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儿电视节目如何有效实现新媒体传播

2019-12-27 04:28彭朝晖
武汉广播影视 2019年4期
关键词:牛娃第一课电视节目

彭朝晖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特别是新型移动媒体的崛起,传统电视人也越来越尊重受众多元化的接收习惯,更加重视新媒体,想方设法利用新媒体扩大电视节目的传播,少儿电视人也不例外。本文就以少儿电视节目为例,从以下三点浅谈如何真正有效实现少儿电视节目的新媒体传播,有效提高少儿电视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以青少年为本,以内容为核心,把握传播主动权。

电视作为传统单向传播内容的载体,靠内容取胜是制胜法宝,而少儿节目在引导少年儿童成长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青少年为本的创作意识,从导向和内容设置上紧扣时代主题,传递主流价值观,引领少年儿童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过年啦》是央视少儿频道打造的春节特别节目,连续播出14天,每天包括60分钟的原创节目和一部动画电影,至今已经播出了六年。2019年《过年啦》就在内容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其中为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贺岁剧版块就把拍摄主场地选址在深圳大亚湾核电站,这是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通过讲述大亚湾核电站里发生的点滴故事,让孩子们在了解核能知识之时,也学习到“一次把事情做好”“三段式沟通”“黄金人的故事”等大亚湾核电站的文化理念,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新变化。节目播出后在观众中反响很好,纷纷在微信公众号留言,在节目首播的同时,许多家长就已经把央视少儿客户端的页面分享到多个微信群中。《过年啦》做到了靠口碑传播,靠内容取胜,赢得了观众从心底里的认可。

而由央视和教育部联合推出的大型电视活动《开学第一课》多年来已经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的“电视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节目中不但请来过袁隆平、姚明、杨利伟、马云等各界知名人士和演艺明星,还有很多普通人走上了舞台,通过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向孩子们展示、传达励志向上的精神力量。近年来除了在节目内容方面根据不同时代不同主题增置了形式多样的歌舞和互动游戏外,《开学第一课》更重视节目的新媒体传播。2017年节目正片的视频网络播放量近5亿次,创年度电视节目单期视频点击量之最;微信公众号节目单阅读量单日达1000万+,创下电视节目单篇阅读量之最;而在新媒体上发起的活动如“我向老兵敬个礼”“接过老兵的旗帜”“我的中华骄傲”等等,更是引发亿万网友的转发和关注。这些传播效果充分表明,只有做到“输出”优质内容,把握传播的主动权,才可能实现电视节目的有效传播。

二、寻求技术突破,加强大小屏互动,改变节目的传播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碎片化传播已经养成受众多屏互动、快速收看的习惯,所以这也要求电视节目必须寻求技术突破,借助新技术不断改变节目的传播方式。从“播出”到“传播”,一字之差,意思大不相同。传统的电视制作思路是以节目的播出为终点,但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已不再作为单体节目存在,而是新媒体传播的产品,一个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的产品,播出只是它“诞生”后的第一步。电视所传递的主流价值观,应该实现从大屏到小屏的延伸。

2019《过年啦》就在大小屏互动方面全新升级,第一次使用在线包装技术实现大小屏参与数据互通,通过电视,小朋友们看到动画世界的明星们在“动画过山车”相会进行“王者”PK,小朋友们用手机通过央视少儿APP,以点赞的形式评选出“爆笑王”“大胃王”“冒险王”“游戏王”“智慧王”“全能王”“人气王”,而评选结果则会实时以点亮灯笼的形式反映到电视屏幕上,这种实时互动让小朋友们有了非常好的沉浸式体验。

《开学第一课》节目也积极启动大小屏互动,在节目播出过程中,观众可以扫描屏幕中的二维码,获取整台节目的内容要点,并可将节目观后感通过微信、央视影音客户端等渠道进行线上投递,极大提升了节目的收视率和关注度,2017年播出的第十届《开学第一课》取得了全国网4.47%,城市网5.28的收视。

武汉广播电视台的“我们都是戏剧大师”武汉市青少年校园课本剧艺术节从2016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从2017年开始,更有优秀剧目被央视少儿频道选中播出,武汉青少年的风采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赢得了来自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良好口碑和点赞。2018年“我们都是戏剧大师”的参赛学校、参赛节目和参赛人数更是创三年来新高,共有74所学校报名,77个节目参加比赛。为了加大活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主办方改变了传播方式,除了微信公众号“大武汉戏码头”每天第一时间上新比赛相关短视频及图片推文之外,三场初赛和一场决赛都进行了网络直播,在“见微”直播平台上每天都有30多万人围观活动,学校师生不仅同步观看直播更是积极参与在线评论,评论数量每天近5千条,这样的传播效果令人欣慰。2018年的校园课本剧艺术节,以新的传播方式和多元传播平台,谱写了“我们都是戏剧(戏曲)大师”新的篇章,在已有的良好声誉和品牌效应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三、打造融媒体少儿品牌节目

2019年1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少儿电视工作者也在努力,笔者认为《牛娃来了》这档节目就做了很好的尝试。

2018年8月4日开播的《牛娃来了》是无锡广电集团唯一一档以同一名称,融合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以及新媒体等垂直领域优质传播路径的少儿节目,围绕“牛娃”打造品牌,积极倡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闪光点”的健康、科学、可持续的教育理念。内容设置:以孩子的视角观察和发布资讯,引导孩子关心大事小事身边事的“牛娃说”;呈现最才艺、最美德、最能干、最超常等特色少年风采的“牛娃牛”;展示各类才艺绝活精彩表演的“牛娃show”;倾听孩子的成长烦恼,分享牛娃成长经验的“牛娃成长记”和专业创新的阅读新模式“牛娃爱阅读”。《牛娃来了》分别有电视版和广播版,同时无锡广电文化融媒体中心还为《牛娃来了》配备“情调无锡”、“牛娃学馆”、“故事家族”、“风尚BOSS”和“无锡网络广播电视”等广电新媒体矩阵,搭建教育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实现教育信息流在“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创新闭环式内容生产及市场运营。可以看出《牛娃来了》在融媒体的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电视在全媒体环境下有着无限的潜力和无限的可能,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

结语:

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促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融媒体环境嬗变,使传统电视节目的传播形态发生了巨大变革,面对挑战,少儿电视工作者除了要做引导少年儿童成长的优质内容,更要把握传播的主动权,为优质内容量身定制大小屏互动、微信公众号推文、微博话题、网络直播,节目短视频等等,全面打通各渠道,共同发力,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少儿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牛娃第一课电视节目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早上第一课
牛娃堆里的我
家教第一课:有话好好说
科学第一课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