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大自然的奇妙相遇·寻觅兽类

2019-12-30 01:52宋大昭黄巧雯
学生导报·东方少年 2019年23期
关键词:金钱豹山沟足迹

宋大昭 黄巧雯

内容简介

猫盟是一个以科学保护中国野生猫科动物为目的的公益环保组织,这部作品就是两位资深成员深入山野,基于多年对中国12种猫科动物保护调查一手资料与亲身经历创作而成。他们在海拔4800米的雪山蹲守,只为一睹雪豹的身影,他们以脚丈量中国野生动物的自然家底,那些我们只能在影像资料中见到从未谋面的野生动物,豹猫、袍子、狗獾……鲜活而又神秘。人类也是大自然生物链上的一个组成部分,认识自然,我们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最后的丛林王:金钱豹

我这辈子都会记得那一天。

2016年11月15日,我一个人,走进山西和顺县的某条山沟调整红外相机。刚进沟,就在湿漉漉的地上看见了熟悉的豹子足迹,大大的足垫,四个圆乎乎的脚趾,新鲜深刻,一直往沟里延伸。

我心头大动,提了一口气,循着足迹链,放轻脚步一路前追。几条小河,一路缓坡,大概走了两公里,印在湿泥里的足迹也越发新鲜,山路一拐,便进了布满落叶的山沟。深秋的华北森林,大片的栎树叶、小巧的杨树叶,以及沙棘小如指甲盖的圆叶子和松针层层叠叠,颜色焦黄,每迈一步声音都脆得像是踩碎了一公斤的薯片。我竭尽全力地轻手轻脚,减少衣服布料之间的摩擦,一边行走,一边竖起耳朵、睁大双眼,四处扫视。

突然,山坡上传来几声低吼,个中的威慑与警告,让我全身的汗毛都兴奋了起来——是豹,它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我加快了速度,走到山沟的拐弯处,就在我右前方的斜坡上方,离我50米远,一个矫健的身影正灵巧但毫不慌张地爬上山坡,逆光的林子里,它的皮肤和斑纹似乎都变成了明暗不同的黑,但是,它就是豹!

它站在那里看着我,那一刻空气似乎凝固了,似乎具有特别的能量场,像是一个漩涡,席卷了我所有的感官,判断力被遗忘了,烂熟于心的豹的特征也被丢弃了,所有的血都往头上冲,手指头也兴奋得按不下相机的快门,与它对视的三四秒里,我丝毫忘了去在意它大不大,尾巴长不长,是公还是母,只知道,自己的脑子一直在循环一句话:“太美了。”

追豹八年,我对金钱豹并不陌生。走到山里,我本能地就会知道它爱走哪条路,爱在哪个山坡晒太阳。而我们安装的红外相机,也记录过它们的各种姿态——威武雄壮、天真好奇。我脑补过很多次与它相遇的画面,每次上山、夜巡,都会为它留一个心底的期待。但是,当它真的出现在我眼前,那种震撼依然超乎想象。

调整好相机之后,我慢慢走出山沟,在夕阳下,农民的工棚前,等待我的同伴。脑子的“飓风”过去后,心里的感觉开始慢慢沉淀、激荡。

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秦岭,松风动听,林相优美。老猎人告诉我,金钱豹会找石头缝睡觉。林子里它们金黄的皮膚、黑色的斑纹简直美得让人无法移目。那时候,我吃着老猎人打来的山鸡,听得眼里种满了星星。

我想起了我的师傅王卜平。他曾是一位“箭无虚发”的猎人,因为一头死在眼前的狍子,开始投身野生动物的保护。为了与豹的相遇,他曾经在山上住了180天,每天就在山上转悠,一条条兽道地钻,直到后来,豹也认识了他,在他两米之内叼着兔子懒懒地跑开,对他的相机镜头视而不见。没有他,我不会来到这里,不会从一个喜欢“大猫”的键盘党,变成山林中保护大猫的人。

更多的时候,我想到的还是豹。

约在五十万年前,还是剑齿虎统治陆地的时代,豹这种体型中等、矫健的猫科猛兽就开始出现在非洲大陆。在漫长的进化岁月里,它们伴随着古人类的脚步走出非洲、到达亚洲,它们开始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从刚果幽暗的雨林到中东干旱的荒漠,从海岛直到海拔高达5000米的高原山地,它们出现在所有能捕到猎物的环境里。而它的食谱,从小型的野兔可以一直列举到重达数百斤的非洲大羚羊。

它们是现存猫科动物中分布最广的物种。然而即便它们的进化如此成功,不断减少的栖息地和非法盗猎却使得全球豹的数量在过去30年间几乎减少了90%。在中国,豹已极其罕见,整个华南、华东的豹已经多年未现踪迹;即便如云南、四川这些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地区,豹也只是在某些地区还能找到其影踪。而对于华北豹而言,太行山、秦岭等山脉几乎已变成它们最后的诺亚方舟。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豹也是山河修复的最后希望。因为豹,我上过许多山,有豹的和没豹的,前者,生机灵动,后者,空荡寂寞,天壤之别。它就像是老虎之后最后的丛林王,守护着亿万年来的自然法则。只要它在,食物链便井井有条,山必有水,水必清澈。而它的消失也会慢慢带走干净的水和空气。

猜你喜欢
金钱豹山沟足迹
吃烦恼的金钱豹
党的足迹
骆驼的秘密武器
儿子的“山沟”生存记
足迹
金钱豹身上的彩纹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聂一菁 探访西山沟村
金钱豹使出婚宴“杀手锏” 能否翻身?
中国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