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影响

2019-12-28 03:09吕志敏代洪宝
文化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纸质陪伴图书

吕志敏 代洪宝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当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新媒体也越来越被广泛接受和使用。“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讯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媒体形态。”[1]新媒体全方面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到了学前儿童的早期阅读。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既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也遇到了极大的现实挑战。

一、新媒体给学前儿童早期阅读带来的机遇

(一)新媒体使得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阅读频率增多

2015年和2016年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们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和增长率都远远大于同期的传统纸质阅读接触率和增长率。“可见,信息化社会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浏览工具功能的日益强大、网络覆盖范围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数字化阅读这种方式。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技术被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数字化阅读这种方式。”[2]利用新媒体的手段进行数字化阅读也越来越呈现低龄化的特点,现代家庭中婴幼儿在家中、图书馆、饭店等各种场合进行阅读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新媒体技术的普遍使用,使现代社会的儿童在很小的年纪就开始进行数字阅读。新媒体阅读大大提高了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频率,甚至没有家长的陪伴或者指导,这种早期阅读行为也可以进行。

(二)新媒体为学前儿童早期阅读带来了便利

传统纸质图书的阅读需要首先到书店、网点购买图书,或者到图书馆等场所借阅图书,这个过程在新媒体阅读出现之后就显得非常繁琐。新媒体阅读的图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检索起来也更方便,阅读者在很短地时间里就可以检索到自己想看的图书,而且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与传统纸质图书相比,新媒体阅读的图书还具有的优点是购买或阅读的成本低廉,有一些新媒体阅读软件的资源是可以免费获取的。新媒体阅读的图书资源还具有便于携带的特点,海量的图书资源可以轻松地由一台电子阅览器所容纳,摆在图书馆里的庞大的纸质图书,可能只需要几兆甚至几百千字节的数据量。而且新媒体阅读可以不受时间、环境等外界因素的限制,成为一种可以自由选择、随时随地、乐于分享的全新的阅读活动。新媒体环境下的早期阅读资源具有丰富、廉价和便捷等这些特点,因此儿童在对传统纸质阅读和新媒体的数字阅读做了对比之后,主动选择和热衷数字化阅读。

(三)新媒体为学前儿童早期阅读带来了多元化的特点

因为新媒体本身具有的多元化特征,新媒体阅读也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这种传统纸质阅读所不具备的魅力,也是新媒体阅读吸引了广大阅读者,尤其是学前儿童和家长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新媒体阅读媒介具备声、光、电等多重效果,这种阅读方式不仅能够对学前儿童的听觉进行刺激,同时能够对他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刺激,相对于传统纸质阅读而言,带来更加立体的阅读体验。另外,新媒体环境下的学前儿童早期阅读一个很大的优势就在于其交互功能,例如学前儿童可在没有成人在场的情况下独立跟随阅读、自行阅读等。使用一些新媒体手段,如利用APP、电脑、Ipad等进行早期阅读时还能够根据需要控制声音和字体的大小以及阅读速度,甚至可以直接跳读到要读的页面,一些优质新媒体早期阅读工具更可以让幼儿能够参与到故事情节之中。新媒体阅读这种鲜活生动的方式吸引了学前儿童阅读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前儿童阅读的主动性。传统线性阅读的单向性被新媒体阅读的交互性改变,这也导致新媒体环境下的早期阅读能够更加紧密和牢固地吸引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将学前儿童带入更加丰富的阅读世界当中。

二、新媒体对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早期阅读对儿童健康不利

目前新媒体阅读方式主要依赖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而这些电子产品屏幕是直接发光体,有些阅读产品的界面色彩更加明亮多彩绚丽,并且电子产品为方便携带其机体和屏幕设计较小。如果学前儿童近距离、长时间在强烈的视觉刺激下不间断进行阅读,长期也有可能短期会造成眼睛的疲劳和视力的下降,严重的可能患上角膜炎、干眼症等疾病,甚至会对幼儿还未发育成熟的视神经系统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另外,很多学前儿童在使用电子产品时不太注意坐姿,经常躺着或趴着,并且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姿态,儿童处在发育期,容易对颈椎和脊柱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3]此外科学研究表明,像手机,平板,电视,电脑等可以接收网络信号的电器都会存在电磁辐射。学前儿童和成人相比而言,更容易受到辐射影响,特别是对于心脑血管、脑部发育以及生殖系统的影响最大。可见,电子设备的使用合理与否,关乎孩子的身体健康。

(二)新媒体环境下催生的阅读读物质量良莠不齐

新媒体环境下的阅读物资源丰富,随时随地可以找到阅读材料,但并不是所有我们能够看到的阅读资源都是好的,都是适合学前儿童阅读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在浩瀚的阅读资源面前,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具有选择优秀阅读资源的能力。但是很多人恰恰忽略了阅读资源的质量问题,一些家长、教师出现了很多随意选择的现象。另外,在市场利益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开发商看到了学前儿童阅读软件设计的商机,新媒体便催生了很多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阅读软件,但是这些软件质量良莠不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多数开发商及设计者虽然精通软件的设计,却没有教育专业知识,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更是一知半解。这些导致国内多数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软件忽略了学前儿童阅读和学习的规律,并且存在有些软件的设计过分注重游戏功能,软件设计与成人设计相似不适合学前儿童使用等问题。

(三)“家长的分身”,不利于亲子关系发展

虽然新媒体阅读相比传统纸质阅读更能吸引学前儿童,但是由于新媒体阅读的多功能性,很多手机,iPad里的学前儿童阅读软件可以声像结合的播放故事,新媒体阅读即使在没有成人的陪伴下,学前儿童也可以独立借助新媒体设备进行阅读活动,从而使有些幼儿家长误以为学前儿童的新媒体阅读无需家长的陪伴,甚至有些家长把新媒体设备作为“孩子的保姆”。对新媒体阅读过度依赖或使用指导不当,忽视了家长的不可替代性,存在儿童与父母交流少、“电子保姆”越位现象等,这些现象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增进。并且冰冷的电子设备讲故事无法替代父母讲故事,因为父母的讲述不单单是故事还包含人与人的互动和情感的交流。对于孩子而言,与亲人的互动和交流更能帮助他们建立对世界的感知,形成良好的性格。

(四)新媒体的交互功能无法代替“人与人”的交流

即使与传统纸质阅读方式相比,新媒体阅读的交互性有很大优势,学前儿童在进行新媒体阅读时会因其交互性发生“人机互动”,但是这种互动也只是按程序预先设计好的,不是真正的人与人的交流与互动。与冰冷的电子设备进行人机对话的交流终究有限,无法代替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与人的交流。学前儿童在新媒体阅读下如果长期“人机互动”代替“人际互动”,就不能获得足够多的 “人与人”交流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会产生不安、孤独等不良情绪,而且会阻碍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和造成性格成熟的缓慢,更容易形成单向思维模式。

三、新媒体环境下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发展途径

(一)把握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本质

不论新的技术如何发展,不管新媒体为学前儿童早期阅读带来了多么全新的阅读形式,新媒体环境下的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关键词是“阅读”,新媒体阅读也要牢牢把握阅读的本质。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是一种以学前儿童为本,与学前儿童成长规律相适应,注重儿童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主阅读意识和阅读技能为主要目的,开发学前儿童的多元智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学前儿童早期阅读要带给孩子美的享受、阅读的快乐、能够促进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能够很好地的打下人性的底子。如果抛弃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这些本质内容去追求新媒体形式上的“新”,是本末倒置的。

(二)新媒体阅读中家长的陪伴同样重要

在家庭中无论是传统的纸质阅读活动还是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媒体阅读活动,都属于亲子阅读活动,家长的陪伴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家长认为新媒体阅读具有交互功能,孩子不需要自己也可以进行阅读,所以自己就可以“缺席”,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家长的“陪伴”不仅仅指简单的陪同、相伴,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它是有参与意识和交流行为的互动方式。家长的陪伴可以使孩子获得快乐的情感情绪的体验,能促使孩子长期喜欢上阅读,并视为人生的最大乐趣。家长与孩子在一起进行阅读,是一个让孩子充分感受爱、享受爱的过程,阅读活动成了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情感、享受天伦之乐的重要桥梁。家长和孩子的亲子阅读,“为的是帮助孩子更加有效地完成早期阅读的任务,让孩子在前阅读、前书写、前识字等方面获得经验。”[4]事实上,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多元性和适当使用等问题,新媒体阅读与传统纸质媒体阅读相比,更需要家长的陪伴和指导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

新媒体技术已经全面影响到人类生活,而且新媒体的使用正呈现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我们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接受和使用新媒体。但是在新媒体的巨大优势面前,我们不能忽视其他传统媒体的优势。有些家长认为新的、潮流的就是好的,传统的阅读方式就是过时的,不如新型阅读方式的便捷,省力。这些观点忽视了传统纸质阅读的优势,没有辩证的看待传统阅读方式。要让儿童全面地接触媒体,既要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优点,同时对学前儿童进行适当的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学前儿童正确认识新媒介,使用新媒介。

猜你喜欢
纸质陪伴图书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图书推荐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陪伴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