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在课堂提问中真发生

2019-12-23 07:15曲青亚
江西教育B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习题课文教材

曲青亚

导 读: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中,要做到一课一得,教师必须克服语文课的“繁琐”病。语文教学必须由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在课堂提问中让学习真发生,在教学过程中随文渗透,将统编本语文教材知识体系和能力点自然而又扎实地体现在教学中。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课程内容目标体现的线索更清晰,使各个学段、年级、单元的教学要点更明朗。面对统编版教材重新确定的语文教学知识体系,为落实那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点、能力点,一线教师做了积极的探索。其实,教学中还是要多发挥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的作用,善用课堂提问,达成“随文学习”的目标,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一、围绕适切的教学目标提问

就语文学科而言,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先云提出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清单: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审美能力。实际上,这四个板块并非等量齐观的并列关系,最核心的当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即言意兼得。“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要让学习真发生,一堂优秀的语文课,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9课《雾在哪里》,教学目标“仿造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就立足文本特点,关注了语言表达形式。那么如何紧扣课文精彩处,进行有层次的提问呢?

(一)引导发现不同

教师出示句子1:“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句子2:“海水、船只,蓝色的远方,看不见了。”

师:读完后,你们发现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生1:第2句少了“无论是……还是……都……”。

师:文中还有一句话也有这几个词,一起来读读。

生2读:“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在引导学生比较句子,初步体会“无论是……还是……都……”句式的用法后,接下来,老师继续出示两段文字进行对比:“除了这些,雾还能藏什么,课文是这样写的——‘我要把大海藏起来。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咱们换个方式还能这样说——‘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你能学着说一说吗?”

(二)丰富语言经验

教师相机出示例句:“‘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雾把海岸藏了起来,同时也把城市藏了起来。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接着学生自由练习,用上句式:“雾把藏了起来。无论是_____,还是_____,都_____。”

(三)完成转化运用

“雾还会来到哪,把谁都给藏起來?”学生拓展想象说:“雾把  花园  藏了起来。无论是  小花  ,还是    小草  ,都  看不见  了 。”

从初步感知、换个方式说到拓展想象说,教师围绕核心目标提了三个问题:“读完后,你们发现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你能学着说一说吗?”“雾还会来到哪,把谁都给藏起来?”三个问题串联了这部分教学的整个线索,把语言理解、经验积累融合在一起,层层推进,帮助学生经历了体会句式表达特点的阅读过程,也让学生的学显得丰实和饱满。

二、借助导语和课后习题有效提问

统编教材将语文训练要素作为一条贯穿全套教科书的显性线索,并将其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语或练习题设计之中。教学中,以课文导语或课后习题作为提问的抓手,能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精读课文的学习重点主要体现在课后习题的设计,练习题大体上分理解感悟、积累表达、拓展运用三个维度,习题分解着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体现了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指向学段目标。《雾在哪里》课后第二题:“读句子,照样子说一说: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这道题是编者根据课文内容和单元训练重点精心设计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学习课文内容。教师的提问设计“雾还会来到哪,把谁都给藏起来”,融合了课后习题,关注了词句的运用与课文的学习,把理解和积累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比较句子、出示范例,既摆脱了琐碎的提问应答,又有助于帮助学生打开思维通道,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这样的提问,使得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学生学得更加透彻,保证教学有“干货”,做到每课一得。

三、在凸显学生能力训练处提问

统编教材提出语文知识的教学不要体系化,以“随文学习”为主,根据每个学期、每个单元,甚至每一课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课堂阅读实践活动的角度去设计问题,吸引学生进入有一定思维深度的学习中。

(一)设计主问题

统编教材应和了时代的变化,教材在变,课堂也在变。我们的课堂也正由教师讲授逐步向学生自主学习、分享交流转换。摈弃细碎的问答,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问题进行讨论,把自己所思所想与大家交流,以师生之间的对话带来流畅扎实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学生能不喜欢吗?

《大自然的声音》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声音的美妙,堪称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围绕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教师设计了话题式的主问题:“请你从‘结构美‘词语美‘情感美等不同角度,说说你体会到的大自然声音的美妙。”“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问题不再让学生在教师提问之后立即回答是或否,一定得经历研读课文、体味课文的过程。整节课紧扣“寻美”展开师生对话,围绕主题探究做分享,语言经验积累多了,语言发展也就水到渠成。

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的的语文教学,必须由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探索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开发。课堂一定是学生充分接受训练的课堂,而不是教师讲习的课堂。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提问精准、聚焦,学习才能在课堂提问中真发生。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因此,要让学习真发生,提问应集中在“关键”之处,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呈“碎片化”状态。

(二)在能力训练点提问

统编教材强化了工具性内容,语文要素清晰,有宽泛的体系,有螺旋式上升,使得教学有章可循。如朗读能力点,从“正确、流利地朗读”到“初步有感情地朗读”,再到“默读习惯的养成和能力训练”,随着年级的升高,朗读能力训练的目标层次也随之提升。《雾在哪里》一课,怎样指导学生读题?教师甲开门见山:“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雾有关的课文。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课题。”教师乙则提问:“刚才我们认识了‘雾字,瞧,他还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呢。如果要你给这个课题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呢?”“我会加问号,因为这是一个问句。”“那你会怎么读呢?”……

“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是统编教材课后助读系统的要求。一个小小的读课题环节,教师乙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集中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以“加个什么标点”这一问题为切入口,找到了朗读训练的微观抓手,帮助学生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既训练了朗读,又让学生产生“雾在哪里?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的探究欲望,初识雾的变幻与神秘。像这样在能力训练点处精准提问,投入时间越少,产出越大,语文教学效率就越有效,而教师甲显然忽略了“随文”中的朗读训练与引导。

叶圣陶总结自己几十年教学经验,曾写下有名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他强调教学必须少而精。教师讲得再详再密,也只是一隅之陈,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能触发,会引申,做到举一反三,便是专于一隅,渐进而成。在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的学习中,教师乙班上的学生有的就用上了给课题加标点读的方法,诗歌朗读“注意有问有答的特点”也把握较好。学生学會学习,实现可持续的进步,学习才是真实地发生。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随着统编语文教材的使用,小学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材编排上的创新,需要每位教师既研磨文本,历练教学技能,又要关照学生当下之提升,着眼其未来之发展。只有在提问中引领学生思考、感悟,让学习在提问中真发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3-11.

□责任编辑 胡波波

E-mail:1340863327@qq.com

猜你喜欢
习题课文教材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抓住习题深探索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