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负好时光

2019-12-31 06:38
北广人物 2019年50期
关键词:院墙好人公主

题图/毕明

本期沙龙主题:好人好报。

知乎上36 个神问答、被沙龙兄弟姐妹们戏称为“36 计”的第31 计。

第31 个神问答:

问:如果好人没好报,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好人?

答: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哈维尔)。

这期主题有点茶壶煮饺子,饺子馅还蛮丰富。相关牵连,有“什么是好人”的界定问题,有“坚持与热爱”的区别问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好报”问题,还有什么是“对与错”的问题……自带这么多的“坑”的复杂题面,想一言以蔽之太难。

我只希望孩子们有一天不会问到这个问题,争取在之前就给解答过以上列出的相关问题,这样本题自然就消失了。希望不一定是现实,有问,一定就是亲历或旁观了不解世事,需要助力,需要思考,需要成长。

想了想,这组问答关键的题眼在“标准”。不是“标准”不清晰,而是要了解世间“标准”的多维。

讲个特别另类的老太太的故事。历史上,现任93 岁英女王的婆婆——爱丽丝公主。不用看相关电视剧,就是看新闻短片,也能在盛装华服的王室队伍里,发现一位袍服布衣的修女,突兀又孤独。这老太太就是爱丽丝公主,有传奇的一生,有自己的传记。

1885 年,爱丽丝公主出生在英国温莎城堡,虽然父母都是德国人,却被当作英国公主抚养。公主先天性耳聋,17 岁认识了希腊王子,很快完婚。近20 年,生下四位公主和一位王子(现任女王的丈夫)。希腊出现内乱时,一家人曾逃亡、过难民生活。

这期间,公主又被确诊患有精神分裂症,被遣送到瑞士一所疗养院,在那里她度过了两年半与世隔绝的岁月。骨肉分离,丈夫背叛,爱丽丝公主的命运,雪上加霜。离开疗养院后,公主成了一名孤独的流浪者。

然后,重点来了,爱丽丝公主都做什么了?

涉险藏匿犹太人。为了感激和纪念爱丽丝,以色列的犹太人特授予她“正义之士”的荣誉称号(以色列民族对外籍救命恩人最高的赞扬)。

舍财救助穷人。把自己大量的珠宝首饰换成钱,建造教堂、修道院、福利院等。

直到1967 年,希腊又发政变,儿子儿媳才把她接到英国白金汉宫。两年后,老太太辞世。写给儿子一封信:“亲爱的菲利普,妈妈从来没有离开过你,一定要勇敢的活下去。只要你需要,妈妈随时都会出现,给你我所有的爱。”

这老太太,是好人吗?有好报吗?坚持做一件事了吗?有效果吗?认为是对的吗?最清晰的是,她选择了与“王室标准”截然不同的人生。电视剧里,老太太呈现的帅、萌,没有任何世俗的弯弯儿绕。

有些词,多是旁观者赐予。“好人”“坚持”“好报”,也是此类吧。不自作多情吧,子非鱼。好人、好报之外,更有好时光,莫负。

2019 年,再见。

(朱子)

行你所行无问东西

董岩

打小就听过“好人有好报”这句话,也曾经一直深信不疑。后来又听过很多词,比如“人善被人欺”“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等。于是矛盾了,到底要怎样?

文俊是个太阳一样的男孩子,简单、善良、心软、温和。因性格讨喜,他幸运地被老师偏袒着。可是青春期的孩子,老师越喜欢谁,同学就越挤对谁。多数时候文俊都忍着,同学用墨水画脏了的衣服,他怕妈妈担心,就自己偷偷地清洗。

长大后,文俊仍旧是暖男。大学里有了喜欢的女生,像对待公主一样善待对方。但同学和朋友都感觉俩人的关系很怪。女孩对外总说是文俊整天黏着她,自己也很烦,但还是顺理成章地使唤文俊。很多朋友都劝文俊,留个心眼,这姑娘没有那么喜欢你。文俊只是呵呵一笑。

毕业后,北京的很多大公司抢着留下文俊,但因为女友不喜欢北方,要去广州,文俊便毫不犹豫跟着她来到广州。陌生的城市,刚入职的年轻人,开始没有那么容易。但不论多晚多累,文俊依然准时出现在女孩公司门口、家门。三年后,俩人买了车,也买了房子,文俊准备结婚,女孩却迟迟不肯答应,各种理由。最终,女孩的决定是分手。文俊做了各种努力,试图挽回,却得到对方要跟别人结婚的结果。文俊不甘心,女孩告诉他,自己怀孕了,叫他不要再来骚扰自己。女孩婚礼那天,文俊如梦初醒,卖了房、卖了车回到北京。

跟哥们聚会,文俊第一次喝醉:“什么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只是不想跟我结婚,不想跟我生孩子。我对她够好的了吧?好人哪有好报?”第二天酒醒,文俊发现睡在哥们床上。哥们扔给他一套新衣服:“赶紧饬利落了,找工作、找房子去,也不能总跟我这啊,咱得快马加鞭了。”

后来文俊结婚生子,妻子对他很好,事业也不错,忙碌幸福。他曾经的女友,至今仍旧生活在广州,生了两个女儿,心甘情愿帮助老公做事业,照顾孩子。

“好人有好报”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面对挫折。遇到坎了,难过的时候说出来的,更像句自我安慰与安慰人的话。但这个“好与坏”是相对而言的,好中有坏,坏中有好,“没有绝对的好或者坏的概念,好、坏都在相互转化中。与其用‘好人好报’安慰自己,不如继续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东西。”

好人好事

李雄峰

上小学那会儿,刚开始学写作文,老师告诉我们要写思想健康的内容。那会儿小,还不太理解,老师给做了个最简明的解释:“就写好人好事吧。”

可是,苦恼随之而来——之前做过的一件好事,按照我们当时的文化水平,还真写不出来,充其量也就是在文章的结尾段,写上“今天,我和我的同学们做了一件好事,心里这高兴啊!”现在,倒对当初那么小的年纪做过的那件好事,记忆犹新。

一次集体活动结束后,我和几个同学坐地铁回家,在南礼士路站刚一下车,就见一位老太太走路摇晃不稳,好在她努力地扶住了石柱,才没让自己摔倒,而是顺着柱子,无力地滑坐在地上。我们五六个人赶紧围过去——别看年岁小,都学着家里大人的样子,关切地问这问那。老人家说自己头晕得厉害,走不动了。我们小心翼翼却很使劲地将她搀起来,表示要将她送回家。老人的眼睛里充满了感激,连声说谢谢。几个小孩子倒着班地搀扶着老人,一路陪她说着话,让她放松,走了大概一站地,我们把老人送到了家。这时,老人似乎也缓过来,她的孩子也听见我们的敲门声走出来,一直谢我们,并追问我们的学校和名字。我们还真的按照课本上描述的那样,一起回答说:“我们叫‘红小兵’。”然后,就转身自豪而骄傲地离开了。现在想起来,那会儿,“做个好人”的意识算是在心里种下了。

很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自己,也开始向中老年人队伍靠拢了……

我家隔壁的邻居这么多年一直把房出租出去,以至于现在房主本人是谁,我都不知道。不过这么多年租客常常换,但街里街坊的都比较客气,邻里关系还算和谐。去年,租客换成了一对带着一个小闺女儿的小夫妻,老北京人,见了面都特客气,人也都特别好。

那天下班刚进家门,刚放下背包,就听见轻轻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那年轻的女主人,一手抱着小闺女儿,一手端着一盘馄饨。我一见,第一反应是,她家停水或停气了,要到我家来借火做饭。助人为乐几十年了,我指定会帮助她。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妈妈向我递上馄饨,说道:“我们在家包的馄饨,给您拿几个尝尝。我们是回民,所以包的牛肉馅。”

我心中涌出的那份感动就甭提了——多少年前,住在大杂院里,邻居们有这样的习惯,谁家做了、买了好吃的,会各家串着分点,透着咱老北京人的亲热与礼儿面儿。可今儿这场面多少年不见了,心里热乎乎。

由衷说一句:好人万岁!

为我的邻居点赞!为小闺女儿有这样的父母点赞!有这样的父母的言传身教,这小闺女儿今后也得是个好样儿的。

两个故事,都是邻居。

送馄饨的是都市丛林中的仙草,

砌院墙的是时代大背景下的灌木。

有来有去、有商有量,

终会为现实缀上有情有义。

每一个生活环境,

都对应一个生态系统。

如果都多考虑哪怕一层,

多走哪怕一小步,

生态就是良性生长态势。

都别嫌慢,

我们的孩子们看着呢。

院墙之争

毕明

几十年前,对于像我爸妈这样的工厂普通职工来说,涨工资和分房子无疑是整个家庭的大事。为此,同事工友之间明争暗斗甚至剑拔弩张的场景,屡见不鲜。然而在我少年时期的记忆中,邻居之间为了砌院墙而产生的矛盾与纠纷的印象反倒更加深刻,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与邻相处的生活小百科。

爸妈在上世纪60 年代末响应国家号召,带着全家老小从东北迁往陕南山区加入“三线建设”大军。那时工厂给爸妈分的住房是青砖灰瓦的平房,每家基本都是一间半的住房大小。工厂并不管砌院墙,所以各家的院墙都是自己动手砌的。最初没有砌墙的砖石,大家都用自制的土坯垒墙,可是日子久了,雨水冲刷会垮塌。于是各家各户又四处寻找碎砖块来砌院墙,这用碎砖加水泥砌好的墙就相当坚固了。而院墙的分界线之争就不免时有发生,毕竟哪怕是多砌一块砖的距离就意味着你家的院子会多出好几平方米。

关键是这半间房,冲前院开窗的那家会比冲后的那家的院子大不少,因为砌院墙都是以内墙分界线为界线的,这样那半间房在后部的住户就会觉得很吃亏。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把自家的院墙尽量往邻家多砌一些距离。邻居当然不会心甘情愿,凭什么你家的院墙超过了界线,不但多占了我家的院子,还挡了我家的阳光!于是这样吵架动手甚至拆墙的纠纷屡屡出现。

事有凑巧,我家的左右邻居恰巧都是半间房冲后,左边这家邻居在砌院墙时想往我家这边多砌一块砖的距离,理论一番,达成协议,我家让步半块砖距离,与这家共建这边的院墙。右边的那家非要自建院墙,那好就多让你一块砖的距离。多年下来,我们与左右隔壁邻居也算和谐相处,建立起了不错的和平共处关系。

后来,我家也像各家一样,把原来大屋前面的厨房改建成了一间卧室,里面盘上了东北火炕。按南北方地理划分,陕南刚好处于秦岭以南,属于分界线的南方,冬季是没有暖气设施的。我的童年少年时代就是姥姥带着我在这间房里生活了好多年,后来姥姥得了半身不遂,直到去世,她老人家一直生活在这间最温暖、最具东北特色的房间里。

偶尔回老家看看,住过的房子早已破旧,换了主人,但院墙依旧如故。回望旧居,凝视院墙,猛然想起了最近看过的科幻小说《三体2:黑暗森林》里的那句话: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好人不会没好报

木匠

距离参加老程的追悼会已快一个月的时间了,我好像还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

老程和我同岁,是初中时的班长。那时候,他年年都会被评上优秀学生干部,身上有很多优点。“乐于助人”这一条,我记得特别清楚。

读初二时,我腿骨折了,打了两个多月的石膏。那段时间,都是他每天用辆小三轮接我上下学,并在学校里背我上下楼梯。

但他文化课不好,初中毕业后,就去读了技校。毕业后,进了一家工厂,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具体哪一年我记不清了,只记得他刚当上班组长,并且马上就要结婚了。厂里发生了火灾,本已从车间里逃到外面的他,因发现还有人被困在车间里,又返回救人,结果被从房顶上掉下来的一根房梁砸在了腰上……

医生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让他重新站起来,这意味着他以后的日子,都得在轮椅上度过了;谈了六年的女友,在把他照顾出院后,迫于家人的压力,与他分了手。后来,他就一个人过了一辈子。

当时,他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都上了报,是“英雄”、“青年人的榜样”……坐上轮椅后,厂里也很照顾他,安排到人事科负责档案,还转了干。又过了两三年,工厂效益下滑,开始减员,他是因公致残,本不在下岗人员的名单上,但他主动提出离开。

离开工厂,他盘下了一个报刊亭。地方不远,我常可以看到他。夏天,我经常会买点啤酒、烤串,到他的报刊亭跟他聊上一两个钟头。

我喜欢跟他聊,因为觉得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活得很快乐,且总是警句频出,什么“人心要是大了,事儿就小了”吧;什么“世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遭受重创,也总有抬头的日子”……而我心中感到不快时,找他聊聊,心情马上就会好起来。之前,我还和他开玩笑说:我看你以后也别卖报了,干脆开个心理诊所吧。

可现在老程走了,以后我心里再有什么不快,又能找谁去说呢?

昨天和老金一起吃饭,饭桌上,我把老程的事说给了他听,并反复地说着:“这好人怎么就没个好报呢?”

老金半天没说话,最后却挤出了一句:“好人总还是有好报的吧。”

“好报?”我不服气地反驳道,“那你来跟我说说,他的好报又在哪里?”

“他,至少每天活得都很快乐,每晚睡得都很踏实,特别是他周围的人,都会给他一个‘好人’的评价……”

两个故事,做好人的理由,

都提到“睡个安稳觉”的地步了。

因为从现实来看,

两位主人公都受了大苦,

没有得到所谓的“好报”。

但我们常常忘了,

我们只是别人生活的旁观者,

观棋不语真君子。

君子呢?

坦荡荡吟啸前行中。

吃亏是福

李岩

任正非先生曾组织华为高管学习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他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激励他们:领导者要在茫茫黑暗中,把自己的心拿出来燃烧,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队伍走向胜利。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就是用自己发出的光,带领队伍前进。

这件事又让我想起高尔基。高尔基的小说《伊则吉尔老婆子》里也有一个把心掏出来引领大家走出困境的故事,是丹柯。他们满怀希望出发后,一路千辛万苦,困难重重。于是有人开始抱怨,他们怀疑丹柯的领导能力,指责丹柯走错了路,恶毒地咒骂他。而丹柯抓开自己的胸膛,掏出自己的心把它高举起来。他的心在燃烧,照亮道路。丹柯喊道:跟我走吧。

然而当丹柯带领大家走出危险,来到幸福的家园,他却倒下了。那些跟随丹柯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丹柯的死亡,只是自己欢乐起来。丹柯的心在他倒下的尸体旁燃烧,更可悲的是有一个人看到这颗燃烧的心,竟感到惊恐,用脚踏在上面。于是,这颗燃烧的心熄灭了。

我年少时看到这个故事,心里很不舒服,觉得丹柯为那些人牺牲不值。

不记得是谁说的,如果在船上遇到风暴,你要感到恐惧不妨在船上放声歌唱。虽然歌唱无法让风暴止息,但歌唱却能让大家鼓起精神。那个为了他人燃烧自己的丹柯也是一种精神,是人们创造出的勇士,是一个美好的传说。我想,高尔基写出这样的故事是为颂扬好人的牺牲精神,给人们提供一个榜样。

我幼年时看电影总是纠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只觉得人非好即坏,非黑即白。长大以后发现并非如此。好心办坏事的情况经常发生,似乎不能避免的。

好人的标准是什么?一部交响乐的主题有着很多变奏,一个人的一生也会有许多波折。凭做人的良知,与人为善,尽自己的力做利人利己的事就行了,这应该就是好人的标准了。

选择做个好人就义无反顾,只要你坚定不移,困扰总会过去,是非总会清明。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做人做事又何必纠结做好事得好报。重要的是为了问心无愧,让灵魂和心灵不被打扰。我们自我鼓励,或用吃亏是福这句话自我安慰,以便跟生活中的荒谬共舞。即使战胜不了荒谬,至少坚强地不被击溃。

另外,据说王阳明判断一个人是否不可救药是看他还有没有羞耻心。而好人必有羞耻心,没有做好一件都会被良心谴责,更不用说干坏事了。从这个角度讲,还是做个好人吧,至少能睡个安稳觉。

猜你喜欢
院墙好人公主
好人就在身边
院墙重重
《辽史·公主表》补述
《爱哭公主》
粉红兔公主镜
院墙上的风景
西游新记
好人
小公主
为什么“好人”的另一半也会出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