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校“双创”教育服务区域经济路径研究

2019-12-27 09:25仲维庆吕际云王佳芳王凤霞
北方经贸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双创协同区域

仲维庆 吕际云 王佳芳 王凤霞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创新创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以“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稳定国家经济增长,服务国家经济转型。高校具有科学技术的储备,青年具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大学生既具有创新所需知识技能,又具有创业的激情活力,因此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服务国家大局的战略作用。黑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域经济稳定增长,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东北振兴提供支持。

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作用理论

上世纪七十年代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了协同及协同论,认为构成系统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无规则的独自运动和有规律的相互运动——亦称“协同运动”。“协同运动”可能促使系统从无序转为有序,从而产生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改变系统的相互关系和结构效能,因此系统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可以产生“协同运动”,逐步实现结构有序、功能完善和效率提高。

经济系统与教育系统通过信息传递、政策调整、项目规划、科研投入、成果转化等交流活动,产生协调与配合,也可以逐步实现社会整体功能的改善与效率的提高。

二、“双创”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理论加实践的方式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专业教育加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地方高校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基本目标,因此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紧密联系区域经济特点,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协同关系。

(一)地方高校“双创”教育服务区域经济转型

高校是我国科研与社会服务的中坚力量。高校教师通过搜集各学科前沿信息,寻找科研突破方向,通过科研形成技术进步。高校教师通过教学过程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传递给学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高校师生是创新创业最大的潜在群体。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拥有知识技能的学生同时拥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成为支撑“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

地方高校依托和服务于区域经济,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因此地方高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要与区域经济结构相互协调,体现出地方特色,满足区域经济特色需求。

(二)区域经济发展引导地方高校“双创”教育

区域经济通过产业规划、人才需求、教育投入、科研资助、成果转化等方式,影响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引导地方高校用优势学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区域内地方政府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用产业政策、资金、信用、土地、服务、环境等优惠措施,通过科技园、产业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推动和引导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总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树立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良性互动的观念。创新创业教育对标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用科技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

三、黑龙江省高校“双创”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路径

(一)树立“双创”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理念

我国地方高校受评价体系影响,普遍以“研究型”、“全国一流、世界一流”为追求目标,忽视了地方性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方向选择。地方高校应该立足当下,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要针对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只有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才有生命力。

黑龙江地处祖国东北部,通过山海关与京津冀相联,地域空间相对独立;东三省文化风俗相同,产业结构相似,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因此黑龙江高校“双创”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双创”教育满足区域经济特色需求

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禀赋、产业结构、风俗文化、历史传承、政策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导致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各有不同。以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俯身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创新创业才更有活力。

黑龙江是老工业基地,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具有冰雪、高山、江河湖泊、森林湿地和人文习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黑龙江也面临着老工业基地转型、农业生产初级产品居多、深加工能力不足、旅游资源系统开发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关注石油、煤炭、粮食等原字号产品;提出了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利用黑龙江原生态、无污染的农业条件发展高端绿色农业;提出旅游系统开发,开展避暑养老产业,实现冰天雪地与绿水青山的综合利用。无论是产业升级、绿色农业还是旅游综合开发,都需要地方高校通过“双创”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校企合作共同实现“双创”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的放矢。一方面企业拥有技术设备却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难题,急需知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高校拥有人才优势和知识储备,却难以寻求施展之地。因此校企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将企业问题带入课堂,形成问题导向和交叉学科,实現校企共赢。

黑龙江大型国有企业居多,设备资源优势明显。国家应通过税收、信用、资金、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校企合作,利用高校科技资源帮助企业解决转型问题。

(四)开发特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要根据自身专业特色,结合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开发创新创业特色课程体系,把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地方产业需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成果,利用各种孵化平台形成生产能力,获取经济回报。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培养学生敢为天下先、勇于尝试新事物、敢担当的品格。只有允许学生有独立意识、批判思维、个性发展,才会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产生。

黑龙江国有企业比例大、官本位思想浓厚,社会意识僵化守旧,人们愿意安于现状,缺少危机感,因此要通过地方高校“双创”教育培养打破旧体系的勇气、开拓进取的能力、敢为人先的精神。

(五)善用各类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平台是沟通学生、学校和企业的桥梁。学生通过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可以展示创新创业方案,筹措创新创业资本,完成创新创业实践;企业通过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可以寻求发展机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目前我国已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双创”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创业指导、项目演练、融资、税收、法律、培训等服务。

黑龙江省要围绕“原字号”转型升级做好“五篇大文章”,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特别是以区域或企业关键问题作为切入点,建设解决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绿色农业、养老旅游等需求的“双创”平台,用高校“双创”教育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难题。

(六)统筹“双创”扶持政策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是国家战略,国家和地方从不同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其中地方政府根据区域经济特点,针对产业结构和发展重点出台地方特色的“双创”扶持政策,如“双创”人才引进、家属随迁、子女入学、安居工程、医疗保险、柔性工作等等,为强化区域竞争优势储备人才。梳理各类优惠政策,增强政策透明度,发挥政策协同效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来黑龙江省由于产业结构、体制机制、周边环境、战略定位、地理位置以及资源枯竭等原因,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足、转型升级困难、效益下滑,大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流失全国各地。为此黑龙江省克服地方财政困难,出台了一系列地方特色“双创”扶持政策和人才政策,黑龙江省很多企业也根据企业需求出台了自身的“双创”扶持政策和人才挽留政策。统筹这些不同层次的政策,形成合力、形成接续效果、形成综合效应,政策的作用会更加明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黑龙江产业转型升级,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断层,意义重大。

此外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核心圈,哈尔滨市又居于东北亚枢纽地位,因此黑龙江省“双创”教育要有国际视野,通过多边合作,辐射周边国家,为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袁青燕.高校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本质与互动机理关系[J].教育现代化,2018.4(6).

[2] 張 蓉.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

[3] 朱兴婷 潘家栋.发达国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借鉴[J].教育教学论坛,2019(38).

[责任编辑:方 晓]

猜你喜欢
双创协同区域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京津冀协同发展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