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2019-12-30 01:38王琴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建构主义创新创业教育

王琴

摘要:从各种角度分析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原因,梳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错误认识,提出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指导现有课堂教学,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建构主义;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383(2019)04-0072-05

Study on the Path of Teaching Re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Theory

WANG Qi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Yangen University, Quanzhou 362014,China)

Abstract: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domestic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various misunderstanding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ere sort out. and then to use the constructivism theory as the guidance and explore new teaching models to guide the existing classroom teaching were proposed,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Keywords:constructivism;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classroom teaching.

我们的高校教育能否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才,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事情。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把国内9所重点大学纳入到“双创”教育改革试点工作中。在政策方面,国务院办公厅也出台了多项文件指导和鼓励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员培训质量。如: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等,同时还下发了多个文件协调配合相关政策的开展。同时,各大高等院校也结合自身情况出台相应文件以响应国家政策。国家和高校对“双创”教育如此重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双创”教育成果如何呢?各大高校的教育现状又如何呢?

1 现状及原因

在国家鼓励“双创”教育的政策下,部分高校经过10多年的摸索、总结,目前已形成了符合本校特色的“双创”教育教学体系,为社会输送了许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然则,总体来说,中国大学的“双创”教育课程仍处于相当不成熟的阶段,缺乏完整、科学的“双创”教育体系。无论是教师、教材还是教学方法,都需要改进。当前存在的现状体现在教学上就是“双创”教育的理论体系依赖于国外进口;师资上缺乏既精通理论,又谙于实践指导的教师;教学方法上采用传统授课方法难以胜任“双创”课程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明确

部分高校不结合本校实际,一味模仿个别成功院校做法,把“双创”教育的目标着眼于提高学生校内创业的比率。具体则体现为将进驻大学生创业园创业的数量、参加创业大赛的人数及获奖情况作为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标准。然则这样的衡量标准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相违背[1]。事实上,创业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它固有的风险性、不确定性不是现有的教育体制能解决的。因而大学里的创业教育课不能以大学生创业率为教学评价指标,而应以培养创业能力、形成创新精神为培养目标。正如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所说:“一流大学开展创业教育不应该以帮助学生创办公司,以缓解就业压力为目标,也不能以引导学生开展业务为目标。而应该以创造平台和机会,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企业家为真正目标。这些企业家可以在未来开展业务,也可以开展社会福利事业,或者创造性地改变现状,在大型组织中实现创新突破”[2]。

2)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

现今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创业课程较单一,缺乏连贯的课程设置,学生只能从少量课程中学习创业相关知识,这样的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创业者的需求。整个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不完善直接导致创业教育事倍功半,很多高校的创业氛围无从谈起。另外双创课程和专业课程缺乏融合,双创课程的内容缺乏实战性,与专业脱离,导致学生学了创新创业知识却不知道怎样将其与专业知识结合发挥作用。

3)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各大高校承担“双创”课的老师大多属于“学院派”,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只能照本宣科,教学效果更是无从谈起。当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时,教师也往往无法給出学生满意和信服的答案。院校储备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老师太少,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部分高校“双创”课程由辅导员或团委的老师承担,由于行政事务较多,又缺乏专业教学技能培训,这些教师无法满足“双创”课程的教学需求。4)

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自导自演地讲授教学内容,学生则被动接受,无法激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达不到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也受到一定影响。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及教学方法也提出了许多质疑之声,然而,现有情况下,高校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仍旧集中在课堂,如何在现有情况下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为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尝试构建“互动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同时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以检验这一模式是否具备一定的教学可行性与优越性,进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人类对于知识的获取经历了从行为主义进化到认知主义再进化到建构主义这一过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20世纪60年代,认知学习理论迅速发展。该理论认为学习是由每个人基于自己的态度、需求和兴趣主动选择性信息处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还会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加工当前的外部刺激。直到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被引入了教育领域。它提出学习是基于现有知识和经验的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4]。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促进者,使用情境、协作、对话等环境要素使学生充分的发挥出自身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当前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4]可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动获取知识的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帮助学生更好获取知识的指导者;教材是供学生参考的资料;媒介不再帮助老师传授知识。此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科书和媒体的角色和关系非常明确和清晰,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另一种稳定的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4]。

在明确了建构主义理论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以问题导向和项目教学为主进行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模式的前提下,如何将建构主义理论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原来单调乏味的课堂,使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生动的“体验馆”和“实验场”,从而帮助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真正做到在体验中学习,在应用中加深体验,则有待每位高校教师不断去探索和实践。

3 建构主义理论在“双创”教育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问题导向和项目教学为主进行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在上述理论指导下,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目标,结合本校现状和实际,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了探索。

3.1 理论教学——以问题导向和项目教学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1)对于适用讨论方式授课的教学内容采用翻转课堂的做法。具体操作是:对于下节课要讲授的内容,提前布置课后视频作业及文字资料,要求学生做好学习笔记;课堂上采取翻转课堂的做法,提出相应问题,按事先分好的小组共同解决问题,并根据回答结果评判分数。比如:对于“六顶思维帽”这一章节,提供好对应的预习材料,课堂上把重要知识点串讲一遍,接着提出一个创业点子,如“是否在学校周围开设打印店”这一问题,每小组运用“六顶思维帽”的方式给出思考过程和最终答案。最后老师对整个过程加以点评并根据每组表现评分。通过学生们的参与及思考,对知识主动探索,实现了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取的知识才会内化到学生心中,并指导将来的工作和生活。

2)对于不适用讨论方式授课的内容,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对于“服务创新”这一节,讲授服务创新的基本特性和五角星模型等基础理论知识;为加深理解,选取“海底捞”案例剖析服务创新的内涵;为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播放关于印度心脏手术界的“亨利福特”的服务创新视频和“海底捞”的服务创新视频, 利用情境使学生感同深受,从而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最后,提出问题——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服务创新?以此回到理论知识上并加以总结。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把一个知识点讲透,同时运用各种授课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让每位学生真正走进课堂。

3)“双创”教育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最大限度地开阔视野和思维,健全课程体系,应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MOOC资源,更新教学内容。具体做法如下:

线上采用“网络自主学习+学习笔记”的方式。要求修这门课的每位学生注册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然后选择其中2~3门课进行自主学习。这2~3门课有完成时间和内容上的规定,内容上要求:第一要有思维技能类的课程,比如“社会创新与创业”“创办新企业”等;第二要有产业领域和创新创业相融合的专业创新课程,如计算机专业应选一门计算机专业方向的创新创业课程,比如“大学生+区块链的正确姿势”“传承与创新:异构可编程计算芯片助力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等;第三要有国外知名院校的课程,目的是为了拓宽知识面,如“创业101:你的客户是谁?”“创业102:你能为客户做什么?”等。通过提供这些高质量的课程学习资源,使学习者能在创新思维、创业技能、创新创业与专业如何结合等方面得到系统学习。同时,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自行选择网站上其他课程拓展学习。对于在线课堂的学习可要求每位同学每门课在指定的时间内至少有1篇学习笔记发到微博上,要有真实的心得体会,不能有雷同。笔记内容的质量占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线下采用“课外参考书目阅读+读书笔记”的方式。针对这门课列出经典参考书目,如《设计思维》《创新者的窘境》等。要求针对一本书写5~6篇读书笔记发到个人微博上,以微博上的点赞数作为评判标准之一。

通过以上线上线下的系统理论学习,促进学生在认知层面得到质的提升。

对于线上线下的学习,要有相应的考核方案。除了微博上的点赞数作为评判标准之外,还安排了期中和期末两堂专题案例分析课。案例分析的得分由老师评分和学生互评得分两部分构成。具体操作是由教师在开学初布置任务,告之学生期中和期末将分别做一次案例分析,并提供期中和期末案例分析分别需要的参考书目,在案例分析课程的前一周告之学生相应案例。如期中案例分析指定参考书目为《创新者的窘境》,案例选取“天弘基金如何依靠余额宝快速逆袭”,課堂上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这本书的知识进行点评分析,要求学生归纳从该案例中得到的启示和挑战等,论述不能少于3 min。然后老师再提出4~5个问题,将学生用问题引入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老师提问过程中其他同学也可就此案例向台上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情境式教学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的目的,检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达到了知识的有效建构;同时在这样相互交流过程中既锤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拓宽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

采用新型智慧教学手段,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开阔视野和思维,教师还可提供一些较为有影响力的关于创新创业的微信公众号,比如“浙大ZTVP”“创业最前线”“i黑马”等,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实时去跟进并学习一些先进成功的创业经验,捕捉一些创业信息、培养创新思维。每次上课前按学号顺序请一位同学上来进行5 min知识及心得分享,通过这样的训练督促学生尽可能地发挥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2 实践教学——项目教学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

1)資源的合理利用

要创建完善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除了提供高品质的创新创业课程,还应该充分考虑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类人才资源的合理应用。比如成功的企业家、专业创业导师、校友等资源,这些都可以为我们的“双创”课程服务,应该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地将它们集成到“双创”教育中来。笔者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采用依靠校友、实践基地及创业前辈3块资源参与到双创教育中,具体做法如下:在教学安排上请业内成功的创业前辈来校讲1~2次课,或带学生去创业企业研习,为学生价值观的引领点一把火,让他们意识到创业也是一种生活状态。同时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来校讲创业心得。这些拥有实践经验人士的总结比书本知识更具说服力,更能让学生深刻领悟什么是创新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2)调研访谈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获取的。针对这一特性布置实地调研访谈任务。要求学生去学校附近的店铺或熟悉的创业企业调研,获知这些店铺(企业)的创业经历,销售模式,思考其成功或不足、创新点、未来发展前景,并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建议。最后形成调研分析报告,所得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3)游戏学习法

为深入贯彻项目教学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采取游戏学习法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这种方式全程以学生参与、体验、互动为主;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尝试、交流、互动、分享;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深得学生喜爱。教师给出基本任务后,在课堂上扮演引导、观察、鼓励、点评的角色。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没有教材,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每个人不同的体验与总结。对于游戏学习法的操作,整个过程由项目的选择、实施、效果评价和相关视频或文章的总结4部分构成。

例1:对于“精益创业”这一章节,笔者选取经典的“棉花糖挑战”游戏。规定每4人一组,在18 min内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建成一个最高的棉花糖塔,设定相应的游戏规则和奖励措施。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去引导、观察、鼓励和提醒。游戏结束后量出最高的塔,并请该小组成员上来分享成功心得,同时也请失败的小组上来讲失败心得。然后教师进行点评此游戏成功的关键点在哪里,最后放一段关于此游戏的经典点评视频。这种授课方法真正实现了学生在玩中学,在体验中收获知识的效果。正如荀子在《儒效篇》中所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也即是我们所说的:我听到了,但可能忘记了;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经过这样的实践思考,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精益创业,什么是团队协作,理论知识才不显得空洞乏力,这个过程也即建构主义所提到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例2:讲“设计思维”这一章节时,共2个课时。设计的游戏任务是利用现有材料给你的同桌设计礼物,时间是1.5节课,另外0.5节课进行点评。活动结束后展现成品,并询问每一桌被接受礼物者对礼物的满意度。然后老师点评。从中引出设计思维这个知识点。下堂课就重点讲解设计思考相关知识,并辅以视频讲解“感同身受”在设计思维中的重要性。而在创新中感同身受的思维理念才能让你的产品有市场,才能让企业活下去。再次实现了让学生通过游戏和体验去建构知识。

如此类似的游戏教学可以在课堂上灵活使用,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经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合上课本也一样记得住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实践操作法

学期结束前两周,布置相应的期末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改造现有生活中觉得带来不便的一件日用品,做出成品,解决你的问题,并把作品带到课堂上;也可把生活中看到或遇到的某个问题用所学的创新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形成可行性报告。通过这其中任何一项任务的完成让学生明白:知识的价值来自于应用,创新意识要变成作品才有价值可言。

对于这门课的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加期末作业成绩的方式。平时成绩由理论教学中指定的读书笔记、小组讨论、课堂提问、案例分析、知识分享、考勤,以及实践教学中的调研分析报告、游戏学习中最终成果展现2大部分组成。通过探索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多角度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4 问卷调查

学期结束前,为检验这一模式是否具备一定的教学可行性与优越性,课程最后让学生通过网络完成这门课的问卷调查,问卷涉及这一学期学生的收获、课程不足、建议等内容。从笔者回收的问卷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于这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协作、互动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很感兴趣, 对于这种基于现有知识和经验的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完成各项任务从而获取知识的方式很认可,这些无疑给了笔者很大的鼓励,也有部分同学提出建议,希望互动更多,因为互动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获取的知识记得更牢,课堂效率更高。

5 总结

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即以问题导向和项目教学为主进行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为指导,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后续如何结合现有的资源和学生现状,探索和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进一步变革,创建一系列的互动情境、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完成对创新创业教育中各种理念的认识和风险的规避值得进一步探索,从而实现把学生真正培育成具有创造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双创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海波.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性误区及其超越[J].教育发展研究,2016(23):86-90.

[2]邓晖.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业教育?[EB/OL].(2015-03-25)[2019-01-01].https://taowen.sogou.com/detail/i40136161800229851.htm.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4]区国贤.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5.

收稿日期:2019-02-26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基金项目(FJJKCG18-120)

作者简介:王琴(1979—),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web开发;数据库技术,电子邮箱:252687999@qq.com。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新创业建构主义创新创业教育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探究
高校教师赴东航机务产学研践习之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政府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角色缺失及重塑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