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活动中不同主题与共同经验探析

2019-12-30 09:38俞晓燕
成才之路 2019年36期
关键词:主题活动主题经验

俞晓燕

摘 要:在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活动中,无论是教师预设还是幼儿生成,主题都必须考虑幼儿的兴趣、原有的经验和需要。在主题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借助主题开展来教育幼儿,使幼儿逐步形成一些在个体生长过程中必须接受的、最需要的或最缺乏的基本经验和能力。文章对幼儿园主题活动中不同主题与共同经验进行探析。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活动;主题;经验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6-0075-02

主题活动的开展就是在幼儿已有的个别经验基础上,通过环境材料创设、幼儿主体活动、师幼互动和资源共享等获得此年龄段幼儿更多的相关经验。如果说关键经验是每个主题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与核心,那么共同经验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催化剂和推进器。教师如果能够找到不同主题并存时幼儿所应具有的共同的个别经验,就可以帮助幼儿共同感知、获得这一共同经验,提升和拓展这一共同经验,从而使幼儿能在主题活动的延续中使用这一共同经验,真正在态度、情感、能力、经验上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探讨如何在幼儿园多主题活动中挖掘幼儿的共同经验。

一、幼儿园主题活动中不同主题与共同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特点和每个阶段幼儿应具备的基本经验为核心,将幼儿的学习生活置于一个具有更广泛、更有价值和意义的生活背景中,将幼儿当作一个小的社会人,使之进入到一个更加五彩缤纷的大社会中。主题的来源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幼儿。如果主题的来源与内容是来自幼儿的直接兴趣、爱好,是来自幼儿个体活动的需要、集体乃至小组间的热點,那么由于幼儿的兴趣、爱好、特点、习惯各不相同,在幼儿园中,他们喜欢和选择的话题内容一定也略有差异。所以,在幼儿园中,教师往往会面临在相同的时间段(或虽有一些略微的前后顺序,但基本在同一时间段)中,班级中会有不同主题或多个主题同时存在的现象。幼儿们会根据自己的能力、感兴趣的程度以及朋友群来选择各自的活动内容。例如,当“哪里有水”“幼儿园附近”“美丽的昆山景观”“我家最美的地方”等小主题并存的时候,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并设置一些相应的情景或问题,让幼儿纷纷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活动中去获得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能力以外,是否还可以捕捉各主题中一些共性的“点”,以这一个“点”走进不同的主题,让幼儿在同一时间、同一平台共同交流、分享和发展呢?在深入分析以上主题时,观察幼儿的活动,倾听幼儿的交流,发现幼儿的问题以后,笔者发现:个别经验是每个主题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与核心。因为除了兴趣和需要以外,每个主题在进行中还都包含幼儿已有的个别经验。因此,教师应找到不同主题并存时幼儿具有的共同的个别经验,使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发展共同经验,获得更好的活动效果。

二、多主题幼儿活动中寻找幼儿共同经验的方法

怎样才能找到多主题并存时的共同经验呢?关键就是要抓住每个主题经验中的共同点。如“我家最美的地方”和“哪里有水”都突现了一个“找”字;“幼儿园附近”突出了一个“寻”字;“美丽的昆山景观”突现了一个“看”字。这里的“找”“寻”“看”都指向了一个幼儿共同的经验——“发现”。同时,五六岁幼儿的年龄特性也使其开始对周围世界产生积极的兴趣和求知探索的态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大班幼儿发展的阶段目标包括: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感兴趣,喜欢探究、操作与实验。而“发现”正是探究、操作的基础。那么如何选择一个适当的范围、选择一组适当的话题、选择一种适当的方法帮助幼儿感知和提升这一共同经验呢?教师可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引导幼儿体验“我在发现”“我会发现”“我想发现”。

1.在共同交流中找到共同经验

教师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让幼儿带着自己看到和寻找到的不同信息在集体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小Y说:“我家最美的地方是妈妈的房间,因为照片上的妈妈像公主,爸爸像王子,很漂亮!”小J说:“我找到的地方上面有两个圆圆的东西,像耳朵一样,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小W说:“我找到看不见的水了,就是空气,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的,我把它放在盒子里了,你们看得到它吗?”小M说:“我看到幼儿园旁边有个菜场。”在交流中,幼儿们忽然感悟到其实看到和寻找就是“发现”,“发现”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2.在同一问题中提升共同经验

初次交流中,幼儿对“发现”的经验究竟体会有何不同呢?在集体讨论中,教师问:“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发现吗?”小Q说:“发现就是我以前没看到的东西,现在我看到了。”小X说:“发现就是小蜗牛本来养在一盆水里,小蜗牛不见了,水倒是在的。”小W说:“我发现家里以前没有这个矮凳的,后来看到家里有这个矮凳了,这是妈妈从西藏买来的。”小L说:“国庆节的时候,我发现我家附近有很漂亮的彩灯,过几天我又去看的时候,发现彩灯不见了。” 从幼儿的问答中不难看出,幼儿对“发现”的经验此时还仅仅停留于发现就是看一看、找一找、寻一寻的阶段。

3.在多种方式中拓展共同经验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几组游戏和实验,希望通过几组很平常、很简单的游戏或实验让幼儿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发现”可能还包括更多、更宽泛的内容。教师首先出示三杯水(淡、甜、咸),问:“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发现三杯水中哪杯淡、哪杯甜、哪杯咸?”然后,教师出示两袋食物,询问幼儿:“两袋食物哪袋装得多,哪袋装得少?”(如果仅用目测的话,肯定会在数量上得出与结果相反的答案)。通过两组游戏式的实验,幼儿忽然明白:其实除了用眼睛寻找是一种发现以外,听、闻、尝、摸等都可以是一种“发现”。

除了“发现”是一种共同经验以外,在同一时间多主题并存的活动中幼儿的共同经验还可能有很多,首先教师要善于寻找各个主题间是否有共通点。例如,在大班“我和别人不一样”主题和“四季轮换”主题中,截取获得的共同经验可能是“比较”经验。其次,教师要善于注意到主题活动开展中各阶段的共通点可能会有不同。例如,同样是大班“我自己”和“春夏秋冬”主题,在“我和别人不一样”和“四季轮换”中共同经验可能是“比较”的经验,而在“和影子捉迷藏”和“树与花”主题中共同经验可能就变为“测量”的经验了。再次,教师还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共同经验肯定也是不同的。不同年龄的幼儿发展阶段和行为表现各有不同,低年龄段幼儿的共同经验更多的是“询问”“发现”等,高年龄段幼儿的共同经验更多的是“比较”“测量”和“记录”。

三、结语

总之,在同一时间里多主题并存的条件下,教师要做好一名“管道工”,要善于在幼儿经验的管道中寻找到一条共同经验的管道,以这一条共同管道直接通向幼儿的各项经验、能力和技能;教师要做好一名“理发师”,要善于梳理幼儿的各类活动、各项经验,将幼儿的某些相似经验,相关经验理清分路,分别绑扎,便于幼儿更快地找到共同经验;教师要做好一名“导航员”,将共同经验作为一条主航道,引导幼儿沿着一条顺流、宽阔的航道,驶向更宽广的水域,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林珍.基于核心经验的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以大班演奏活动《愤怒的小鸟》为例[J].教育探究,2018(03).

[2]禹秀萍.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浅谈[J].宁夏教育科研,2017(01).

[3]赵芳.当前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J].红河学院学报,2017(05).

[4]白兴圆.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6).

[5]王乐.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

[6]王成刚.当前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组织的偏差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8(09).

[7]李霞.瑞吉欧方案教学及其对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启示[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06).

[8]赵芳芳,赵辉.主题背景下的区域创设和活动开展——以戏剧活动《新编三打白骨精》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10).

猜你喜欢
主题活动主题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