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9-12-30 09:43严书翰
前线 2019年12期

严书翰

[摘要] 在新中国70年发展过程中开拓并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坚持道路自信,要用正确的历史观,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深入阐述其世界历史意义。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世界历史意义;  底线思维

[中图分类号] D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9)12-0016-0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各方面的胜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用正确的历史观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和形成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对于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克服各种风险挑战,是极其重要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指导下,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展了深入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方位成就和深层次变革的基础上,对深化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独创性贡献,其最主要的亮点有三: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目标。二是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写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语体系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与共产主义社会是同义语,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丰富和发展。三是掲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论述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幾乎每一条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密切联系。

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中国道路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就没有必要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联在一起。这是不对的。任何一条道路的开辟和形成,必然是有历史联系的,它是多种因素包括历史因素起作用的结果,决不是一座从天而降的“飞来峰”。概括地讲,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成功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道路,也就谈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和形成。把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后若干阶段有机结合起来并加以考察和研究,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错误,我们不仅达不到目标,甚至可能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今后前进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做到“三个坚持”“ 一个贯彻”和“两个不断”。“三个坚持”之一,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开辟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要有这样的理论自觉和道路自信。

用正确的历史观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和形成看,它可以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或称两个时期)。为什么总有人用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来相互否定?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是认识问题。有的人由于不能辩证地认识这两个历史阶段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的差别而产生了困惑或糊涂认识,这可以通过学习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这方面的重要论述,达成统一的认识。二是历史虚无主义作祟。多年来,国内外一些人大搞历史虚无主义,他们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等旗号,对中华民族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等极尽攻击、歪曲之能事,他们“乱史”的目的在于“改道”。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句话可以用来揭露那些搞历史虚无主义者的真正面目。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必须用正确的历史观,要坚持做到这三条:一是“两个如果没有”,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实行并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形成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二是“两者不可割裂”,虽然这两个历史阶段在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正确主张,当时没有真正落实,改革开放后得到了真正贯彻,将来还要继续坚持和发展。三是“两个不能否定”,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阶段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阶段,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阶段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后一个时期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

用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党员干部,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的现状决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用历史尤其是社会主义发展史来教育党员干部。这里要特别提到两个“1·5讲话”:第一个“1·5讲话”是指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在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的6个时间段中加以考察,这对于党员干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从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具有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第二个“1·5讲话”是指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他贯通历史与现实,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可以使党员领导干部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逻辑,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