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2019-12-30 01:43俞静
时代金融 2019年33期
关键词:学徒制会计专业

俞静

摘要:本文以现代学徒制为导向探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路径,通过对会计专业特性及人才需求状况分析,提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而总结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改革中发挥作用指导实践。

关键词:会计专业  学徒制  人才培养路径

《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号)的出台与实施,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拉开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的序幕,使现代学徒制已从白热化的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国家试点的实践探索阶段。现代学徒制在极短的时期内迅速在各大院校中开展实践。同时,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阶段,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对于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本文以现代学徒制为导向,探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路径,更好的指导实践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会计专业特性及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会计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专业性强,内容复杂,涉及面广,一个企业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必须设立财务部门或者招聘独立的会计人员。根据各类企业在招聘市场的实际需求,可以发现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相较于其他专业更大些,就业范围广,但相对分散。通过对智联招聘、BOSS直聘、前程无忧等专业招聘类网站浙江地区2019年1月——6月上半年共计627条会计类岗位就业信息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大部分企业都对所招聘的会计岗位具有资格证书的相关要求,不作证书要求的岗位多为专业相关性要求不高且准入门槛较低,如收银员、收费员和记账员等。

基于以上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会计专业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一个企业不可能接受大量学生进入财务部门实习。而出于对企业财务数据的保密性,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又很难接触到企业的经营数据,使得学校会计专业实习实训难以落到实处。学生进入企业仍然不能得到实际的历练。这必将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薄弱,评价体系不科学

很多高职院校都实行“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但真正能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师严重短缺。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双师型”教师评定的基本标准是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通过注册会计师(或其他国家承认的技能资格证书)考试。但是此类教师依然是缺乏企业实战经验,无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的企业教学活动。

(二)课程衔接不紧密,课程体系不适宜企业需求

学校开设的理论课程是对于专业岗位实践的前期指导,一些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侧重点和針对性,把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简单地放在一起,两者之间没有效衔接,无法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部分课程理论性太强,例如高等数学、统计学概论、市场营销以及企业管理等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很难应用到实际的会计专业岗位中去,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三)校企目标不一致,校企合作不足

校企合作的决定主导权在企业,但学生的企业实习对企业不能产生较大的经济价值。学校又无法实时参与学生的实习过程,无法直接掌握学生的企业实习动态。两者目标价值的根本差异导致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企业积极性不高。企业对校企合作的不重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从根本上积极性不高。

(四)监督与评价制度不完善

在企业实习过程中,考核评价维度一般由学校设置,但是考核权利在企业导师手中。学校指导老师虽然会定期去企业看望学生,但是无法参与到学生在实习企业的实际过程性评价。当学生完成了企业实习后,学校一般只能根据企业导师对学生实习情况的总结性评价给予最终的考核结果。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

(一)联合开发学徒制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

学校和企业应该共同开发学徒制课程体系,即校企合作课程,共同制度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成为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三方面并重的优秀专业人才。首先参照会计行业的准入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其次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最后以专业岗位为导向,确定课程设置。理论学习在学校,实践学习在企业,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来学习和领会相关的各项技能。

(二)深挖潜能优势互补,改革教学模式

深入挖掘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潜能,构建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应该选派专业实训教师前往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已达到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不断改进理论教学方法的目的。同时,合作企业也应该选派在会计岗位中的技术骨干或者管理人员进行学徒制教学,让学生更加快捷地掌握实际工作方式,从前辈那里学到更多的技能与经验。

(三)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探寻校企合作利益的交集

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的是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实际工作岗位分布在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纳税申报、出纳、收银等方面。学校根据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应该着力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建立具有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等功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正式就业前就能接触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工作内容,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高职院校通过有计划分批次地将在校学生投入企业的实际经营中,也解决了合作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有可能出现“用工荒”的问题,能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的育人新模式中来。

(四)创新考核与评价机制,实现“课证”融合

在改革教学方式的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和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力求做到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学徒制下的考核评价体系应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全程参与,建立以过程考核为基础,能力考核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推出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并重的全新评价模式,全面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综上所述,确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对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高技能重实践会计人才匮乏问题,有助于深化校企合作、密切产教融合,激发高职院校的活力问题,实现高职学生与企业需求的“零”对接,从根本上缓解会计专业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问题等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花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2):71-75.

[2]胡汶廷.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探讨[J].财会学习,2018,30:201-202.

[3]蔡雪晴.高职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商业会计,2017,20:128-129.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2018/2019年度职业教育专项研究一般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8ZSZJYB10)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猜你喜欢
学徒制会计专业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现代学徒制在数控加工技术中的运用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基于会计专业群改革实践教学的探讨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