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银票的几则传说故事

2019-12-30 01:35张晓辉
东方收藏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双喜银票北京

张晓辉

●   电视剧中的“大唐银票”

有一部名为《薛仁贵传奇》的电视剧,剧中的情节里有这样一幕:有人托王爷办事,王爷听后便装腔作势,办事人心中明白,就从上衣中一张又一张地往外掏东西,王爷斜眼一瞥,看差不多了,才半推半就应下……了解金融史的观众,看到此幕会大吃一惊!为什么拿出来的是银票呀?可屏幕上展现的那一沓确实是银票,清清楚楚,长方形,横写“庆和银号”,竖写“叁百两”,还盖着红色的四方形大印章,表示这是经过官家认可、能够流通的。对于这种穿越式的创作,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从秦朝一直到清朝,在我国交易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金属货币,铜质的,秦曰“半两”,汉称“五铢”;到唐朝开始,就有了“通宝”,明清开始,银两才成为与铜钱并行流通的金属货币。由于金属货币最大的特点就是沉重,买的东西多、贵,就得用车拉,既不安全,也不方便,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银票。

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纸钞、银票,是到了我国北宋时期才出现的。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银票铺户”。存款人把铜钱交付给铺户,由铺户把存款人存放铜钱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券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存铜钱时,付给铺户一定的保管费,这就是“银票”最初的形式。后来,在流通过程中,“银票”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属性,银票铺户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银票”,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明清以后,晋商、徽商兴起,民间贸易十分频繁。山西的“日昇昌”私营票号做起了汇兑的买卖,商人拿着银票就可以到日昇昌的各个票号换取银两,那是晋商最辉煌的时候,号称“汇通天下”,一直兴旺到清末民初(图1)。

所以说,唐朝人花钱,主要还是铜钱,银子都不怎么用,怎么会有银票呢?

●   清代京城“四恒”银票的故事

在清代,北京的银号业相当发达。北方的银号就是南方的钱庄,只是叫法不同,性质都是办理银钱业务的金融机构。现在很多描写清代剧情的电视剧,动不动就掏出银票,有的甚至说明自己的银票是“四恒号”的。这说明清代银号开出的票据已经在市面上广为流传,起到了“私营银行钞票”的作用,而其中要数“四恒号”的银票信誉最好,流通最广。

北京的银号起源于清初的北京炉房,也即熔铸银两的作坊。后来金银首饰店也开始做起银钱生意,但在初期,只是兑换纹银。到了康熙年间,银号业务得到长足发展,除了放款业务外,也开始从事吸收存款的业务。清代,北京的银号多为山西人、河北人和浙江人所掌握。康熙六年(1667),北京就有了银号会馆——正乙祠。

北京的银号最著名的要数“四大恒”。“四大恒”指的是开设在原四牌楼的“恒利”“恒和”“恒兴”和“恒源”这四家大银号。这四家银号是联号,故称“四大恒”或“四恒号”。根据资料,“四大恒”是浙江镇海的郑世昌在康熙年间所建。由于“四大恒”名气大,清代的野史杂记多有所记载。如《清稗类钞》《旧京琐记》《梦蕉亭杂记》《道咸以朝野杂记》等书都有关于“四大恒”的资料。有的说:当年京师钱庄,首推“四大恒”,始于乾、嘉年间。有的说:“四大恒”的创办人及伙计多为浙江宁波与绍兴人氏。有不少书对“四大恒”的记述颇为详尽,包括它的组织、业务状况以及流传的故事。据记载,“四大恒”的业务有买卖金银、办理存款、放贷、代办“捐官”等事宜(图2)。

“四大恒”业务里还有一项代办“捐官”。当时代办“捐官”业务的柜台叫“捐柜”,这是“四大恒”的一项特色服务。清末时期的买官、卖官非常盛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清末讽刺小说对此多有所描述。清政府为了给国外赔款,而国库又十分空虚,于是就干起了卖官鬻爵的勾当。于是热衷买官的人趋之若鹜,都走“四大恒”的路子。

北京的银号后因战乱频繁纷纷倒闭,特别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对北京大肆抢掠,“四大恒”和“泰原”等银号也都被抢掠一空,无一幸免。这两家各损失白银几百万两,从此一蹶不振。时任顺天府尹的陈夔龙在其所著《梦蕉亭杂记》中写道:“东四牌楼著名钱铺‘四恒首先歇业,‘四恒均系甬商人经纪,开设京都已二百余年,信用最著,流通也广,一旦歇业关系京城数十万人财产生计,举国惶惶。”传说此事甚至惊动了慈禧太后,據说她还下令调拨库银一百万两接济“四恒”。此说是否成立不得而知,但“四恒”的存亡确实影响巨大,直接影响整个北京的经济。尽管如此,北京的银号已经元气大伤,日益走向没落。此时西方列强在北京又办起了外资银行,清政府在洋务派推动下也办起了“大清银行”,北京老式银号业的地位从此一落千丈。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推翻了满清政府,“四大恒”更失去了依靠。北京的银号业一向以宗族关系为核心、地缘关系为纽带、封建统治为依托。这种经营方法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日益走向没落。据资料记载,民国五年(1916),北京的银号尚余160家,其中属于“四大恒”的还有两家。1940年日本占领期间,北京的银号还剩42家,这时“四大恒”也只剩“恒兴”一家勉强维持。1952年北京市政府清理旧银行时,责令旧的银行一律停业清理,从此北京的银号业画上了句号。

●   智破大清制币局银票用纸被盗的惊天案

传说有一年,大清制币局失火,银票用纸被趁乱偷出,闹出一桩惊天大案。但是,再缜密的犯罪,依然会留下痕迹,一旦找到线索,就会慢慢地抽丝剥茧……

京城有个书法家叫乐游亭,他生于书香门第,一手书法写得炉火纯青。俗话说“家有梧桐必招百鸟”,乐游亭的“尚游斋”堂前,每天来求字的人络绎不绝,对此,乐游亭是来者不拒。

某天,乐游亭突然放出话来,要求字的人自带纸张,他才给写字。原因是但凡喜好字的人,家中必有好纸,好字配好纸,那才更有收藏价值。这个新奇的做法,似乎更激起人们的好奇心,一时间携带纸来求字的人更多了。

一天上午,一个名叫甘双喜的书生捧着纸来求“前程似锦”四字。乐游亭是行家,拿过纸一抖就赞叹一声“好货色!”随手将纸铺在案上,一挥而就。写完,交于研墨的老仆。老仆研墨累了,刚喝了口水还没咽下,也不知怎地,一个喷嚏,一口水全喷在纸上,“前程似锦”四个字被污染得一塌糊涂,可那纸却仍光亮平展。“就是你了!”突然“啪”的一声,乐游亭拍响镇纸,冒出一句,屋后立刻窜出两个衙役,将这个叫甘双喜的人被按倒捆住。“我犯了哪家王法,为什么抓我?”甘双喜挣扎着喊。来求字的人也都被这场景惊呆了。

乐游亭一扫平日儒者风雅,斥道:“你的罪迹,就在这纸上,还不招来?”“我没犯法,要我招什么?你也不能随便诬陷人呀!”在场的人也交头接耳,那神情就是要乐游亭把这事说清楚。

乐游亭叹了口气,介绍道:“那我就从头说起吧,那是一月前的一个夜里,大清制币局不慎失火,很快被官兵扑灭,可事后一查库存,却发现库里印银票用的纸张少了许多。窃贼乘乱偷纸做什么?肯定是要用来制作假银票。皇上得知后大怒,将此列为大清第一要案,责令限期破案,否则就将制币局管带哈德全家抄斩!”

听到这里,甘双喜连连叫冤:“这案子京城里谁都知道,可制币局丢了纸,与我何干?”“因为你就是那夜的窃贼,这就是你乘乱盗得的贡纸。”乐游亭扯起那张被水湿过的纸,又继续说下去,眼看破案期限要过,市面上却没见假银票出现,难道盗贼放弃了造假的打算?原来,那夜制币局丢失的纸有两种,一种是产自南方的“蔡侯纸”,另一种是产自关外的“高丽纸”。由于窃贼不知道大清银票是用哪种纸印制的,所以他们暂时没敢用。正在这时,闻听“尚游斋”人自带纸张求字的告示,你就上当了,用上好的纸求字,以后比大清银票还要保值升值。你现在带来的纸,就是用来印制大清银票的高丽纸!

甘双喜仍不服,说:“纸上又没有标注,你怎么知道我拿的是高麗纸?再说,那蔡侯纸为什么就不能制大清银票?”

乐游亭笑了笑说:“因为这两种纸表面似同,可内质有别。蔡侯纸用的是南方水,造出的纸性温绵软,稍遇水即浸湿离解。而高丽纸产自寒冷的关外,油性具足,性烈耐寒,加厚的纸页甚至韧如牛皮,只有这样的纸印出的大清银票才不易损毁,经久耐用。”

甘双喜听到这里,顿时叹息一声:“天网恢恢,怨只怨我自作聪明弄巧成拙,我这是自投罗网呀!”一桩惊天大案破了,一些还没求到字的人忽然担心起来,如今盗贼捉住了,那乐游亭的求字承诺还继续下去吗?过了几天,“尚游斋”堂前又贴出告示,继续“带纸求字”。

没过几天,一个叫钱克千的人来求字,他求“福禄长寿”四个字以孝母育之恩。这是个孝子呀!乐游亭二话没说,取过他的纸写了“福禄长寿”,递给研墨老仆。这回老仆没有打喷嚏,而是抬手将案上一碗清水整个泼在纸上,这下,不仅刚写的字模糊了,整个纸都浸湿,化作了一团纸糊!这时又听一声“拿下!”两个衙役从屋后奔出来将钱克千按住捆绑起来。

钱克千慌乱挣扎:“我家有八十岁老母……这到底怎么回事呀?”那个声音又喝道:“有这蔡侯纸为证,你才是盗窃银票纸的罪犯!”

在场的人这一下又都迷糊了,盗窃银票纸的贼,不是已经抓住了吗?乐游亭微微一笑,指指老仆,说道:“只因前日那段公案还没有讲完,我看还是让他接着说吧……”

那个研墨的老仆不紧不慢地说道:“没有甘双喜前日的飞蛾投火,哪有你今天的登门送绑?你以为替死鬼被抓住,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造假了。可是你太贪婪了,你不仅用偷得的高丽纸仿印了假银票,还不放弃蔡侯纸,拿它来求字,留待日后升值。可你哪里知道,真正印制大清银票的不是高丽纸,正是这蔡侯纸呢。”

“是蔡侯纸……”钱克千惊一下,可还不认账,“可我没有偷!没有……”

老仆将墨砚“啪”地拍响,回头朝后堂喊道,“搜赃的回来了吗?”“来了”,一个人手拎包裹应声进来,他虽然穿着衙门皂衣,人们还是认出来了,他正是前几日被擒的甘双喜!刚才甘双喜带衙役去了钱克千家,搜出了用高丽纸印制的假银票。

原来,不久前,钱克千潜入大清制币局放火,乘乱盗窃了贡纸。可印假币毕竟是他头一回干的勾当,所以为弄清大清银票用哪种纸印他是费尽心机,可最后还是被一步步引入圈套。钱克千被押下去了,可有人不理解,问老仆:“大清银票不使用经久耐用的高丽纸,却使用遇水即化的蔡侯纸,这不合情理呀!”

老仆解释道:“天下纸林林总总,当属蔡侯纸声名远扬,墨迹能够力透纸内,细密不退。也正是因为蔡侯纸制出的纸币极易损毁,人们在使用它时才会格外当心,担心损毁了不能再用。也只有内心珍惜了,才是真正的经久耐用呢(图3)。”

在场人听得如醍醐灌顶,这研墨老仆对大清制币如此通悉,他到底是何人?这时老仆除去胡髯,亮明身份:他就是大清制币局的管带,哈德。

猜你喜欢
双喜银票北京
张双喜
知州巧断案
羊跑羔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古人不造假银票
北京,北京
银行承兑汇票流通中的风险管理
豆腐脑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