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中资企业被纳入实体名单,中国在美投资暴跌90%中国企业如何闯欧美

2019-12-27 03:51法人苏云鹏
法人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企业

◎ 文 《法人》特约撰稿 苏云鹏

(作者系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资料图片

中美贸易摩擦,这场不期而遇的遭遇战,远远超出了中美两国企业的战略预判,特别是美国针对华为事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对中资企业实行严格的国家安全审查(CFIUS),使得中资企业对美国市场的顾虑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中国近10年海外投资数据激增,但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投资却在锐减。2019年7月,《纽约时报》报道称,自中美贸易战以来,美国来自中国的投资暴跌了近90%。虽然近期中美双方频频释放出缓和信号,但随着海康威视、科大讯飞等多家中国人工智能企业被美国商务部以人权问题纳入实体制裁“黑名单”,中美贸易的天空再次阴云笼罩。

在此背景下,已经在美投资,或者计划闯荡欧美的中国企业们将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复杂的、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战略转移 踏上“一带一路”

中资企业除继续努力与美国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的方案,继续改善中美经贸关系以外,还应当深挖我国巨大的本土消费市场,强化与欧洲日本的经贸关系,并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培育新兴经济体市场,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培育发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潜力。

中资企业要及时调整产业布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等亚太国家的布局力度。亚太地区的新兴市场经济增长预计保持在6.3%,其已经成为中资企业难以忽视的地区。2019年上半年,中企在“一带一路”沿线新签承包工程项目增长迅猛,新签合同金额达636.4亿美元,同比大增33.2%,占同期总额的60.1%。投资并购市场也迎来春天,2019年上半年,中企对亚洲宣布的并购金额为78.5亿美元,同比上升21.9%,为六大洲之首,占总额近四成。以刚刚提到的同方威视为例,截至2018年年底,来自中国“透视眼”的同方威视业务和产品已基本上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雅加达亚运会等多项重大国际活动中,都能寻觅到同方威视产品和服务的踪影。

技术引领 “中国智造”新名片

中资企业要立足于自主创新,加快体制机制建设,推动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加强培育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吸引人才机制,并与美国在其能接受的技术和产业领域继续与其寻求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且与欧洲日本等其他发达经济体加强跨境投资和产业合作,扩展市场机会。

即使在如今世界高科技产业百花齐放的今天,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美国企业在高科技领域仍有着较大优势。前不久,财经媒体Business Insider排列的全球高科技城市TOP20中,美国占有6席,可以看出美国仍是世界高新技术的诞生地、高科技人才的汇聚地。纵观国际高科技企业之间的角逐,如果说美国企业在科技含量最高的产品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那么中资企业在科技含量“五分位及以下”的产品中有着较强的竞争力,而欧洲日本企业则在科技含量“七分位”的产品有竞争力。实际上,欧盟一直是中国累计最大的技术和设备供应方。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2月,中国自欧洲技术引进合同金额累计达2167.6亿美元,项目数56482个,在大亚湾核电站、上海磁悬浮列车等重大项目中,都有欧盟大型跨国公司的参与。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所以,中资企业可以联合欧洲、日本企业加强产业合作,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

我们欣慰地看到,中国企业在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持续攀升,中国出口产品中,电器、电子产品及机械设备占比高达44%(2014年仅为41.5%)。以清华同方为例,为了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更从容地应对美国实体“黑名单”制裁,摆脱对海外高端技术的依赖,清华同方已在原有与美国领先的芯片和操作系统厂商合作生产计算机产品线的基础上,又陆续推出了“超锐”“超翔”“超强”三大系列的多款笔记本、台式机和服务器等“全国产化”“自主可控”的民族计算机产品,重点满足中国各级党政军机关的“国家安全需要”以及有“高安全性”需求的企业和个人。据悉,在国务院指导下,这波信息系统软硬件“全国化”升级将引领及释放数万亿的国内消费市场。清华同方作为主流的计算机厂商之一,将会继续专注研发国产化产品,打造“中国智造”的新名片。

大国博弈 与世界共赢

从中美博弈的中长期竞争态势判断,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我们并不提倡中资企业与美国企业彻底“分手”,反而提倡与美国企业在产业上进行深度合作。特朗普及其背后的财团均由商人组成,被人称为“CEO治国”。他们用商业思维治理国家,处理国际事务,其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利益。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如果中资企业与美国企业深度捆绑,形成利益共同体,那么他们在制定打压中国企业政策的同时自然会有所顾虑,否则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所以,中资企业可以在不抵触法律的情况下,加强与美方贸易互动,展开合作,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虽然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反全球化”的案例,但经济全球化、企业“走出去”是不可逆的趋势,未来的中国必定是开放的中国,这也是中资企业走上世界舞台,成为跨国公司必须践行全球资源配置的使命。相应地,我们企业要坚持走出去,反对单边主义,同时对未来经济形势抱有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所说:“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长江、尼罗河、亚马逊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有时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也会遇到许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2018上海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