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粉丝群体

2019-12-27 09:29王晓倩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新媒体语境

王晓倩

摘  要  以当红偶像团体TFBOYS的粉丝为个案,探讨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粉丝群体,从青年亚文化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TFBOYS粉丝群体的形成、身份认同与建构、粉丝实践内容、情感投射,了解在新媒体时代下粉丝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诉求并参与其中,同时寻求圈内认同,找到归属感。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青年亚文化;粉丝群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0-0076-02

1  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美国社会学者塔尔科特·帕森斯在1942年提出了“青年文化”这一概念,基于对美国中产阶级青年的研究,对工人阶级青年文化的研究通过伯明翰学派来完成。伯明翰学派从社会历史语境分析了亚文化现象,用“风格”“抵抗”“收编”等理念构建理论体系[1]。以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为代表,把亚文化的“抵抗”视为一种寻求“认同”,通过对朋克、摇滚、嬉皮士等群体的研究总结出:亚文化群体以风格化的方式挑战了主流文化,能够从话语、形象和行为体现出来,以便建立集体认同的附属性文化形态[2]。

如今,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青年亚文化的传播方式,生成一种新媒体时代的文化语境与生态环境。萨拉·桑顿认为媒体无论如何都会裹挟进青年亚文化的意义和组织当中,而它在其中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再述,而是参与到亚文化本身的发展和建构当

中[4]。通过微信、微博、豆瓣等新兴媒体使每个人都能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从“个人”转移到“社会”,媒体平台成为了亚文化群体展示自己独特性的窗口。

2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粉丝群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形成

2.1  粉丝定义

粉丝文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近几年来最为流行的文化现象。寇帕认为,电视节目“发展了大量的、专注的追随者,他们即使在这些节目不再播出之后也继续参与,并且以创造性的方式回应源文本”[5]。可见粉丝将自己情感投射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及人物当中,并对其产生强烈的兴趣、迷恋、向往等情感。亨利·詹金斯认为粉丝群体不仅仅是“仰慕”“迷恋”,同时“粉丝是狂热地介入球类、商业或娱乐活动,迷恋、仰慕或崇拜歌星的人”,他认为粉丝是特定节目的固定观众,会将收视行为扩展为一些文化活动。例如粉丝会搜集关于自己喜欢节目或明星的大量信息、加入社区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念。

2.2  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粉丝群体

国内对于“粉丝”的研究起源于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李宇春的粉丝“玉米”大量涌入公众视野。粉丝群体带来的巨大生产力,让“粉丝”一词逐渐成为热点。对于新媒体时代下的亚文化粉丝群体的形成做了以下分析。1)读图时代。网络实现了以视觉图像进行交流,不断涌现出一批擅长剪辑图像、音视频等多种视觉传播方式进行交流的青年群体并衍生出网络视觉系的青年亚文化。如粉丝群体内部形成一种“拍客”文化,线下粉丝将自己拍到的偶像高清图和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与线上粉丝共享。2)部落聚集。如今粉丝小团体的聚集,每个人希望能在自己的精神领域中寻求共通的人,找到符合自身价值取向的身份认同圈,并不断构建超越现实的自我,获得归属感。正是媒介蚕室,塑造了一个个的小文化圈,把我们都装了进去,在圈内找到和我们相似的“灵魂”。3)网络新语体。网络新语体指的是出现在网络论坛等互联网中新的表达方式,夹杂文字、图像、方言等语体自由转换。如今CP粉、事业粉、私生饭等粉圈内部新语体逐渐成熟且丰富。

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成员因相同的趣味聚集,在这些丰富的“蚕室”中,逃离现实的压力,释放兴趣潜力,为亚文化成员进行文化交流与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3  新媒体环境下的粉丝群体——以TFBOYS粉丝为例分析

TFBOYS由北京时代峰峻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推出,公司把着力点放在网络上,在网络上传他们日常练习的视频、照片等。时代峰峻在我国还没有“养成型”偶像时推出了三人,抓住了在新媒体时代下由被动消费转为主动消费的文化生态。TFBOYS的粉丝正是亲眼看着他们逐渐走向成熟,通过网络来参与偶像每日的生活,而媒体赋予的参与感,筑就了新时代的粉丝文化。

3.1  新媒体环境下粉丝行为的表现

粉丝借助微博、豆瓣等多种媒介工具,大量搜集有关TFBOYS的所有信息,但对于偶像的信息搜集没明确的目标。平常我们搜集信息可能会有消费行为,而粉丝搜集信息不仅会有消费行为,更是为了不错过关于偶像的信息。

3.2  寻求身份认同形成群体

自我身份认同包括个体对于自我身份的确认和群体身份认同两个方面。拉康的镜像理论认为,个体身份认同的建构是通过自我认知与他者的反馈结合而成。群体身份认同是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群体产生认同和归属感。

TFBOYS的粉丝通过互联网建立粉丝社群,与他人分享情感。微博上会成立众多个人站子和团体站子,由“粉圈大大”经营,时刻保持偶像的曝光度。他们经常会将TFBOYS的线下视频剪辑出来上传到微博,就会受到粉丝们的热捧。从个体来看,对偶像的热爱是独立的,从社群来看,个体的行为会因为网络的影响而相互连结。

“广院怪解解联合会”——TFBOYS粉丝的其中一支“小部落”,联合拍摄了纪录片《追星这件小事》,以粉丝的角度讲述了一群TFBOYS粉丝如何在追星的过程中变成更好的自己。本片以“熊呆”为出发点,在北京一家杂志社工作。她的老板说“每天以各种方式跟我们描述她这个组织有多么疯狂”,她渴望分享自己的情感,从中获得认同。她在家里贴满了TFBOYS的“点滴”,每次加班到很晚的时候,她看着他们照片说:“15岁的小孩都在坚持,我现在算什么”。作为一名粉丝,她被TFBOYS所吸引的是理想信念,作为她事业情感上的支撑。“熊呆”希望通过看到他们的努力后,构建一种幻象,使其认为自己通过努力坚持便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同。片中很多粉丝喜欢他们更多的是被他们的自信、努力等正能量所打动,以偶像为榜样前进,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在他们身上,寻求理想化的自我构建。

3.3  粉丝活动内容

作为“网络新星”,粉丝后援团的努力功不可没。“四叶草”在微博上建立了众多微博站子,从事与宣传推广、应援、打榜投票等相关活动。例如预防黑粉的反黑站、投票打榜的数据站等。应援活动让线下的粉丝们聚集在一起,互相讨论,设计出各种富于创意的口号、手牌、灯牌等。

在TFBOYS粉丝圈内,网络新语更是层出不群。TFBOYS的团粉称为“四叶草”,王源的粉丝称为“小汤圆”、王俊凯的粉丝称为“小螃蟹”、易烊千玺的粉丝称为“千纸鹤”,以及大量为偶像拉票的文案,例如“凯源玺,扬帆起,每个十年我陪你”等饭圈内部新语体。这些名称由粉丝自发创造、借用或改造固有语汇等方式形成并流传起来。

3.4  情感需要与投入

在TFBOYS的粉丝中有许多自称为是“妈妈粉”的粉丝,在他们刚出道的时候才13岁左右,粉丝大多为“90后”。如今大部分“90后”已成为青年群体,作为“养成型”偶像,这些粉丝看着他们长大,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并且还会给他们庆生,用自己的积蓄买广告牌、城市商业中心的LED看板等,因此大都自许“妈妈粉”。而这种让人难以理解的情感投入,实则是单身子女或是一个人在外的感情寄托需要,假装有一个TFBOYS这样可爱的儿子或弟弟,陪着他们一起成长。

新媒体对于亚文化的推动更加丰富和立体,让每个人都能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寻找自己的“同伴”,当前的粉丝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质量也不断成熟。粉丝群体的出现与当下的时代密不可分,不断创造出新的亚文化形态。

参考文献

[1]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胡疆锋,陆道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苏楠.青年亚文化视阈下的纯网综艺节目研究——以《奇葩说》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2017.

[3]杨小柳,周源颖.“亚文化资本”: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一种解释[J].中国青年研究,2018(9):91-98.

[4]胡岑岑.网络社区、狂热消费与免费劳动——近期粉丝文化研究的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2018(6).

[5]王亚娜.粉丝行为、心理特征及粉丝文化[J].青年记者,2014(3).

猜你喜欢
青年亚文化新媒体语境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我国青年核心价值观塑造
大陆校园民谣歌词文本探究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叙事的转变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
新媒体语境下里约奥运会的报道及媒介价值取向
亚文化对青年人的创作影响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消费主体性的建构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摄像传播的特征研究
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本土色彩与跨界对话
新媒体语境下国产电视剧的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