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视角下燕赵文化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

2019-12-28 03:09陈丽媛李春燕
文化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燕赵数字化资源

陈丽媛 柳 谦 李春燕

河北区域文化形成于战国后期,因燕、赵势力最盛,河北地域文化亦称燕赵文化。燕赵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意蕴和精神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北省的文化名片。近些年,为了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河北省提出打造“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品牌,并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开展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共建以及“河北文化周”“海外欢乐春节”等系列活动。

一、燕赵文化研究和对外传播现状

燕赵文化的自觉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研究领域不断扩大,进入21世纪,燕赵文化研究呈现出一派新气象,表现为多层次研究平台、良好的研究氛围、多学科合作、研究成果大量涌现[1],主要包括燕赵文化精神的内涵和外延、燕赵文化与河北人文精神、燕赵文化的形成与演变、燕赵文化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式、燕赵文化的传播路径、燕赵文化外译及外宣策略等研究。目前,学界关于燕赵文化诸多问题的讨论颇多,进行燕赵文化的深入研究还需要哲学、地理学、历史学、心理学和民族学等多学科合作。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当前关于燕赵文化的海外研究成果较少,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外译、翻译话语策略和对外汉语教学等角度。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燕赵文化的外宣形式更偏重于表演、展览、文化周等“动态”的展现方式,国际书刊出版、数字化媒介资源等“静态”的传播手段未引起足够重视,而“静态”的展现方式较之“动态”的,其文化传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往往更为强大和持久。总体来看,当前燕赵文化的对外传播基本停留在文化产品和文化艺术层面,对于思想文化的传播体现较少。

二、文化传播视角下燕赵文化资源的再认识

燕赵文化资源特指燕赵地域随着历史发展所形成和遗留的文化遗产的全部积累。文化传播学视角下,文化实现对外传播的第一步就是对自身文化主体的不断发掘、维护与建设,而满足受众的需求是文化能够传播的关键因素。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碰撞,多元文化场域中价值冲突和价值认同问题不断突显。燕赵儒学“尚质求实”“和合大同”思想特质的普世价值,为全球生态和谐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了可能性。在多元文化格局中,燕赵文化须以文化创新发挥其国际影响力,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再开发,在与他者文化进行碰撞、交流和对话中激发出潜在的生命力,赋予自身更多的特色与内涵,把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与国家的国际形象结合,与已形成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文化符号结合,形成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文化品牌。燕赵文化的当代内涵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课题,既生发于对燕赵文化自身特质和精神价值的准确把握,也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还要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博弈与合作问题。

三、燕赵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一)一体两翼,注重生命价值观的融入

河北省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织共存,同时河北省作为京畿腹地,是儒学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和中兴地,儒家文化资源丰厚,文学艺术繁盛。按照文化哲学和文化分层理论,文化对外传播“最理想的模式是以思想文化为主体,以物质文化和艺术文化为两翼的传播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对中国文化产生稳定的理解和认同”[2]。因此,要增强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就要注重对思想文化的传播,而不仅仅停留在物质文化和艺术文化层面。燕赵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命价值观[3]。燕赵文化的跨文化传播不应局限于塑造其正面、积极的形象,更要形成一种文化凝聚力,着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书写。针对燕赵文化的精神内涵开展系统全面的研究,聚焦于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有影响力的影视文学作品、文化艺术,将经典的、具有燕赵特色的内容作为文化活动的重点,融入“慷慨悲歌”“和合大同”的文化意蕴进行展演,展现“本真”的生存审美诉求,结合国外受众国别、宗教、民族、语言等特点制定出相应的传播策略,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增强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二)区域协同文化先行

燕赵文化资源开发既要区域联动,其内部文化资源也要整合利用。河北省环绕京津,地貌复杂多样,沉淀着三祖文化、燕赵文化、京畿文化、长城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印迹。燕、赵文化在大同中也各有特色,其古代文化成就涉及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和天文等诸多领域,同时散落着河北梆子、吴桥杂技、武强年画、蔚县剪纸、乐亭皮影及衡水内画等民族文化资源。目前,关于燕赵文化资源的研究多着眼于局部地区文化,各地主管部门和学者往往只关注本区域内特色文化的研究,较少进行文化资源整合和文化协同发展的探讨,缺少对燕赵代表性文化符号的创制与认同感。例如,在国际交往中,提及中国文化,往往联想到京剧、中国结;提及苏杭,往往联想到丝绸、茶文化。对此,应在专门机构的领导和协调下,对燕赵文化资源进行文化价值评估和文化遗产保存状况的研究,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蕴,确定和创制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燕赵文化符号,使文化资源整体功能大于局部之和,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提升燕赵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文化资源数字化系统开发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传播进入了数字化时代,其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极大提升了跨文化传播的效率和效果,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成为驱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注重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如法国的“欧洲数字图书馆计划”、中国的数字博物馆等。在“数字化”和“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燕赵文化资源,在对燕赵文化资源的整合中不断强化思想文化的融入,运用数字技术扩大传统文化的内涵,加大对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一方面,可以实施图书、博物馆、教育资源数字化开发和资源共享,开展“线上图书馆”“数字视频图书馆”“国际慕课”“数字博物馆”等计划,通过对燕赵文化资源的整合,强化对燕赵文化普世价值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的融入,提升文化对外传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加大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力度,尤其是对具有文化历史价值但缺乏商业潜力或时空性较强的文化遗产项目,如文学作品、自然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运用创新性艺术思维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开发,利用VR、数字电影、APP等数字技术直观、可感、立体和互动的特点,展现燕赵文化独特的意蕴和魅力。以文化产品的数字化开发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打造文化精品,实现文化资源的资本化,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

燕赵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开发需要生命价值观的融入,通过区域协同梳理文化资源的脉络,以数字化传播媒介创意开发燕赵文化资源,使文化品牌衔接多种类型产品,讲好燕赵文化故事,提升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猜你喜欢
燕赵数字化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资源回收
慷慨悲歌话燕赵
水黑燕赵
燕赵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