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山下养蜂人
——李宜森

2019-12-27 10:17李本亭
蜜蜂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蜂箱养蜂蜂群

李本亭

(山东省五莲县残联,山东 五莲 262300)

五莲山是鲁东南黄海岸边上的一颗明珠。在山清水秀的五莲山脚下,养蜂人老李和他的蜜蜂一道,辛勤耕耘着一份甜蜜的事业。

今年节气来得偏晚一些,进入10月的五莲山依旧郁郁葱葱,满眼皆是绿色。有一段时间没有上山了,有朋友说要到五莲山买蜂蜜,笔者也想顺便进山看看久未谋面的养蜂人老李。

在五莲山后山深处的树林里,散住着几户人家。树林里到处是一排排的蜂箱,成群的蜜蜂在空中飞来飞去,正在蜂群中忙碌的是这群蜜蜂的“蜂王”老李。看到我们的到来他连忙扔下手里活计,招呼我们到家里坐。大嫂给我们冲泡香甜浓郁的蜂蜜茶,我们喝着茶和他摆起了龙门阵。

老李名叫李宜森,今年有60岁,是九仙山下王家口子村人,从事养蜂已有40年,来到五莲山下养蜂也有15年了。上世纪80年代初,五莲山区掀起了一股养蜂热潮,很多村庄养起了蜜蜂。21岁的李宜森被村里选中,成为一名养蜂员,从此便与蜜蜂结下不解之缘。

养蜂是甜蜜的事业,然而他最初品尝的却是苦涩。参加完乡里组织的养蜂短训班后,便带着分给他的3箱蜜蜂回到村里饲养起来。刚开始养蜂觉得新鲜,满腔热情侍弄蜜蜂,被蜜蜂蜇了也乐此不疲。可那时的他毕竟是新手,不久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幼虫生病、蜜蜂外逃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第一批蜜蜂收了没几斤蜂蜜,蜂群就损失过半。一时的困境并未让他放弃,在村里的支持下,又到县里参加养蜂培训班,从养殖、管护到采蜜,系统性地学了一个星期,这才感觉养蜂入了门。

学习了技术,又经过不断的摸索和积累,他从配置蜂箱、照料蜂群到采蜜,都熟练多了,蜂群也从几箱发展到了十几箱。然而,打击又一次从天而降。五莲县的养蜂事业在红火不到二三年时间后,由于缺少技术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蜂群数量急剧减少,蜂蜜产量很低,全县的养蜂事业滑到了谷底。记得那时全县的蜂场基本都关门了,只有二三家还在惨淡经营,他在村集体养蜂的经历也就此划上了句号。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87年。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人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寻找致富的门路。他也不甘心守着几亩土地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几番思虑之下,决心重操养蜂旧业。痛感于自己技术上的不足,他通过朋友联系,带着自己果园收获的满满一车苹果和2箱蜜蜂南下黄山拜师学艺。

到了黄山后顺利见到了当地有名的养蜂师傅,他把带来的苹果卖掉后,又从师傅那儿买了12箱蜂,跟随师傅一边学技术,一边摸索实践,从此,他真正开始自己的养蜂之路。

蜜蜂的世界很精彩,养蜂人的生活很艰辛。养蜂人家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随着花期变化,他们从南至北寻找蜜源植物不断迁徙,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那些年,夫妻俩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一个地方转场到另外一个地方。对于这些苦,他早已习以为常。他们带着蜜蜂从南到北,一年到头跟随花期跑,采油菜花、槐花、枣花、椴树花,足迹遍布江苏、山东、安徽、湖南、湖北、河北、吉林等地,一年下来奔波的里程有上万公里。

20多年过去,他也从毛头小伙子步入中年,靠着养蜂的收入成家立业,养儿育女。多年来,他不断摸索总结养蜂经验,由开始的十几箱蜂发展到了近300箱,成为五莲山区知名的养蜂大户。他靠着勤奋和诚实,为客户提供大量的优质蜂蜜,在获取良好效益的同时也成为乡亲们认可、客户们信得过的养蜂人。

2005年4月春暖花开时节,他带着蜂群来到五莲山脚下,开启他养蜂事业的又一个春天。

他颠沛流离了20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早就萌生找个地方安定下来养蜂的想法。但这么多的蜜蜂,必须在不同季节要不间断有花粉采,在北方想找个3季有花的蜜源地并非易事。那段时间他跑遍了日照市境内的山山水水,最后选定五莲山西门外的山谷槲林峪。

五莲山濒临黄海,处于南北方交界线上,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森林植被景观,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天然的野生植物园。这里各类花卉有数百种,槐花、荆条、枣花、益母草等各种野花还有大片的果树、茶园,蜜源植物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是养蜂的绝佳场所。

他来到五莲山西门,在上山的路边搭起了帐篷,将蜂箱沿山坡在树林里摆开,开始了在五莲山养蜂的生涯。他和爱人都是淳朴的五莲人,为人很热情,当时笔者在景区工作,每当经过她们那里,夫妻俩都会热情的打招呼,再三邀请到帐篷里喝蜂蜜茶。有游客经过,即使不买蜂蜜,只要他不忙,都会冲上一碗浓浓的蜂蜜茶让客人品尝。时间久了,和他熟稔了,笔者路过他那儿只要有时间,就会坐下来边喝茶边看他摇蜜爱人拣蜂尸、取蜂王浆,听他们聊聊养蜂的故事,分享他们的甜蜜与辛酸。

住在大自然里,周围花香四溢,身边蜜蜂飞舞,这样的生活看起来自由惬意、令人神往,但实际上却远没有看起来那么轻松。养蜂是个很辛苦的活儿,每天早上天刚亮,就要起床,检查蜂群,找虫脾、移虫、取浆、取蜜、脱粉、防治螨虫,一直忙到掌灯时分才能停下来休息。养蜂还是个对技术要求很高、很精细的活计,一年四季,蜂箱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太冷不利于蜜蜂繁殖,太热又会缩短蜜蜂的寿命。还要掌握蜂群群势的强弱,及时分蜂,更换老蜂王。只有精心侍奉这些小精灵,它们才会产出最多最好的蜂蜜。

“无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古往今来,蜜蜂一直是勤劳的代名词,赢得众多诗人的赞美,以唐代诗人罗隐的这首诗最为著名。蜜蜂的一生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每逢春季,百花盛开,它们趁着有限的生命飞来飞去,采花酿蜜一刻也不停歇,直到生命终止。人们都品尝过蜂蜜的甘甜,但有多少人知道一瓶上好的蜂蜜,是怎么产生的?蜜蜂的寿命有3个月,采蜜期只有短短的28天。据统计,一只蜜蜂飞行一次,只能带回0.03g花粉,酿出的蜂蜜除去自己生存所需,一斤蜂蜜等于一只蜜蜂100万次的飞行!更加可贵的是,蜜蜂在采花酿蜜的同时,完成了对众多植物的传花授粉,维护了生态平衡。蜜蜂的贡献如此之大,而索取甚少,小小的蜜蜂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打开蜂箱收蜜是养蜂人最幸福的时刻。笔者曾目睹过他收割蜂蜜的情景,打开蜂箱,只见蜜蜂密密麻麻的在蜂脾上爬动。他指着蜂箱对我说,这是工蜂,那是雄峰,那个被一群工蜂包围的大头蜜蜂就是蜂王,蜂巢上厚厚的闪着琥珀色光泽的液体就是蜂蜜。他将蜜蜂轻轻扫开,把巢脾放到摇蜜机里摇动,蜂蜜便像下雨一样唰唰洒落。不是亲眼所见,真是无法想象这些小小的精灵是怎么酿出这么好的甘露琼浆呢!

一分付出就有一分回报,这也是他这么多年来一直养蜂的动力来源。盛花期一箱蜂一天能产约5 kg蜂蜜,正常年景他饲养的300箱蜂能产十几吨蜂蜜、1 t余蜂王浆,还有蜂蜡、蜂胶、花粉等。依托五莲山风景区的知名度,加上他生产的蜂蜜绿色、成熟、风味纯正吸引了众多的回头客,劳作一年夫妻俩的纯收入达到十几万元。正是靠着养蜂,夫妻俩把儿子抚养长大现已成家立业,还抱上孙子、孙女,享受天伦之乐。

来到五莲山下养蜂几年后,在景区的帮助下,他从帐篷搬入了房屋,还在景区入口有了自己的一间售卖亭。别看这间售卖亭面积不大,却承担着他的产品陈列室、办公室和接待室的功能,门口挂着2块牌子,一块是山东省蜂业协会理事单位,另一块是五莲县宜森养蜂专业合作社。在那些年他以蜂为媒广交朋友,成立了五莲县宜森养蜂专业合作社,多次参加中国养蜂学会和省市县各级组织的会议和交流活动,加入了中国养蜂学会和山东省蜂业协会。在自身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他的养蜂事业蒸蒸日上。

来到五莲山下定居养蜂,生活安定了,可时间长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尤其是当冬季来临,蜜蜂的饲养、管理成本大幅增加,更让他怀念以往冬季在南方放蜂的情景。可岁月不饶人,来回搬运蜂箱已是力不从心,又如何能走出去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重新圆了他周游全国养蜂的梦想。那是2010年初夏的一天,他正在蜂场里忙活,来了一波声称要买蜜的客人。落座之后,客人们一边品尝蜂蜜茶,一边询问他的养蜂规模、收入情况,并问不转场养蜂的缘故。他告诉客人,蜂箱多了来回搬运装卸太困难,再说转场养蜂居无定所,年龄大了难以承受。客人说机械化现代养蜂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并讲了一些养蜂的先进理念,让他大开眼界。直到最后他才弄明白遇到的客人中一位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宋心仿,另一位是全国人大代表、五征集团董事长姜卫东。他们过来不是为了买蜜,而是为五征集团研发机械化养蜂车作市场调研。他们的话给他的养蜂事业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他欣然表态,只要五征集团开发出养蜂车,愿意第一个试用,当机械化养蜂的先行者。

原来那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五征集团董事长姜卫东巧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宋心仿,一个是倾心于“三农”事业、致力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做贡献的企业家,一个是急于寻求突破养蜂机械化发展瓶颈的专家。两人一拍即合,一个开发养蜂专用车、解放养蜂生产力,推动中国机械化养蜂事业提质增效发展的设想诞生了。

在姜卫东董事长和宋心仿老师的推动下,五征集团成立了养蜂专用车开发项目组,在深入走访养蜂专业户、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养蜂专业户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经过近1年时间的设计、试制和调试,第1款养蜂车于第2年春天问世了。根据约定,他第一时间将车提回了家。经过试用,发现五征养蜂车太给力了,简直可以称为养蜂神器。

根据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养蜂专业户实际需求,五征养蜂车分为生活间、养蜂专用装置、储存箱3大部分,集生产、生活于一车,结束了蜂农风餐露宿如同“野人”般的养蜂生活;集人性化、专业化于一身,改变了费时费力的转场养蜂状况。机械化养蜂相比传统的人工转场,既节约时间又保证蜜源的丰富和新鲜,同时提高了蜂群的强壮度和蜂蜜质量。可以说一车在手说走就走,把养蜂人烦恼的问题全都解决了。

有了养蜂车,如同给养蜂插上了翅膀。2011年4月初,天气刚刚转暖,他就将蜂箱搬上养蜂车,带上养蜂的必备器具和生活用品,满怀希望南下放蜂。江苏、浙江、安徽、湖北,从春到冬,一路辗转,哪儿有好蜜源,就奔赴哪儿。转场养蜂虽然辛苦,但有了养蜂车,工作强度小了很多,养蜂车像流动的家,再也不用担心风吹雨淋。他也像是重新焕发了青春,浑身上下有用不完的劲儿。

五征养蜂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养蜂工作和生活方式。原来养蜂辛苦还收入低,现在开着养蜂车追花逐蜜,既方便又快捷,每年度可转战10多个蜜源地,蜂蜜产量高,品质好的单蜜源蜂蜜品种也多了,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多。

在开展机械化养蜂实践的同时,受宋心仿老师等专家影响,他也加强养蜂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订阅了《蜜蜂杂志》等报刊,并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向专家虚心请教,与同行广泛交流。2016年11月,他参加中国养蜂学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的“21世纪第二届全国蜂业科技与蜂产业发展大会”,他撰写的论文被大会论文集收录,还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2017年10月,在市县领导支持下,宜森蜂业合作社在五莲山下的飞天宾馆承办了山东省养蜂协会与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东营试验站举办的“全省机械化养蜂发展大会”,他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并与参会代表分享了机械化养蜂的经验。2018年9月,宜森蜂业合作社又在九仙山下的松月湖承办了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东营试验站主办的“全国机械化养蜂研讨会”,会上,宜森蜂业合作社被授予“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东营实验站机械化养蜂基地”牌匾。

机械化养蜂让他尝到了甜头,慕名找他取经学习的蜂友多了,他也有了更大的愿望,“机械化养蜂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要带动更多的人养蜂致富。”依托宜森养蜂专业合作社,他吸纳县内40余户农户,共同发展中蜂养殖。他给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提供蜂箱、培训技术,帮助解决蜂产品销路。与此同时,还在县畜牧局组织下,积极开展养蜂精准扶贫活动,结对帮扶了13户贫困户,义务开展新型农民养蜂科技培训4次,成为五莲县挂牌的“养蜂精准扶贫基地”。近年来,五莲县畜牧局依托宜森养蜂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送蜜蜂、蜂箱和蜂粮,共发放110箱种蜂,蜂箱和蜂粮若干。为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他除了手把手传授蜂群日常管理、取蜜、取浆、病虫害防治等养蜂技术外还带领他们南下养蜂,使他们学会了机械化养蜂技术,靠养蜂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有的还一跃成了富裕户。

机械化养蜂突破了蜂业发展瓶颈,这项饱含突破意义的技术,已在宜森养蜂合作社开花结果。他说:“2017年我带着3辆养蜂车南下的时候装载240箱蜂群,回来时蜂群已发展为380箱。如果没有机械化养蜂技术,就不可能完成蜂群数量的激增,也就无法兑现向贫困户赠送优良种蜂的诺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蜜蜂如是人亦如是。目前,宜森养蜂合作社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拥有蜂群2 000群余,4辆养蜂车,年可实现经济效益超过200万元,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然而,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有一次,他去东营宋心仿老师的办公室看到这样一幅字:“养蜂爱蜂学蜂,做人助人育人”,请教后得知是宋老师当年在东北原始森林里通过养蜂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他听后深受感染与启发,也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说,“要以机械化现代化养蜂的成功经验带动更多的人致富,把五莲的蜂蜜做成品牌,让更多的人尝到五莲蜂蜜的香甜”。

猜你喜欢
蜂箱养蜂蜂群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蜂箱的合理选择及注意事项
环保蜂箱设计
诠释蜜蜂中毒的诸种“怪象”
养蜂车的应用与效益
悬崖上的蜂箱
蜂群春管效果佳
蛰伏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