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图书馆对新媒体的应用及其服务策略研究

2019-12-27 09:29夏青姚宁夏咏梅严宏忠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文本挖掘图书馆服务微博

夏青 姚宁 夏咏梅 严宏忠

摘  要  以微博为例分析高校图书馆微博在吸引用户关注方面的作用,并运用主题建模技术对图书馆微博进行文本挖掘,将高校馆对新媒体的应用策略进行聚类,获得四个应用策略:图书展示、参与主题、社区建设和图书馆展示,分析每个图书馆微博应用策略主题分布及其用户反馈情况,通过验证各类应用策略的有效性,为图书馆更好地应用新媒体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新媒体;微博;图书馆服务;K-means;文本挖掘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0-0040-02

新媒体背景下,图书馆以新的方式与用户建立联系。图书馆员利用新媒体的目的是“成为他们社区的一部分”或“促进图书馆服务和活动”[1],微博是我国目前最受欢迎的信息服务平台和重要的社交网络,拥有超过3亿注册用户,近年大量重要、热门的事件均由微博广泛传播开来,这足以说明了微博的影响力[2]。

1  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为了研究图书馆使用的用户参与策略,我们观察了我国10个985工程高校图书馆。选择这10个图书馆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这些图书馆均是我国顶尖大学的图书馆,其实力与影响力都很高,且均开通了已获得机构认证的微博账号,对其微博进行研究极具代表性。我们首先对选定的10个图书馆微博基本情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包括它们的名称、位置、加入日期、总博文和关注者等。这些数据已于2019年4月21日收集。从每个图书馆微博收集的数据集包含了超过数千条甚至是上万条博文,其时间跨度至少有6年时间。在这10所高校图书馆中,最早开通微博账号的图书馆是清华大学图书馆,可以追溯到2010年12月。自2010年以来,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微博平台上发布了6 665条微博,发布微博数量仅次于同济大学,但其粉丝数量是10所图书馆中最多的。通过比较各馆平均每天发布的微博数量可以发现,清华大学图书馆平均每天发布的微博数量并不是最多的,平均每天发布的微博数量为1.98条,平均每天发布微博数量最多的图书馆是同济大学图书馆,该馆日均发博数量为4.59条,其次是武汉大学图书馆,日均发博数量为2条,再次是北京大学图书馆,日均发博数量为1.47条,其他图书馆平均发布的微博数量都少于1条。

2  高校图书馆的新媒体应用策略分类

为了了解高校图书馆如何使用微博发布信息和发起对话,并转向参与式服务,我们将图书馆的用户参与方式分为三类:互动主题、社区建设和图书馆展示。这种分类基于用户的参与目的,而不是图书馆所发布的内容。

2.1  馆藏展示策略

“馆藏展示”的目的是分享书籍封面、珍贵文献和视听资料以及网上图书馆可以找到的任何文献。这种策略主要用于达成图书馆传统使命,图书馆通常会发布一些可被用户参考或借阅的图书信息来源,相关策略主要有发布书籍封面、展示历史档案、共享新的馆藏以及给出数字资料的访问链接等。发布书籍封面是图书馆员共享书籍的主要方式,特别是新书、特殊馆藏和热门图书。这是一种能够有效吸引读者阅读他们可能未接触图书的方式。分享新馆藏可以让用户了解本馆最新到馆的图书情况,而提供对数字资料的访问链接,可以为图书馆通过图书馆共享其数字馆藏提供新的渠道。

2.2  参与主题策略

参与主题是图书馆利用新媒体吸引用户参与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渠道。该类策略需要图书馆员为用户提供引人入胜的主题和内容。在此期间,用户可以依次主动创建或转发他们喜欢的内容以改进主题。该类策略包括如下用户参与方式,例如举办讲座与讨论活动、创建阅读列表、鼓励读者阅读、为学生收集学习材料等。提供阅读清单是图书馆吸引用户参与的重要方式,用户很有可能会发布和转发图书馆阅读清单,甚至还会对其进行补充和改进,以鼓励本馆读者阅读,并指导读者在哪里可以寻找合适的阅读材料。

2.3  社区建设策略

社区建设为图书馆直接与社区中的用户进行交互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该类策略包括一些促进用户参与的方式,例如帮助顾客创办阅读俱乐部、在线建立图书馆社区以及与用户进行其他协作。帮助用户创办阅读俱乐部是一个鼓励用户阅读和交流的有效方式,也是为用户提供阅读指导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可以创建一个主题,邀请用户参与其中,并发表自己观点和表现自己的看法,而通过对反馈的分析,图书馆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想法,并改善他们的服务。

3  数据分析结果

为了确定图书馆使用的用户参与策略,需要将收集的微博分为不同的“主题”。本研究采用一种用于发现出现在文档集合中的抽象“主题”的统计模型,主题建模提供了一种用于对短文本进行分类的强大工具[3]。我们首先使用收集数据集进行主题建模,以现实对微博的分类,进而分析各馆的微博应用策略。最后,我们基于微博的点赞与转发数据,分析了最热门的10个微博,这些热门微博为我们更加细致地了解高校图书馆应用微博的策略。

3.1  图书馆微博的用户参与情况

在对微博的主题进行聚类之后,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从每个图书馆收集到的用户反馈(点赞、转发与评论),以评估各个图书馆微博的参与效果。清华大学图书馆和武汉大学图书馆微博被转发的数量是所有图书馆中最多的,均超过了一万次。清华大学图书馆微博的评价数也是最多的,达到了12 650次,而武汉大学图书馆微博获得的点赞数是最多的,达到了11 221次,但其微博的评论数量相对要少一些。除这两个图书馆外,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同济大学图书馆微博的用户参与度也相对较高,其转发数与点赞数介于3 000至5 000次,复旦大学的微博转发数超过了4 000次,而其他图书馆微博的点赞、转发与评论数都比较低,大多都在1 000次以下。发布微博较多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获得了比较多的用户反馈,发布微博数量最多的同济大学图书馆,其微博用户参与情况并没有清华大学图书馆和武汉大学图书馆好,这主要跟同济大学图书馆微博粉丝数量相对较少有关,不过更重要的是,其微博内容对用户的吸引力还不够,因此该馆应当改进当前的微博应用策略,提升内容的兴趣性。

3.2  三种策略的反馈分布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每个图书馆所采取的三种微博应用策略,所获得的用户反馈情况各有不同,因而需要进一步分析哪些策略真正对用户反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看出,各馆不同应用策略的微博点赞数、转发数与评论数分布基本上保持一致,即馆藏展示贡献最大,其次是图书馆展示,已删除微博与与参与主题策略的微博不相上下,最后是社区建设策略的微博。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发现,微博虽然为高校圖书馆吸引用户提供了全新的服务平台,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好微博平台,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关注微博平台用户的反馈,并及时地在微博营销中调整策略,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能够引起用户情感共鸣,以及对用户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给予相应指导的微博,更能够引起用户的关注。高校图书馆在微博中为用户提供的阅读清单和阅读指导,应注重与用户的兴趣与情感结合,这更易于用户接受图书馆所推荐的内容。高校图书馆不应只微博用作图书馆传统使命延续,应当重视从微博中收集相关反馈信息,将其应用于图书馆工作与服务的创新之中,以便推出一些能够与当前流行趋势更加紧密结合的相关主题,从而更好地吸引用户。

参考文献

[1]王晰巍,曹茹烨,杨梦晴,等.中美公共图书馆新媒体应用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14):40-46.

[2]严威,黄京华,张瑾.微博研究回顾:信息、服务和网络[J].科研管理,2017,38(4):123-131.

[3]刘江华.一种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和LDA主题模型的文本检索方法及有效性验证[J].情报科学,2017(2):16-21.

猜你喜欢
文本挖掘图书馆服务微博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数据挖掘技术在电站设备故障分析中的应用
“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图书馆发展研究高端论坛”综述
基于LDA模型的95598热点业务工单挖掘分析
浅谈工匠精神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的传承
浅谈阅读推广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慧眼识璞玉,妙手炼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