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角色作用的方法刍探

2019-12-30 09:38赵会玲
成才之路 2019年36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师学生

赵会玲

摘 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成为学生成长的领跑者、学生学习的陪伴者、课堂和谐氛围的营造者,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快乐,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文章对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角色作用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师;学生;角色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36-0095-02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通过与教师的紧密结合,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二者共同努力,才能促进良好学习效果的达成。本文主要以部编版教材为主,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作用。

一、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生的爱好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小学阶段,学生更喜欢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就可以从这方面入手,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进行教学引导。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趣味性的多媒体动画,引发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再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引导和巩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严格要求自身,并且要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困难进行积极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的朋友,是不断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引路人。

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想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就必须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学习主人的身份。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导学习过程,主动参与训练,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中的“观察物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并收集相关学习材料,然后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实际观察,并描述看到的具体形状。学生在主动预习、学习思考的过程中,能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引入生活实践,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生活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将生活中与数学教学有联系的元素、事例融入到数学课堂中,让原本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点具体化、趣味化。这能够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理解和认识问题,是一种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学习方法。在对生活素材的选取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熟悉的并且经常接触到的事物为主。这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能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例如,在教学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进行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师可在教室中随机布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如文具店,然后让学生扮演顾客进行文具的挑选,并让学生算一算自己选购的文具花了多少钱,从而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这种趣味性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实际生活和周边事物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提升数学课堂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提问,并且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对学生来说,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能由于自身学习层次和认识理解的不同,对不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知识讲解后可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不管学生提出了怎样的质疑,教师都应该保持鼓励的态度,不能因为学生的问题简单而不加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代表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多,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教师的鼓励、支持和引导,可以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并且在以后遇到问题时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养成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提问:“把一块12米长的布,分成每段2.4米长的布料,可以分成几段?”学生从以下方法中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①写竖式计算,把12和2.4同时扩大10倍,商是5;②12÷2.4=(12×5)÷(2.4×5)=60÷12=5;③12÷2.4=(12×10)÷(2.4×10)=120÷24=5;④120分米÷24分米=5;⑤写竖式计算,把12和2.4同时扩大10倍,商是0.5。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学习探究。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首先將错误的答案⑤排除,再进行答案的选择。学生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来确定正确答案的,发现②、③两种方法运用了一样的性质,得出“商不变的性质”。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观察①、④两个答案运用了什么性质。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探究,最后得出: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后进行计算。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发现与质疑,提升了自身的学习能力。

五、合作式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是一种被广泛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作用,让二者在分工与配合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在对合作式学习教学方法的引导上,教师要对合作式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要进行相应的设置。在合作式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按照班级位置进行组合,或者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层次来进行的分组。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教学任务进行布置。任务的布置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符合学生实际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的教学任务。再次,学生的讨论与探究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但是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收获。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学习内容,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答得快、答得准。在比赛过程中,小组成员为了取得胜利,会相互协作,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教师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基于小组合作的趣味性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促进学习的内化,使学生在学习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六、结语

总之,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教师与学生都是学习不可缺少的,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共同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师生合作的数学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爱上学习,善于学习,而且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彩霞.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

[2]张海红.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3]黄浩.转换角色促进数学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7(26).

[4]程惠萍.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J].甘肃教育,2015(09).

[5]李海东.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谈[J].江苏教育,2015(05).

[6]倪永凤.浅议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角色[J].小学教学参考,2011(27).

[7]于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1).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生写话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