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特色文化提升城市品质研究
——基于建设“文化佛山”

2019-12-28 03:09苏日娜
文化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佛山文化产业文化遗产

苏日娜 陈 都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40年,广东佛山传统制造工业的快速发展给佛山城市带来了持续飙涨的经济数字,带来了“中国制造名城”的盛誉。佛山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城市文化品质的建设。怎样使佛山经济强市和文化强市并举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怎样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弘扬佛山特色文化、讲好佛山故事、唱响佛山好声音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肯定的是 :继续实施文化导向型战略,弘扬特色文化、进一步提高城市品质是佛山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升值的现实选择。2015年佛山政府启动了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岭南风韵突出、城市形象鲜明的“文化导向型城市”为实现这个计划和目标,佛山政府重视考核检查机制,明确责任主体量化工作时间,并由市、区两级政府成立领导小组,采取跨区域、部门协调等一系列有效措施。经过三年文化导向型城市的建设,佛山的城市形态和城市面貌得到了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遗产、文化艺术、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诸多亮点。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佛山政府进一步推动文化导向型城市的建设,提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佛山市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2017年底市政府又提出要树立与“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相匹配的“文化佛山”新形象,佛山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认识到在率先迈向文化强市的进程中,全市迫切需要补齐文化建设短板[1]。显而易见,市政府准备以最大的决心、最强的力度,全面推进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截至2017年,佛山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25%,推进建设的46个重点项目、11个文化产业园和6个特色文旅商业街区也将陆续“亮相”。在“文化+旅游、体育”“文化+金融”“文化+商业”“文化+传统产业”等领域逐渐形成跨界融合的开放合作格局,创新与文化将成为佛山的特色文化现象与思想支撑,市民将充分享受文化成果,文化引导城市发展将成为共识,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佛山重要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二、高品质文化城市理论与实践综述

要探讨如何提升城市文化品质,首先要深层次地解读文化的本质。那么,什么是文化?“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在《文选·补之诗》中,已将文与武、内与外区分开来相对而论 :“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可见,“文化”最早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的意思[2],它阐释了文化对人情操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并内化于人的行为的引导,在本质上它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每个城市也在不停地发展与变化。随着社会的变迁,作为城市载体的城市文化越来越得到城市管理者的关注,其中,公民素质、市民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城市文化的品质。传承历史文脉、弘扬地方特色文化,让文化特质成为城市的核心要素是未来城市升值的必由之路。比较国内外的实例可知,城市文化建设主要目的有二 :一是提升市民幸福感,包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以及传承与挖掘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均衡公共设施与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等,让广大市民能够充分享受和体验城市高品质文化的成果,并享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通过加大文化软实力策略、充分实现文化与产业的跨界融合、增强城市整体形象来进一步提升佛山城市长远竞争力。一个有品位的城市不宣而成,远者悦来,居者皆宜。

在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城市文化包含市民的凝聚力、集体智慧和城市精神,市民的凝聚力能够增强市民之间的互动与交往,增强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从外而内的凝聚力,能够成为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驱动力。城市的集体智慧,除了顶层设计,主要体现在一个城市不断学习的意识与创新的能力;而城市精神中富有特色的主体文化需要在城市的进程中得以不断延续和弘扬,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更多层面的发展思路与动力。多年来,学界对我国城市文化导向、文化软实力作用研究得深入透彻,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引,而对城市文化本源、本质,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城市特色文化怎样能转换为现实生产力、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等问题[3],尚缺乏深层次的探讨和战略意义上的研究。在此笔者以佛山为例,进一步解读城市文化品质,探索如何通过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以增强城市进步与发展等问题。

三、佛山城市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自2012年以来,政府层面上十分重视佛山“文化导向型”城市文化建设;2017年初,佛山市委、市政府正式确定了将佛山建设成为“文化导向型城市”的重大发展战略,并在《文化行动计划》中提出以“文城相融、文经相促、因文善治、因文立名”为路径。今后,佛山将围绕《关于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从四个方面促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第一,全力打造新龙头,集中打造八大文化产业集聚区。第二,培育文化产业新增长点,政府出政策及配套专项资金扶持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并扶持非遗产业化。第三,大力发展文化消费新业态,也是推动佛山文产融合的重要举措。第四,通过开展文化消费惠民活动,打造岭南文化体验圣地。另外,佛山还将着力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新品牌,打造文化创意会展平台,建立投融资平台,搭建产业招商平台,着力构建“文化+会展”“文化+金融”“文化+项目”的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支撑文化产业加快融合发展等举措。

佛山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看广大市民在佛山“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有没有充分享受和体验到文化成果,有没有享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对佛山城市文化建设的关注度与认知度怎样。了解了这几个方面,就基本能够了解城市文化建设的成果与效果,同时能了解政府在“文化佛山”建设运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构建“文化导向型”城市建设面临的最大不利因素是 :经济发达,经济佛山众所周知;文化不发达,佛山城市知名度不高。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缺乏一支责任心强、素质优的“文化导向型”城市推广队伍,且相关社会组织的贡献率低,社会力量不能充分参与;二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难以激发广大市民推广、参与的热情;三是佛山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佛山文化产业发展整体水平相对不高,作为现代城市支柱性产业的文化产业作用不突显,代表性龙头骨干企业没有起到文化产业的标杆性作用,竞争力与整体实力不够强。

四、弘扬传统特色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对策

(一)建设“文化佛山”,真正使“文城相融、文经相促、因文善治、因文立名”的理念落地开花

为助力佛山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升值,佛山政府提出推进“城、产、人、文”相融发展思路。其中,突出岭南风韵城市文化元素体现在“文城相融”;促进文产融合发展,以文化要素激发佛山企业的创造、创新、创智体现在“文经相促”;实现社会和谐善治、推动文艺社科繁荣、发挥各类文化团体及组织枢纽带动作用体现在“因文善治”;为使“经济佛山”“文化佛山”蜚声海内外、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体现在“因文立名”。思路可行,就要真正落地,需要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对接。

(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抓手,弘扬佛山地方特色文化,提升城市品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弘扬要以“精品、务实”为思路,“活态传承、活力再现”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思想,而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以省文化厅为媒介,每一至两年,佛山政府和文化与旅游部定期联合承办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对佛山地方特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大力宣传的作用,其中可设有主题展览、有特色的板块活动来推广。

第二,定期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论坛。高层论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传承为主题,定向邀请国际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知名专家学者,就城镇化进程中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进行探讨;并且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社会资源,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活力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第三,定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在全国各地各主要剧院和部分广场举行。精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代表性的戏曲、音乐、舞蹈等项目,全面展示我国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演艺资源的保护成果,同时为博览会营造欢快热烈、喜庆和谐的气氛,比较典型的是佛山国家级非遗项目“秋色”每年在禅城、珠三角乃至我国港澳地区进行巡演和展示。

(三)文旅相融,旅游项目突显地方文化特色,吸引海内外游人

通过完善顶层制度建设,利用佛山现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使文化与旅游在资源、业态、营销等方面深度融合。政府出台一些扶持和鼓励政策,促使文旅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快步伐[4]。早在2011年,佛山市就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公布不可移动文物1378处。其年代从新石器时代到民国时期,漫长的时间跨度彰显着这座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如何让这些见证历史的文物、分散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亟须再次“活”起来,需要有好的举措,不单是有几个博物馆展示就可以,还要开展一些主题活动让文物和非遗项目“活”起来。城市形象是公众对城市整体的印象和评价,地方特色文化活动能助力城市形象的塑造。例如,禅城区每年举办岭南年俗欢乐节、行通济、北帝诞、塔坡公诞、粤剧华光诞、秋色欢乐节和蔡李佛功夫赛等大型文体旅活动,对外宣传了禅城良好的城市形象,吸引了众多游客来禅城旅游消费。

(四)整合发掘文化资源,打造人才集聚平台

文化的自觉能够提升城市的魅力,而城市的魅力能散发出强大的吸引力[5]。加强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培育出一批非遗传承人的品牌人物,并扩大影响。同时,营造创业、创新和创意的社会氛围,让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拥有创新的DNA。在实施文化佛山的城市建设中,努力构建文化产业和教育产业融合的机制,给社会各界营造一个学习型城市的浓厚氛围,积极培育开放式、社会化教育与服务教育的新业态,努力培育新的教育消费增长点。

猜你喜欢
佛山文化产业文化遗产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与文化遗产相遇
佛山瑞光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活态文化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广东佛山 小记者参观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