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2019-12-28 03:09尹婷婷
文化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尹婷婷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各项优势,同时消除因大数据技术带来的不利因素,创新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模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1]。

一、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对数据信息收集和整理,达到从海量信息资源中提取有利信息的效果。大数据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数据总量大。人们每天通过互联网传播大量的视频、图片、音频和文字等信息,而且在数据的总量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第二,形式多样化。大数据以传统的社交媒体为媒介进行数据的传递、存储,在数据类型上具有复杂化和内在关联性等特点。第三,处理效率高。在数据处理效率上,以微博、QQ、微信等为主的新媒体处理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大大提升。第四,信息利用效果高。通过对大数据的充分挖掘,在海量的数据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数据信息,提升信息利用效果。

二、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从外部环境来看,大数据以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依托,在传播过程中开放性更强、互动性更好。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的交互发展,网络中一些西方主流观点很容易对当前阶段的大学生造成影响,如“金钱至上”“娱乐至上”等观念,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面对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资源,很多大学生显得无所适从,不能有效区分信息的价值。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区分信息的能力,是高校当前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另一方面,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现在大部分大学生都属于独生子女一代,他们往往自我意识较强,在生活中突出享乐主义,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同事之间缺乏真诚的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产生矛盾;不少大学生只强调个人利益,时时事事“唯我独尊”,这就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不少大学生认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对自身发展的意义不大,总体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综上可知,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大学生道德认知和行为之间脱节。

(二)带来的机遇

首先,大数据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资源更加广泛,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效提升,对促进教育机会均等、扩大教育覆盖面有积极作用。利用大数据平台资源,借鉴一些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扩展等,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效果。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多样化的在线学习模式,同时可以利用排队、等车等碎片时间来学习相关知识。其次,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整体积极性不高。通过对大数据技术的利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从多个层次和角度入手,实现课堂教学和互联网教学有效融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比如,可以开展微课堂,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知识进行有效分解,方便学生反复观看和学习有效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也可以利用新媒体资源制作教学材料,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布置作业、进行在线考试等,巩固学习的知识。从实际情况来看,微型课堂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适合在教学中逐步推广。此外,通过讲座、汇报的形式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完善大数据法规体系建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人们在信息交流上更加频繁。在这种情况下,要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规体系的建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政府要逐步完善大数据技术相关的法律制度,使大数据的使用范围、内容和规律有明确的规定,确保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规范化。其次,要建立大数据技术监督和防控体系,对大数据的使用进行很好的监督,避免不法分子利用大数据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负面渗透。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

(二)建立大数据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注重教育方式的创新和完善。具体来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在管理机制上要科学化。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强化对各部门有利资源的利用,从而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更好地分析和处理实践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第二,在数据机制上要标准化。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以标准化的数据机制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收集和处理相关的数据信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要注重预警机制的建立。受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大学生在思想交流上更加便捷和随意,也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学生的行为偏好、交流习惯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倾向有一定的了解,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4]。

(三)利用大数据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在使用大数据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大数据技术的多维使用。比如,很多浏览器和软件具备推送功能,这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浏览习惯进行分析,提升了服务的针对性。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娱乐中都会形成相应的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有效利用可以对大学生的关注点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分析大学生的图书借阅时间、次数和内容等,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不同年级的兴趣特征。利用大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功能,注重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精准度[5]。

(四)建立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资源库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资源数量和范围大幅提升,不同的信息资源都可能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较大的影响。在当前形势下,很多高校在数据信息共享方面较为匮乏,大多信息资源之间相互孤立,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在这种情况下,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联数据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关联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可以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基本的了解,同时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特点。此外,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广泛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从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五)提升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文科知识,对相关的先进技术也应有充分的了解。高校应强化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相关的工作人员之间要强化思想交流,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促进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工作人员要充分挖掘大数据技术带来的契机,消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负面影响,真正将大数据技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