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2019-12-30 01:51杨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3期
关键词:卡马西平

杨琳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8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分化簇3(CD3+)、分化簇4(CD4+)、分化簇8(CD8+)、抗组织相容性抗原-DR(HLA-DR)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41/4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36/4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2/42), 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HLA-DR水平分别为(60.28±3.05)%、(40.05±2.03)%、(23.52±

1.25)%、(12.36±1.46)%, 均优于对照组的(57.26±2.34)%、(37.55±2.06)%、(25.82±1.26)%、(14.52±1.31)%, 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的效果优于卡马西平, 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水平, 值得推广。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难治性癫痫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74

癫痫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神经慢性病变, 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 是因为多种因素导致患者脑部神经元存在高度的同步化, 患者存在发作性脑功能障碍[1]。难治性癫痫存在反复发作的情况, 很难通过药物方式进行病情的控制, 所收获的效果相对较差, 因此, 临床上也称之为顽固性癫痫。难治性癫痫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癫痫病症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 临床在治疗的过程当中, 将血药浓度控制在合理有效的范围之内, 患者病情仍然不能够得以控制, 对患者生活质量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临床有研究认为, 难治性癫痫患者发病率很高, 如果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 则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2]。本文主要比较左乙拉西坦和卡马西平两种药物对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 同时将主要研究情况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难治性癫痫84例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女比例为20∶22;年龄最大58岁, 最小18岁, 平均年龄(35.8±10.4)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女比例为21∶21;年龄最大56岁, 最小20岁, 平均年龄(36.4±

11.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过临床检验和诊断均被确诊为难治性癫痫患者, 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有调查对象的资料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检验和批准。排除标准:对本文所用药物不耐受或过敏患者;癫痫发作次数间隔时间较短的患者;合并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

1. 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左乙拉西坦[商品名:开浦兰;UCB Pharma S.A.(比利时), 国药准字J20160085;规格:

0.5 g×30 s]进行治疗。对患者干预的过程中, 口服给药需要以适量的水吞服, 服用不会受到进食的影响, 成人(≥18岁)和青少年(12~17岁)体重≥50 kg的起始治疗剂量为500 mg/次, 2次/d。根据临床效果及耐受性, 剂量可增加至1500 mg/次, 2次/d。

对照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商品名:得理多;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1022279;规格:200 mg×30 s)进行治疗。在用餐时、用餐后或两餐之间用少量液体送服。尽可能单药治疗用药, 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 缓慢增加至获得最佳疗效。当发作被控制后, 可以缓慢减至最低有效剂量。测定血药浓度可帮助确定合适的剂量。成人初始剂量100~200 mg/次, 1~2次/d, 逐渐增加剂量直至最佳疗效(通常为400 mg/次, 2~3次/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CD3+、CD4+、CD8+、HLA-DR水平。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过干预以后, 如果患者临床体征完全缓解, 患者癫痫次数减少>70%;有效:经过干预以后, 如果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减少在30%~70%, 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无效:如果经过干预以后, 患者的相关效果没有达到上述标准[2]。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不良反应包括嗜睡、食欲不振、情绪异常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发生嗜睡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2/42);对照组发生嗜睡3例, 食欲不振2例, 情绪异常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8/4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HLA-DR水平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HLA-DR水平分别为(60.28±3.05)%、(40.05±2.03)%、(23.52±1.25)%、(12.36±1.46)%, 对照组分别为(57.26±2.34)%、(37.55±

2.06)%、(25.82±1.26)%、(14.52±1.31)%;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HLA-DR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癫痫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病症, 大部分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通过药物治疗方案对临床症状加以缓解, 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临床有一些癫痫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以后, 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和控制, 患者会存在一定的暴力倾向, 增加临床治疗的难度, 这种病症称之为难治性癫痫[3-5]。难治性癫痫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 临床具有较大的控制难度, 现如今一般采用卡马西平、托吡酯等相关的药物进行控制, 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而且治疗过程中相关不良反应也较多。左乙拉西坦是一种吡咯烷酮衍生物, 其化学结构与现有的抗癫痫药物无相关性。左乙拉西坦抗癫痫作用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在多种癫痫动物模型中评估了左乙拉西坦的抗癫痫作用[6-8]。左乙拉西坦对电流或多种致惊剂最大刺激诱导的单纯癫痫发作无抑制作用, 并在亚最大刺激和阈值试验中仅显示微弱活性。但对毛果芸香碱和红藻氨酸诱导的局灶性发作继发的全身性发作观察到保护作用, 这两种化学致惊厥剂能模仿一些人伴有继发性全身发作的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特性。左乙拉西坦对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的点燃过程和点燃状态均具有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 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左乙拉西坦进行治疗的效果优于卡马西平, 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水平,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龚丽娟. 分析比较左乙拉西坦与卡马西平分别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中国医学工程, 2018, 26(7):46-48.

[2] 高玉娟, 潘鹏克, 韦瑞含, 等. 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对难治性癫痫患儿的免疫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9):73-77.

[3] 江天丽, 马烈, 徐常清.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儿的症状改善效果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2):

23-24.

[4] 关宇光, 周健, 栾国明. 颞叶癫痫术后单药应用卡马西平与奥卡西平的临床对比研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14):16-18.

[5] 高伟, 宋雪利. 奥卡西平对伴有精神障碍的颞叶癫痫的疗效观察. 亚太传统医药, 2010, 6(8):98-99.

[6] 翟琼香, 丁健, 戴啟麟, 等.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小儿癫痫的自身对照研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 36(6):352-354.

[7] 刘昆明. 左乙拉西坦单药或添加治疗癫痫的临床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2016, 11(28):176-177.

[8] 刘伟, 蔡兴秋. 左乙拉西坦单药或添加治疗癫痫的临床观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2, 25(3):227-229.

[收稿日期:2019-06-06]

猜你喜欢
卡马西平
巴氯芬在三叉神经痛中的疗效及对CGRP、SP水平的影响
卡马西平用久了,别忘检查血常规
电化学/过硫酸盐耦合体系降解水中有机药物卡马西平
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临床分析
卡马西平治疗小儿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分析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分析
眩晕型癫痫的50例临床治疗体会
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继发癫痫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