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必修课:修养君子之道

2019-12-30 09:43王立志
人力资源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格物道德修养君子

王立志

一家企业的风气,往小了说是企业氛围,往大了说叫企业文化。很多情况下,公司的领导及管理者是什么样的行事作风,其团队及员工就是什么样的作风。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要领导好偌大的一个组织,管理者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关于道德修养的内容更是十分丰富。仅《论语》当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107次,儒家文化的重要主题就是探讨如何成为君子,即“君子之道”。这些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对于管理者提升道德修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加强道德修养

北宋王安石认为,“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这句话广为流传,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个人的修养水平是基础性的,“修其心、治其身”是个人从政的必要准备,因为设计再精妙严密的政治体系,最终也要落实到具体人身上。

何为人才?自古争论不休。曹操无论是在指挥战争方面,还是在管理团队方面,都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但是他却在许多时候被认为是有才无德,被视为大奸之人,因此,他是一位历史上饱受争议的大人物。

人才是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这与中国古代的用人智慧一脉相承。道德修养决定了管理者的基本素质,一个人如果平时不注重道德修养,就很难抵挡住纷杂的诱惑,不良习气容易侵入其思想。当下,经济社会体制不断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新旧观念相互激荡,给人们的道德观念带来了深刻影响,这是一些人道德沦丧的外部原因。但与此同时,有些人主观层面不注重学习,放松了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要求,这是他们出现迷失的重要内因。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我们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宝贵资源,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要“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要“防微杜渐、不弃微末”,“慎权、慎独、慎微、慎友”。

儒家的“君子之道”

相对于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修养有着更深邃的思考。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创立的儒家学说,更是包含着丰富伦理道德思想的精神宝库,提出了诸如“为政以德”“三人行必有我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吾养吾浩然之气”等道德思想主张,聚焦的都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个有道德的人的问题。

“君子”,即道德高尚的人,是儒家思想非常深入人心的一个概念。胡适说:“孔子指出了一种理想的模范,作为个人及社会的标准,使人‘拟之而后言,仪之而后动。他所说的君子,便是人生品行的标准。”辜鸿铭更是认为,孔子全部的哲学体系和道德教诲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君子之道”。细细品读这种“君子之道”,可为当下管理者提高道德修养带来诸多启示。

何为君子?孔子有很多阐释,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大致说,孔子眼中的君子标准有10条——仁、义、礼、智、忠信、勇、中庸、和而不同、文质彬彬和自强不息。后世学者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将君子的标准逐渐明确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君子?儒家把进阶之道总结为“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经典篇目《礼记·大学》开篇就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具体说,格物就是多做调查研究,在读书和实践中求知,而后发现规律,明辨道理;致知就是探究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和规律,而不是“人云亦云”;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发自于内心,不矫饰不做作;正心就是动机纯正,除去各种不良情绪和邪念,不为诱惑所动,“心正不怕影子歪”;修身就是提高修养,端正自身品德;齐家就是管好自己的家庭和家人,在这个基础上再教化他人;治国就是治理国家;平天下就是让天下太平,进而实现“大同”。

成为君子的这八个“台阶”,当今社会广为人知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更具基础性意义。用现在的话说,这四個“台阶”强调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把握,掌握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君子人格养成的前提和根本,也是一个人人生、事业成功的扎实基础。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在一次讲座中曾深有感触地谈到“格物”“致知”的重要性。他回忆说,自己去美国读书时,起先以为只要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一做研究发现根本行不通,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需要毫无帮助。丁肇中深有感触地告诫现场学子:不管研究科学还是研究人文,或者在个人行动上,都要保留怀疑求真的态度和靠实践发现事物真相的方法,大家要重新体会几千年前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对“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历史上很多有才能的人,因为没有相应德行,没有作出相应贡献,有些反而成了“罪人”。宋朝大奸臣秦桧,在刚入仕途的时候,血气方刚,敢说敢做。当时金兵围困京师汴京,秦桧就谏言“召百官详细讨论、加强守备、将金使安置城外、最多割燕山一路之地”。可靖康之变后,秦桧从抗金义士变成了一个乞和派代表人物,为了帮着金兵割地求和,他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成为千古罪人。这样一位令人唾弃的奸臣,却对书法深有研究,还留下了《偈语帖》《深心帖》等作品传世。

有才无德的人,“格物”“致知”可能做得不错,灵光乍现时也能创造有价值的东西,但人的一生是一场长跑,大方向把握不准,路途长了必然会跑偏。“诚意”“正心”这样的基础性功课做不好,人生就难以经受住大考验。

修炼“君子”秘籍

《论语》提到,“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从这个角度看,儒家眼中的君子,与当今主管理者的角色颇为相似。

在古代,君子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可以理解为古代君子的初心和使命。儒家要求君子“内省”,经常反省自己的意识和行为,辨察剖析其中的善恶是非。作为管理者,你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着自己,也代表你背后的企业形象,加强道德修炼,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正己。孔子说,“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些话都在强调,对管理者而言,能力水平很重要,但第一位的要求是“正”,要有公心、讲公道,不然难以服众,正所谓“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只有时时刻刻有“正己”的觉悟,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养成浩然之气,才能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纵私欲,办事情、做决策时时处处出于公心,“为天下民,谋天下利”。

二是内省。有哲人说,如果人生能有“如果”,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都会成为伟人,这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孔子强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强调,“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省自己的不理智之思、不練达之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刻的收获,如果疏忽怠惰,就很可能放过本该及时发现的缺点。“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管理者要习惯发现自身的不足,反思差距,不断完善、不断进步,让所作所为经得起下属的监督。

三是恕道。简单地说,恕道就是宽容,推己及人。内省是面向自己的,恕道则面向他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强调说话做事要设身处地考虑对方感受、他人利益,这是正确处理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不二法门。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事业发展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难题,处在不同位置、担负不同职责的人往往会有不同认识,这时候就要多讲“恕道”,善于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要知道,如果能多一些换位思考,可能许多矛盾就不会存在。

四是笃行。《中庸》中谈到为学的几个阶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行之”是要学有所得,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不把长跑当短跑跑”是联想的发展理念,2004 年,当中国电子信息百强最新排名出笼,京东、TCL、华为等超越联想控股,柳传志一笑付之、不为所动。他顽强地坚守着他的“爬坡理论”,并把通向技术巅峰的道路比喻成攀登珠穆朗玛峰,华为爬的是北坡,联想爬的是南坡,南坡比较安全、平缓,北坡艰险陡直,华为成功了,联想也会成功。

五是用心。长久持续地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是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事业发展的前提,也是提高效率走向成功的前提。管理者要有信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管理者不用心,不仅会降低管理效率,而且会直接伤及整体活力;“用心”是一种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把公事当作私事做的工作态度,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执著状态。“用心做事”是一种动力,使人不管面对多大的困难,都会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用心做事”是一种感染力,闪亮于言,展现于行,会影响和带动周边人更热切地投身于工作之中。

我们总以为管理最重要的事情是通过制度、工具来让员工为我所用,其实管理的真谛是,管理者要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变成导体,直达员工的思维体系,这种思维体系最终会引导着他们的行动,形成正能量的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格物道德修养君子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从道德“格物”到政治“格物”——荀子“义”论的新进展
王申勇:“格物”的精神与“动情”的演绎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君子无所争
有君子之道四焉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