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地方融媒体中心建设

2019-12-27 09:29朱磊
新媒体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栏目中心

朱磊

摘  要  从2014年以来,一些地方臺开始确定移动为先、内容为王的定位,通过开通各个网络媒体平台结合自身平台,建立全媒传播矩阵,应该说是取得了一定积极成效的。可是面对当前科技的发展以及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等互联网应用技术带来的挑战,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融媒体中心建设方向;业务变革;地方广电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20-0086-02

1  充分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进入21世纪,网络双刃剑的作用越发凸显。一张图,一段视频经过全媒体几个小时就能形成爆发式的传播,对于舆论场造成很大影响。网络用好了对地方外宣和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巨大助力,用不好就可能带来难以预见的危害。因此,地方广电媒体要旗帜鲜明的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大刀阔斧地进行供给侧机构性改革,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使得广电媒体总体能适应新时期发展形势需要,要学会引导舆论、善于疏导舆情,从工作性质上来看,就是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因此,加快媒体的融合发展,使得主流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必然发展之路。可以说在这条道路之上,机遇与挑战并存。

2  深刻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全媒体的自我发展迫使着传统媒体的自我革命。在这次被动的变革中,掌握发展趋势和规律,是应对挑战的重要保证。从方向上看,融媒体中心应该坚持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各方从相加到相融的步伐。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手中资源、生产要素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的互融互通,催生融和质变,百汇成河,千汇成湖,最终放大湖海效能,使之拥有符合主流媒体地位的功用、责任、担当。

对于市县级融媒体发展,个人认为应该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做文章:

1)做好融媒的乘法。当前很多媒体的融合仍然存在于表面,归根到底,新媒体并不脱胎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也并不具备新媒体“基因”。两者的简单相加或者将传统模式移植的新媒体上,必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破除之法就是要以“移动为先”策略的总纲领,在内容生产和发布方式上做出重大调整,从而使新媒体矩阵联合传统媒体迅速发出统一有效的声音。

2)确立精准传播,向用户思维转化。新媒体即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兴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被动受众,它应对的是双向互动用户,需要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众多个性化。在传统媒体为王的时代,我们是出卷人,观众是阅卷人。这里存在一个主动和被动的关系。而在新媒体时代,观众既是出卷人,也是阅卷人。我们转为了答卷人。如果答不好,用户是不买账的。因此,必须要从思想观念进行转变,进行从以我为主到以用户为主的思想转变。这和当前政府由行政转为服务型政府是一致的。所以做好融媒体,必须要研究舆情走向,不同用户之间的需求和习惯,以研究用户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方向,体验为中心,确立实现精准传播,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由播出去到走出去,传出去,最终实现收回平台的“弯道超车”。

3)立足本土,内容为王。对于新媒体传播,有些人是存在错误认知的。认为其传播跨地域、无国界。因此多从新媒体技术特性上和产品内容上去解读讨论,对本土化发展不怎么强调。事实上,地方媒体的核心要素恰恰是本土化。“本土化”既是手段,也是目标。由于县级融媒体面向的目标群体基本固定,因此需要传播方式的本土化。这包括本土文化、本土语言、本土发布更能为本土用户所接受、所喜欢,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内容为王,这是所有媒体的立身之本。作为地方最权威的媒体,内容生产方应该从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讲好城市发展变化故事;二是讲好本地人的动人故事;三是讲好乡村的振兴故事;四是讲好内在的传统文化故事。从其他地区的经验来看,以此四个方面为杠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由点、线到立体的综合发展将起到很好的效果。

3  浅谈融媒机构设置

当前,不少省市融媒体中心架构之中,关于部门设置可谓百花齐放。但这些能参考,不能搞“一刀切”“一个样”,我们要的是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符合现实的融媒体中心,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是唯一标准和选择。

我们参考较为成熟的模式有四部室制,即融媒体新闻中心、融媒体经营中心、融媒体后勤保障中心、融媒体调度平台指挥中心。其中融媒体调度平台指挥中心是整个机构的中枢,这其中包括大数据统计中心和舆情监控中心,主要职责是协调各中心,统领全局工作。融媒体新闻中心则将原来所有的电视和纸媒、对上报道和新媒体科室进行整合。融媒体经营中心是将原有的经营创收科室进行整合,有能力的地方可将所有非在编人员集中在这里,公司化管理,企业化运行。而自挣自吃,多劳多得既可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又可将原有沉重包袱卸下来。融媒体后勤保障中心就是将机房、技术部门、总编室、办公室、财务、考核等一些集中统一。可由一级班子成员分别挂任中心主任,打破原有的多头管理,多头负责的桎梏,实行小科制或者是制片人制,小科负责人(制片人)直接对中心主任负责。

通过去除行政化和人员的一线倾斜,让时时有发布,事事有进度,天天有调度,人人有任务。最大程度的节约人力成本,激发人员创新能力,干事动力,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向着既定目标前进。

4  探讨融媒体中心专题栏目发展

在媒体进入融合时代、电视节目品牌化经营的今天,如何将自办栏目做大做强,做好做精,使之符合媒体融合发展现状,是当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目前,市县区台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三点:第一,各自为战,管理分散;第二,定位不强,选题交叉严重;第三,人员多,统筹难,协调差。这带来的必然是资源浪费和效率的低下,成为了当前融媒发展的桎梏。

专题部是广电已有效统筹节目制作为目的,实现节目创收与创优两结合的重要部室。目前,广电台制作的大部分节目均以传统专题片为主。如何实现人力的有效统筹利用,扭转收入下滑,收视率、传播力衰退,机制体制僵化,实现创新性转变,跨越性发展。成立专业部室是破题之解的一个选择。从其他同行经验来看,专题部运营通常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大专题部制,另一种为大栏目部制。

1)大专题部即融媒专题部,通过对下辖栏目进行统一管理整合。使之与新闻部、民生部与之平行。其中包含影视制作,以栏目为基础,承接各类专题、纪录、微视频,承接对上、外宣和评先任务。这是较为传统的一种操作方法。

2)大栏目部制是立足本土节目。当前,大制作、大成本的制作不符合县级融媒实际情况。在财力和人力均不具备的情况下,不能盲目攀高,应该坚守“地方特色”这个核心,这是地方台和其他大台、上级台相比,具有的核心优势。这样的本土栏目带打通上下一体的连贯性,最大限度的实现一次拍摄,多点采用,全方位覆盖,多领域拓展,立体延伸宣传的融媒播控。

当然,栏目的开办也不能随意任性,更应该看三个方面:即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即要看能否对上、外宣;能否获得经济收益;能否有较高的影响力和收视率。三个条件全部满足即为满分,满足两个条件为优秀,满足一个条件为合格。一个条件都满足不了,就要考虑要不要办下去。如果只能靠情怀,无疑是曲高和寡,渐行渐窄地走进死胡同。所以,无论是专题部还是大栏目部,都能最大程度节省人力资源,解决制作不佳、定位混乱、选题不明、传播不广、统筹不一等问题,将传统1+1模式转化1+X模式,打通融媒栏目发展制约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实现融媒整合。

5  结束语

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地方传统媒体破茧重生的一次重大机遇。如何把握机遇、浴火重生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而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和路子供我们参考。因此,用发展来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1]黄楚新.把握传播新规律 推动媒体融合大发展[J].五洲彩桥,2019(2):6,7.

[2]李志华.新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发展路径思考[J].中国报业,2018(9):52.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栏目中心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
站在世界中心感受 Thinkpad T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