个是创立马可波罗品牌,让唯美在建陶行业崭露头角。另一个是坚持“厂商一体化,合作长久化”,让唯美在行业里面有强有力的经销商体系。再有一个转折就是建立了党组织,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让唯美集团的肌体更加健康有活力,焕发出独特的红色气质。

唯美为何选择“红色基因”?

当然这期间有偶然性和必然性,也是个不断深入深化的过程。2003年一个偶然机会,使唯美与党建进一步结缘。当年中央在东莞开展非公企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试点,市里一时找不到试点企业,后来找到唯美。唯美当时规模还小,但马上慷慨地答应了。而且试点是由市委书记亲自挂点指导,唯美党建在上级的指导下也经历了由浅入深,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品牌知名度也进一步扩大,逐步转化成为企业的软实力。

从内在动因来看,当时唯美发展想要突破瓶颈、上一个台阶,因此急需变革。通过什么来推动可持续性变革?这是我们在一直思考的问题。2008年7月4日,时任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视察期间到了唯美集团,视察完以后,殷切地嘱咐我:“要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政治引领作用,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民营企业党建搞好了,也能促进企业发展。”

习总书记的话深深触动和启发了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伟大团队,它的优势就是有优秀的组织体系,宣传思想工作、作风建设,这对企业管理、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党员干部员工的教育都具有引领作用。把党的先进思想融入到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这样的企业就能持续健康发展。于是我们认真思考了企业文化定位,提出了要跟党建结合起来,用党的思想来指导企业文化的建设。

党建与企业发展,是相互促进关系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基层管理出现的问题,90%以上可归结为员工的思想问题,因而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非常有必要。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不能为搞党建而搞党建,发展是第一要务。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应该是能够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我们提出党组织是唯美公司的旗帜,坚持党管方向、党管思想、党管干部、党管宣传、党管监察。打造具有唯美特色的党建文化,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唯美随后归纳出十六字党建定位:“思想核心、精英摇篮、力量源泉、战斗堡垒”,来引领党建文化。

其次,积极探索党建机制,推动党建规范化、效能化。特别是引入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以统一召开全集团干部会议的形式,打破了企业制造、营销、职能系统之间的隔离墙、玻璃门,对统一思想、增强沟通、强化执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后,我们逐步探索出了“政委”工作和党委监督两个模式,这两个模式是如何运行和发挥作用的?一个案例可以说明。

唯美有一个生产基地,2006年投产以来,干部风气、员工士气都存在问题,总经理换了好几任,办法想了很多,生产都没能搞上去。2013年5月,在我的推动下,开始尝试“政委”工作模式和党管监督模式,就是向解放军学习,向产区派出了党委专职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作为“政委”。目的是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基层企业的员工和干部思想问题,另一个是建立纪检监察模式。

一方面,抓住厂长、主管、党员这些关键少数,树立搞好生产的信心和决心,并树立了一个分厂作为先进典型来带动整体。并且,在三个分厂党支部设立思想工作指导员,作为党支部联系基层员工的桥梁纽带,及时反映、解决基层员工的困难和诉求,打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另—方面,狠抓干部廉洁从业,严肃查处了工艺、验砂、食堂等岗位11起腐败案,处理了30多名管理人员(其中判刑2人)和多家供应商,产生了很大的震慑力。

接下来又与管理人员和供应商签订了廉洁承诺书,完善制度管理,使企业的风气明显好转。最后通过政委工作模式和党管监督模式一年下来节省生产成本7000多万元,且产品质量一路攀升,当年实现扭亏为盈。

从此我们坚定了搞好党建的信心和决心。

“建在连上”,而非“建在脸上”

2018年“两会”期间,距习总书记视察唯美刚好10年,我向总书记做了唯美党建专题汇报。之后,总书记对民企党建又做出重要指示:民营企业搞党建不是一种形式的、功利的想法,要真正做到心中有党,拥护党的理念,做好党建工作全覆盖,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助推企业发展,对企业来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才是阳光大道。

总书记的话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心中有党”四个字,什么是心中有党?就是要把党记在心上,不是挂在嘴上;就是要把支部“建在‘连上(即分厂或事业部)”,不是“建在脸上”;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决好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党建工作“硬着陆”带来“水土不服”的问题,从而形成相融互促、齐头并进的局面,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回顾唯美党建的历史,经历了迷盲、彷徨,也受过质疑,但我们坚持下来,最终打造了红色气质的企业文化,形成了核心壳争力,为唯美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我的体会是:过去没有搞党建,吃了苦头;后来搞了党建尝到了甜头;今后继续搞党建,一定有奔头。党建不是戴在头上的花,也不是披在身上的衣服,更不是涂在脸上的脂粉,而是企业的风骨和脊梁!通过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可发展这条路我们会坚定走下去。

责任编辑:任慧媛

中国“创二代”的心声何以成就接班人

改革開放40年第一批企业家渐入老年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交接班的历史时刻在交接班时刻“创二代”们有何心声

论坛嘉宾

艾亮

艾华集团副总经理

邹积赟

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晶蕾

阳坊胜利餐饮公司总经理

杨光

《中外管理》杂志社社长、总编

主持人

刘百功

《中外管理》私董会教练

普智私董学院院长

改革开放40年,第一批企业家渐步入老年,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交接班的历史时刻。外界眼中的“二代”们,有着更好的教育背景和国际化视野,甚至截然不同的管理风格。再加上与上一代存在巨大差异的经济环境和产业阶段,因此在交接班过程中,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是必然现象。

那么,“创二代”如何既兼容并蓄,又大胆“颠覆”?在“创二代”们的眼中,交接班过程里常面对哪些现实问题?又有怎样的经验乃至教训?

在2019年“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如何成就“创二代”?》论坛中,多位“创二代”和私董会教练齐聚一堂,打开了心扉,倾诉了他们与父辈的接班故事、情感和信念。

我们为什么要接班?

刘百功:作为二代,你们愿意接班的吗?接班过程中有怎样的冲突让你们印象深刻?

李晶蕾:我的接班经历属于“愿者上钩”。我大学毕业之后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就是要做管理咨询,后来也从事了这一行业。父亲当时没有明确让我回来接班。我想中国有很多“创一代”可能也在犹豫,到底应不应该让子女接班,也想没准子女在其他地方会有更好的发展。

后来有一次,父亲找我说:既然你做管理咨询,咱家公司正好要做整个组织架构的优化,你给我们做一下吧。结果,做了之后我发现是走不了的:第一,那时我才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第二,企业里的老员工和顾客都那么可爱,突然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做好这件事情,就这样接了班。

艾亮:可以说,从我有意识开始,我就知道并决定服务于艾华集团。当我真的开始在艾华工作时,这个企业的文化、员工让我深深地热爱,就更加执着于这份事业。我的父亲告诉我:人生是设计出来的。因为我们企业是一家集研发、销售、制造于一身的制造型企业。前期的筹划和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的规划是要在艾华服务20年。

邹积赞:我大学毕业做了四个月公务员后,就辞职回到乡都,一直与父母在一起创业。我是山东人,儒家思想比较重,父母怎么说我就怎么干。大学毕业后,我母亲说:以后要做酒庄,你去法国留学吧。我原来的职业规划是做最潇洒的酿酒师,我们企业的目标也是用三代人的努力,做出让中国骄傲的、属于中国人的葡萄酒。

我从法国回来,有一天老妈说:你去读个EMBA。读完商学院后,我就一步步走到了管理岗位上。后来,我想到父母都不容易,本身也是怀着梦想和情怀去做的企业,就愿意接班了。

杨光:我在20多年前,从来没想过接班这件事。那时我的梦想就是当一个中学老师,但我发现两年就把这个梦想实现了,我也不想排斥任何其他可能性。那时,正好父亲也需要我帮忙,20年前的夏天,我受父亲邀请进入杂志社,那时我仍旧没有想过接班这件事,我只想一件事:我绝不能给父亲丢脸。进入杂志社前5年,我只想着要努力工作,用业绩证明对得起父亲的厚望,对得起所有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耳濡目染地真正了解了父亲,被他深深感染和折服。2014年,由于主客观原因,在杂志社需要我接班时,我内心只有四个字:当仁不让。我必须用站出来的方式,来表达我对父亲由衷的敬佩。

父母辈要多做什么、少做什么,不做什么?

刘百功:在坚守的过程中,现在有些人已经接班,有些人正在接班过程中。如果让这个过程重演一次的话,你希望父辈们多做什么?少做什么?不做什么?

邹积赞:希望他们还是要多注意身体,这是第一位的。既然是家族企业,那么人是最重要的,所以首先要多做一些对身体好的事情。

说到希望长辈少做什么,比如:在管理上,年轻人跟父母肯定有管理理念的冲突,希望他们可以少一些对二代的干涉吧。

艾亮:我目前还在接班过程中。一开始,我和父亲就讲好:我们要有充分地沟通。并且,父亲也需要确定我有没有信心和担当,来继承好这份事业。我是家中的长女,从小的目标就是服务于企业。

在我接班之前,尽管有工作经验,但在管理岗上却是一个新人。父亲给了我非常多的支持,让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帮我树立信心。他让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一个装修项目,父亲给了我15万元,让我自己去筹划、安排,这个项目和我的教育背景完全不同。而后我又接了倒班公寓、食堂这样的民生工程。之后,我亲自挂帅去新疆建了新疆第一个铝箔厂。

当时我非常兴奋,我真有一个少帅的感觉,觉得自己特别酷。当时新疆正处于特殊时期,父亲其实非常担心我的安全。我从湖南到新疆要飞六个小时,中间还要中转。但每一次我打开手机时,父亲的短信、电话就来了。我深深感觉到了什么是“父爱如山”。

同时,我和父亲是非常好的朋友,我们可以彻夜交谈,谈工作、谈思想、谈理想。我曾和父亲开玩笑说:这个世界上谁能读懂你?除了我,还有谁?如果只是站在你的基础上超越你,除了我,还有谁?

李晶蕾:我在接班过程中有两点比较重要的感受。

首先,二代和一代之间需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达成共识。父辈对我们的期许是什么?对企业的期许是什么?他认为企业存在最大价值是什么?你能不能认同这个价值?第二件事,根據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看到企业的问题,分析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看看父辈能否认同。因为这样才会有互信、相互支持。因为,父辈对我们的支持、我们对父辈支持的回应,在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就是角色认知。我们在企业里首先应该是职业经理人,要对员工负责、对父辈这样的股东负责,对目标、绩效负责;要分清自己什么时候是父女和父子关系,什么时候是上下级关系,不能混淆。

如果这两点可以达成共识,我想在接班过程或整个沟通过程中,就会顺畅一些。

杨光:目前接班的现状是,需要接班和能接班成功的比例太悬殊了,这意味着很多事业将不可持续。现在,全世界很多基金都在往中国走,到中国来干什么?它们认准了中国民营企业已经传承不下去了当一代干不动了,子女不愿接班或接不了班,又没有成熟的经理人时,这时基金就可以用很便宜的价格把这些企业买走。“一代企业家”又能怎么办?如果他没有合格的子女可以接班,除了卖掉别无选择。

我发现,很多女儿接班还挺顺利的,但儿子接班好像就不那么容易了。女儿可以和父亲长谈四五个小时,但这在父子关系中是很难想象的,很可能是鸡飞狗跳,而不是促膝谈心。所以,这就是中国民营企业接班特有的难题。有时,因为没人接班,导致一代企业家连动力都没有了。这不仅仅是家族传承和企业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因此,一代创业者该做什么?首先,不能等你干不动时,才和儿子谈接班,已经来不及了。你应该从很早时就开始考虑这件事,系统性地为未来迟早会到来的这一天做准备。

最近,王思聪破产,我身边的朋友一致认为:这不是王思聪的失败,而是王健林的失败。因此,作为一代应该从很早时就开始给子女树立一个未来可能接班的意识,让孩子了解和认同父辈事业的意义,未来才可能全力以赴去接班,否則接了班也可能会败家。

如何化解—二代传承中的冲突?

刘百功:在接班的过程中,你跟父辈在哪些方面的冲突最大?

邹积赟:我所在企业是母亲在47岁时,第三次创业的企业。我跟她最大的一次冲突,还是在决策问题上。那时我做生产管理,有一个细节没有按照她的方案去做。她说:你要不听我的,我就不管了。但是,这件事的细节我非常懂,我就坚持自己的看法。母亲生气地走了。

可这件事还得做下去,怎么办?我憋了半小时,还是给母亲打了电话。这时,就不能叫董事长了,要叫妈。那次,母亲因为我的坚持,就改变了决策。有些时候,我们做得对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你要不坚持其实就是在给自己的企业造成损失。

艾亮:对同一件事隋的理解不同,就会有冲突。但经过很好的沟通后,把事情做对、做成,那么就是合理的。这是解决冲突的一个最原始的方法

让它合理。

我和父亲的冲突不多,我想在冲突当中,第一代会担心“你是不是很快就要去颠覆?”特别是当企业处于比较成熟稳健、体系完整的状态时,第一代会更担心。二代提倡创业、创新,但在长辈们看来,这些不一定是好事。

我想,作为一个接班人,首先不要急于颠覆,因为存在的就是有道理的。只有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下,也许才会有更好的方法去处理。

李晶蕾:两代人达成共识是非常重要的。二代接班面临的问题是传承与创新,那么传承传什么?创新创什么?我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是:传承传递的是经营哲学,创新创造的是基于市场竞争变化,以及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做企业、做品牌的手段。

为什么说共识特别重要?因为经营哲学是基础,大家愿意朝什么方向努力,价值观在哪儿,做什么样的事情才是对的……能把这种共识传承下来,我相信上一代就放心了。

杨光:我在进入杂志社以后,和父亲没有在经营管理的思维上出现任何冲突。我想,如果一代企业家希望自己的儿子最终能接班,那么你要达到的状态,是让一个男人对于另外一个年长男人,由衷地理解和由衷地认同。这一定是两个男人之间的状态,而不是父子状态,也不是老板和部下。如果能形成两个男人之间的认同,至少接班这个环节会比较顺畅。

父辈影响二代至深的品格是什么?

刘百功:父母的创业精神、企业管理经验,有哪些是值得你们学习、借鉴的?你在他身上学到最多的一点是什么?

李晶蕾:我的家训就是“以诚待人,以德经商”。今年公司要把企业文化做重新梳理,所有的文化落点也都落在这句话上。我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一个词,就是“身体立行,率先垂范”他们的勤奋、真诚,不仅感染到我,还感染了员工、顾客。

艾亮:艾华集团倡导“用爱去管理”,但不是人性化管理的概念,我们追求科学的、换位思考型的管理。今年,董事长对我的培养是从小事做起,艾华集团现在也在推广这种文化,要给所有的员工赋能。

邹积赟:母亲在47岁时创立了乡都酒业,如今已经21年了,这是她的第三次创业。第一,母亲身上的“韧劲”是我永远要学习的。第二,要学习的就是她的“学习力”。她69岁时,在零基础的情况下,在北京大学学习了1年国画,在中欧商学院读EMBA,在世界各国进行考察学习。她身上的学习力和韧劲,是许多老一辈企业家身上也具备的品质,特别值得我们新一辈学习。

杨光:我从父亲身上学到最多的,就是他做人的真诚。

寄语一代和二代

刘百功:最后,请各位嘉宾用两句话结束今天的话题,一句话送给准备交接的一代们,第二句话送给准备接班的二代们。

李晶蕾:送给我们二代的话是:先要想清楚自己接班的前提

如何把做这个企业或品牌,当成自己愿意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如果接班前没有想清楚,尽量也要在接班的头几年想清楚。

我送给一代父辈们的话是:当达成共识,评估清楚改革和创新方法和成本之后,请让“子弹”飞一会儿吧。

艾亮:我先送给可敬可爱的一代一句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还需要一代们给我们精神支持、智力支持,经验是宝贵的,我们要一起学习、再一次成长。

送给二代们的话是我个人的座右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你才能变成你心中的自己。

邹积赟:我对父辈说的一句话就是:尽早计划、尽早规划。

送给二代同辈们的话是:学习无止境,要努力学习。同时,当你心甘情愿地把你的所有精力,全部付诸于这个事业时才能接手,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那么还是要先仔细想清楚。

杨光:对于一代,我想说:一定要用你的垂范和筹划,来让你的子女真正懂你。

对于二代,我想说:不管你的父辈是做什么样的行业,因为他们的努力,让我们享受到了绝大多数同龄人享受不到的条件。所以,当你享受的时候,也请你做出相应的担当。

责任编辑:庄文静

木元哲 日本企业的“不易”和“流行”

日本企業正在变与不变的辩证思维中一次次蜕变重生

日本有一句话叫做“不易”“流行”。

所谓“不易”就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的真理;“流行”则是随着时代变化和当下状况要不断变化的东西。日本家电企业一直在通过“变”与“不变”,进行企业经营。

而日本企业当前的“不易”和“流行”,就是绝大多数日本企业因中国和韩国企业的崛起,在主营业务上正在发生的变化。

松下的手机成像零件,比数码相机更赚钱

很多时候,企业是在被动应变。比如:主要产品的市场在萎缩甚至消失;原本成功的商业模式已经过时;由于组织臃肿,造成固定成本增加而利润锐减;过去的核心技术过时,跟不上技术进化的步伐……

大家还记得拍照用的胶卷吗?2000年,全球彩色胶卷的市场容量达到顶峰,在之后10年,每年以10%的速度萎缩。什么原因?由于数码相机的出现,胶卷市场几乎消失了。数码相机市场在2010年达到顶峰,全球规模约1.2亿台,之后也是每年锐减。而松下数码相机事业部即使在市场顶峰时,每年销量也就500-600万台。

不过,那时松下就已将业务转向了智能手机的数码成像技术上。现在智能手机全球的市场容量是每年16亿台,松下给苹果和众多手机公司提供数码成像零部件,比做数码相机更赚钱。因为数码相机只要推出,必然是每天降价,上市1年后就得降1000元,但成本并不会随之下降。所以整机可赚钱的时间很短,但零部件的价格很稳定,利润自然更高。因此,如今松下有许多业务都转向了B2B。

那么,众所周知的富士和柯达胶卷,今天还在吗?它们都还在,但现状却大相径庭。

2001年时,富士与柯达胶卷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相当。从1990年代起,两家企业就都走了多元化路线,从做胶卷业务进入了医疗、内视镜,以及办公仪器设备领域。1994年,由于柯达是上市公司,为了提振股价和士气,又将业务收缩、聚焦于了传统业务已当时只有胶卷业务利润最高。

因而,柯达的胶卷业务,在1990年在营收中占比为37%,2000年提高到53%,尽管胶卷外的其他相关业务萎缩,销售收入下降,但公司利润率和股价都在提升。到了2010年,因为数码相机崛起,柯达的销售收入锐减,可此时胶卷业务在营收中63%的占比,使得柯达不得不面临破产重组的境地。2016年,彩色胶卷市场完全萎缩。目前,则只有每年15亿美元的营收规模。

那么,柯达失败的教训是什么?第一,重视短期利益和股价的经营;第二,经营战略不能一以贯之;第三,对于既有主营业务衰退的危机感、速度感淡薄;第四,太固守成功经验的文化。

富士何以重回史上巅峰时代?

再看富士胶卷,虽然它的胶卷业务、数码相机业务都萎缩了,但其商用数码、化学品、健康医疗部分业务却在崛起。目前,富士可谓处在发展史上的巅峰时代。这两个企业,体现了日本式决策和美国式决策的分歧。

首先,战略决策不同。企业经营是为了短期利润率,还是未来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其次,感知市场变化和危机的不同。柯达感觉到的是虽然数码相机市场起了,但胶卷业务还有其他市场空间;而富士胶卷感到的是胶卷市场的终结。

而富士为什么可以蜕变重生呢?主要是它掌握了核心技术及其在多领域应用的能力。比如:它掌握了有机合成技术、薄膜成型加工技术、光学技术、成像软件技术等等。它可以在胶卷上涂20种化学材料、100种化合物,而厚度仅是头发丝的1/5;它挖掘出了未来的医疗市场、工业用电子材料市场、化妆品和健康食品市场。富士关注的不是某一个产品或相关产品,而是从市场和技术这两个维度判断,现有技术可以应用在哪些新的领域?

富士在做战略规划时,会从三个角度进行思考:第一,这是一个成长型的市场吗?第二,为了做这个产品我们掌握相应技术了吗?第三,这个产品如果推向市场,会有竞争力吗?据此进行思考判断后,决定未来新产品、新业务的开发方向,并调整技术开发的路径。

那么,富士的不变和改变是什么?

不变是:不追求短期利益,而用长远的眼光来经营;明确的公司愿景和坚定、不可动摇的经营理念;要让已经掌握的核心技术能在未来活用,开拓出有未来市场的业务。

改变是:业务结构改变,企业文化,以及公司经营体制的改变,以及品牌印象的改变。

因此,企业经营还是要回归本质。当某一项业务成长了以后,公司会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时我们会追求经营效率,而主营业务成长到一定程度后一定会进入衰退期,这是一个循环。因此,在经营顺风顺水时,孵化未来的新业务至关重要。

日本松下的“V形复苏”

最后,我要讲一下松下变革的案例。在2000年时,松下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巨额亏损。为此,社长(总经理)被辞退,中村邦夫上任,并开始了松下历史上最大的改革。中村邦夫是怎么改革的?

他做了三大举措:第一,雇佣结构的改革。从日本本土的8万员工中,裁掉10%;第二,进行家电流通领域改革——废除事业部制,把营销从各个事业部抽出来,变成一个大营销平台,直接对接到量贩店(综合家电门店);第三,业务结构改革。产品规划放在公司大平台上统一部署,因此调整出了5200个技术人员进行优化配置。

中村提出的口号是“破坏和创造”——除了经营理念不变以外,其他的都可以变。当然,强调经营理念不能改变,并不意味着方针、策略不能应时而变;同时,企业并非只是适应变化而已,而是要抢先变化一步,做前瞻性變革。并且中村提出了“经营方针策略=经营理念×经营环境”的理念。

因此,日本企业始终是在变与不变的辩证思维中,一次次蜕变重生。

责任编辑:庄文静

曹德旺 经济寒冬你要想活下去就能活下去

中国民营企业在国内遇到的问题绝对不会因为“出海”而自愈其他国家很可能反而更加严重在“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玻璃大王”曹德旺分享了自己出海建厂以及过冬熬冬的经历和经验凛冬将至你应听听曹德旺先生的建议

“你真的应该去看看《美国工厂》”。这句话在2019年相当一段时间成为朋友圈和企业圈最热的问候语。奥巴马投资拍摄的纪录片《美国工厂》被评价为不仅揭露了美国制造业的痛点,也真实反映了不少中国企业的隐忧。

而此“美国工厂”说的就是中国企业家、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的工厂。是一家让原本难以为继的美国工厂,继续“活下去”的中国工厂。

11月15日,在《中外管理》杂志“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演讲时,面对现场听众“经济寒冬,企业如何活下去?”的提问,曹德旺“轻描淡写”地做出这样的回答:“你想活下去,就能活下去!”现场震动。

曹德旺在恳谈会上向1000多名企业家们娓娓道来的答案,看似波澜不惊,其实分享的是他几.十年带领企业“活下去”,以及全球化布局过程中的核心感悟。

“入乡随俗,俗就是‘天,天不可违!”

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濒临倒闭的福清市高山镇异型玻璃厂。3年后,开始涉足汽车维修玻璃。1987年,曹德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福建省耀华汽车玻璃公司,也就是福耀玻璃(以下统称福耀)的前身。1990年代初,福耀首次将产品销往北美地区,并于1995年在美国设立销售中心。今天,福耀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供应商,2018年福耀玻璃营收202.25亿,净利41.20亿。而曹德旺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玻璃大王”。

“1995年,我就开始尝试着在美国办厂。可是,连自己也没想到的是:整个1995年、1996年、1997年,3年亏了3000万美金。”曹德旺毫不避讳地道出了自己初到美国,却屡屡受挫甚至血本无归的囿事。

不过曹德旺毕竟是位应对“寒冬”的老将。

如果按中国人的思维,接连亏损,屡次碰壁,肯定会跑回国。但曹德旺并没有。如同他在“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说的:“只要想活下去,就能活下去”。他坚持要在美国扩大福耀的市场。“为什么老美的企业能轻松赚钱,我的工厂却连连亏损?”为了解开这一疑问,曹德旺雇了当地一家美国顾问公司专门展开调研。

后来也正是这家美国顾问公司告诉他:在美国卖玻璃属于“另外一个行业”,因为在美国造玻璃是造玻璃,卖玻璃是卖玻璃,福耀生产出来再分销出去,这就跨行业了。曹德旺果断听取顾问公司的建议——改分销为直销——一个箱子装几个品种的玻璃,几个箱子再凑齐一个货柜,直接发到客户那里。这样连仓库也可以卖掉。到了1999年,就把前面亏的1000多万美元全赚了回来,度过了在美国的一场“严冬”。

“2014年开始,我在美国建基地,到现在我在美国共增加了4个工厂,总投资大概13亿美元,我和美国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从屡次碰壁的“中国工厂”,到成为老美心中的美国工厂,一路的成长让曹德旺更加坚信中国企业走出去时,一定要换位思考、入乡随俗,了解和尊重所谓当地的风俗文化和市场习惯。

当《中外管理》记者问曹德旺:怎样看待在海外发展中的入乡随俗问题。他回答道:“必须入乡随俗,俗就是‘天,天不可违!”

海外办厂?“那里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

去美国投资建厂,曹德旺算是较早的一批企业家。如今,虽然曹德旺赢得了当地的信任——被奉为解决当地就业的“救星”,甚至美国代顿市政府还把工厂旁边的一条路,命名为福耀大道(Fuyaoave)。但曹德旺也坦言道:去美国办工厂,那里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

有两大难题,是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建厂需要直面的:

第一就是招人困难。美国是在19世纪初进入工业化,在1970年代提出去工业化,开始做虚拟经济。在美国已经有两代美国人不愿意选择在制造业就业,就连美国本土的制造业企业在美国也很难招到熟练的工人。因为很多美国牛人跑去好莱坞、华尔街、硅谷投身虚拟经济了。这也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被吸引到这些城市。难怪曹德旺抱怨:“我们在美国雇不到年轻工人,都是雇老人家。”

第二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美国经济“脱实就虚”由来已久,即使特朗普想把全球制造业“驱赶”到美国本土,也难上加难。去美国建厂的中国企业也会感受到这一点。“美国缺小老板,我们这些小老板去美国投资建厂,美国政府觉得好像还不错。但我们的民营企业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导致经营很吃力。”的确,即使初到当地成为座上宾,但产业结构支持力度小,赴美建厂的企业,经营还会一波三折。

记者了解到,产业结构问题也确实是中国民营企业之痛:缺乏持续发展能力、经营管理粗放、加工链条短、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布局不完善等企业“症候群”绝对不会因为“出海”而自愈,到其他国家很可能反而更加严重。

怎样活下去?就靠“敬天、爱人、有信仰”

除了美国工厂,更早之前,2011年福耀在俄罗斯卡卢加州建了自己的第一家海外生产基地。福耀集团如今的境外公司遍及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就在2018年,曹德旺为了收购德国一家公司,几乎每一两个月就跑一趟德国,对该公司旗下11个工厂进行整顿、改造、重组。

“美国工厂现在效益不错,我相信德国也会有这个效果。”曹德旺步步为营,打开海外市场,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企业,也知道了中国企业家的实力。

如今经常与企业家们分享交流的曹德旺也常被企业家们问及:为什么很多企业“走出去”失败了?福耀为什么成功了?曹德旺回答:“走出去,看起来是经验不足,做了很多错事导致失败。但根本上,做企业,有些规则要遵守,那就是敬天、爱人,要有信仰。”

敬天爱人,曹德旺最深刻的体会就是:敬天就是遵纪守法。爱人就是是替员工负责,不要欠员工工资,把它(工资)拿来做本钱。替供应商负责,就是不能欠他的钱。为国家缴税,按时按点的缴,向债权人负责,向银行负责。“我不会做因为我而连累到你们的事情,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家没有考虑到这些事情,很多是过一天算一天。”

除此,还要坚守信仰和信念。曹德旺告诉在场企业家们:从1976年到2000年,将近25年的时间他没有礼拜天,每天工作到十一二点,实在忍不住了,甚至想过出家,最后还是选择坚守信念坚持做下去。也就是这20多年让曹德旺从无到有真正学会“做玻璃”的学问和经营之道。“到了2000年以后,我坚定信念只做玻璃,别的什么都不做,再赚钱的东西,再大的业务我都不做,企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海外收购,出海建厂也是一样的道理,他提醒企业家们千万要注意,不懂的领域再大的诱惑也不能贸然跟进,不然,买了就亏了。

今天,曹德旺更加明白,现在做玻璃对他而言是一种更高的要求,“企业为了国家,为了国民,为了整个世界,找到能够跟时代相匹配的产品来做,这是一个过程,要坚定信念。”

要学会自救

所以,不管是在海外投资建厂,还是在国内坚守阵地,企业必须敬天、爱人,要自己能够活得好才能进可攻退可守。

2019年被称为企业真正寒冬,很多企业深感活下去尤为艰难,企业更怕资金链断裂,资金链断裂一切归零。

对此,曹德旺在发言中也感慨:今年73岁的他,和中国当下很多创一代企業家们一样,这代人所掌管的企业几乎90%都是从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但这一代人,祖上没有祖业传给他们,大多数人白手起家。这就意味着创业初期资本不足,没有钱。“因为资本不足,有的人想坑蒙拐骗,有的人就跑去贷款,这里贷一下那里贷一下,但我告诉你真正走外部(包括银行)融资这条路没用,这是对自己企业不负责任,不顾后果反而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说到“缺钱”,今天的玻璃大王,在创业初期也并没有备受运气眷顾,他一样经历了一直亏损甚至血本无归的残酷。他自嘲自己“什么苦都吃过,过过穷日子,更知道贫穷是什么感觉”。但从仅仅是卖玻璃到后来花了十几万进行工厂改造转为专做汽车玻璃,做维修市场。曹德旺靠的就是“自救”。

尤其进入1990年代后,国内汽车业开始快速发展。福耀也赶上了好时候。“那时候一片成本只有几十块、一百块的玻璃可以卖两三千块钱。我把一年赚来的钱再用来建一个新的工厂,慢慢地,一直这样循环往复地做起来。”所以,用曹德旺的话说,今天很多民营企业感到活下去很吃力的时候,福耀现在可以说不吃力了。

过冬,一定不能超负债运营!

除了做好自己企业之外,曹德旺最近三四年里,也不断地对很多民营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花时间帮他们“出点子,解决问题”。2018年的时候,曹德旺去重庆调研了一些企业,今年又去山东做调研,发现几家民营企业有一个共同的问题:资金短缺,导致负债很重!

让企业深感头疼的是:看报表数据,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投资、其他投资全都正常,为什么就是没有钱?没有现金?

“他们现在的问题是自己造成的,他就是投资过头了。”曹德旺解释说,民营企业缺两样东西,一是缺适合的能够进入市场并很快盈利的产品,一是缺资本金,按照国际银行贷款规定自有资本必须保证在30%以上,如果企业连30%的保证金都没有了,银行自然不会再贷给企业。

“一定不能超负债经营。我建议那些出问题的企业,不要总想着去申请贷款,银行也不会贷给你,也不要做无谓的等待。卖掉一家公司,总资产降下来,换掉一部分债务,平衡资产,满足保证金额度,银行才会考虑给你贷款,企业才能重新盘活起来。”

曹德旺笑着说,虽然今年形势有点儿紧张,大家都很困难,但是他很乐观,而且比以前任何时候都乐观。“我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艰难时代,经历了老百姓凭票购买的年代,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我们什么困难没有经历过?不就穷一点儿吗?行业发展一代一代的,有前赴后继的继承,没有一蹴而就,应该坚定信心,笑脸迎接困难。”

他给恳谈会1000多名民营企业家们加油打气:“要坚定信心,你想活下去就能活下去,不会被淘汰掉。不要等待,不要去借钱,自强不息地活,自己救自己。本着向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来经营企业。”

责任编辑:李靖

彭凯平 怎样活出“心花怒放”的感觉

如果你活出了心花怒放的感觉做事情就有劲想问题就全面追求就有感召力自己就有魅力

当前中国企业家普遍出现了五个重要的心理情绪体验:急、烦、燥、愁、苦。大家都容易着急,急就烦,烦就燥,燥就愁,愁就苦。

而出现这些心理问题并不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不是性格的问题,不是原生家庭的罪过,也不是社会的罪过。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又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对此,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在“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做了精彩演讲。

以下是对彭凯平演讲的整理,有删减。

你活出“心花怒放”的感觉了吗?

先来看看急、烦、燥、愁、苦,这五种心理情绪体验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是市场原因。外部市场不好,再怎么有智慧,再怎么努力,再怎么强调心理力量的强大都是无济于事的。

第二是技术的原因。技术革命让很多传统企业难以长青。比如:惠普就没有想到微软会打击到他们,很多企业都是从一些莫名其妙的方向出现的竞争对手,就是因为对方掌握了更先进的技术。

第三是企业家失去了激情和心力衰竭,即心理原因。失去激情,使很多人工作没有兴趣、动力、追求、目标、希望。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一个名叫菲尔斯的心理学家,获奖原因就是他发现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国家,能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人民能活出激情来。

“激情”是一种心花怒放的感觉。如果你活出了心花怒放的感觉,做事情就有劲,想问题就全面,追求就有感召力,自己就有魅力。很多时候自己的心理活动影响了企业,影响了创新,影响了发展。

中国人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感的比例,为何排名倒数第一?

第四,还有时代的原因。中国社会已经进入新的时代,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再是物质需要。所以,中国人产生了重大心理变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跟时代发展密切相关。亚里士多德2000多年前就提出:美好生活的需要是要活出幸福愉悦的感受,人活一辈子如果没有活出幸福的感觉,就说生活很美好,那一定是自欺欺人。

第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工作的意义不明确。

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彼得森教授,曾在世界经济排名前18位的工业大国里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工业化国家里排名第二的中国,人民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感的比例,排名倒数第一。我们工作是为了前途、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国家利益,很多时候没有考虑工作的个人利益、幸福的价值是什么,所以从工作中得到幸福感的比例偏低。很多人的生活是为了工作,而很多國家的人工作是为了生活,这是不一样的追求,不一样的境界。

“科学版的阳明心学”才是真正药方

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积极心理学提供了一个答案,就是“致良知”,即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什么是良知?良知一定是人类几千万年的进化和环境选择出来的竞争优势。康德有一句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为什么康德把仰望星空和思想道德连在一起?就是因为这是人性的体现。阳明先生说知善知恶为良知,道德之心就是人的天性。

但是现代心理学发现:人的良知除了道德之心之外,还有梦想之心、审美之心、沟通之心、创造之心、自控之心、智慧之心,这就是科学、心理学对阳明心学的一种探索发展。研究心理学一定要有现代心理科学的理论、方法、研究证据作为基础。特别是企业家,不光要学阳明心学,还要学科学版的阳明心学,就是我们提倡的积极心理学。

活出你的“人性”,才是幸福的源泉

为什么几千万年的进化历史选择的是人类成为万物之首,成为这个地球的霸主,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我们有它们没有的竞争优势,这个优势是人独一无二的特性——人性。

大约6000万年前,人类在形态学方面产生了最为激进的变化。人类独一无二的特征包括竖直的体态(两足动物)、狭短的骨盆,裸露的皮肤,不成比例地硕大的大脑等特性,选择了人类一些积极的天性:

●知:学习、理解、想象、沟通、理想、思想

●爱:爱抚、责任、合作、和谐、宽容、善良

人有很多特性,但人脑里有些脑区是动物所没有的—人脑有学习的区域,动物没有,因此爱学习是人的天性。人脑有想象的能力,这些脑区是动物所没有的,因此有梦想是人的天性,动物是不做梦的,人永远要有理想,有励志、有追求是人的天性。动物是被过去决定,人是被未来召唤。

人还有与感情活动有关系的独特脑区。很多人把人对感情和性的追求等同起来,那叫做人性、兽性不分。人是动物,我们当然也有性的欲望,但是人性的脑区和爱情的脑区是两个不同的脑区,一部分重叠。我们发现人类爱的需求远远大于性的需求,所以佛洛依德是错误的。没有一个人因为性生活不满足把自己给牺牲掉的,但人类社会有太多人因为得不到爱,而殉情自杀。15-35岁年轻人自杀第一原因是殉情自杀,这是人性和畜牲不一样的地方。

人类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变化就是直立,直立有什么特点?我们喜欢堂堂正正、大大方方地向前看,向远看,向高处看。人身上最长的一条神经通道叫迷走神经,它是人类脑区最长的一条。以前人在爬行的时候迷走神经就存在,我们直立之后,迷走神经张开了。现在发现当我们张开迷走神经的时候,道法自然,感受了一种人的伟大的积极力量。这是为什么我们看见那些美好的事物一定会抬头挺胸、下巴上扬。看见不好的事情肯定收下巴,压迫迷走神经。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美好的事物、崇高的东西都修得高高的,庙一定修在山上,人民英雄纪念碑一定要高耸,教堂一定会修一个通尖塔,都需要我们抬头挺胸,做出人的天性、人的感情、人的感受出来。

所以如何弘扬积极力量,应对所有的寒冬?就是把人的特性活出来,抬头挺胸,向前看,有梦想,有感情,就是人的特性。

这不是狼性,有些中国企业家受所谓管理大师们的影响,总去讲狼性。其实狼已经快成为濒临灭绝的生物了,北欧国家、美国都找不到狼了,弘扬企业家做狼,不是诅咒企业死得早吗?所以大家一定要学科学的,不能讲故事。

具体做法,五件事让积极心理落地

外在的环境条件改变不了,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小的事情,让自己感受到积极的力量。有五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可以做。

第一要笑。笑脸是人的天性,小孩生下来四个星期就会自发笑。

第二要动。动也是人的天性,想一想几千万年的进化历史选择的是行动还是不行动?一定是行动。人是行动的生物,每天运动15-30分钟,大脑产生出积极的神经化学递质,会产生内啡肽,内啡肽可以让你特别开心。运动上瘾都是内啡肽的作用,快到终点的时候每个人都是特别开心地奔向终点。

第三要说。人是爱说话、想说话、会说话的,这是人和动物不一样的地方。说话让我们开心,领导为什么喜欢作长报告?教授为什么喜欢拖堂?群众为什么喜欢八卦?都是因为人性使然。所以人一定要说,说话让我们产生美好的感受。

第四要悟。悟性不是一种玄虚的东西,一个人走在水边,“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有悟性。一个人走在水边只能发呆,冷不丁喊一句,这么多水啊,显然是悟性不高。所以跟聪明人讲话特别轻松。

第五要观。中国人很智慧,“观”字的写法是“又见”。我们都以为是眼睛在观,其实不对,已有生命学家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了人的视觉器官不仅仅是眼球、眼睛。还包括视交叉,就是在眼睛之后的神经通道,同时还包括大脑前额叶——这意味着,只是靠“眼睛看”其实不一定看得到,因为你的心眼没看见的话,你是看不见的,中国人讲“又见”,这是我们的智慧,我们要观世界,观世界是用心去看,而不是用眼去看。

澎湃的“福流”与慧眼禅心

我发明了一个概念叫做“福流”,翻译自英文的“FLOW”。我们发现凡是成功人士都有特别重要的经历,在做自己特别喜欢、经常做、不得不做的工作时,他能够进入一种如痴如醉的状态,这种状态就叫做福流。

做一件事情能够沉浸其中,忘掉时间,忘掉空间,这种感觉就是特别重要的沉浸体验。这种体验让我们特别开心,特别积极主动,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力量,中国企业家需要有澎湃的福流体验。

最后,特别重要的是中国人的伟大智慧,叫做慧眼禅心的修行,我们有时候太着急,只顾匆忙赶路,很难意识到生活在变化。生活其实有善意、有禅机,而这样的善意和禅机,不用心反复看的话是看不见的。

如何用心去看生活中的真善美?就是要去克服“无意识盲”。不妨用心找一找有没有被你忽视的事情,有没有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能不能产生一些新的发现和感悟。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和亲人交流,和同事交流,和部下交流,你会发现大家都很开心,这叫做慧眼禅心的修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关键是用心欣赏自己周边的人、事、物。

责任编辑:任慧媛 李靖

长青企业 怎样让你的企业成为“时间的朋友”

“基业长青”并不是伪命题每家长青企业的背后都有令人尊重的“长期主义者”以及他们让自身成为“时代的企业”所做的探索和努力基业长青,始于当下

论坛嘉宾

曹慧泉

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党组书记、厅长

艾立华

艾华集团董事长

第二届“中国造·隐形冠军”总评选得主

李瑞琴

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外管理》常务理事

陈国进

陈与陈定位设计公司

创始人、董事长

主持人

姚凤鹏

青岛知行合一企业管理

咨询公司总裁

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孟子也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但放眼世界各地的企业组织,却发现,在商业领域其实并不缺百年甚至千年的老店。

位于东京近邻山梨县的西山温泉庆云馆,被吉尼斯世界记录为“史上最悠久的旅店”。这家酒店已在同一家族中传承了52代。而日本传承百年以上的家族企业,按日本人的统计,已达到近10万家。

欧美也是长青企业的圣地。法国的法拉宾(Frapin)酿酒厂始创于公元1270年;意大利Beretta枪械公司始创于公元1526年;英國伦敦Whire Chapel铸钟厂始于公元1570年;美国杜邦家族,是世界500强企业中最长寿的公司,至今已保持了200年不衰……

所以,在企业这种最有创造能力的社会组织面前,基业长青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那些百年、千年企业经历战乱、饥荒、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一系列时代苦难的考验,却依然能够屹立不倒,靠的是什么?

“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主题论坛——《怎样成为时代需要的“长青企业”》所讨论的,就是为什么企业有必要以“长青企业”为追求,以及怎样成为时代需要的“长青企业”?

以下为嘉宾讨论内容的部分精要。

“长青企业”绝不仅是长寿而已

姚凤鹏:1994年,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柯林斯、杰里·波拉斯在著作《基业长青》中,选取了18家长盛不衰的基业长青公司,并在书中分析了它们的成功经验。但到今天,当年被奉为标杆的这18家长青企业,已经有很多不能再胜任长青企业的头衔。由此可以看到,企业能否做到真正基业长青,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

首先我想请各位嘉宾澄清下:长青企业是否就等同于“长寿企业”?长青企业的关键特质究竟是什么?

陈国进:为什么日本的长寿企业特别多?这是它们的“基因”带来的,是手工艺传承下的匠心,也是日本文化环境给它们的企业基因。

但长寿企业和长青企业是有区别的。长寿企业和长青企业虽然都从企业的基因来,但在一个很重要的维度上有差异,就是根据时代变化而聚焦的能力。

长寿企业虽可长寿,但长青企业是在拥有时代性的基础上,同时保持了基因优势的企业。

不过,我做品牌研究20多年,发现在中国市场上,在现在这个时代,长寿基因很强的公司还不多。进一步的长青企业,目前看起来还不明显,更多是投机型的企业。

李瑞琴:用通俗的话来说,长寿和长青的差别,就像人一样。长寿是寿命很长,但可能是“病病歪歪”。长青,则不单是寿命长,还是可以健康地活着,能经得起风霜的。长青企业不仅能给自己创造效益,还能对社会有益。

艾立华:其实企业跟人是一样的,没有永远的企业。日本企业最早的也只有1500年寿命。所以长寿是指活得久,长青则是充满活力。

有一个故事对理解长青企业和长寿企业有很大启示:一个考古队员在恐龙的化石上看到了蟑螂的化石,这说明蟑螂和恐龙是同一个时代的。但恐龙灭绝了,蟑螂却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活到现在,甚至靠一滴水就可以活四个月。这靠的就是不断调整自己,不断让自己充满生命活力。要做长青企业就要学蟑螂,不断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向更好的方向求变。

曹慧泉:长青企业首先得长寿,此外最重要的是企业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在每个时代中,在每个商业环境中还能创造出独特的价值。比如:在管理、产品、服务各个方面的价值。而这种创造力应该是长青企业必备的。

基业长青不是伪命题,而是长期主义者的共识

姚凤鹏:关于长青企业,网上也有另外一派声音:基业长青就是个伪命题。其中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家就应该把企业当女儿养,养大卖掉,追逐资本的最大收益。所以企业根本不需要追求长青。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基业长青只是个概念,根本无法实现。各位嘉宾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陈国进:我是偏乐观的。企业只要满足并做到两点:差异化和可持续性,那么做到基业长青就不难。

虽然中国今天的竞争环境很激烈,但相对于欧美和日本来看还算相当轻松。但是,如果企业运营做不到差异化,不理解差异化的价值,再乐观也没有意义。其次,还要在差异化的基础上,构建可持续的战略来配合。企业战略一旦朝着这个思路调整,整个组织都会朝着这个方向推进,实现长青企业是可期待的。

李瑞琴:基业长青不是伪命题,是一种主观愿望,也是一种信念。基业长青,能做到很难,而且也要分行业。

比如:第一类,“风口”上的行业。互联网流行一句话,风来了猪也能飞上天。那些靠“风口”才能活下来的企业等着风来就行了。但是风停了怎么办肯定就“掉下来”了;第二类,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相矛盾的行业,比如:不满足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企业,它们能基业长青吗?第三,那些自身出现问题,走向腐败和堕落,甚至涉黑的企业,当利益链条环环相扣时,一亡俱亡。

所以,基业长青是一个需要客观现实和主观愿望相结合的事情。

艾立华:无限的长青是伪命题,有一定量的长青企业则不是伪命题,是可以做到的。

日本有很多企业经营时间很久,但应称之为长寿命企业更为准确。企业要实现基业长青并不是一代人就能做到的,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如果追求不到基业长青,也不要为难。在企业的代代传承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底层文化,要有自己的章法,要有自己的传承和继承机制,让企业能够在变化中不断求变,在发展中求发展,这样的企业一定能长青。

此外,企业关注差异化当然是对的,但基业长青最重要的还不是差异化,而是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有长期的忧患意识,要有接受新事物的准备。

曹慧泉:正好比“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真正的基业长青为什么非常难呢?因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确实不能犯大的错误,弯路可以走,但是不能弯得离谱,不能“弯”到企业需要创造的价值之外去。

再者,如果企业追求的目标与社会变化、环境变化不相适应,企业没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就很难做到基业长青。企业要真正认识到基业长青的难点,才有可能做到基业长青。

同时,做好企业,其实也需要大环境的支持。我站在政府的角度看,政府也要给企业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企业长青,始于当下:价值、初心、传承、忧患

姚凤鹏:很多嘉宾提到了差异化,那么,企业制定未来发展战略,到底是应该关注竞争对手,还是关注自己?

对于这件事情,有一派观点是:应先关注竞争对手再做差异化,要与竞争对手不同。也有一派观点是:不需要关注竞争对手,只需要做好自己,满足用戶需求就可以了。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瑞琴:我觉得两者缺一不可,企业不关注竞争对手,就无法知道自己和它们的差别在哪里。以我们企业做葡萄酒的实际运营经历看,从种葡萄,到酿酒,再到深加工,肯定得做到和别人不一样,做出自己的特色。

做葡萄酒要三要素缺一不可,天、地、人。既要提高自己,把自己做好,还要关注竞争对手到了什么程度。

陈国进:我要强调一下竞争对手的概念:竞争对手是顾客决定的,不是企业家决定的。竞争对手不是开在我们门口对面的店,而是当提到每一个概念时,你的潜在顾客率先会关联到谁?

由此,做企业首先要明确“在顾客心目中”你到底拥有什么样的优势,在这个优势之上回到企业内部调整运营,凸显优势,满足需求。

姚凤鹏:进一步回到微观层面,为了让企业实现基业长青,企业家需要做哪些具体的事情?

艾立华:在我看来,怎么做长青企业,做百年企业?

第一,要树立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企业如果没有共同目标,你做你的,他做他的,就成不了长寿命企业。我给自己企业定的目标是:做百年企业、幸福企业、幸福家庭,我以此作为企业主线。

第二,企业传承,要从娃娃抓起。作为企业接班人,要有规矩,从小就要培养他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对这个企业的热爱之心,同时培养他接班的能力

他们将来要用知识治理企业,用爱心去治理企业。

李瑞琴:要想成为一家基业长青的企业,创始人的初心很重要。

21年前,我快50岁的时候,也就是1998年,我带着一帮农民在戈壁滩摸爬滚打,规划了365个条田,打了42眼井,铺了70万米毛管,挖了20万米主管道。我的团队跟着我从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先种葡萄,再做酒,再做品牌。我是个农民,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我这代人种葡萄,下一代人做酒,到我孙子那代人做品牌。今天,令我非常自豪的是,乡都品牌现在成为名副其实的新疆葡萄酒第一品牌。

我跟孩子和团队讲:我们肯定不是做能挣钱的企业,我们做的是食品安全,做的是带着一群农民不断成长,做的是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所以,一句话,企业要想做百年,不忘初心是关键。

艾立华:做长青企业,要常怀感恩,常怀忧患意识,坚持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断创新,不断适应社会。

陈国进:要回到企业创始人或者企业基因里去确定企业优势,根据企业基因把握机会,形成能随时间而沉淀的价值。

曹慧泉:企业家做好自己的事,企业才能长青,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政府的角度上,政府要做好服务,努力培育更多的长青企业。

责任编辑:朱冬

曹岫云 稻盛和夫的幸福观

诺贝尔奖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安格斯教授以45万美国人为研究对象得出了结论虽然人们的幸福感随着收入的提高而提升但当达到美国人的平均年收入时幸福感就不再提升

稻盛和夫老先生,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52岁创办日本第二电电株式会社(KDDI),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78岁高龄接手日本航空,3个月就实现扭亏为盈。但这些耀眼的成绩,都不及他的哲学思想深入人心。稻盛和夫担任塾长的企业家学习会——“盛和塾”,在结束之前汇聚了全球超过1.4万名经营者。他“利他”“敬天爱人”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一大批的企业家。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曹岫云董事长,在“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分享了稻盛和夫的幸福观,为“寒冬”中的企业家,提供了一条充满了爱、奋斗和自省的精神出路。

以下为曹岫云演讲的部分精华。

稻盛哲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稻盛哲学内容丰富,但大道至简,用一句话表达稻盛哲学的核心就是:把“作为人,何为正确?”当作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即判断事物的基准,不是利害得失,而是是非善恶。

我把自己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稻盛前”,一个是“稻盛后”。学习稻盛哲学前,我会自觉不自觉以利害得失作为判断基准,从个人的利害得失,到企业的利害得失,甚至国家的利害得失。而遇到稻盛哲学以后,我努力以是非善恶作为判断事物的基准。

可是,“理可顿悟,事须渐修”,改变自己原有的判断基准谈何容易?但只要不断反省、修正,坚持往这个方向努力,就能从私心的束縛中解放,甚至可以把事故变成故事。

那么,怎样看待稻盛哲学?举个例子,曾经在一场千人的中国传统文化大会上,有人给我提出问题:在这个中国传统文化论坛上,为什么要讲一个日本人的哲学思想?我回答:稻盛和夫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运用到企业中的杰出典范。稻盛和夫说:要把向中国圣贤学习的教诲和在企业实践中获得的体会,如实告诉中国企业家,让他们少走弯路。

从某种意义上,稻盛和夫的哲学思想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出口转内销”。

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

2000多年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但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2000多年来,高论不少,莫衷一是。

金钱能买到幸福吗?诺贝尔奖获得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格斯,以45万美国人为研究对象,得出了结论:虽然人们的幸福感随着收入的提高而提升,但当达到美国人平均年收入时,幸福感就不再提升。高收入可以带来物质水平的提高,但买不到精神的幸福。

日本大阪大学筒井佐代教授的研究表明:在日本,年收入低于150万日元,幸福感很低;年收入150万-500万日元,幸福感会提升;年收入超过500万/日元之后,幸福感就不再提升;年收入超过1500万/日元后,幸福感反而降低。经济的富裕,衣食住行的改善与幸福感上升并不成比例。

稻盛和夫的企业,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是他的企业目标。物质幸福是需要的,但如果不抑制过度的欲望,不管物质财富多么丰厚,人还是很难感到幸福。

人的精神幸福到哪里找?稻盛和夫告诉我们: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感受,幸福的关键是如何培育一颗能感受到幸福的心。稻盛和夫的经验是“心纯见真”。

稻盛和夫的幸福观

一,每天认真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

幸福从勤奋中来!喜欢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全神贯注、钻深钻透、触及真理,在勤奋中培育能够感受幸福的心。

勤奋工作绝不仅是获得生活条件的手段,而且是战胜欲望、磨炼心智、提升人格的崇高行為。每天认真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它能塑造高尚的人格,获得幸福的人生。企业全员幸福,就是要全员勤奋,所以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应运而生。

二,用“感谢”二字塑造心灵原型。

稻盛和夫说“感谢二字塑造了我心灵的原型”。要感谢挫折,感谢失败,缺了它们其中任何一个就不会有稻盛和夫的今天。

当年,松下公司是稻盛和夫唯一的客户,但是松下的订单对价格和质量特别苛刻。比如:为它生产一年,工厂熟能生巧、效率提升了,会要求降价。再比如:订单数量加倍,工厂生产成本降低了,也要求降价。又比如:财务报表显示京瓷有10%的利润,松下才5%的利润,也会要求降价。

稻盛和夫一方面感谢松下给他订单,另一方面感谢松下的严酷,锻炼了京瓷。当京瓷产品出口到美国之后,在质量和价格上已经具备了压倒性的竞争优势,一时间产品100%占领了美国的相关市场。

三,用“反省”改变成功之后的傲慢。

人一旦成功就会傲慢,多少英雄好汉耽搁于此。稻盛和夫也曾经傲慢:京瓷上市后,一年有几十亿日元的利润,但是稻盛和夫的年薪却与一般干部差别不大。起初他对此颇有微词,但很快就开始反省:不管具备多么卓越的才能,不管这种才能孕育了多大的成功,所有这一切不归一人所有。领导人不可以将自己的才能私有化,而要将它用于为世人、社会谋福利。

四,用“奉献”滋养感受幸福的心。

稻盛和夫赤手空拳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年近80岁时还挽救了一家曾是世界500强的企业。虽然做什么都成功,但稻盛和夫的生活非常俭朴。中央电视台采访他时,问他有没有私人游艇,他笑了,说:“我家里有一辆雷克萨斯的小车。”稻盛和夫把为社会、为世人尽力,真正为他人好,视为人最高贵的行为。积善行,思利他,在奉献中培育能够感受幸福的心。也在无私奉献中,感受到无比的幸福。

五,用觉悟事物的本质,获得幸福的能力。

成功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是“思想品格×努力×能力”。工作上精于一业、钻深钻透、做到极致,就能觉悟事物的本质。因为在一切事物的深处都隐藏着普遍的真理。

稻盛和夫一辈子之所以能够对人生,对工作,对经营的关键问题,做出无数正确的判断,是因为他发现,正确判断事物的本质,就是判断事物的基准,不用得失,只用善恶。稻盛经营的企业都是高收益企业,正是源于他把是非善恶作为判断事物是非的标准。

幸福人生,源于把正确的事情贯彻到底

幸福是物质的相对满足和精神的积极升华。是否感受得到幸福,取决于当事人的心态是以利他为主,还是以利己为主。那么,幸福究竟来源于哪里呢?

不管遇到何种境况,都抱着强烈的信念:把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正确地贯彻到底。不屈不挠地实现这一条,就带来了幸福的人生。

利他者自利。什么时候人的内心会充满深切、纯净、极致的幸福感呢?决不是私利、私欲获得满足的那一刻,而是利他行为开花结果的时候。凡智者都知晓,为他人尽心尽力的行为,不只是对他人有利,福报也广定会回到自己的身上。

责任编辑:王爽 轩辕镜

徐万刚 中国企业如何打通稻盛哲学的“道与术”

如何把稻盛哲学的思想精华与企业家自身的经营活动融会贯通

在中国,很多企业家折服于稻盛和夫的个人魅力和经营哲学,希望从中找到新的启迪和动力。但如何把稻盛思想精华与自身经营融会贯通?一直是广大塾生们苦苦求索的议题。

比如: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利己者虽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但由于万事只用自己的得失去判断,很容易掉入陷阱、看不清前进的方向。”

贝壳找房首席运营官徐万刚就是一位敢于“回归利他”的房地产企业经营者,他谈到团队之所以能跳出房地产获利的套路,就是因为感知到了稻盛“利他”哲学的巨大力量——当员工以真诚之心对待客户时,更能赢得尊敬、重拾信任。尽管没了“差价”收入,但签单容易了,业绩提升了,渐渐地公司也会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中国企业如何因地制宜地学稻盛哲学?打通稻盛哲学的道与术?对此,徐万刚在“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做了主题演讲。

以下是对徐万刚演讲的整理,有删减。

接触稻盛哲学之前的“从良”经历

2004年我与朋友合办一诚房地产公司(以下简称“一城”),主要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刚入行时,行业吃差价现象很普遍,我们也未能免俗。2006年有位员工因赚差价被买卖双方发现,客户对其一番谴责后说:“你看上去还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怎么干这种骗人的事呢?我帮你介绍个工作,你离职吧……”

得知这件事后我良心备受谴责,于是召集20几位经理开会,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放弃赚差价,从今以后一起“从良”!除了不赚差价,我们还先于行业杜绝发布虚假房源。

其实,当时我们已亏损两年,加上占总收入20%的差价收入才刚好能盈亏平衡,放弃差价等于重回亏损。

当时我把心一横,心想就算亏损也认了。结果做出决定的下一个月,公司收入不降反升。后來我才明白:当员工心里踏实,以真诚之心对待客户时,更能赢得客户的信任。

“从良”二字就是创业初期最真实的写照,我一直坚信这段“从良”经历,是公司经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否则企业很难走到今天。

从此以后我能够坚持“诚”字为先,不断打破人们对房产中介的不良印象,就是因为感知到稻盛和夫利他哲学的巨大力量。稻盛和夫指出:“如果你拥有美好的心性,并且此心性和宇宙之间,充满着爱与真诚的流动,互相协调起来的话,那你的人生必将充满光明”。

提高心性,必然会拓展经营。

从自己顿悟,到全员一起学

第一次接触稻盛哲学是在2009年。读了《活法》,我解开了多年的困惑,明白了认真工作就是修行。

从2010年开始,我们正式启动《活法》集体学习。先由各级干部每周拿出两小时工作时间集中学习,再在每天各部门的晨会上轮流分享本周学习体会。通过这种形式,真正做到了每天向全员传播稻盛哲学。

为了激发学习热情,每周还会评选“最佳分享奖”,举办“《活法》学习标杆演讲比赛”。采用这种方法,我们随后又学习了《干法》和阿米巴经营模式。

2011年参加稻盛哲学的广州报告会后,我决定加入盛和塾。随后公司又通过外出考察、邀请相关学者到公司讲课等形式,系统学习稻盛哲学思想。在2012年下半年第二轮集体学习稻盛哲学中,我们投票提炼了30条“稻盛经典语录”,各部门还为此制定出若干条可以应用于工作的行动方案。

2013年1月,我们开始了第三轮集体学习。除了将30条“稻盛经典语录”收录至企业文化手册,以及每天晨会全员朗读一条语录外,各部门每周还会选出一个“最佳事例分享奖”……如此,全员每天学稻盛哲学,已持续7年有余。

通过持续的学习实践,我深切感受到员工在思想、行为上的巨大变化:一是同事之间互助互爱增多了,二是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学雷锋公益行动。

在经营实践中渗透稻盛哲学

接触稻盛哲学后,我们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改变着自己的经营理念。

改变一:员工第一。2011年年底,我带领18名高管参加稻盛经营哲学研究班,系统学习稻盛经营哲学后,践行稻盛哲学“员工第一”的经营理念,对公司使命进行整改。

当时房地产经纪公司普遍亏损,我面临的选择是:究竟是关店、裁员以缩减开支,还是增加投资,以确保现金流不出问题?最终我们决定增加投资,增资后第一件事就是给一线员工加薪。这极大地增强了员工信心,春节后公司的房地产交易量就出现了显著回升,并连续两个月打破公司业绩的历史纪录。

改变二:向精益转型。2014年,借房地产市场调整之际,公司经营开始从粗放型向精益型转型。这一年销售额虽然只增长了10%,但利润猛增了86%。到2015年,由于全员践行稻盛哲学,适时调整经营战略,以及市场形势的好转,当年销售额增长了100%,利润增长243%;2016年,销售额则增长了239%,利润增长337%;2017年销售额攀升至28.9亿元,利润额达6亿元。

改变三:战略合并,平台共生。2015年一诚与链家通过换股合并,联手打造中国房地产交易的万亿级大平台。预计3年后将实现1万亿量级的交易额,员工人数将突破10万人。届时将影响全行业数以百万计的经纪人,一改“黑中介”的刻板印象,让房地产经纪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

“七化法”实现与员工的“哲学共有”

作为经营者,如何渗透经营哲学,实现与员工的“哲学共有”?我总结出七个方法,简称“七化法”:

1,故事化。把经营哲学故事化,更易被员工接受。在每天各部门晨会中,主持人会带领大家朗读核心价值观诠释,分享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故事。

2,日记化。员工每天下班前都要在系统工作日记中记录“日行一善”的事例,反省当天有哪些事做得不够好。

3,讨论化。每月召开一次价值观研讨会,员工对照公司核心价值观逐一反省不足之处。

4,考评化。通过每月一次的价值观评分,促进价值观在全员的渗透。

5,榜样化。每季度评选一次最能体现某个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团队,在季度大会上颁奖。

6,可视化。通过文化栏、微信号、内刊等平台集中展示,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言行。

7,仪式化。将跳晨舞、唱司歌、背诵公司使命愿景、感恩三拜,列为每日晨会的固定流程。

责任编辑:史亚娟

活下去 如何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

需要抱团取暖的对象不仅是企业的产业链伙伴和同行更需要与你的员工抱团取暖——打造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用幸福企业善企业的温度对抗“冬天”的严寒

论坛嘉宾

曹岫云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

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光

《中外管理》杂志社社长、总编

赵君豪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

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日生

善学文化中心首席顾问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主持人

李翼

《中外管理》杂志社副社长

北京盛世紫云文化传播

有限公司CEO

2009年,在第1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论坛上,《中外管理》史无前例地邀请了稻盛和夫对话张瑞敏,中日两大企业家兼思想家共议企业经营哲学。此次对话引起的很大反响,轰动一时,成为稻盛哲学在中国发展传播的一个重要事件。

“只要你真的想活下去,你就一定能够活下去”

李翼:2019年,稻盛先生最后一次在世界盛和塾大会上发表演讲,他的告别演讲对于现在要“活下去”的企业,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活下去,要做对哪几件事情?

曹岫云:全公司团结一致,当然能活得好。

第一,要讲哲学。虽然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但是精神却衰退了,物质的充实不能填补灵魂的空虚。稻盛哲学的“敬天爱人”“利他”,完全是通过光明大道达到理想的典范。他的存在是一股清流。他的语言,经过不断学习、反复实践,可以让哲学渗透到员工当中。而践行后再说出來就有说服力。

第二,言传之外还要身教,领导要率先垂范。

第三,遇到问题要直言不讳、真诚交流。稻盛先生到破产后的日航,当时因为要砍掉1/4的航线,导致一些老飞行员需要退休,新招聘的飞行员后备生,要终止训练,改做地勤。这些飞行员意见很大,稻盛先生就和他们说:“让你们受苦了,真的很对不起你们,但是也请你们体谅企业现在的难处。”像这样真诚的姿态,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要持续学习。稻盛先生说:“《京瓷哲学78条》,有的我也做不到,全部做到就变成圣人了,但是持续学习很重要。持续学习本身就是最可贵的行为,公司定出一个目标,大家互相协助,企业就能活好。”

赵君豪:要“活下去”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调整企业经营的目的和意义——要由只是单纯为自己,让自己活得更好,让家庭活得更好,转变为让全体员工获得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更大一点的志向,是要为社会做点贡献。我相信只要做到这点,企业就—定能够活下去,而且能够活得更好。

何日生:当今企业,有十项修炼很重要。第一就是以信念为核心。乔布斯说:“这一生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离开一个信念,就是用我的热情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好。”

企业以信念为核心,以价值为领导,以爱为管理,以原则为治理,以慈悲为创新,以圆形为组织,以利他为系统,以典范为传承,与地球共生息,万物共容共荣,这是我提出的企业十项修炼。未来企业一定要往这些方向发展,才能真正面对各种环境有序发展传承下去。

杨光:最有价值的话一定要反复颂念,第一句话是稻盛先生的:“当你觉得快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另外一句是曹德旺先生在《中外管理》恳谈会上与大家分享的:“只要你真的想活下去,你就一定能够活下去”。

我们的经营总有难处,我们的事业总有困境,如果一定要寻找第二曲线的话,那就是一定要在内心建立对人生追求,对事业追求的大义、名分!相信只要我们愿意与员工,与伙伴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我们就能够持续活下去,而且活得更好!

责任编辑:王爽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