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电子产品贸易合作效应、障碍及对策分析

2019-12-31 09:14李晶
对外经贸实务 2019年12期

李晶

摘 要:新世纪后,中韩两国电子技术发展不分仲伯,在电子产品的领域合作也越来越密切,这也使两国在合作下增强了产业内的贸易水平,但由于政府和社会企业等因素对电子产业的影响,致使两国电子产品互相间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中国政府单方面对韩国企业实施贸易壁垒等不公正、不合理的手段。尽管两国之间有过外交摩擦,但从贸易总量来看,电子产品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在各自市场中的比重逐渐增大,各有特点和个性。探讨中韩电子产品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决定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好好发挥自国个性,多保留自己的独创性,以达到为中韩两国可以更好的开展电子贸易关系和向更广泛的层面合作谋求出路。

关键词: 中韩贸易;电子产业;决定因素;贸易比重

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有着先进的工业化体系和科研水平,其电子产品的输出为国家GDP的创收贡献较大。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有着全球规模最大的产品加工厂和国民购买消费能力,据统计其市场规模多达5674亿元,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脑市场。平板电脑的市场规模有371亿元。因此,中国和韩国之间利用优势互补原则,共同携手合作,促进彼此的发展。本文立足于中韩两国的电子产品双边贸易的现状,针对贸易的发展速度、贸易逆差以及结构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探索出一条更适合当前中韩两国现状的发展道路。

一、中韩电子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电子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在中国还没有入世之前,中国和韩国的合作增长速度较为缓慢,甚至一直到2009年两国的合作程度也只是普通水平。但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两国电子产品贸易带来了极大的优势,两国电子产品贸易总额急剧上升,至2018年,两国的贸易总额达到2686.4亿美元,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中韩电子贸易的总额也达到1658.2亿美元,其增长速度相比于这场金融风暴前的可以说是有了质的飞跃。在2008年世界金融风暴后,中韩贸易虽然在短期内出现低谷,但电子产品贸易在两国双边贸易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从图1的数据可以看出,中韩两国在电子产品贸易的合作上一直保持着稳步上升的趋势,两国电子产品的流通也越来越频繁,中国和韩国对对方电子产品的出口一直都呈积极信任的态度,所以电子产品的贸易额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在2009年的金融海啸中,虽然两国的贸易总额有所降低,但并不影响两个合作的良好氛围,很快,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电子贸易就又走回了增长的轨道。总体来说,中韩两国从占双边贸易市场的总额上来看,一直占据有利位置,呈现上升状态,虽然韩国在2013年中有了一次小幅度动荡,总额降低了100多亿美元,但都不影响中韩两国合作上的决心。中韩双边贸易的总额在2005年达到了1000亿美元,其中,电子产品在其中的占比就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而再一个十年的跨越,至2018年,中韩双边贸易总额达到2686.42亿美元,而电子产品双边贸易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进出口占比61.73%。由此可见,中韩两国的电子贸易合作的发展趋势也是一片光明。

(二)电子产品结构发展现状

从中韩双边电子产品贸易结构来看,韩国自中国结构的电子产品主要以电话机、无线电电话、和电信设备等零部件为主;而中国自韩国进口的电子产品虽然类型相同,但却以最终产品为主。

由图2可以看出,广播影视类和通信设备类始终是中国进口韩国电子产品的主要部分,其所占比重处于稳定增加状态,保持着较高的占比。自2010年开始,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进口则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势头,而其余三类电子产品所占比重则相对稳定。同时,随着中国电子产业的发展,国产电子产品的比较优势快速提高,中韩之间的电子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提高,而消费类、计算机类等电子产品的贸易比重上升势头显著。由此可见,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国内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消费需求越发明确。

由图3可以看出,中国电子产品出口韩国的贸易总额总体呈增长态势,消费类电子产品在其中占比较高,而广播影视类及计算机类位居其后。2005-2018年间,通信设备类产品所占贸易比重从7.5%提升到15.1%;消费类和计算机类的贸易比重增速接近,各自占有超过20%的比例;雷达类及电气元器件类的贸易比例也有着显著提升,平均保持着10%左右的贸易比重。在总体保持增长的态势下,部分类别的产品虽出现少许波动,但电子产品出口类别增多,这显示出我国电子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逐渐受到韩国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需求,而中韩电子贸易关系也越发联系紧密,这也有力巩固了中国位居韩国贸易伙伴国首位的地位。

二、中韩电子产品贸易合作障碍

(一)贸易逆差严重

因为两国政策不同的原因,中韩的电子产品贸易发展有了很大的贸易差,从状态上看,贸易差较为严重,其中贸易差主要是表现在中国,从2005年起,中国的贸易差就开始凸显了出来,贸易逆差在短短十年里面,从161.94亿美元一路飙涨到了344.82亿美元。中国在与韩国的合作中,贸易逆差一直在不断增长,从趋势来看也没有也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2013年是韩国对中国电子产品贸易顺差最大的一年,历史峰值达到403.77亿美元。韩国对中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使得两边贸易摩擦和争端也日益加深,从目前来说,中国对韩国电子产品贸易中始终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很大原因是因为韩国政府坚持这较强的贸易保护所造成的。

(二) 配额外关税过高

中国与韩国在产业结构上基本相同,但从国际市场目前的一个发展形势来说,中国还是很有优势的,在国际竞争力上的不断加强使得中国企业在跨入韩国市场的时候受到了阻力,韩国开启了对中国产品严格的限制和考核,韩国提高了税法制度内容,就是最明显的保护韩国的贸易形势。在过往的几年里面,韩国在对外贸易发展的进口关税率一般都把控在10%,但是从最近的韩国现行关税制来看,里面的紧急关税、补偿性关税和报复关税等几个关税制度都表现出了韩国对贸易上的保护性。当然,这些关税也是需要根据韩国产品在進出口时的情况来征收的,比如,在韩国国内竞争力比较差的商品导致了韩国进口此类产品数量增加,那么对这种情况将征收调节关税,这个关税是韩国认为大量进口此类商品将会引发市场混乱。另外一面,部分商品在关税配额的制度中的配额关税也非常高,撇开韩国中国的税收制度来说,韩国对中国的部分电子产品也征收了配额外的关税,在基本关税的前提下加征200%以内的调节关税。同时,由于配额管理方面的法律缺乏足够的透明度,给中国的电子产品出口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阻力。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严苛

随着中国科技实力的崛起,两国的贸易结构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较之上世纪的中国,中国已经开始从简单劳动力初级加工市场转变为产品自主研发创新型国家。这对资本输出与产品输出的韩国电子产业来说,是巨大的威胁与挑战。以韩国的龙头企业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来说,十年前,韩国的三星牌手机和电脑充斥在中国的电子产品市场中,并长期占有较大市场份额。2009年的金融危机给韩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而随着中兴和华为等中国产品牌市场份额的增加,以及对海外市场的扩张,使得韩国品牌逐渐退出了中国市场。在这种形势下,韩国以关税壁垒、配额制度、许可证制度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日益增强,使得中国电子产品出口韩国遭遇严苛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其对韩国的出口规模受到较大程度的抑制。

(四)中国电子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从数据来看,2012年中国就实现了销售84619亿元的目标,其增幅超过百分之十,有规模的电子制造的企业也同比增长了12.1%,增速高过工业发展,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电子制造业显然是目前的主流,支撑了中国国民经济,中国光在手机,电视电脑的出售中就占了世界的50%,依然坐在第一把交椅。但不管在技术上,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上,中国的电子产业还是落后于韩国的电子产业,这是因为中国在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上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中国的本土企业在将技术引进以后,就直接投入运转,只为短期的利益所服务,这就导致这个过程没有借鉴后创新的机会。反过来看一下韩国的电子产业,韩国政府对于中国的企业扶持一直都是力度很大的,不仅鼓励企业能在全球申请专利,更是多种政策鼓励,三星集团每年申请专利1000件,基本都是在中国申请的,而且都是以发明为主。而中国的电子产品虽然规模较大,但技术性不强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出口的电子产品都是流水線进行加工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和自己研发的动力,且中国的产业两头在外,生产成本高,利润低,所需要的材料和市场也都几乎在别的国家,这就导致国内的电子产业在价格从上没有控制力。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法制建设,为电子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在电子产业的市场中,各国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对电子产品的革新换代的速度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因此产权保护法在电子产业中显得格外重要,一旦新制研发的产品被不法商家所仿制,然后以更低的价格推向市场,就会严重扰乱市场价格,极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两国合作的重要基础,就是必须杜绝近些年来偶有发生的盗版侵权现象,两国政府应当制定一个共同标准,打击不法之徒,还电子产业一片明朗的蓝天。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双方在电子产品贸易摩擦,除了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相关法律之外,还需要构建出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机制。历史的潮流一定是向合作共赢的命题前行,所以中韩两国的贸易总额在近年来迅速猛增的大背景下,需要两国共同制定出更为规范的政策来应对跨国投资。从中国现在的电子产业发展轨迹来分析,国家层面上对电子产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强,或许是出于电子企业生命周期短,放贷风险高的因素考虑,一直以来国家对电子产业的税负没有根本性的放松,尤其国内中小型电子企业的融资渠道少,公司运营成本高等致命特点一直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因此,国家应该积极干预电子产业的税收问题,分企业级别,地区差异等特点制定出一套更为科学的管理条令。做出一大批在未来十年或是二十年能够引领世界潮流的品牌。

(二)加强引资力度,吸引韩资对华电子产业投资

长期以来,中国同发达国家的贸易过程,总是伴随不平等条约进行的,比如在中国的Iphone市场中,在深圳的科技公司只不过是负责苹果在华业务的最后一道拼装流程。一部新手机卖给国人,基本上利润都是被美国所赚走,中国企业所得只不过是利润的一小部分。由此可见,中国同韩国的贸易不论是在产品竞争力上,还是利润所得中都居于一个绝对垄断的地位,因此中国贸易逆差不可谓不严重。如果想从根源性切断这种不合理贸易,中国首先要加强现代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电子产业信息的高效流通;其次,要健全法律法规建设,为韩资企业在华投资提供法律保障,实现电子消费市场有序竞争,从而吸引更多韩资企业来华投资。

(三)加强电子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集群化发展战略

因为每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水平都各不相同,其经济产业的结构和国家的市场规模不尽相同,所以电子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历程也是针对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来划分实施的标准,比如美国,硅谷是美国科技研发的中心,有着世界上最为先进和庞大的产业群,有着世界上最为雄厚的资金和经营队伍。因此,在硅谷所采用的是链条式集群模式,而日本就利用这种模式来发展,由于日本地窄人多,无法吸纳世界各地人民来日本从事电子研发工作,只能依靠中国的资金优势和现代化体系优势,所以以这类国家为代表的日本往往更多采用的是驱动型集群研发,韩国和中国一直都是密切的贸易往来,但韩国所采用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而印度采用的则是重点扩散的模式,虽然电子产业的集群模式在各个国家的模式都各不相同,但其核心都是以电子产品的生产和研发为主的,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国国情来看,对中国模式发展最有帮助的就是韩国和印度,如果能将两国的模式相结合并投入使用,能很大程度推动中国的电子产业集群发展。因为韩国和中国的文化传统较为相近,政府主导的方式同样适用于中国,另外一方面来说,中国和印度都属于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国家,中国可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集群作为电子产业集群的依托,结合产业优势和成本消耗等,再在这个地方投入更多的技术支持,加强政协引导,建立产业之间的网络体系,这样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更能协调好分工,而这几个地方都能作为地区中心,从中心向四周辐射至全中国,带动周边产业集群共同发展,建立起一个电子产业的规模经济,这个过程需要尽量避免产业结构同化所带来的恶性竞争问题。

(四) 完善双边合作机制,促进中韩企业深入合作

虽然中国与韩国地理位置相邻,文化相近,历史传承相连。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导致中韩两国在开展友好贸易的过程,会被第三方国际势力所干涉甚至左右进程。这无疑严重影响了两国人民期待和平互惠的美好愿景。因此,两国政府应该紧紧把握好签订FTA协议的有利趋势,抓紧时间加强两国建设电子产业贸易合作的对话机制。利用好中国在第三方国际的公信力,团结韩国企业,建立一批优质的联合产业,将中韩两国所研发的产品推向亚非拉各国,从而谋得更多利益,双方合作共赢,共同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此外,中韩两国合作对话机制应当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国家层面至民间社团来往的沟通渠道,加强国际社会对两国贸易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