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级融媒体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19-12-27 10:25刘新萍
文化产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中心融合群众

◎刘新萍

(遂川县融媒体中心 江西 吉安 343900)

“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打造“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这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一、县级融媒体发展状况

当前,各县的媒体现状是,各地都有县广播电视台、政府网站、内部报刊、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公共媒体资源。各县在媒体融合工作中的普遍做法是以县级广播电视台为主体,整合县域内的其他媒体,建设融媒体中心。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家心里没有底,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有就是受各地经济实力的影响,领导对融媒体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同,涉及人才、资源的重新整合,网络技术的引进等,大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还停留在学习考察阶段,没有真正实现融合[1]。

当前县级融媒体的发展有很多问题,部分县对融媒体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际进展有限。大家没有充分认识到融媒体在传播信息、凝聚共识、汇聚民心、服务群众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全是按照上面的文件要求,为建设而建设,没有统一规划,没有形成传播合力,实际作用大打折扣。融媒体成立后,新媒体的主要内容都来自传统媒体,内容生产简单“相加”,只不过是把传统媒体平台上播出的东西,拿到网络平台上再放一次,整个信息传播过程非常被动,平台影响力和传播效果较差。技术支撑不足,融媒体建设在内容生产上需要具备图片处理、视频剪辑等技能的技术人才,而县级融媒体在运行机制、薪酬体系、人员引进培养等方面缺乏灵活性和竞争力,吸引不到优秀的技术人才,这也导致了媒体融合进展较慢。

二、县级融媒体发展的建议

现在结合我县融媒体中心建设情况,谈几点看法和建议:单兵作战的广播电视台,内部报刊、客户端、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数量庞杂、内容不精,宣传的时效性、广度、深度等都很难适应当前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群众需求。要充分创新媒体传播方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促进,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最高效地构建和人民群众信息沟通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高县级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强化宣传功能,媒体之间无论怎么融、怎么改,新闻媒体服务群众的主责不能丢,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不能丢[2]。新闻宣传只有很好地配合当地经济发展战略,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认可及群众点赞,突显其宣传成效与价值,媒体才能赢得各方的支持,实现做大做强做优。

(二)积极大胆,先行先试

当前各地正在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改革工作。只有启动了媒体改革这项工作,才能结合本地实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能只停留在“等”“看”的层面。先期的工作可以是面上的融合,把融媒体中心的牌子挂起来,各媒体坐到一张桌上来、在一起办公了,才能进入实质性的工作融合。原来县里开个会,报、台、网各派一名记者,大家各司其职、各自为政,且不说宣传的内容是否一致,人力资源配置以及宣传深度都大打折扣。在媒体融合初期,这样的活动可以只安排一名骨干记者一次采集,回来后根据媒体的特点多元传播。县级融媒体中心改革融合目的是实现部门、人员和新闻资源的高度整合,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元传播、全方位覆盖的最大效益,推动内容、平台、渠道、数据、技术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要达到这个效果,必须要有强大的技术及平台支持。我县在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争取当地政府资金支持,融入省级媒介“赣鄱云”,建设了融媒体中央厨房及手机APP“遂川之声”等,做到资源共享,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三)在选用育人上下功夫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队伍。资金不够可以争取,设备落后可以更新,但宣传工作的落实责任在于人才。原来的媒体记者偏重点各有不同,融合后的媒体要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原来几个人完成的采访任务,现在有可能需要一个去完成,那么就要求相关记者是具备图文处理、视频剪辑、后台数据操作等技能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在现有人员情况下,通过定期轮岗,培训骨干复合性媒体人才。改革绩效分配制度,对一线采编人员实行灵活的绩效工资制,也能很好地激活一线采编人员的积极性[3]。同时要争取政策支持,在用人上打破身份限制,打通编外人员的成长通道,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县级融媒体中心。

我县融媒体中心最初定编36人,原电视台记者5人。考虑到媒体融合后,对一线记者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于是选派多名记者编辑到省市台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同时结合中心内外宣工作,出台奖惩制度,对一线采编人员实行灵活的绩效工资制,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痼疾,对一线采编人员进行增员。因此,一线原创新闻的量和质有了很大提升,丰富了自办节目,加强了外宣上稿的力度。

(四)在宣传内容形式上下功夫

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拥有广播电视新闻发布平台,还有新媒体矩阵,能在互联网等媒体终端平台上传播发力。当前,简单的媒介“相加”,不能满足新时代内容创作和传播的需求。融媒体中心建设,内容建设是基础,传播形式是关键。要坚持新闻宣传内容正确方向,坚持真实创作,写好新闻故事,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今年6月7日我县开始连续强降雨,融媒体中心根据受灾情况派出多路记者,无人机、摄像机、手机、相机等设备全部上阵,进行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报纸电视实时跟进,全面反映救灾情况,进行舆情引导。既有全县受灾情况、干部群众在一线工作情况、救援物资发放情况,又有干部群众舍小家顾大局、营救被困桥洞老人、“我”在一线等故事的特写。全方位的采访、多元的发布,很好地展现了“大雨无情,人间有大爱”的正能量。

(五)在保障上下功夫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一定要借助政策东风,争取地方政府财政扶持,从制度层面保障融媒体中心的运行,也包括设备更新以及运行经费的保障等。

(六)拓展政务服务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在政务服务上进行拓展,结合当地群众的需求,开展信息、医疗、缴费、婚介等各种本土化公用事业及生活服务平台,在服务群众同时,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媒体的关注度。

三、结语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改革。由于当前这项工作刚开始不久,成熟的做法和经验不多;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经验供我们学习参考,以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快步前进。只要我们结合实际,确定媒体融合的目的,抓住关键环节加以分析解决,在工作中进行完善改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猜你喜欢
中心融合群众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多让群众咧嘴笑
《融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