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8年上海松江区某社区门诊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2019-12-25 01:59朱玉龙陆元英陈雷
上海医药 2019年22期
关键词:伤害监测社区

朱玉龙 陆元英 陈雷

摘 要 目的:分析社区门诊伤害监测数据,为制定伤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2018年在上海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伤害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5—2018年门诊共报告伤害病例5 891例,男女之比为1.81∶1;0~14岁和15~29岁年龄组的伤害构成比下降,30~44岁和≥65岁年龄组的构成比上升(P<0.001)。伤害原因的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9.5%)、钝器伤(27.6%)、刀/锐器伤(24.1%);伤害发生地点的前3位依次为工业和建筑场所(35.3%)、家中(30.8%)、公路/街道(16.6%);伤害发生时的活动前3位依次为工作(42.7%)、家务(23.0%)、休闲活动(18.9%);伤害性质的前3位依次为挫伤/擦伤(76.3%)、骨折(10.4%)、锐器伤/咬伤/开放伤(9.6%)。结论:社区伤害发生以跌倒/坠落为主,应加强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宣传,减少各类危险因素造成的伤害。

关键词 伤害;社区;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9)22-0042-05

Analysis of the injury monitoring results in a community outpatient clinic in Songjiang District of Shanghai from 2015 to 2018

ZHU Yulong, LU Yuanying, CHEN Lei

(Public Health Section of Xiaokunsh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6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jury monitoring data in a community outpatient clinic 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developing injury pre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A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the injury cases in Xiaokunsh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from 2015 to 2018 was conducted. Results: A total of 5 891 cases of injuries were reported in the outpatient clinic from 2015 to 2018, and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81:1; the composition of injury in the 0~14 age group and the 15~29 age group decreased,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30~44 age group and ≥65 age group increased(P<0.001). The top three causes of injury were slip/fall(39.5%), blunt injury(27.6%) and knife/sharp instrument injury(24.1%); the top three locations were industrial and construction sites(35.3%),home(30.8%), and roads/streets(16.6%); the top three activities when the injury occurred were work(42.7%), housework(23.0%) and leisure activities(18.9%); the top three injurious properties were contusion/abrasion(76.3%), fracture(10.4%), and sharp instrument injury/bite/open injury(9.6%). Conclusion: Community injuries are mainly caused by slip/fall, and targeted intervention publici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or different groups to reduce injuries caused by various risk factors.

KEY WORDS injury; community; monitoring; analysis

傷害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第4位或第5位的死亡原因,是1~44岁人群,特别是劳动力人口的首位死因。伤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残疾和早死,消耗巨大的医疗费用,削弱国民生产力[1]。我国2012年伤害所致总经济负担高达3 792.31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73%[2]。伤害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多年的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表明伤害和其他疾病一样是可以被认识、预防和控制的[3]。长期开展伤害监测是伤害预防和控制的基础。从伤害监测的信息中能够了解伤害的流行状况与特征,为制定和评估伤害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4]。本研究旨在分析201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伤害监测数据,为社区伤害的干预及防控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伤害监测系统。监测对象为首次在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并被诊断为伤害的病例。同一次伤害在本医院复诊的病例不作为监测对象。

1.2 监测方法

2012年6月以后,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全部采用信息化伤害监测。利用上海市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对于国际疾病分类法(ICD)的诊断编码是S00-T98的就诊患者,系统自动弹出伤害报告卡,由经过伤害填报培训的医务人员完成伤害报告卡的录入。社区防保科医生定期对医务人员上报的报告卡信息逐一复核。

1.3 监测内容

《医院伤害监测报告卡》主要内容包括:(1)伤害患者一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文化程度、户籍、职业等;(2)伤害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伤害发生时间、地点、原因、致伤意图、伤害发生时活动等;(3)伤害临床信息,包括伤害性质、部位、严重程度、致伤物、临床诊断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伤害监测网络数据库导出的Access数据库转换为Excel格式,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描述,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伤害病例的人口学特征

2015-2018年共报告伤害病例5 891例,其中男性3 795例,占64.4%;女性2 096例,占35.6%。男女比为1.81∶1。年龄范围在0~100岁,平均年龄(46.92±19.82)岁,中位数是46岁;其中男性的平均年龄是(42.59±17.92)岁,中位数是41岁;女性的平均年龄是(54.76±20.68)岁,中位数是55岁。2015-2018年,0~14岁和15~29岁年龄组的伤害构成比由3.4%和23.4%下降至2.2%和18.5%,30~44岁和≥65岁年龄组的构成比由22.7%和16.6%上升至24.4%和23.0%(χ2=40.873,P<0.001,表1)。

2.2 伤害发生时间分布

从伤害发生月份来看,每年的2月是伤害发生例数的低点,4-8月伤害发生例数逐渐上升,8月达到全年高点,9-12月伤害发生例数逐渐下降。见图1。

2.3 伤害发生原因分布

2015-2018年伤害原因前3位依次为跌倒/坠落(39.5%)、钝器伤(27.6%)、刀/锐器伤(24.1%)。男性伤害原因前3位的依次是钝器伤(33.9%)、跌倒/坠落(30.3%)、刀/锐器伤(28.1%)。女性伤害原因前3位的依次是跌倒/坠落(56.1%)、刀/锐器伤(16.4%)、钝器伤(16.3%)。不同性别间伤害发生原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886,P<0.001),见表2。

2.4 伤害发生地点

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的依次为工业和建筑场所(35.3%)、家中(30.8%)、公路/街道(16.6%)。男性伤害发生在家中的比例为20.9%,女性则为48.6%。不同性别伤害发生地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82.677,P<0.001)。见表3。

2.5 伤害发生时活动

2015-2018年伤害发生时前3位的活动依次为工作(42.7%)、家务(23.0%)、休闲活动(18.9%)。男性伤害发生时活动前3位的依次为工作(57.3%)、休闲活动(15.8%)、家务(14.5%),女性伤害发生时活动前3位的依次为家务(38.4%)、休闲活动(24.7%)、工作(16.3%),不同性别伤害发生时活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34.923,P<0.001)。见表4。

2.6 伤害性质及部位

2015-2018年伤害性质前3位的依次为挫伤/擦伤(76.3%)、骨折(10.4%)、锐器伤/咬伤/开放伤(9.6%)。男性伤害性质是骨折的比例为7.9%,女性伤害性质是骨折的比例为14.8%,不同性別间伤害性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586,P<0.001)。2015-2018年伤害部位前3位的依次是上肢(43.6%)、下肢(36.6%)、躯干(13.8%),其中男性上肢伤害占46.9%,女性上肢伤害占37.7%,不同性别间伤害发生的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75,P<0.001)。

3 讨论

上海松江区的社区伤害监测工作于2011年正式开展,近年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周围区域居民联系紧密,能够提供伤害患者长期随访的信息,医院门(急)诊的伤害监测被公认为是一种较好的监测方法[5-7]。

本研究显示,男性伤害病例多于女性,与全国监测数据一致[8]。不同性别间伤害发生的原因、发生的地点、发生时的活动、伤害性质和部位的分布均有不同,与上海其他地区伤害监测结果一致[9]。这可能是由男性和女性的工作性质、身体条件及生活半径决定的,男性以户外生产活动为主,女性室内作业或进行家务劳动较多。65岁及以上年龄组的女性伤害病例占女性伤害病例的34.4%,同年龄组的男性占比为12.5%。提示老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伤害,与文献报道一致[10],这可能是老年女性由于绝经、骨质疏松等原因更易发生伤害[1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每年的2月是伤害发生例数的低点,4-8月伤害发生例数逐渐上升,8月达到全年高点,这与2011-2015年上海市金山区社区伤害监测结果基本一致[12],这可能是上海小昆山社区外来人口的比例较高,2月份为农历春节,外来人口回老家过年从而减少了小昆山社区发生伤害的例数;进入夏季后,生产活动旺盛及人群活动增加而导致伤害发生增多。

2015-2018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伤害发生占比逐年增加,0~14岁和15~29岁人群伤害占比逐年下降。这可能与上海小昆山社区老龄化不断加剧及近几年不断开展的学校健康教育有关。本研究伤害发生原因首位的是跌倒/坠落,在65岁及以上年龄组中,跌倒/坠落的占比为68.9%。在女性伤害病例中,跌倒/坠落占56.1%。上海松江区的监测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群跌倒/坠落发生最多的地点是在家中,发生比例高达63.9%[13]。以上结果提示在伤害干预工作中需重点关注老年人群,并可通过改善居住环境来减少居家跌倒/坠落的发生。

综上所述,0~14岁组的青少年的伤害主要是在家中进行休闲活动时发生的跌倒坠落伤,15~44岁组年龄组的伤害主要是在工业和建筑场所进行有偿工作时发生的钝器伤或刀/锐器伤,65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主要是在家中进行家务及休闲活动时发生的跌倒/坠落。因此,对于青少年和老年人群可以开展居家环境的危险因素干预,而对于青壮年则应开展针对性的安全生产知识宣教和工作场所环境评估及干预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声湧. 建设我国伤害预防与控制机构与伤害防控专业队伍的倡议书[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1, 15(1): 5-8.

[2] 邹亚明, 郝元涛. 我国伤害所致死亡损失生命年和经济负担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6, 20(5): 495-499.

[3] 袁慧, 王声湧. 我国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主要进展及展望[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7, 21(10): 971-973; 978.

[4] 段蕾蕾, 吴凡, 杨功焕, 等. 全国伤害监测系统发展[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4): 338-341.

[5] 邵洁, 陈赞琼, 傅弦琴. 2011-2014年上海市潍坊社区伤害监测病例特征分析[J]. 上海医药, 2016, 37(2): 43-46.

[6] 付强强, 李丽, 吕元, 等. 上海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老年伤害患者特征分析[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4, 31(8): 596-599.

[7] 王璐, 田丹平, 邓欣, 等. 伤害监测系统简介[J].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13, 2(4): 35-38.

[8] 段蕾蕾, 邓晓, 汪媛, 等. 2010年全国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4): 244-247.

[9] 郭齐添, 沈忠芳, 李志勇. 2008-2013年上海市浦江社區伤害监测分析[J]. 职业与健康, 2015, 31(2): 234-236; 240.

[10] 王晨.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老年人跌倒现况及危险因素调查[J]. 职业与健康, 2015, 31(1): 52-54.

[11] 王卓群, 杨静. 我国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 中国社区医师, 2006, 22(18): 46-47.

[12] 王慧, 朱晓云. 2011-2015年上海市金山区社区门诊伤害监测结果[J]. 职业与健康, 2017, 33(18): 2530-2533.

[13] 陈秀芹, 黄丽妹, 马慧芬, 等. 2016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中上海市松江区的跌倒/坠落病例特征分析[J]. 伤害医学(电子版), 2018, 7(4): 23-28.

猜你喜欢
伤害监测社区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论勒克莱齐奥探索异域文明的积极意义
如何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
对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安全策略研究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