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国女装变革的文化内涵

2019-12-26 07:57
文化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装女装男装

郑 晓

服装作为人类文化的产物,记载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蕴含着时代、民族、地域、风俗和艺术等方面的综合文化特征。从服装的演变中,我们了解到人类在政治、经济、思想、道德、信仰等文化内涵上的嬗变。民国(1912—1949)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也最具变化的一个时代,短短几十年间,伴随着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文化等的嬗变,中国人在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及着装观念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历时千年的古代衣冠制度到此终结,还完成了古典到现代、中式向西式的“华丽转身”。可以说,民国女装的服制变革现象,集中体现了女性在审美意识、文化诉求及价值取向等文化内涵上不同程度的嬗变过程。

一、改良旗袍:女性审美意识的变化

服装作为一种显性的文化符号,常常以直观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与西方强调服装的审美功能不同,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式服装,受到儒家思想的长期浸润,极其强调服装的实用功能和社会伦理功能,服装俨然成为一个人政治身份、社会身份的象征和标记,社会中的各色人等都需恪守“礼教”,各守本分,不得随意僭越,且以“露体为耻”。女性受到世俗约定和封建礼教的约束,对服装的审美也只能通过规定的服色、可选的服饰品来实现。中国女装对身体肌肤严密的包藏和掩蔽的特点,与西方服装刻意突出男女性别特征的服装特征形成了鲜明对比。

到了民国时期,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状况的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及女性解放运动,引导女性迫不及待地摆脱传统文化中僵化的审美观——女性要以封闭的衣裙来打造一个温柔贤淑、端庄顺从的传统形象——开始尽情地在旗袍这个服装形制中展现自身的优美曲线。为了曲线更加妖娆、行动更加利落,女性旗袍的裙摆从脚踝缩短到了膝盖附近,旗袍的袖长也由原来的七分逐渐简短到了肩部;袖口宽度缩小至合体型。随着袖长和裙长的缩短,女性旗袍的裸露程度越来越大。1917年5月18日,《上海日报》有文章对这种“身若束薪,袖短露肘”的时装大加讥讽:“近来女界中流行一种女服,则衣无领,而秃颈也……今日秃颈,则不久将呈其玉雪之胸背。”[1]天津《益世报》1919年甚至还登载《取缔妇女妖服之部令》,对女装裸露肌肤越来越多的现象进行谴责和管束。但即便如此,女性仍然以惊人的执着,以身着改良旗袍的方式表现对美和自由的渴慕,使这个时代的“靓装倩服,悉随时尚”现象越来越耀眼。

作为中西合璧的典型服饰,改良旗袍的流行起点应该是民国初年(1912),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已是顶峰状态,并且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逐渐成为中国女性衣橱里的重要服装。改良旗袍满足了女性追求个性与美感的愿望,使女性成为自己身体的主宰,而健康自然、简约美观、时髦性感的审美观也日渐成为都市女性新的审美标准。

二、女尚男装:女性价值取向的变化

傅克斯把性别和等级视作服饰史的两大主题,“每个时代的服装总是重新决定并试图解决两性问题及阶级隔离问题”[2]。

民国初期,除旧迎新,在中西方文化的剧烈碰撞下,服装也掀起了阵阵革命狂潮。女性对传统服装审美观的否定,对男性服装文化内涵的肯定和向往,使“女尚男装”成为这一时期女性着装的独特现象。

越来越多的女性抛弃了自己累赘繁琐的长袍和裙袄,从传统的“严冷方正”“清教徒”式的封闭约束中解放了出来。她们穿上方便活动的上衣和下裤,或是穿上男装,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去学习、去工作,随着女性思想和人格的日益开放及独立,更多的女性选择了简洁方便的男装,并以此来探寻及实现自我的价值。

可以说,民国时期,社会规则、秩序面临重建归整,善恶美丑和真假是非形成强有力的对抗,面对传统与现代的抉择、中西文明的碰撞,女性在思想观、价值观上都同步发生了变革,女性不再以男性的附属品自居,而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去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包括心宜的服装。当然,社会也不得不接受女性的进步及在服装拥有的多样性、自由化的选择权。

民国时期,女性着男装现象可以说是时代发展造就的,也可以说是女性思想进步开放形成的。作为一种符号,女着男装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民国女性在价值取向上的变革痕迹。

三、文明新装:女性文化诉求的变化

服装在其嬗变发展中,往往具有两个不同的文化层面:一是相对外显的表层文化,是以服色服制为表象的外观呈现;二是内在潜藏的深层文化,是以服装为媒介,以人的身体为作用对象,对人的社会行为与思维意识施加影响的内在关照。

民国时期,西学东渐,中国思想界的新文化运动和当时风靡的女权主义运动,彻底激活了一直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女性内心的波澜。男女平权,使得走出家门的女学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规模化、系统化、公开化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新女性。女性和男性接受了同样的教育,彻底告别了愚昧落后,不仅经济上取得了独立,而且在婚恋上获得了空前的自由。

越来越多的女学生渴望用新形象表达内心的文化诉求,她们这种求新求变的热忱与激情,再加上爱美的细腻特质,促使民国时期的女装在很长一段时间流行起“文明新装”风。文明新装作为一种着装风格,其普遍的特点是身穿蓝或月白的色布旗袍(不是满族女子身着的大而直的袍子),裙或袍身略缩短,露出小腿,同时不戴钗簪、耳环、手镯、戒指。女性的袄衫短且略紧身,袖口为倒大袖,着黑色长裙、白色的线袜以及黑偏带的布鞋,女性有脑后蓄辫的,也有剪成齐耳短发的,全身上下的衣物和饰物无不显示着受过现代教育的新青年的知性风采,甚至引得青楼女子纷纷效仿,以穿女学生的“文明新装”为时尚。

民国女性的文明新装是一种着装现象,也是一场社会运动,集中反映了五四以来女性抗争传统礼教束缚、追求新生活的决心和行动。

四、结语

服装反映了浓厚的时代特点,更是对中国社会巨大的政治、经济变迁的文化体现,民国女性服装作为民国时期一道最耀眼的文化景观,生动地记录着女性审美意识、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的变化。当然,通过对民国女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大程度上了解中国服饰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

猜你喜欢
新装女装男装
陈海露服装设计(作品)
男装流行面料
女装流行面料
女装风格与细节
男装风格与细节
披新装的有理数运算题
《皇帝的新装》后传
2017年春夏男装周的女装风景
男装流行面料
女装流行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