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思平博士 肩负使命 弘扬文化

2019-12-30 09:49邱慧心郭锦芳
杰出人物 2020年1期
关键词:孔夫子儒学澳门

邱慧心 郭锦芳

【人物简介】

邓思平博士,出生於澳门,中山大学哲学博士,澳门人文科学学会名誉会长(创会会长),澳门政府文化局原高级顾问,澳门中国哲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澳门研究室主任,清华大学原道德与宗教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美国洛杉矶中国国学会会长,美国国际中国哲学会理事,曾编著《孔子语录》《孔夫子三字经》,撰写《儒学新论》等多种儒学专著,至今编撰20餘种图书,並主持了多届澳门中学生《我读孔子》徵文比赛。

“我中华,五千年,延续今,文为先。”(取自《孔夫子三字经》)。中国历史从首次使用文字,並成为信史的商朝算起约有3500年,再加上非文字记载的神话和传说时代,约有五千年左右。而儒学在这五千年的历史中佔据着重要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当我们谈论儒学时,不能不提的就是其创始人孔子。翻开教科书,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重在修身。历经几千年的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中依然适用,而且伴随文化交流的全球化以及中华民族的崛起,国外也开始掀起一股学习孔子思想的热潮。作为儒学文化研究者的邓思平博士致力於推广孔子思想,其编著的《孔子语录》《孔夫子三字经》等著作对人们了解孔子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

用努力填补缺失的时间

邓思平博士出生於澳门,在这里他度过了孩提时光,後来由於父母工作调动,他跟随父母来到北京,就读於人民大学附中六七级高中。常言道:“时代的变革往往影响一个人的生命走向”,文化大革命导致的高考中断让他从準高考生转变为煤矿工人,而这一当就是十年。由於需要天天下井採矿,疲惫的工作让他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損伤,但这都不是他最在乎的,知识的缺失才是他痛苦的来源。

幸运的是历史转折总在一瞬间,因文化大革命冲击而中断的高考制度在十年後得以恢复,这一举措让无数心怀梦想的年轻人重燃希望。作为恢复高考後的第一届考生,邓思平博士顺利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原本想选数理化专业的他无奈这十年间落後太多,怀着遗憾他最终选择了历史学科,从此与历史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深知这十年间落後太多的邓思平博士,在大学期间不断鞭策自己要“亡羊补牢”,同时父亲曾对他说的一句话:“你们已经少活了十年。” 也成为了他激励自己的话语。在大学期间,他时常利用课餘时间拜读经典历史书籍,如《诸子百家》《孔子》《四书五经》以及《老子》等,当时专业书籍缺失严重,为了找到自己想看的书,他曾跑遍北京大大小小的书店。

有一天,当他来到一间书店询问老闆有没有《易经》的时候,老闆的答非所问让他非常失望,连书店老闆对传统书目都不甚了解,何况他人呢?这时候一颗小小的种子开始在他心中种下,那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找不到《易经》的他因缘巧合下得知自己同班同学的父亲是研究《易经》的大师,为此他特意去拜访这位大师,捧着大师自己拥有的最後一本《易经》,他满心欢喜地回家手抄笔录,这四年的大学时间就被他这样满满当当地利用起来。

如无意外的话,他毕业後将会留在当地工作,但从小把他养大的爷爷奶奶仍在澳门,为了方便照顾他们,他最终选择回到澳门,在一所中学当文学老师。彼时澳门距离回归的时刻越来越近,澳门政府亦有意输送中国学生到葡萄牙深造,为了能够学习多元化的知识,邓思平博士报了名,最後被成功选上。在葡萄牙的学习中他取得了全班各科最高分数的优秀成绩,並在学成归来後进入了澳门文化部门工作,决心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方面的幹将。其围绕上述主题所著的,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的《澳门世界遗产》等书籍多次脱销。

多种方式助力文化传播

受葡萄牙统治长达四百多年的澳门,作为东西方经济交流中心,深受西方宗教及文化的影响,直至今天,这种影响仍存在於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初,邓思平博士在澳门文化部门工作,工作性质让他深深感受到当时澳门在中华传统文化上的缺失。随着澳门回归祖国,在这片土地上弘扬並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更成了炎黄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主修历史科目的邓思平博士,将宣扬传统文化看成自己的头等大事,遂通过多种方式,与一帮志同道合决心回馈社会奉献社会的人士共同创立了澳门人文科学学会。

澳门人文科学学会自创立以来,在弘扬並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上起着积极作用。那个年代澳门的学生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另外政府在制定教育方针上的自行掌握,亦令大部分人对本国风俗民情的了解少之又少。基於这样的情况,邓思平博士及同仁们开始大力开展各类文化普及活动,首先是出版袖珍版的《孔子语录》,除了在本地书店出售外亦免费赠送给各校学生。

其次是在发行《孔子语录》的基础上举办了《我读孔子》徵文比赛。邓思平博士为我们介绍道:“《我读孔子》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们利用暑假阅读《论语》或《孔子语录》,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所读所感写成文章,在每年九月初时上交作品,由学会成员进行评改,最终选出优秀作品。”《我读孔子》活动自推出以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及广大青少年的欢迎,每年上交作品有数百份之多,而参加评改的成员们本身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只能利用晚上或假日期间进行评改工作,但他们无怨无悔,只为着这一份使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这个活动在澳门获得了极大成功,从举办以来参与人数已经多达两万人,邓思平博士认为,这个活动不仅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让他们能深入体会孔子思想,从中得到知识与养分。

此外,为方便各大青少年学习参考,同时更有力宣传《我读孔子》徵文活动,学会将获奖作品编辑成书,在各个儒学交流学习中派赠给与会学者,获得了他们的一致好评。邓思平博士表示,无论是举办活动还是出版书籍,都是实实在在影响着青少年的,这类传播,有利於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水平,扩大其知识面。虽然这些改变一时半会体现不出来,但当某一天他们需要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已经融入在自己的思想当中。这也是他们一直坚持将活动举办下去的原因。

继续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如今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推广孔子思想上的邓思平博士,说自己的人生格言是来自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在他看来,万事万物皆有两面性,而孔子思想在维护中国社会的稳定以及进步中还是起着比较正面的作用。

就拿“仁者爱人”这句话来说,要解释这句话首先要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已於立,而立人;己欲達,而达人”这两句话入手。前一句讲的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邓思平博士解释到,如果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那肯定不是好事情,换句话讲,不要做有损别人的事。後一句讲的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要先满足别人,换言之,做人首先要帮助别人。将两句话结合一起就是要做能帮助别人的事,而不要做损害别人的事,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修养。邓思平博士认为这两句话是打开孔子思想的钥匙,人与人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从中达到和谐的关係,从这个关係中慢慢走向“仁者爱人”的方向,那麽这个社会便会达到和谐。

近年来,邓思平博士主要的工作是在研究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孔夫子三字经》一书,用简练的三字经形式将孔子分别在教育、道德、政治及哲学四方面的思想内容表现出来。今年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70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表示,习近平主席曾强调要传承和弘扬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孔夫子三字经》一书凭着朗朗上口的节奏在中小学生中得到大范围传播。现在,澳门人文科学学会以《孔夫子三字经》为模板,面向中小学生举办了首届中华经典朗诵及书法比赛,借此将孔子思想普及到澳门中小学校,《孔夫子三字经》(中·英及字帖)书已通过国际儒学联合会在世界范围发行。

当谈及自己理想的时候,邓思平博士表示今後仍会继续坚持传播孔子思想,看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抱积极态度,包括很多学校的老师也不计报酬地帮忙推广,他及学会同仁们就深受感动,他相信按照这个趋势,在不久的将来,孔子思想将发扬光大。

从十年矿工生活到研究孔子思想的学者,我们可以看到邓思平博士对知识的渴求,对学术的尊重,对文化传播的坚持,他的行为让大家看到了,只要踏实认真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便会收获一份满足。

猜你喜欢
孔夫子儒学澳门
孔夫子的《防疫三字经》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儒学交流在路上
圈里事儿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将愚人教成君子的孔夫子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现代儒学的宪政向度
发生在澳门的几场微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