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教学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2019-12-24 21:07李崇敏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3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课余体育训练大学生

□ 李崇敏(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300)

前言

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学不可或缺,其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其树立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课余体育训练不同于体育课堂教学,训练主体是具备体育特长、技能的大学生,从而实现高素质体育人才培养。为了使体育课余训练更加有效,体育教师要给予该项工作足够重视。依据当前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情况,实施针对性地教学改革,实现高校体育课程及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提高该领域人才培养质量。

1、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情况

课余体育训练在高校很常见,主要服务于具有体育运动优势、潜能的大学生。这项工作不仅能够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形式、内容,还能够使高校体育人才素质不断提高。通常情况下,从大学生中选拔出体育运动热情高或者具有专项技术、体育特长的大学生,鼓励其通过课余训练,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内外体育比赛。除此之外,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主体还包括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的体育特长生。通过课余体育训练,为高校培养一支或几支高水平运动队。

2、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教学问题

2.1、课余体育训练关注度不足

一直以来,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都比较关注专业知识培养,忽略课余体育训练重要性。这些年,国家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在课余体育训练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高校仅关注体育课,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堂训练任务,通过锻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却忽略了高层次体育训练。在常规体育教学中,关于课余体育训练的相关内容、知识等并不是很多,课余体育训练不够规范。尽管部分高校实施了课余体育训练,但训练内容、形式等浮于表面。这使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

2.2、课余体育训练经费不足

在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中,需要经费支持。目前,高校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来源有校内外行政拨款、自筹资金及与企业、行业体育协会、体育委员会合作得到的经费。除了个别有条件的学校之外,其余学校用于体育方面的预算仅占整体预算的1%-2%左右。在高校课余体育训练中,因经费不足,各类体育设施设备等不齐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开展,无法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课余体育训练环境。

2.3、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招生标准不一

在高校体育人才培养及课余训练方面,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体育课余训练要求学生体育基础扎实,技能水平高,从而提高体育教学及训练层次。因而,参与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往往都需要具备相应的潜能和优势。然而,我国很多高校在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因缺乏统一的招生标准,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部分高校在招收体育特长生时,甚至存在违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人才流动、配置。或者,部分地区运动员数量比较多,竞争压力大,无良好的训练及人才培养环境,而另一些地区运动员数量非常少,导致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不均衡。

2.4、高水平教练员欠缺

在我国高校从事课余体育训练的教练员比较多。其中,95%来自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体育系。虽说这些教练员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专业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其缺乏高水平比赛、训练经历,很难在课余体育训练中,为高校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这与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教学改革及可持续发展要求不符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3、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教学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教学改革工作过程中,需要考量和兼顾的相关内容、专业要素等比较多。在常规体育课堂实践中,一定要重视课余体育训练,并对体育经费获取渠道进行拓宽,加强课余体育硬件设施建设,创新课余体育训练模式等,从以下方面,对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教学内容、方式等实施改革,促进这项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训练环境,促进其养成终身锻炼的体育习惯。

3.1、高度重视课余体育训练

为了使课余体育训练在高校得到快速、持续发展,高校要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从以往传统、单一的体育课程教学思维中跳脱出来,重新审视该课程教学,把科学的教育理念确定下来。在高校体育工作中,课余体育训练不可或缺,该项工作要具备系统性特征。这一过程中,既要关注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也要培养其体育锻炼意识,通过体育锻炼,使其增强体质,并通过优异的体育成绩获得成就感,使高校课余体育教学更加系统、全面。例如,某高校对2018级起本科生体育课程教学实施改革。除了将原来每学期36课时的体育课提升至54课时之外,还将每天下午原本用于其他课程的“第十节课”(16:45-17:30),统一安排为体育活动时间。 高校要高度重视课余体育训练,既要关注考核,还要通过兴趣吸引大学生,建立运动俱乐部或者协会,多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和比赛,让大学生从“要我运动”到“我要运动”,热爱运动,主动参与到体育课余锻炼中。

3.2、拓宽体育经费获取渠道

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特征等决定了这项工作需要资金、经费支持。诸如,扩建高校体育场地、购买体育训练器材、设施等。这一过程中,会用到大量资金。高校要重视体育教育工作,关注体育课余训练,向上级教育部门申请款项,用于场地建设、器材购买方面,使课余体育训练环境、条件的硬件设施得到明显提升。除此之外,还要对体育专项经费进行严格审核和管理。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向政府部门提交预算,经审核通过后,由政府拨款。相关责任人与上级主管部门签订协议,把各专项经费用途、拨款频率、规模列出来。除此之外,还可以向社会各界募捐、由商家赞助校内体育比赛等。通过上述方式,拓宽高校体育经费获取渠道,确保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3.3、加强课余体育硬件设施建设

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特点等决定了硬件设施建设非常关键。其为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当大学生参与高校课余体育训练过程时,既要有良好的场地条件为其提供支持,还要保证各类体育设施、设备、器材等充足,为高校体育教学及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然而,现阶段很多高校在课余体育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并不完善,体育场地数量不足,室内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各种体育设备设施等陈旧,导致课余体育训练效果大打折扣。在新课程背景下,依据课余体育训练内容及要求,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余体育训练。例如,依据大学生课余体育训练要求,升级改造体育塑胶跑道、体育场地照明设施、功能用房、音响系统等,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课余训练环境,提高其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为后续各项体育活动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4、创新课余体育训练模式

受制于高校教学环境、条件等,相较于课堂体育教学,课余体育训练相对比较特殊,存在诸多问题。在训练过程中,无论训练时间,还是体育训练经费都无法保障。故而,传统体育训练模式在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不具备适用性。该背景下,高校要积极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分别创新体育课程训练理念、方法等,使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形式等更加丰富,确保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效率得到明显提升。这一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出来,对其进行引导、鼓励,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保证高校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热情、积极性等得到明显提高。除此之外,还要对课余体育训练时间、效果进行兼顾,把基础性训练工作落实到位,使该项课程基础性和系统性兼具。采用正确的方式,建立课余训练机制,全面管理、监督高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过程等,重点管理相关体育项目,把运动损伤防护及业余体育质量监督工作落实到位。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考量其能够在运动之后,短时间内恢复身体状态,通过交叉训练方式,使体育课程训练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4、结束语

综上,课余体育训练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为高校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在大学校园里营造浓厚的体育教学氛围,把大学生的运动热情,体育积极性等激发出来。无论高校,还是体育教师,都要明确课余体育训练的价值和作用,结合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情况及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方面着手,把体育教学改革工作落实到位,推进该课程教学有序进行,便于高校课余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课余体育训练大学生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体育训练中的兴趣与培养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抓好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课余训练应注意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