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小组”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12-27 09:46俏,李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习者思政课堂

李 俏,李 昱

(呼伦贝尔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021008)

“互联网+小组”模式正是在慕课、翻转课堂、在线教学等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弥补了传统小组合作学习在时空、资源等方面的弊端,在专业背景不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值得探讨。

1 思政课课程属性与“互联网+小组”模式内涵

1.1 思政课的课程属性

(1) 政治性。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担当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后备军,其政治性是必备属性[1]。

(2) 知识性与价值性。高校思政课教材不断更新,学术性日渐加深,真理性和知识性极强。习总书记指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2]。新时代的大学生生长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重视自我、张扬个性,在现实生活中极易形成了思政课的价值目标和学生兴趣之间的矛盾,因此,思政课必须要将知识性和价值诉求相融合,用理论魅力去吸引学生,达到价值传递目的。

(3) 技巧性。目前高校思政课面临着很多学生不感兴趣、不喜欢听课的状况,如何解决教与学的松散关系,将课堂变得有意思、有意义,需要一定的技巧。国内很多高校已形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模式,例如武汉大学的“微电影”思政课;南开大学的“实践”思政课、“榜样”思政课; 石家庄高校的“照妖镜思政课”;上海高校的“走心”思政课等都是运用了一定教学技巧,实现了思政课的建设和改革。

1.2 “互联网+小组”模式内涵

互联网是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很多领域的创新发展起到很强带动作用[3]。互联网应用在教学中已成为必然趋势。“互联网+小组”是要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去改造升级甚至颠覆变革传统的小组学习,实现互联网在课堂上的延伸。

(1) 技术角度。“互联网+小组”是依托网络教学平台,采用网络通信、大数据统计与信息技术,对传统小组学习进行组织、实施管理,优化传统小组学习方式的单一性和内容的陈旧性。

(2) 互动角度。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人数众多,每个班级可达90 -100 人,专业背景不同,教与学关系松散,“互联网+小组”将不同专业学生进行整合,在教学软件或网络平台上,对于共同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交流与协作。

(3) 组织方式。“互联网+小组”模式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它由小组成员自组织,自我规划和管理学习活动,平等参与学习,是一种扁平化学习组织。

(4) 平台模式。“互联网+小组”模式最好依托一个学习平台,这个平台包括3 种主体: 即学习内容提供者,他们提供高质量学习内容和资源; 平台供应商,提供小组学习媒介和平台;学习者登录平台建立小组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学习成果和内容。

2 “互联网+小组”模式教学应用

将“互联网+小组”模式与高校思政课结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理解“互联网+”思维方式,掌握“互联网+小组”模式操作技巧。

2.1 课前准备

(1) 合理分组。以一年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个班级为例,全班95 人,由3 个专业构成,学生按照教学主题和兴趣在教学软件上选择组,再根据性别、性格和其他因素微调。组长由组员推举产生,负责组内活动安排、组织、协调等。这种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形式的编组既保证了组内成员差异性和互补性,又确保了组际间公平竞争。

(2) 分享资源。课前通过微信群、公共邮箱等方式发送学习资料、交流互助,解决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以把收集到的问题植入实体课堂。利用学习交互平台,例如学习通、雨课堂等提供微课、学习素材、网上题库,实现课前自学。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互动形式,了解学情,根据学生兴趣点、接受度、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处理教材,选择和制作适合不同小组的学习材料。教师要找准教学的重难点,对于教材中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通过案例、微课等素材进行讲解,辅之以必要练习,帮助学生提前整理、归纳相关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精细化供给。

(3) 提供充分自学材料。自学材料主要由任课教师制作,也使用网络学习平台优质开放教育资源,以微课、MOOC、视频、PPT、文字材料等形式为主。鼓励学生通过预习,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微课、微视频等。

2.2 课堂使用

(1) 问题反馈。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整理学生自学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程度重点讲解。

(2) 展示交流。该环节可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2018 版教材为例,第一章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中,课上学生重点交流自学体验,通过PPT 进行讲解,回答教师课前布置问题。通过展示交流学生对课本的内容有了深刻理解,通过自学与其他小组之间互助学习,掌握教学内容、深化理解。

(3) 合作探究。对课堂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和解决,可以运用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实现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深化。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商品价格一课中,学生可以结合具体生活场景展开讨论。

(4) 教师点评。完成以上环节后,一般性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但也会有小部分疑难问题学生不能理解,对此,教师进行答疑释惑,或再设计问题,实现组间或组内成员的互助学习。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对知识的内在逻辑和重点适当深化,形成完整知识框架和结构。

2.3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为了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不断思考、比较和鉴别的过程。课后反思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积累和深化意义重大。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和软件查看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状态,课后也可以在线上为学生解答疑惑。老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对“互联网+小组”模式在应用中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监管留言平台,坚持正确的舆论宣传,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判断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互联网+”学习小组模式应用到思政课课堂,实现思政课教学的与时俱进,使思政课堂更具亲和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互联网+小组”模式的评价与启示

(1) 强化学习成员间互补性。课上学习者能够按照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自主组合,克服学习者在知识背景、水平方面的趋同,形成广泛的信息交流与互补,提供了不同类型人群的交往机会,使得学习者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合作能力。

(2) 增强学习资源可获得性。教师按照教学体例和目标筛选资源,各学习小组也可以对互联网资源进行整理加工。由于学习者互补性,这种交流和共享本身也是学习机会,这样的小组学习能够拓宽学习者视野,培养学习者发散思维,促进学习者知识创新能力发挥。

(3) 提高学习过程可控性。“互联网+小组”模式是学生自我组织、整合线上资源,并通过线下的交流互动对学习内容进行消化、整理、建构和运用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之间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完成学习,呈现学习成果。作为一种自组织学习活动,相比较于传统课上小组合作学习,缺少了教师直接监控,这就要求学习者要有较强学习规划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在学习中能够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知识建构。

(4) 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性。,“互联网+小组”学习是一种线上线下深度结合的学习过程,能够极大发挥学生自主性,但公共政治理论课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依托互联网技术,教师指导可在线上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是一种学习趋势,也是思政课教学理想策略。通过对3 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进行展示的内容掌握较好。随堂展示形式由学生自己拟定,形式丰富,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展现,他们会花精力和时间去精雕细琢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在结课考核中,机考以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等形式出现,在小组学习中表现好的学生机考成绩也较高。

“互联网+小组”模式是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思政课教学的尝试和创新。“互联网+小组”模式再造了高校思政课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过程,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它要求思政课教师转换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思路,开发新形式,掌握新技巧,发挥“互联网+小组”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功效,赋予思政课真情实感,提高其实效性,真正实现思政课人才培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学习者思政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美在课堂花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思政课“需求侧”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