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文化交往中自我的真实性及意义的探寻

2019-12-23 07:19赵继红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3期
关键词:思想文化真实性意义

赵继红

摘  要:从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的剧情出发,悉达多从追寻自我和无我的分离而一心求学,但是从佛陀那里获得了失败与放弃的机会,但是几经世俗,最后在河边经历了为人父和为人夫的大悲大痛,也懂得了自我和无我的一体同一而最终找到“我”本身。文章探索了思想文化交往中自我的真实性及意义,从中也可以发现作者对于人性的热爱和敬畏。

关键词:《悉达多》;思想文化;真实性;意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3--01

前言:

从《彼得·卡门青》到《德米安》,再到《悉达多》,赫尔曼·黑塞一直在探讨人性的问题,主要涉及如何认识自我、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在多种思想文化中,探寻自我的真实性及意义。在作品《悉达多》中,作者从多种思想的角度出发,比如印度的佛家思想、中国的道家思想等,试图从中找到自我的价值和实现方式,这种认可超越了文化限定,使得人生更加圆润。

1、作品简介

作为黑塞最经典的中篇小说,《悉达多》通过主要描写了主人公悉达多探寻自我的道路。悉达多具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和英俊的外表,同时又异常聪颖,少年时期的悉达多经常与好多戈文达练习沉思,但是他并不满足现状,内心也得不到安宁。终有一天,他离开家门,与戈文达一起走向修行的道路。经过几年的苦修后,悉达多和戈文达知道了乔达摩并聆听了佛陀的教诲。戈文达决定追随佛陀,而悉达多走向了独自修行的道路。后来他沉溺于名妓的温柔,成为富商,陷于赌博,然后逐渐控制自我欲望,最终探索自我的真实性及生命的意义。

2、自我的真实性

2.1自我的提出

关于自我,古今中外,一直是人们思考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悉达多》的开始,作者以古代印度为出发点,将读者带入到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虽然生活优越,但是悉达多有很多疑问:难道创造世界的果真是生主吗?难道就不是那独一无二的阿特曼吗?难道神明不也是像你我一样被创造出来的受时间约束的暂时的形象吗?带着这些疑问,悉达多和好友戈文达走向了修行之路。

2.2两个“自我”结合

经过几年的修行、禁欲,悉达多逐渐将两个自我独立,他没有目标、没有梦想,没有喜怒哀乐,在空灵和忘我的境界中希望得到安宁。主人公通过多种途径企图摆脱自我束缚,但是最终还是达不到目的。两个“自我”既存在莫大的联系,同时又是矛盾和对立的,在受到佛陀的教诲后,主人公表达了对于教义的质疑,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求“自我”,从而达到两者的统一。

2.3两个“自我”的对立与斗争

告别佛陀和好友戈文达后,悉达多经历了世俗生活,他认识了当地著名的继女,沉溺于卡玛拉的美色,结识了当地的富商并成为成功的商人,在世俗中体会到了物质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悉達多感性的“自我”得以充分发挥,他逐渐厌恶这种生活,两个“自我”开始斗争,然后悉达多选择了离开。

3、自我的意义

3.1寻求“自我”的终点

离开世俗的世界后,悉达多经过了多年前的那条河,在对于河水的思索和探寻中,他终于找到了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东西,即河水。他决定留在这里向河水学习更多的秘密,河水既是不变的,同时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这也象征这生命。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发展,世界又无时无刻不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自我”融入其中,与之达到同一,世界是永恒而和谐的,自我也是永恒而和谐的。从将主体分割成个体的有限的“自我”和无限的永恒的“自我”,到作为整体的“自我” 与作为和谐整体的世界的同一,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便在于作者在思维方式上发生的变化。瞬间也是永恒的,悉达多对两个“自我”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实现了两者的统一。

3.2关于和谐统一的进一步阐述

在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后,悉达多实现了“自我”与世界的融合,在作品的最后,他又遇到了昔日好友戈文达,仿佛又看到了以前的自己,这也算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戈文达虽然皈依佛门,但是仍没有达到自我超脱的境界,作者以悉达多之口,阐述了他对和谐统一的认识:没有绝对真理,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所有事物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时间是不真实的,喜怒哀乐、美与丑、善与恶都是人们的一种错觉。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爱的成分,真挚的情感才是一种人生态度,在爱的基础上,才能将个人感受与现实世界进行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既要爱自己,也要对他人有更强的包容心和耐心,这样世界才会更加美好,世界才能更加和谐统一。

结语:

悉达多和戈文达代表了两个修行的人,悉达多在修行的路上经历了很多,从独自思索、等待、斋戒到商人、赌徒,最后成为渡船人,经历了丧子之痛。戈文达追随佛陀,云游四方,一直处于修行的路上。悉达多是入世的,而戈文达是出世的,两者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无论生命以何种方式出现在环境设定之中,其出现都无可否认。生命最初在环境中的涌现,已经为人们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境下回归自然接受生命教育埋下了伏笔。

参考文献:

[1]刘妍彤. “自我”与“无我”之执——管窥《悉达多》之中的佛学思想[J]. 文存阅刊, 2018(1):156-157.

[2]马剑. 寻求“自我”之路——论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J]. 外国文学评论, 2000(4):101-110.

[3]邢颖. 从形象学角度浅析黑塞的中篇小说《悉达多》[J]. 读天下, 2016(13):285-286.

[4]彭彦琴 , 江波 , 杨宪敏 . 无我 : 佛教中自我观的心理学分析[J]. 心理学报,2011(2):213-220.

猜你喜欢
思想文化真实性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广告的真实性
国学教育热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新的认同分析
浅谈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工作新途径
在新形势下,增强宣传文化工作舆论引导能力的思考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