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解忧杂货店》的疗愈主题

2019-12-28 03:09查淑婷
文化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咨询者东野杂货店

查淑婷

东野圭吾(以下简称“东野”)是日本推理小说史上获得江户川乱步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及直木奖的罕见“三冠王”,被媒体誉为“百年一遇的推理大师”。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东野圭吾热”,东野的多部作品被引进,其中,最为特别的是他于2012年3月出版的《解忧杂货店》一书。该书获得第七届中央公论文艺奖,并荣登各大销售排行榜。这部小说的特别之处从内地版译本的封面文案“不是推理小说,却更扣人心弦”和其译名中的“解忧”二字中便可看出一二。该书一改东野往日沉重压抑的写作风格,是一部关于“解忧”的温情作品。2017年,《解忧杂货店》在国内外先后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受到广泛关注。从小说到影视改编,皆获得巨大成功,这与东野在故事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莫大关系。结合故事内容可知,《解忧杂货店》一书的时间跨度虽然较长,但主要情节的展开集中于战后的日本社会。那么,生活在战后社会的人们有何烦恼?《解忧杂货店》的社会意义何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解忧杂货店》如何展现疗愈主题及其背后的成因进行分析,探寻这部小说的特别之处。

一、小说疗愈主题的具体体现

《解忧杂货店》围绕着一家“能帮现代人找回内心流失的东西”[1]的杂货店展开,讲述了五个看似无关却又紧密相连的故事。小说中的主人公翔太、敦也、幸平三人在行窃后藏身于杂货店,他们意外发现这是一家可以咨询烦恼的杂货店,咨询的信件甚至可以穿越时空。咨询者将倾诉烦恼的信件从杂货店的卷帘口投进,翌日早晨便可以在店外的牛奶箱里拿到回信。他们所咨询的内容,基本都脱离不了家庭、工作与梦想这三个话题。在任何社会的任何阶段,家庭、工作与梦想都是生活中避无可避的问题。如何平衡三者间关系、缓解三者间矛盾一直是人们所苦恼的问题。这部小说通过回答咨询者的问题,强调“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被无视”[2]的,疗愈人们精神上的伤痛,展现小说的疗愈主题。笔者认为,东野敏锐地抓住了现代人们在精神上的需求,在展现小说疗愈主题的过程中,给予了读者心灵上的疗愈。

(一)心灵的疗愈

小说中,咨询者松冈克朗和北泽静子为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而困扰。两人都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但又各自面临不同的现实困境,松冈克朗需要照顾年迈体弱的父母,北泽静子则需要陪伴在罹患绝症的爱人身旁。是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还是陪伴在身边人的左右,两人通过信件向解忧杂货店咨询。正如北泽静子在给杂货店的回信中写道的那样 :“这个问题终究得由我自己得出答案。”[3]几次通信之后他们终于明白,作出选择的只能是自己。所谓身边人的需要,只是自己为了逃避现实而寻找的借口。

在现实生活中,像松冈克朗和北泽静子这样摇摆于梦想与现实之间,不知该如何抉择的人们不在少数。除此之外,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对父母失去信任的年青一代,如小说中的和久浩介和川边绿的女儿。因父亲公司破产,无奈和父母踏上逃债之路的和久浩介在途中偷偷逃走,此后隐姓埋名,开始了新生活。为了让和久浩介顺利过上新生活,父母在他逃走后双双自杀,并伪造了全家投海死亡的假象。这是和久浩介的父母对他深切的爱。身为母亲的川边绿,尽管经济困难,但仍然尽全力保证女儿的营养。最终,她自己却因营养失调在开车载女儿去医院的路上发生意外而亡。川边绿的女儿不知道这一事实,以为母亲携女自杀,自己是被母亲抛弃的孩子。直到看到母亲珍藏的杂货店的回信,她才明白一切。无论是和久浩介还是川边绿的女儿,虽然表面上有着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但精神上的缺失和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始终存在。

小说中的咨询者们都分别是在身边亲人、爱人、朋友的支持与陪伴下获得疗愈的,咨询者们能够被“疗愈”得益于外部力量的支持。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来自外部的鼓励在某些时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小说中的咨询者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迹可循,读者能从书中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是引发读者产生共鸣的重要原因之一。东野说过 :“回顾写作过程,我发现自己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4]信件回复只是一种方式,最核心的部分是引导咨询者直面自我内部的真实声音,作出忠实于自我的选择,从而获得心灵疗愈。从这一角度来看,外部力量的支持是获得疗愈的方式之一。

(二)救赎与被救赎

在咨询者与杂货店店主浪矢雄治信件往来的过程中,除了咨询者获得心灵上的疗愈外,救赎这一主题也贯穿其中。无论是浪矢雄治救赎咨询者,还是咨询者写信求助期待被救赎,都是他们获得救赎的方式之一。在他们获得救赎的过程中,自救和他救始终相互结合,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浪矢雄治回复咨询者信件,用心帮助咨询者解决烦恼,这是他对咨询者进行的救赎,这种救赎实质上是对咨询者进行的一种他救。浪矢雄治是咨询者眼中能够救赎他们的答疑解惑者,他认真对待每一封或调皮刁难、或真心咨询的信。“虽然跟我这个普通的老头子讨教也没什么用,我还是会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思考,做出回答。”[5]这是他对待每一位咨询者的态度,每一个回答都带有温度。他洞察咨询者的内心,明白“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6]。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浪矢雄治实际扮演的是一个倾听者、引导者的角色。他是一位普通的杂货店店主,妻子死后,失去人生方向、终日无精打采。浪矢雄治在回答咨询者疑问的过程中,重新发现了人生的意义,乐于将自己有限的人生经验分享给咨询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从这一点来看,浪矢雄治又在对咨询者进行他救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救,从而获得救赎。

不仅仅是浪矢雄治,小说中的每一位咨询者也在自救与他救相结合的过程中被救赎。咨询者们咨询的烦恼各不相同,或不满足于现状,或不愿屈服于现状,他们对回信的期待饱含着对脱离困境的渴望。咨询者们主动写信咨询,是他们依然对生活抱有美好期待,积极进行自救的体现,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在自救的过程中,他们寻求浪矢雄治的帮助恰是在寻求他救。对于咨询者们来说,浪矢雄治每一封带有温度的回信都是一种他救。这种他救所起的仅仅是引导作用,即引导咨询者正确认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小说结尾,翔太三人往杂货店的牛奶箱里投了一张白纸,浪矢雄治也收到了这封只有白纸的信,并仔细斟酌回信。信中说道 :“地图是一张白纸,这当然很伤脑筋。……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7]借用回信中的比喻,翔太三人是迷途的羔羊,迷途知返是他们不放弃自我而进行的自救。自救与他救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都是实现救赎的方式之一。在救赎的过程中填补内心缺失,实现疗愈,这恰是东野作品疗愈主题的另一种体现。

正如前文所述,浪矢雄治与咨询者间的自救与他救,归根结底都是为实现救赎与被救赎的方式之一。小说中的人物通过这种救赎的方式来疗愈自身。这种救赎是东野式疗愈的一大特点,也是获得疗愈的另一种方式。

二、疗愈与救赎的成因

《解忧杂货店》作为一部“非东野式”的作品,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小说展现出的疗愈主题。在上文解读了《解忧杂货店》所展现的疗愈主题的基础上,笔者从作家个人的人生经历以及社会背景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而对这一疗愈主题背后的成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东野圭吾的人生经历

学生时代的东野是淹没在人群中的普通小孩,而成长为推理小说家的他在小说创作的路上也可以说是磕磕绊绊。他曾多次与直木奖擦身而过,作品滞销,甚至出道十四年还被当作新人作家。东野从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的付出也终于有了回报,2006年他凭借《嫌疑人X的献身》斩获直木奖。

在《我的晃荡的青春》一书中,东野讲述了他从小学到大学的青春故事[8]。尽管学习成绩一般,课堂表现也不尽如人意,父母也并未对他有过多的责罚与打骂。少年时代的东野是快乐的,在他的小说中也常常可以窥见少年时代的东野的影子。例如,他个人十分喜欢社团活动和体育运动,这在《放学后》和《鸟人计划》中都有体现。在他的另一本随笔《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的“自我解说”这一章节中,东野简单地说明了他对自己每部作品的想法[9]。

东野作品中的小说人物大多带有身边人的影子,这点在《解忧杂货店》中尤为突出。东野初中所在的学校,不良少年聚集,打架斗殴事件时有发生。这一阶段的人生经历,让东野有着不同于一般作家的敏锐性。青年人的思想、心智尚不成熟,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小说中,主人公翔太三人是十七八岁的青年,咨询者们也大多是青年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人公年龄的设定,并非偶然。同时,东野作为社会派推理小说家,社会背景对其创作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二)社会成因

《解忧杂货店》讲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至2012年之间的故事。其中,咨询者们都生活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社会经济处于停滞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在经历战后的经济复兴期和高度成长期后,迎来了经济上的短暂安定。然而,1973年全球性的石油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打击,加之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家财政状态日渐消沉,社会竞争愈演愈烈,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小说中就有这样的描述 :“手纸和洗衣粉遭抢购,超市一片混乱。”[10]在松冈克朗收到的回信中,也提到过有工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东野亲身经历了这一历史时刻,对于变化中的社会环境带给人们的绝望深有体会,也深切地了解在重压之下人们对于精神上的平静的渴求。

小说中的咨询者们,如怀上有妇之夫孩子的川边绿、因父亲公司破产而不得不逃亡的和也浩介等,他们的人生经历都是现实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缩影,是当下生活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真实写照。生活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人们急需通过某一方式来调节,让自己时刻紧绷的心得到放松。《解忧杂货店》正是契合了这一时代需求的产物。

东野的小说能够畅销,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的创作时常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如青少年犯罪等。如前文所述,除了浪矢雄治,小说中的主要登场人物几乎全部是年青一代,所咨询的问题也是围绕着常常困扰青年人的工作、家庭等问题,故事围绕青年人的烦恼与成长展开。将小说人物设定成年青一代是否有什么深层含义呢?根据胡国勇的统计,“战后日本青少年犯罪经历了两次高峰期”[11]。“20世纪末的青少年犯罪属于第二期”[12],发生在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时期,这与小说中咨询者们生活的时间背景一致。此外,21世纪的日本社会,青年人犯罪问题依旧严峻。这一热点问题作为日本近年来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与反思。因此,笔者认为青年人的犯罪问题给予了东野小说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他本人也曾在采访中表示“创作者应该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努力去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好”[13],这是东野作为一名作家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在作品中加入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东野作品的风格之一,借《解忧杂货店》给迷茫时的青年人指引,也是东野想要传递给读者的。

三、结语

《解忧杂货店》的发行让读者对东野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东野的作品中不止有残忍冷酷的一面,还有温情的一面。本文结合《解忧杂货店》的文本,分析了小说中疗愈主题的具体体现,并进一步探讨了小说中体现的“疗愈”与“救赎”之间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另外,笔者认为文学作品呈现的内容,一定程度上与作者自身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但如果从文化角度入手,可以发现小说中疗愈主题的形成也受到了日本的“一期一会”思想的影响。本文因篇幅有限并未对此作详细考察论述,但是从浪矢雄治认真对待每一封信的态度,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一期一会”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

猜你喜欢
咨询者东野杂货店
东野稷驾马车
以画换真情,“解忧杂货店”收录善良和温柔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东野稷败马/《庄子》
所谓失败
所谓失败
森林猫的杂货店
新作文·解忧杂货店
蓝鸟
东野圭吾《绑架游戏》将拍网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