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多义多解

2019-12-23 07:19李艳芳
青年文学家 2019年33期
关键词:多义性

摘  要:“多义性”是语言学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而构式语法的出现为词语多义性现象提供了全新的解释视角。本文根据一次汉语八级考试的真题,从构式语法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了现代汉语词汇“意思”及相关构式的多义性现象。

关键词:意思;多义性;构式语法

作者简介:李艳芳(1994-),女,汉族,温州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3--02

一、传统语法看“意思”

“意思”作为现代汉语中一个非常常见的多义词,已有多名学者对其及相关结构进行了研究。张立驰从语用学角度论述“意思”作动词(如“意思一下”)和名词(如“(不)好意思”和“小意思”)的用法和语用义。尤业凤将“好意思”确定为助动词,并对其否定形式“不好意思”和“没好意思”的语法功能和语用特征分析。腾越对“好意思”的词汇化过程进行描写,认为其诱因是较高的使用频率、句法位置的改变以及隐喻;而“好意思”得以词汇化的机制则是人类组块的心理机制和重新分析的能力。于海滨从语法、语义和语用层面对含有“意思”的肯定否定结构进行分析及对比,并归纳出各自的语言特点。孙利萍从共时角度归纳“不好意思”用法,并从历时角度发掘“不好意思”是如何从宋代开始直到现当代通过词汇化和语法化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语用功能的话语标记的。此外,她探讨了作为话语标记的“不好意思”的语篇功能和人际功能。张茜认为“意思”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不断积累、沉淀、衍生、分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多重涵义,背后隐藏着汉民族丰富而独特的心理驱动,认为“意思”一词及它与某些字眼所组成的相关特殊结构,应放在日常交际的语境及间接语言行为中去准确把握。闫丽敏从历时和语义学角度分析“意”和“思”的语法化及“粘合”过程,研究了“意思”及相关句式句法结构的特点及句法功能,并对外国留学生学习“意思”提出建议。高攀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含有“意思”的类固定结构进行分析,并划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级别的整合度。

笔者认为,以上研究或多或少地存在以偏概全,內容重复,验证不严密的缺憾。如,对于“意思”词性的划分不准确。张立驰认为“意思”只可作为名词和动词,而尤业凤将“好意思”确定为助动词。同时,以上研究者都对“意思”及其相关结构进行了语用学和语义学角度的分析,但在语义和词汇方面的分析范围较为狭窄,语境分析不全面,归纳不完整。且以上考察多集中于“意思”的多义性,忽略了“意思”在进入结构后,整个结构本身的变化,成为特定的构式。这些构式的意思并不是“意思”与某些字眼的简单组合,而是具有其自身的结构和语义特点。

二、构式看“意思”

笔者在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于“意思”及相关构式的词性及语用功能进行探究,并将对汉语八级考试题目中出现的“意思”进行一一解读,以期让读者对于“意思”及“意思”构式有更全面完整的认识。

首先,“意思”最为常见的用法可以被归纳为11种,可分别作名词、动词和形容词。1.作名词,语言文字等的意义。2.作名词,意见、愿望或想法。3.作名词,思想,心思。4.作名词,指礼品代表的心意。5.作名词,某种趋势或苗头。6. 作名词,情趣;趣味。7. 作名词,表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8. 作形容词,慷慨,讲义气。9.作动词,指表示一点儿心意。10. 作动词,应付,指象征性地做某事。11. 作动词,停下来做某件事,客观上顺延了时间。其中,“意思”的原型义是用作名词表示意义和心意,其他意义则是在原型义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非原型意义。

从上看出,“意思”最主要用法是作名词和动词,并可与其他字眼结合使用,承担起形容词的语法功能。据闫丽敏考究,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由两个单音词“意”和“思”临时结合的短语,逐渐固定,并进一步虚化而凝固成一个词。“意思”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末期,但并不同于现在的“意思”,且当时“意思”是分开的,义为“表达”和“思慕之情”。“意思”的出现仅是偶然,而非真正融合。东汉时期,“意思”第一次合体出现,并出现一直沿用至今的意思。“意思”凝结为一个词,并经过历史的不断演变,其后又衍生出更多义项,并为我们今日所用。

但在理解相关短语时,如“(没)有意思”、“(不)好意思”、“(不)够意思”、“小意思”、“意思意思”、“意思一下”等,我们不能拘泥于“意思”的以上11个义项。因为当“意思”进入这些结构成为独特的构式时,这些构式本身便产生了自身的语法特点,已不再是“意思”与构式其他部分的简单相加。相反,这些构式是一个整体,表示的是一个融合的完整的意义和概念。构式本身也具有各自的原型义与非原型义。

“有意思”的原型义为有意义,耐人寻味。此时与义项1相符合。它和它衍生出来的非原型义(有趣、有爱慕之心)一起构成了“有意思”的概念范畴。同时,我们还不得不提“有意思”处于边缘的意义,它已经不再具备上述11个义项中的任何一个,而是表达说话人不满的语气和态度:全世界就他能耐!真有意思!此时“有意思”已经完全虚化,仅表达说话人的一种主观情感。且用于话语标记构式“(颇/最/较)有意思的是”时,此构式进一步虚化,并非表示内容有趣,而是指所述内容是新信息,或者所述内容出乎意料,用以提醒听话者或读者注意,并激发其兴趣:有意思的是,今天的情况跟那时期正好相反,中国经济今天正在崛起,这时我们只愿意把成功归功于自己,归结于中华文化,跟世界整体发展无关。在这种情况下,拿掉话语标记并不影响句子结构和意义。而“没意思”或“没有意思”也不仅仅是以上“有意思”的否定形式,它还可以表示尴尬、难为情、没面子之义:曹操回来以后她也不站起来迎接,也不搭理,曹操很没意思。

“好意思”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仅一个义项:不害羞,不怕难为情(多用在反诘句中)。但当语义指向说话人和听话人时,所表达的意思大不一样。如:你都一大把年纪了,怎好意思跟个娃娃一般计较?“好意思”指向听话人,表达的是说话人不满、批评乃至责备的情感。而在“我怎好意思和他一般计较呢?”一句中,“好意思”指向说话人自己,表达的是说话人碍于情面的不愿和不肯。而“不好意思”也并非是“好意思”的否定,表示害羞、难为情,还表示碍于情面只能或不能怎样:我只是不好意思拒绝你罢了。另外,“不好意思”还可同“对不起”一样,表达歉意,但歉意程度不及“对不起”:不好意思,我手机刚刚没电了,所以没能及时回复消息。易敏指出,近年来“不好意思”和“对不起”有合流之势。而笔者认为,“不好意思”也可用于话语标记功能,并不表示致歉义,而是出于礼貌或用于引起听话人的注意:不好意思,请问李老师办公室在这儿吗?

“够意思”表讲义气、够朋友,非原型义则可表示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我总觉着这饺子该加点儿醋才够意思咧。而“不够意思”则与之相反,表不讲义气、不够朋友,或者表达说话人遗憾、不满的态度:不喝光不够意思。

“小意思”也并非小意思,而是表达心意的礼物,“小”并非礼物本身的体积、面积、数量方面的大小,而是带有说话人强烈的主观色彩,是说话人含蓄表达心意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隐喻表达。另外,“小意思”也可以指轻而易举、不值一提的事情:现在对他来说,月入过万不过是个小意思。这里“小意思”仍带有说话人强烈的主观性,表达当事人的情感态度。

“意思意思”是动词“意思”的叠用,却与“意思”之义并不等同。根据《实用现代汉语语法》,汉语动词重叠的基本意义是表动作持续时间短或者进行次数少,即表“少量”。如动词表示的是持续性动作,重叠后表示动作持续时间短:笑了笑,看了看;如动词表示非延续性、但可反复进行的动作,重叠后表动作进行次数少:扯了扯衣角,点了点头,敲了敲桌子。很明显,这里“意思意思”要取“少量”义。而少量也具当事人的主观性。跟前面的义项9一致,表作作样子,象征性地做某事。“意思一下”通常可与“意思意思”替换。

三、“意思”多解

明白了“意思”和“意思”各种构式的意思,那么解释此次真题也就是“小意思”了。在对话当中领导的第一句话“你这是什么意思①?”选用“意思”的第2种义,为愿望、意愿、意图。小明回答“没什么意思②,意思意思③”的“意思”依然选择第2种义。上文领导问,有何意图,小明先答,没意图,没目的,但紧接着说“意思意思”。从修辞和语用角度看,这属词语的委婉用法。但这份“心意”并不是客观上的少,而是说话人为了将自己“行贿”的事实予以含蓄化,掩盖自己的不义之举。但又暗示说话人自己此举是为了让对方给自己行行方便。领导的“你这就不够意思④了”意思是,“你这么做太见外、太客气了,送什么礼呀。”言外之意是领导此时已默许小明的意图:有什么事就说吧,不用见外。小明接下来的“小意思⑤小意思⑥”是说小小心意,不足挂齿。此时,领导说:“这人真有意思⑦”,意为有趣,机灵,有意思。小明话语一转“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⑧”,也指第2种:“其实没别的意图”,但真的如此吗?我们根据上下文可以知道,小明实际上是有别的什么事,又因这里的红包显然是贿赂,不能直说,只能用这样巧妙的语言来暗示他有事相求。领导当然明白小明的用意,于是说“那我就不好意思⑨了”,与此同时把礼物收起,这里的“不好意思”指碍于情面不便不收。最后,聪明的小明还不忘加上一句“是我不好意思⑩”,既是对领导的话予以回应,也是巧妙地奉承领导:“您别不好意思,是我不好意思才对,我应该早点来送,应该再多送点才对。”如此,小明用巧妙的话语托领导办事,领导也巧妙地答应了。这样“走后门”的尴尬因为汉语中的“意思”及含有“意思”的常用构式的多义性而被巧妙地化解。

参考文献:

[1]高攀.含“意思”一詞的若干类固定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刘月华,潘文娱.《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孙利萍.话语标记“不好意思”的历时演变及功能[J].语言与翻译,2011(04):22-25.

[4]滕越.析“好意思”的词汇化及动因机制[J].语文学刊,2013(21):9-10.

[5]王寅.构式语法研究上下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6]闫丽敏.“意思”的多角度分析[D].南昌大学,2013.

[7]尤业凤.助动词“好意思”及其否定形式初探[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学

报,2006(03):52-55.

[8]于海滨.含有“意思”的三对否定肯定结构[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6(03):37-38+45.

[9]张立驰.略论“意思”的语用义[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53-57.

[10]张茜.浅谈“意思”之义[J].海外英语,2011(07):349-350+353.

猜你喜欢
多义性
多义性角度下壮锦纹样的美学特征研究
贵州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标识点布局设计分析
新疆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解决方案探析
路径识别要“精确”——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技术及应用探讨
浅析《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词汇多义性
基于5.8GHz自由流的高速公路多义性路径识别系统探讨
多义性路径标识系统建设及运维模式初探
马雅可夫斯基讽刺喜剧《臭虫》再解读
空间关系视角下介词on的多义性研究
谈如何诠释新闻价值的多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