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既是防线又是底线

2019-12-30 01:41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9年47期
关键词:指纹个人信息公民

电信诈骗有哪些套路?智能门锁为何能被轻松打开?手机远程窃听是如何做到的?這些都是人们身边的安全隐患问题,也是网络时代衍生出的安全问题。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人类造福,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伤害”。如何为互联网插上安全的翅膀,如何让互联网真正为了人民,是时代发展的新课题。

素材呈现一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刘婷婷

扫描二维码,进入充满科技感的界面,上传一张面部照片,智能软件解码后就能生成一份号称“看透你一生”的分析报告。现实中,类似这种主打人工智能看相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和APP并不少见。在微信上搜索“AI算命”,仅相关的公众号就有近60个,比如“神算子AI面相”“大数据AI面相”“AI智能算命大师”等。但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AI算命”,不过是披着科技的外衣,背后是一条分工完整的“吸金”生意链。

虽说号称科学算法,但从本质上看,被吹得神乎其神的“AI算命”,不过是一种打着科学幌子来忽悠公众的把戏。对那些不法商家来说,有了“AI算命”这个“聚宝盆”,轻轻松松就能从网上“吸金”无数,而“自愿”上交“智商税”的网民,则充当了不折不扣的受害者。如果任由这种骗术在网络肆虐,受到侵害的不仅是公民的个人财产,更会危及公民个人信息、网络安全环境。

从现行法律来看,对猖獗一时的“AI算命”并非无计可施。首先,算命软件对公民信息的搜集和利用,可能侵犯公民隐私权。或许不法分子会振振有词:提供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信息,是“顾客”自愿的。问题是,这种“自愿”里面,到底有没有被蒙骗的成分呢?退一步来说,就算“顾客”心甘情愿提供了个人信息,也并不等于任由对方“滥用”,出现泄露、传播等情况,有关人员仍难辞其咎。一旦构成了违法侵权,有关人员就应当依据《侵权责任法》,承担停止侵害、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

当然,这还仅是民事责任。根据《网络安全法》,网络运营者、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还将面临行政处罚,包括“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如果这种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达到了法定的“情节严重”入罪门槛,有关人员将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面临的将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甚至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刑事处罚。

平心而论,对于“AI算命”这类新型违法活动,的确不太好监管。除了打着科学的幌子,这种骗术往往还冠以咨询、服务行业的名义,甚至是头戴“科技有限公司”的光环,且用收取咨询费、服务费、报告费的名义来取代算命费用,给监管查处带来了一定难度。但是,这种网络骗术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必须靠“算命”“手相”“骨相”“神算子”等关键词来吸引公众眼球,对于网络平台、执法部门来说,仅靠网络搜索这些关键词,便能发现不少“蛛丝马迹”,顺藤摸瓜进行调查,准确处理,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介入,清理这类打着科学旗号的网络垃圾,维护网络环境的纯净安全。

(选自《中国青年报》)

素材呈现二

技术应该向善不作恶

王庆峰

拍照比个V,竟有泄密风险?2019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中,有专家科普说,在距离单反相机1.5米范围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通过AI软件放大处理,可以完整还原出被摄者指纹信息并制成指纹膜,手机、考勤机、家用指纹锁等都有被破解的风险。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番言论惊呆网友的同时,也遭到不少人的反驳。有人说,在无美颜不自拍的时代,拍照软件可以完美地“磨平”指纹,无需过分担心;也有人说,拍照取指纹要在非常苛刻的条件下进行,所谓“破解”言过其实了;还有人反问,真有心获取指纹的话,从水杯上不是更容易?从实际情况来看,指纹认证不是简单地对比图片,而是需要提取综合特征,进行交叉印证等,因此还真没那么容易破解。但也必须指出,对一些简单的识别系统,从“剪刀手”切入是完全可行的,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它有可能骗过更精妙的识别系统。所以,有关专家表达的这份隐忧,并不是杞人忧天,更不是夸夸其谈,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电子行业曾提出著名的“摩尔定律”,指出技术进步的速度会超越人的想象。现在,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医疗、制药和遗传学等行业都出现了类似的摩尔定律,这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无疑也隐藏着许多风险。最典型的就是前不久引起刷屏的ZAO软件,网友上传一张照片,它就可以生成换脸视频。彼时就有许多学者担忧,一旦该技术被别有用心者用于非法渠道,可能造成大面积个人隐私泄露、资金及其他权益受损的情况。现在,从语音识别到人脸识别,再到变脸软件、指纹获取,AI似乎很快就能“万物皆可识”。人们为此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必须严肃自省:我们认清其中的风险了吗?做好准备了吗?

今天的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技术不是好的、也不是坏的,但也绝对不是中立的,关键看掌握在谁手里。这几乎是个被人说烂的道理,但放眼现实生活,有多少科技公司敢于直面自己的责任?我们之间的许多人特别迷恋“风口”,满口都是大数据、基因工程、共享经济等新概念,然而,有多少人愿意指出,大数据的另一面是隐私攫取,基因工程的外衣下有人编辑婴儿,共享经济的繁荣后是一地鸡毛?与此相对应的是,许多人根本没有改变世界的理想,有的只是“捞一把”的心理,有的只是“赚快钱”的意图。这就需要监管部门端好态度,不只是审慎包容,更要建章立制,对技术之恶提前预判、严防死守。

技术应该向“善”。一张“剪刀手”照片也能引发人们的担忧,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阴暗面,总有人费尽心思去利用技术搞诈骗、钻漏洞。针对类似的非法行为,相关部门首先要联合各大互联网平台,形成对此类信息的联动监管机制。其次,也要督促企业在安全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及时发出相关警示信息,不断修补技术漏洞,而不是为了流量无所不用其极。

(选自《南方日报》)

今天,当人们生活的世界与互联网空间逐渐融为一体时,绷紧风险挑战的那根弦,就是守好美好生活的安全线。让网络安全成为信息时代的基本供给,才能真正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人民幸福。如今,互联网更全面、更直接、更深入地进入寻常百姓家,网络安全既是防线,又是底线。环顾周围,无论是办公还是居家,无论是出行还是餐饮,无论是国家建设还是社会治理,互联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有安全的互联网环境,才能护航安全的生活环境。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生活期待,为此,网络安全更需要做到“万无一失”。

二、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互联网既是一个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又可以增加国家战略资源。国家发展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高,安全防范的要求也就越高。有人说,网络战争成为对国家安全的下一个威胁。互联网是人类共同家园,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不只是一国的需要,更是世界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障网络安全与守护国家安全是统一的。

猜你喜欢
指纹个人信息公民
如何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
论公民美育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像侦探一样提取指纹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基于自适应稀疏变换的指纹图像压缩
十二公民
个人信息保护等6项通信行业标准征求意见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