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观察幼儿的误区与对策

2019-12-31 09:15吴亚英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幼儿园幼儿

吴亚英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让观察成为课程发展的起点、检验课程成效的手段已深入人心。为进一步了解幼儿教师观察幼儿的具体情况,精准判断教师当前的水准,把脉真正的需求,笔者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这个课题。

本研究以来自全国8个省、72家幼儿园的200多名“观察实操训练营”学员为样本,通过问题征询、现场行为观察、案例研讨与对话交流等形式,调查幼儿教师观察幼儿的现状。总体来看,不论是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还是其他地区,都非常重视观察这项工作。教师们普遍反映,观察幼儿是他们当下做得最多、感触最深的事情,也是困惑连连、内心冲突不断的一项工作。其中,困惑主要集中在观察目的的确定、观察对象的选取、观察方法的选用、观察记录表的设计、观察后的分析并跟进等方面。绝大部分教师处在似懂非懂、似会不会的状态,具有既想做好、又怕麻烦的矛盾心理。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在如此情况下,观察该何去何从?

一、当前幼儿教师观察幼儿的误区

笔者结合12年来对幼儿行为观察的研究与思考,认为幼儿园教师对于观察工作的误区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就观察幼儿本身看,有“三轻三重”。表现为:一是确定观察目的时重对幼儿发展水平的观察,轻视甚至忽视对幼儿当下动机、情绪与感受的关注;二是选取观察对象时重个别幼儿,忽视了对全体幼儿基本情况的观察;三是观察过程中重视观察幼儿,忽视了观察者本身的感受与需要。

2.从幼儿园推进情况来看,有“三过三失”。一是过分追求观察数量,缺失对观察目的的探索;二是过分追求观察记录的客观真实,而轻观察分析与童心解读;三是过分追求观察记录、分析解读、应对等版块的完整性,而忽视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3.从研训情况看,有“三多三少”。一是讲座多,实操研训少;二是研训者来自大专院校或教科研部门的人员居多,有实践经验的基层人员偏少;三是参训者向外要得多,向内自省自纠少。

二、幼儿教师走出观察误区的对策

要走出误区,就需要分析误区的成因。笔者认为,这些误区的存在从表面看是外在因素所致,如各级各类检查、评估督促,各种培训或研讨会的助推等,实质是由于幼儿园教师内在动力缺失或不足。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对日常工作及自身有关问题的主动思考;二是缺乏反思意识、研究习惯;三是不会自我激励,缺乏坚定的信念,不明白幼儿教育的本质,这是最根本、最深层次的缺失。幼儿教师要回归保教现场,从根子入手,让观察幼儿成为解决教师保教工作中困惑的抓手。

(一)唤醒内驱力,重塑观察幼儿的目标观

笔者认为,观察幼儿不仅是为了了解幼儿、理解幼儿,为发展幼儿提供依据,为教育成效提供实证支持,而且要让观察成为了解自己、发展自身的有效途径,让其成为发现生命美好、发现幼师职业幸福的有效途径。最好的做法是从幼儿教师所擅长的讲故事开始。故事,可以是幼儿教师自己孩子的,可以是班级孩子的,可以是自己与孩子们之间的,可以是发生在家园之间的。故事让观察与日常保教工作无缝对接。

案例1:开学第二天上午9∶00不到,我走进小一班,看见ZY笑眯眯地玩着桌面材料。他的眼神告诉我,我们可以聊聊。“今天没哭?”“嗯,我不哭。”10∶45左右,玩完沙子进班后,他开始痛哭,并告诉我“我想奶奶”。“没关系,想奶奶,可以哭会儿。或者我带你到卫生间,你可以照着镜子哭,顺便洗洗脸,好不好?”“好。”ZY应和着,拉着我的手进了卫生间,然后告诉我,他不想哭了。班级里在准备午餐,他坐到桌子前,重演痛哭一幕。“吃饭啦,请小朋友们自己端。”随着老师的招呼,他眼泪一擦,利索地端饭、端菜,拿调羹和擦嘴毛巾,突然头一扬“我想奶奶”,又一串眼泪掉了下来。“你是不是眼泪水特别多?”“是的。”“我们约定一下,你吃饭的时候不能哭,哭的时候就不能吃饭。好不好?”“好。”

案例2:一天户外混龄活动时,一个小班男孩在十多分钟的时间里,不断穿梭于阳光与阴影地带,嘴里喊着“冰冻世界,沙漠,沙漠,冰冻世界……”江南二三月天,带给人体的感受不就是这样的吗?一个用形象的动作和寥寥几句道破要点的“表现达人”跃然纸上。

这些故事增强了教师观察的动机和愿望,不知不觉开启了读人识己之门。讲着、听着,教师们的眼睛开始追随孩子了;讲着、听着,教师们的心底越来越柔软了。大家从中发现了生命的美好、童心的纯真,从而更愿意去探究童年的秘密,找寻幼儿教育“蒙以养正、固本培元”的意蕴,进而享受幼师职业的幸福:每天与最真最纯的生命相互陪伴。

在12年对观察幼儿的研究和34年与幼儿相伴的日子中,笔者经常不自觉地走进童心,向孩子们学习,跟孩子们要答案。孩子们毫不吝啬,给予了丰厚的回报,让笔者真正懂得人都是天使与魔鬼并存的统一体,别招惹魔鬼,努力与天使共存;要经常有与自己独处,静静地观照内心的机会;同时,形成了“基于幼儿—为了幼儿”的思维模式和贴地行走的习惯,确立了朴素的观察行动指南。

(二)從心理逻辑出发,架构园本研训的框架并实施

幼儿园在推行这项工作时,要用观察幼儿的思路去倾听、研究教师的需求;管理者们要放低自己、走进现场、走入人心。幼儿园要做减法,让教师不做或尽量少做这些:性价比极低的自制教玩具,供成人参观的环境布置,给不懂教育、不肯进现场的检查者检查的台账资料。幼儿园要自上而下地、系统而整体地推进,确保教师们有时间、有精力做这件事,从愿观察、学观察走向用观察、精通观察。笔者将十余年来园所构建的研训框架提供如下(见本页表),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三)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观察幼儿中的问题

观察幼儿中问题的出现,不仅由于观察技术不精,还因为教育之道不明。问道、求和、创新是贯穿于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三个关键词。

1.问道

让我们回看前文所述两则案例,并思考:这些故事的背后,需要观察者具备什么?首先,是对幼小生命内在力量的敬重。笔者认为,这才是做好观察这项工作的本和道。生命的内在力量是与生俱来的,具体说,就是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就是100种表达方式,就是一针见血直指本质的灵性。教师必须用十二分的耐心、细心和精心,捕捉孩子们每个率性行为中的合理成分,读懂孩子们行为背后的意图、感受以及内心需要,进而给予认知、智慧、德行、价值观的引领,促进其自然生长、自主活动、自由发展,这也是幼教人的使命。其次,是观察者自身的心静神定。观察教师们的表现,笔者发现最难的莫过于让他们站在一个地方专注地看,认真地听,应时与有需要的孩子互动,而这正是课程游戏化建设所倡导的。教师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去发现孩子们寻常时刻中的不寻常,可以让心有所安放,愿意停驻。第三,是教育艺术。“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就是要用心、用情和孩子们一起感知世界,在陪伴中支持、合作、引导。

2.求术

案例3:以教研活动“‘冒险岛区域的高空蜘蛛侠案例分析”为例。此次教研的话题为“一个老师一群娃,该怎么开展冒险运动”。研讨前大家一致认为,在冒险类活动中,能从容兼顾三类角色(安全维护者、共玩者、观察者)的老师是专业的,能助力孩子探索、自护和发展。教研由笔者主持,本园8位老师及“观察实操训练营”部分学员参与教研,其他学员观摩。所有参与教研的老师先观看视频,了解易萱格老师在冒险岛区域对幼儿的观察情况,然后对幼儿行为及易老师的言行举止展开微格分析,并通过对话了解易老师的所思所想,进而分析、判断园中观察经验的运用情况,提炼观察新经验。

案例研讨让我们发现,“观察者要确保背后没有孩子”“看见幼儿的‘四会技术”让易老师能从容地观察、拍摄,并和在3米多的高度爬行的小芒果小朋友聊着天;“解读幼儿的聊天法、理论分析法、常模参照法”让易老师充分信任小芒果的运动实力,同时为小芒果在指导同伴时表现出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到惊喜;“解读幼儿的共玩法”让易老师清楚冒险岛爬行全程有四个难关,并找到了安全行动的要点;“嗯,你的手抓得很紧”“身体紧贴柱子,脚踩准点”等行为反应型应答的支持策略,确保易老师能专业地助力孩子探索、自护。

研讨中,易老师还分享了她对冒险类活动价值等方面的文献检索结果:大量对自愿冒险行为的研究表明,风险对于幼儿而言是正常的、普遍的,甚至是发展必需的。首先,适度冒险能够满足幼儿的唤醒和情感需要。其次,适度冒险能够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最后,过度保护对幼儿的发展不利。这让现场的参与者拓展出新的研究点:幼儿园还有哪些冒险类活动?在不同的冒险类活动中,教师的三类角色该如何兼顾?

观察幼儿是按照“看见行为—看懂需求—支持发展”串联起来并循环往复的,每一环都有具体的技术和实施要领,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在结对共研中总结并提炼,进而回到实践场去练习。可以说,课程改革至今,需要教师有这样的认识和行动:实践即研究,实践场即研究场。为此,幼儿园形成了朴素的教育行动指南:孩子,在你或动或静的身姿后,我能捕捉得到你那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于是,我用微笑、抚摸、声音告诉你我的发现;进而,跟着你或者带着你,投入到一个个更有意思的活动中去。

3.创新

幼儿教师的观察是在自然情境下,借助一定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幼儿个体、小组或集体,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并展开分析的过程,是一种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当这样的观察遭遇班额大、课程改革效果不理想等现实情况时,创新做法,尽可能让觀察与保教现实无缝对接,就是广大幼儿教师需要努力探索的。

笔者与所在园的教师及工作室的成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创生出如下两种观察样态。一是陪伴式观察。这是体现专业之爱的观察,即在观察孩子的同时,兼具教育者味道。具体表现为在观察(陪伴)的同时,通过教师的站位、眼神、语言和体态,给孩子们传递这样的信号:你们是安全的,你们是被接纳与认可的,你们是值得我们欣赏和关注的,教师随时等待着你们的询问或求助。二是促使“两全原则”落地的观察,即“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差异”“全面发展,关注情绪与优势”。这样的观察让教师每天都在意每个幼儿的行踪,并用专业的态度和方式去陪伴、观察和支持。

以区域活动观察为例,每天两教一保联手,必须知道所有幼儿去哪了,知道一半的幼儿在做什么、如何做,至少与3个幼儿聊聊感受和想法;优先解决幼儿的情绪问题和必要的技能性问题;不着急用《指南》中的指标来评估孩子,不轻易定性,即使是某方面的暂时性评估,也只作为跟进观察的依据。这样的观察所获得的数据,不仅能发现幼儿的兴趣倾向,而且能深度了解其内在需求。

案例4:大班小朋友WQC经常请病假。截至2018年12月25日,该学期幼儿共来园31天,其中11天去室内角色游戏区扮医生或护士。通过对话,老师知道了孩子心底的声音:“经常去医院,有点害怕,尤其是抽血的时候。”老师参考弗洛伊德“强迫性重复”的理论,结合中大班幼儿的其他心理特征,理解了幼儿的行为,不仅不干涉她的选择,还静静观察、温情陪伴,支持该幼儿的合理宣泄。

幼儿教师因幼儿而存在,因追随了幼儿成长的脚步、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或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有效帮助,而让这个职业具有了意义。幼儿教师观察幼儿,走进幼儿的世界,从而走进自己的内心,走出专业的尊严,与幼儿共生长!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幼儿园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