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2019-12-30 01:53陆宾
成才之路 2019年34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陆宾

摘 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复杂性和普遍性,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文章分析民勤县中小学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从注重加强家庭教育满足留守儿童心理需求、强化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建设引导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对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进行探讨,其目的在于進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民勤县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4-0015-02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如自卑、性格孤僻、行为怪异、敏感多疑、暴躁不安、逆反心理严重、沉迷网络世界等。本文对甘肃省民勤县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便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民勤县中小学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不足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家长在此阶段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呵护和关心,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满足孩子正当的心理需求,使得孩子具备完美的人格,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自信、自主和自强的品格。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长时间难以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家长的示范难以学习,自然难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也难以掌握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方法。而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教育价值无法发挥出来,自然使得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一些父母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往往简单粗暴,不重视循循善诱,而且奖励的方式一般都是物质奖励,不重视精神激励,忽视情感教育,使得孩子情感认知不足,缺少安全感,性格孤僻冷漠,自私冲动,经常出现焦虑心理。

2.学校教育不足

有些农村中小学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具有同质化的特征,在实际教育管理中经常忽略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一些农村学校教育观念落后,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学科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对于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不良行为以及心理问题不太重视。部分农村学校没有建立心理辅导室,也没有专业的心理教师,无法有效地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疏导。若留守儿童在学校犯错误,教师的教育方式通常是批评,语气不够和蔼,态度不够耐心,缺少人文关怀。有的教师为了避免所谓管理风险,当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经常打电话给其家长,放弃自己的教育职责。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难以进行有效的教育指导,这往往使得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越发严重。

二、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具有复杂性和普遍性,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要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就要重视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高监护人的素质,其次要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教学水平,重视家校合作,引导留守儿童增强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鼓励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

1.注重加强家庭教育,满足留守儿童心理需求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父母的价值不可忽视,中小学阶段是留守儿童思想和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时期,在此阶段家长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合理的指导,避免留守儿童出现不良认知和错误行为。外出打工的家长难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但是有义务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问题。

当前,很多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选择外出务工赚钱,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等人抚养。这些父母认为留守儿童有人陪伴即可,无须父母陪伴在身边,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起主要作用,其对孩子的情感及认知等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不过一些父母往往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因此,父母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情感需求,并正确地进行引导。父母要经常向子女表达自己的爱,使用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互动,沟通次数不能过少,通话时间要掌控在子女接受范围之内,内容不能局限于吃穿和学习,要注重其他方面的沟通,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帮助孩子一起克服困难。父母要尽量选择距离孩子近的地方务工,便于经常回家照看子女,发现子女心理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父母也要为子女做好榜样,引导子女时刻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明确自身奋斗目标,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家长要经常引导孩子学习社会上一些良好的行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促进孩子健康发展,避免其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2.强化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建设,引导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学校就要担负起更多的教育和引导职责。要强化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建设,做到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使得留守儿童在学校感受到关心和呵护,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学校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不要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条件成熟的地区和学校要实行寄宿制,让留守儿童有一个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在寄宿生活中,教师要经常和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和交流,注重正确引导,最大限度减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要积极引导其他同学帮助留守儿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鼓励留守儿童和其他同学建立有效的联系,帮助留守儿童收获更多的友谊,避免留守儿童产生自卑心理,减少留守儿童的内心孤寂感。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当留守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和留守儿童进行沟通,掌握其心理变化规律,给予适合留守儿童的心理指导,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避免其心理上出现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引导,使得留守儿童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定期和家长或监护人进行沟通,及时将留守儿童在校表现以及学习情况等讲述给留守儿童父母听,使得其可以掌握孩子的情况,通过家校合作对学生进行教育,共同采取对策解决问题。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留守儿童走进学校图书馆以及阅览室学习,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活动机会,让留守儿童在更广阔的天地成长。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民勤县中小学有很多留守儿童,因为长期无法和父母一起生活,难以得到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心理上有时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家长要重视自身的教育作用,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认知,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注重合理引导,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要懂得倾听孩子心声,帮助其克服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学校也要发挥自身的价值,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保持密切的沟通,积极进行引导,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呵护,避免留守儿童产生自卑心理,从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任金杰,黄丽颖.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07).

[2]王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01).

[3]羊林,杨万春.崇州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6).

[4]黄杰,朱丹,温子凤.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03).

[5]李晓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J].基础教育研究,2019(01).

[6]杜柏玲,陈维举.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实证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06).

[7]梁芹生.农村留守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8(01).

[8]张孝义.社会干预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留守儿童之家”社会干预实验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