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堂活动设计探研

2019-12-30 01:53吴开烈
成才之路 2019年34期
关键词:信息意识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吴开烈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渗透到课前导入、课中授课和课后评价多个环节之中,教师应将核心素养培育意识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留出更多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空间,唤醒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以多样化的评价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评价,以突显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检验学生是否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核心素养;信息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4-0086-02

核心素养的养成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强调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信息技术的教育任务提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了解到信息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教学创新的有力支撑,让学生充分享受创新课堂带来的优势。在尊重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应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让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提升。为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做到将核心素养培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重视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过程,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体验,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增加实践创新的机会,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点对基于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课堂活动设计进行探讨。

一、优化课程导入环节,带领学生融入课堂

课程导入环节是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程导入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潜能,在设计问题时尽可能具有一些挑战性,以此来唤醒学生的信息运用意识。教师导入语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们的深入思考与探索,让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成就感,感受信息技术学习的快乐。

以Word文档相关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发现许多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讲解知识的状态中。这样虽然能够掌握许多信息技术知识,但是缺乏信息运用的意识,导致在面临一些新问题时无从下手。这其实也反映了这些学生并未真正掌握课堂所学内容,并未真正实现学以致用。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插入图片”的课程导入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稍有难度,只要不超出学生理解能力范围。课程开始之后,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份Word制作的宣传海报,里面有许多精美的艺术字和图片,接着教师让学生们回忆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艺术字,许多学生也能回答出该问题:“菜单选择插入——图片——艺术字”。在学生们回顾之后,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大家都知道如何插入艺术字,有没有同学想过,海报中的图片如何插入呢?”该问题的设计并未超出学生能力范围,只要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技能,调动现有信息知识,就可以类推出插入图片的正确方法。教师以该问题进行课程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信息潜能,唤醒了学生的信息意识。再如,在Word中插入图片内容的练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以春天为主题的海报进行激趣导入,鼓励学生以直观的景色作品进行插入对比,激发学生对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培养审美情趣。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在完成任务后要求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和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评价能力。

可见,信息意识的培养需要贯穿于课堂始终,而信息意识培养要以学生自主实践探索来实现。教师要多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多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信息意识就能得以增强。

二、增加课堂实践机会,增加学生課堂收获

课堂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课堂内容教学。“任务驱动”是指教师以问题推进的方式为学生布置某个主题任务,由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要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运用信息思维与他人交流合作以力求圆满完成教师的任务。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教师创设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情境,为学生布置明确的课堂任务。二是教师明确任务的要求,对学生讲解任务步骤和目的,指导学生完成组内分工。三是为学生剖析任务完成过程中的难点并演示,而后由学生自主探究共同完成任务。四是对每组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肯定优秀的任务成果,同时也为各组学生提出改进建议。

在绘图工具的学习中,教师发现许多学生家里都有邮票,于是教师为学生确定的任务主题为“邮票设计”,该任务目标是要求学生利用绘画程序中的各种软件制作精美的邮票,其中涉及图形着色、剪裁、组合、复制等多项技巧。在每个小组开始任务之前,教师提示学生邮票制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比如,如何体现邮票锯齿形的边框?邮票有哪些构成要素?如何在邮票上添加图片?明确难点之后再要求每组学生按照个人能力与喜好自主分工,完成该任务。

在任务驱动型小组合作中,教师对任务完成的干预很少,仅是发挥出辅助性教学的作用。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调动个人的信息思维和信息运用能力,寻找完成该任务目标的有效途径。同时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也需要树立责任意识和团结意识,其既包括对这个团队任务的责任,也包括在合作中培养起来的团结意识。

三、改进课程评价方式,确保评价客观公正

课程评价同样也需要融入核心素养培育的思想,传统信息技术评价过分侧重于最终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往往以最终的考试结果作为评价学生全年度学习情况的依据。该种评价方式并未关注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发展情况,因而失于偏颇。在全新的评价模式中,教师需要更加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注重学生潜能的激发,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指标。

一是知识与技能。在评价体系中,知识与技能占有重要位置,该指标显示了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以键盘教学为例,本节课要求学生熟悉键盘上26个字母的位置,掌握打字的基本手型。基于此,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评价目标包括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打字速度和准确度、课堂作业完成情况。

二是过程与方法。这也是许多评价方式中容易忽略的环节,但是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班级中有些学生原本信息技术基础就比较好,因而在课堂中即使不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不参与集体讨论活动,也能取得较好的学习结果。此时,教师的评价就应考虑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否主动探索问题,是否积极与他人交流分享等,综合考虑以上诸多因素后给出全面评价。

三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认真听讲,是否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和批评,是否有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等。

基于以上三项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教师才能了解学生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培育情况,评价该学生是否得到全面的成长发展。

综上所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课程基本内容、技能以及信息社会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从而让学生获得信息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为学生适应当下信息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需要对课堂导入、课中授课和课后评价等多个环节进行改革创新,将素质能力培养与知识技能教学相融合,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华荣.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Scratch教学的几点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9(02).

[2]吴雪敏.情境创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案例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8(06).

[3]崔营光.基于创客思维视角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05).

[4]聂凯.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01).

[5]王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浅谈[J].信息化建设,2015(11).

[6]何向阳.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04).

猜你喜欢
信息意识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