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分析与研究

2019-12-30 09:38许萍
知识文库 2019年24期
关键词:资源小学生课程

许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跨学科性质,对于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与课程资源开发价值,围绕整合学科课程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开发隐性资源、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四个层面,探讨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教育部于2017年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具有跨学科实践性的课程,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然而当前课程资源匮乏、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创新提出了迫切需求,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与课程资源开发价值

1.1 课程特点分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其课程设置应充分立足于学生现实生活与学习发展需求,注重从生活化场景中选取活动主题,以现有课程资源作为支撑、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内容主题、学习方式的整合处理,确保活动过程的开放性、过程取向性,深化学生的活动体验,使学生以主体身份介入到课程资源开发层面,进而在探究、思考、体验、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跨学科素养、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1.2 课程资源开发价值

首先,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够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通過选取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个性化场景起到激趣作用,引导其运用多种信息收集手段、配合小组合作模式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其次,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助于引导学生回归个体生活,立足于整体社会生活视角捕捉现实素材,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问题、把握生活现象规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实践能力。最后,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密切结合不同学段小学生思维特征与实际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化理论知识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关联度,引导学生立足于宏观视角深化对个体能力的认知,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全面发展,从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实施策略探讨

2.1 实行学科课程资源整合,搭建教学延伸平台

要想有效提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效,教师需针对教育专业学生给予正确的方向指导,以小学现有学科作为直接资源实行系统整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搭建便捷平台。在此教师应以该课程的跨学科性质作为切入点,通过整合小学数学、语文、英语、科学、体育等基本课程资源,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与教学培养目标完成活动主题的选取与设计,实现学科课程资源价值的最大限度发挥。例如选取数学学科中的测量花坛面积、语文学科中的调查树木种类、科学学科中的观察方法等学科内容作为素材,经由素材整理后开发出以“校园绿化”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数学圆形面积计算、语文写作技巧与科学观察方法等技巧,完成主题活动的预设目标。

在寻求到课程资源开发方向的基础上,需针对课程具体内容进行细化分解,选取多种活动类型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丰富,为课程资源开发及应用的实效性打下良好基础。由于小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需通过针对课堂操作模式进行详细设计,综合选取调查分析类、操作体验类、思维训练类、文化体验类、实践拓展类等不同活动类型实现课程资源的横向开发,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实践活动的思维模式与解决方法,更好地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班级垃圾小调查活动为例,应采用调查分析形式开展该活动,可引导学生围绕提出问题、调查方案设计、信息收集、整合分析、交流探讨、评价反思六个环节展开,依照上述步骤完成活动任务,进而形成标准化操作路径,为后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明确指导,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2.2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宽资源开发广度

在当前“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应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路径的创新,选取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平台、微课、慕课等新型教学手段作为资源开发路径,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拓宽教学资源获取渠道。

以垃圾回收再利用为例,该课程的设计目标为指导小学生树立垃圾分类意识,掌握垃圾回收利用常识,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此可选取微课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运用互联网资源搜集垃圾分类纪录片作为课前导入材料,在课前选取废旧报纸作为制作材料,将利用报纸制作装垃圾纸盒的整体操作演示过程与讲解要点制成微课视频,在课上进行循环播放,以此节约重复讲解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鼓励小学生充分运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资料的收集与检索,指导小学生从现阶段知识储备中选取感兴趣内容作为活动主题,将网络资源作为素材库完成资料的查询下载,与其他同学借助通讯软件完成小组线下沟通合作。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完成教学情景的创设,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索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到情景讨论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实践能力。

2.3 加大隐性资源开发力度,运用家校合作机制

在拓宽课程资源开发渠道的基础上,应深入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隐性资源。一方面,指导任课教师提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意识与实践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与小学生的互动交流,结合其兴趣喜好进行隐性资源的选取与设计,真正践行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并由学校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供物质支持与精神激励,将教学资源开发纳入到教师考核评价范畴中,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到校给予专业培训指导,引导任课教师提高对隐性课程资源的识别与开发能力。

另一方面,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还可选取家校合作机制作为辅助载体,将校风校纪、校园文化、班级学风等作为学校层面上的隐性资源,结合校园文化活动、班会活动的举办契机发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联动作用,更好地丰富课程活动内容、形式与主题,实现对小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激活;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家长会、家访、微信群作为学校教育延伸的载体,邀请不同行业家长到校开展讲座活动,有效拓宽小学生的思维视野与认知面,借助家长的榜样力量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理想信念、实践能力培养起到积极辐射作用,从而更好地提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成效。

2.4 挖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一方面,由于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独有的地方文化特色也为教学领域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财富,对此应注重挖掘区域范围内的特色经济、社会与文化资源,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美丽乡村建设等作为潜在课程资源,将其确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背景或主题,更好地实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创新。例如选取当地水稻种植基地作为活动地点,引导小学生亲身体验水稻种植的全过程,感受农业生产的艰辛与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作用,并撰写心得体会;同时在活动结束后为每一名学生分发一些水稻种子,引导其自主完成水稻培养盒子的制作,将所学水稻种植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既有助于巩固其理性认知,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还可选取社区服务作为课程资源,带领小学生开展“清理社区小广告”、“社区垃圾分类”、“敬老演出”等实践活动,借助社区资源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乐于奉献与服务社会精神,在培养其综合实践能力的同时还有助于渗透思想品德与情感教育目标,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与运用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3 结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具有重要作用,高校教育专业教师务必要密切结合新课程改革下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学生深化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并依托学科课程、信息技术、隐性资源、区域文化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目标。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资源小学生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是小学生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