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视角解读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2019-12-28 03:09
文化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家庭成员婚姻价值观

卢 峰

家庭是人类社会构成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文化特点以及一个民族的特性。一个人通过所处家庭的成长环境会慢慢开始了解这个世界及文化。家庭价值观是文化价值的核心,对人以及人的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想客观、公正地理解中美文化,就必须要正视家庭价值观。中美两国在文化背景、家庭成员关系以及家庭价值观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提倡的是集体主义,而美国人则强调个人主义。

一、中美家庭价值观及内涵

由于中美两国存在文化差异,因此美国人所遵循的家庭价值观就是独立、自由和平等。传统的家庭价值观还包括爱护和尊敬每一个家庭成员,平等地爱护每一个家庭成员尤为重要。自古以来,中国人信奉孝道,认为百事孝为先,孝是中国家庭价值观的核心。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与孝道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准则要求大家不仅要对长辈孝顺,还要对亲戚和其他社会成员孝顺,然而,美国人则认为孝道这一概念有点不合情理,因为它束缚了人的自我意识和发展。

家庭价值观是文化价值的核心内容,对人的行为举止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中国人认为婚姻应当是永久的,离婚是不光彩的事情;而离婚在美国是非常常见的,孩子也不会因为父母离婚感到尴尬。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家庭被定义为一群人基于血缘关系、婚姻关系等居住在一起,繁衍、孕育后代。价值观能够反映一个人的优点,看待事物的观点,同时它也能让人区分好坏和善恶。要了解一个人,就必须先了解他的价值观和信仰。“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集体主义”[1],在集体社会,所有成员都要努力实现集体的目标,大家互相合作、信任,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中国文化中,个人被认为是集体的一部分,应当为了集体利益自愿放弃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就是个人利益,集体价值观也是个人价值观。

在美国,人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个人主义,认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是个人主义者。他们看中的是个性,强调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性,都是平等的、自由的,但是,个人主义并不意味着自私。个人主义认为,社会是由每个个人组成的,因此,他们更注重的是人的个性、独立、竞争和自我成就等。他们通过个人成就来评价或衡量一个人,同时他们注重个人隐私。正如霍夫斯泰德所说 :“处在个人社会当中的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更具有竞争意识。”[2]由此可见,美国人比中国人更看中的是个人的成就。

家庭价值观对一个国家的传统和文化价值都是尤为重要的,也是衡量一个人行为准则的标准。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整体来说,家庭都以农业生产来维持生活。在过去,中国人都愿意和家人待在一起,一起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化,当代中国家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然而,美国人的家庭观是截然不同的。美国人的居住场所不是稳固不变的,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经常搬家。当他们的孩子长到十八岁或结婚后,孩子就要搬出去独立生活。当父母年龄大一点时,他们也更愿意自己居住而不愿和孩子住在一起,这是大多数美国人的生活现状。

二、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

家庭在中美两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谈论最多的就是婚姻、教育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在中国,家庭中最为看重的是权威、家庭和谐、孝顺以及家庭责任;美国的家庭则重视个人的平等、独立、个人权利以及家庭幸福,其中独立和平等是最为核心的要素。

(一)中国人的家庭价值观

中国传统的家庭中,权威是不容挑战的;而在美国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都是平等的。关于孝顺,美国人和中国人的理解也是截然不同的。中国人的家庭往往都是一个大家庭,为了维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中国家庭成员之间倡导尊老爱幼,遵从孔孟之道。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长辈是备受尊敬的,因为中国人受孔孟之道影响深远,而孝道是孔孟之道的核心内容,这也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父母抚养孩子,给予孩子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孩子长大后有责任和义务照顾父母。父亲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到现在父亲在很多时候仍然是家庭的主宰者,这并不是因为在封建社会男性优于女性,更重要的是因为父亲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传统意义上,中国家庭自古以来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负责养家糊口,女性则负责家务。尽管母亲负责大多数家务,但大多数和家庭有关的重大事件都是由父亲来决定。在当代,女性的地位和角色有所变化,变得更为独立,但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依然是比较高的。关于亲子关系,父母亲在家庭中具有较大的控制权和决策权。对大多数中国父母来讲,好孩子意味着听话、顺从。家庭中,父母为孩子安排一切也比较常见,如上哪所学校、就业等。

(二)美国人的家庭价值观

对美国人来讲,父母和孩子都是独立的、自由的。父母抚养孩子,孩子长大后独立生活,组建自己的家庭。关于抚养孩子,美国的父母认为从法律上来说他们有责任和义务,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孝顺很是不解,他们认为父母和孩子不需要相互依赖,而是需要相互尊重,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感恩,并且他们也不认同父母的付出就一定要得到孩子的回报。在美国,如果父母和成年的孩子住在一起,父母则必须每月支付一定的食宿费用给自己的孩子;相反,如果成年孩子和父母住在一起也是需要交纳一定的食宿费用给父母。

美国人家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家庭成员之间是平等的、自由的,并有权利追求幸福。“美国的传统文化中,自我的观念超过了一切。”[3]美国人提倡自立,非常理智地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家庭的荣誉和团结不是最重要的,为了个人的自由、独立和发展,家庭是可以做出牺牲的。美国人渴望自由,这种自由是不希望会有来自家庭的压力或控制。在美国家庭中,民主平等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在家庭事务决策方面,父亲和母亲拥有平等的权利,孩子也享有投票权;并且,父母亲对孩子的行为很少或不干涉。

(三)中美家庭的婚姻观

1.中国人的婚姻观

在过去,中国人的婚姻是由父母操办的。他们非常看重门当户对,就是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中国的夫妻在婚姻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女人似乎只能为别人活着,而自己的需求被剥夺殆尽。”[4]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爱情并不是婚姻当中非常关键的因素,甚至不是非常必需的。因此,没有爱情的婚姻成为许多女性婚姻不幸的主要原因。现如今,父母操办婚姻的情况也没有彻底消失,很多时候父母的态度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过大多数年轻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结婚前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那就是男性应当具备支撑整个家庭的能力。因此,在中国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先结婚再立业。男性基本上也不愿意与一个能力比自己强的女性结婚,因为他们认为在婚姻中男性无论社会地位还是经济能力都要优于女性才合理,否则就会有极大的挫败感。大多数中国女性婚后还是会继续工作,一是愿意在经济上分担男性的一部分压力,二是想实现自己的经济独立。

2.美国人的婚姻观

美国人认为,在婚姻中一切都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爱情,那么婚姻注定会是失败的。正如一句谚语这样来描述婚姻关系 :爱情和婚姻的组合就像马和马车。如果夫妻双方对彼此没有感情,那么分开然后寻找各自的幸福是正常的。对他们来讲,婚姻就像是忠诚的、严肃的一种契约关系,对男女双方都要公平。美国人认为婚姻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他们要在上帝面前发誓,无论贫穷、富有、疾病与灾难等都要与对方相爱直至死去。美国人相信年轻人首先应该彼此深爱对方,然后再结婚并幸福地一起生活。他们的父母通常不会干涉他们的生活。事实上,大多数情况是孩子决定要结婚了,然后告诉父母自己的计划。这说明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婚姻很少干涉,甚至完全不干涉,期望他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美国的女性无论有无工作都认为是独立的,因为他们把打扫房间、照顾孩子视为工作的一部分。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女性会要求离婚,这与中国的家庭是大大不同的。离婚后,大多数人会选择自己独自抚养孩子。

三、结语

纵观中美两国人的家庭价值观,包括他们对家庭成员的态度、关系、婚姻、家庭教育等,可知中国人家庭观念的一大特点就是集体主义,而美国人则是个人主义。对中国人来说,“我们”总是有一个概念,“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中国人的人生信条。与中国人完全相反,美国人则认为“人人为自己,上帝为人人”。由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因此中美家庭价值观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过去,多数中国人都生活在几世同堂的大家庭里,虽然现在这种大家庭的数量正在迅速减少,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这样的大家庭里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家里的每个人要知道自己的地位和行为准则,尤其要懂得尊老爱幼,重视孝道。与此相反,美国人非常重视独立、平等和个人权利。在美国家庭中,父母和孩子可以成为好朋友,他们互相尊重。中国家庭和美国家庭有诸多不同之处。因此,对中美家庭价值观的研究对更好地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对有效沟通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猜你喜欢
家庭成员婚姻价值观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老年人受家庭成员侵害维权体制改革新论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