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古人家中去“蹭饭”

2019-12-30 01:41潘玉毅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装帧苏东坡厨师

潘玉毅

人们经常把书比作精神食粮,若从这个角度进行解读,读书也可以理解为吃饭。我们读书的过程就是到别人家里“蹭饭”的过程,譬如读《论语》,就是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家中去“蹭饭”;又如读《上林赋》和《子虚赋》,就是到司马相如的家中去“蹭饭”;再如读《西厢记》,就是到王实甫的家中去“蹭饭”。

想来古人都是好客的,他们不会因为我们的冒昧到访而闭门不纳。书在那里,饭和菜就在那里,你想吃就吃,至于能吃多少,就要看你的本事了。当然,吃饭的形式因人而异。你弄一顿烛光晚餐也好,搞一个露天联欢也罢,都不会影响你的阅读体验。

我们常说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借书而读就好比你去别人家里吃饭,还捎带着另外一个人。庆幸的是,古人都是宽厚的长者,并不会因此而嫌弃你。另外,读书优于吃饭之处在于,每个人胃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并不能一直吃;但读书就不一样了,只要你有时间,只要你有兴趣,你可以一直读,从曙光初露读到月上中天,从春风吹起读到冬雪落下。

每个人的口味都不相同,有人喜欢肉,有人喜欢鱼,有人喜欢蔬菜,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有人喜欢唐诗,有人喜欢宋词,有人喜欢元曲,有人喜歡明清小说,还有些人喜欢外国文学作品。但只要是书,大多都有好的味道。

书的装帧就像菜的颜色和摆盘,一个好的装帧可以增进人的读书欲望。如果你去别人家里吃饭,主人端上的菜卖相一般甚至是残羹冷炙,就算你是大胃王,想必胃口也会大打折扣吧。读书亦然。但是,菜的颜色再好看,盛菜的碗盘再精致,都不及菜的味道来得实惠。换言之,书的内容比装帧形式更加重要。读一本枯燥无味的书会让人昏昏欲睡,读一本妙趣横生的书则会让人兴致盎然。两者可谓天差地别。

想要对书保持浓厚的兴趣,读书的人也要时常换一换口味。李太白家的饭吃厌了,就去苏东坡家里吃一点,苏东坡烧的菜吃厌了,就去郑板桥家里吃。反正他们家的大门永远敞开着,只要你想去就能进去,锅里有菜,坛里有酒,打开来就能吃喝。当然,有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晦涩难懂的作品,就好比菜盘子上扣着一个盖子,需要读者自己去揭开,去理解。偶尔也会遇到些不成熟的作品,就像砧板上放着一堆食材,还未做成成品,需要你自己去蒸煮翻炒,过程虽然繁复了些,但吃起来可能更有味道。

如果你愿意的话,当然可以一直“蹭饭”吃,但是蹭的次数多了,心里难免过意不去或是有些技痒,也想试着做一桌子菜来回馈一下他人,这就是自己创作的过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蹭饭”蹭得久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也会成为“厨师”。

(选自《鄂州日报》)

【赏析】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高尔基说过:“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由此可见,读书和吃饭还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到古人家里“蹭饭”吃,每天的阅读既有营养,又有益于健康,即使成不了“厨师”,也会“腹有诗书气自华”了。

猜你喜欢
装帧苏东坡厨师
你好,厨师
苏东坡《献蚝帖》
苏东坡与佛印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粗心的厨师
文以载史——藏文的雕版印刷与装帧艺术
民国时期儿童读物装帧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