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漠荒塬一棵树

2019-12-31 09:15杨学农李东梅姜盼刘楠
绿色中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奖章治沙宁夏

杨学农 李东梅 姜盼 刘楠

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王有德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与张富清、袁隆平、屠呦呦等人一起站上领奖台,接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授予的奖章。

王有德,人民楷模,科学治沙的探路人,40多年来参与并带领职工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为全国防沙治沙提供宝贵经验,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重大贡献。

退休之后,王有德的活动半径依然在山上。

山已经不是从前的山。从沙海过度到林海,40年山河斗转,似乎一切都变了模样,那年立锹起誓“拿下这片海”的青年也已霜染白头、步履蹒跚。

无数次深夜里拎着手灯到林地里看苗木的那个人,是他;两个儿子上了十几年学,从未见过老师一面的人,是他;去内蒙古推销苹果,随身带着暖水瓶、辣椒和大蒜,七天七夜吃住都在车上的人,是他;平时跟职工谈笑风生,一进会场看到自己的席签就不会说话的人,是他;天上下雨,别人都往家里跑,扛着树苗逆着人流往沙地里冲的人,是他;把苗木当儿女、疼起来没个够,看到漫山满树的果子笑得像个孩子一样的人,也是他……

2019年9月29日,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他戴上“人民楷模”國家荣誉称号奖章,那一刻,王有德的眼中蓦然有泪光。“特别兴奋、特别激动,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属于宁夏680多万人民,属于每一个治沙人!”

“我是大漠荒塬一棵树,只有与千千万万的树站在一起,才能站成一道绿色的长城。”

从小生活在沙漠边缘,王有德幼时的记忆被沙漠“阻塞”:风沙一次又一次灌满窑洞,黄沙一次又一次爬上窗台,村里百姓无奈搬离故土。那时起,制服沙魔的念头就深深种在了王有德心里。

1976年,王有德来到宁夏灵武白芨滩林场工作,从此开始了与沙漠战天斗地的人生。40多年过去,他带领林场职工种下防风固沙林63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在浩如烟海的毛乌素沙漠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7公里、南北宽38公里的绿色长城。

40多年沙海植绿,王有德获奖无数。2019年9月25日,王有德临行北京前,记者走进了他的工作室。偌大的房间里,却看不到一张照片、一本证书、一个勋章。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作者……这些“重量级”的荣誉都被“锁”进一只行李箱里。

打开行李箱,拿出那件挂满奖章的西装,16枚国家和自治区级的奖章熠熠生辉,在胸前定格成一棵“树”。除了远处那片林海,这些奖章是他奉献半生的无声记录。

王有德用粗粝的大手轻轻抚摸每一枚奖章,细细讲述奖章背后的幸福与荣光。“我是大漠荒塬上一棵树,只有与千千万万的树站在一起,才能站成一道绿色的长城。如果把这些奖章看成是我一个人的,就错了,大错特错。所有的成长、成绩都要感谢组织,感谢职工,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治沙人,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办公桌上,放着十几瓶淡盐水。几十年同沙生植物耳鬓厮磨,王有德患上了严重的鼻窦炎,大把吃药伤害了他的胃,每天要用淡盐水漱口,随身的口袋里装着胃药。

多少年,他习惯了在口袋里装着剪子,包里装着锯子,车上拉着铁锹。近几年参加的会议多,他随身备着两套衣服,一套是西装皮鞋,一套是工服布鞋,不同场景之间随时切换,经常开完会就直接下田去了。衣服可以随时换,但是左侧胸口前的党徽一直贴身戴着。

“追求了一辈子,爱好了一辈子,几十年就干了这么一件事情,真是拿得起、放不下。”

2014年,王有德从宁夏灵武白芨滩林场场长的岗位上退休,本以为他可以赋闲在家、含饴弄孙。退休第二天,他又一个人上山了。

“追求了一辈子,爱好了一辈子,几十年就干了这么一件事情,真是拿得起、放不下。”退休后,他将河东机场以东的万亩荒滩作为新的“战场”,发起创建了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发动社会力量治沙植树,用归零的心态重启人生,以另一种姿态重回治沙一线。

5年过去,1万多亩的荒滩已经绿化了7000亩。登高远望,排列整齐的苗木站成“千军万马”,驻守着荒山。“这片是宁东能源基地的,那片是宁夏血液中心种的,还有那片是TATA木门的……”每一笔在沙里播下的绿,都在王有德心里长成了恩,“不要宣传我,多宣传一下给基金会捐款买树的人。”王有德说,“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了,我的背后有千千万万热爱祖国、热爱大地的人。”

秋阳映红了林梢,把一片诗意祥和抖落在莽原之上。王有德喜欢在林间漫步,看到长成的树木、结下的果实就高兴。远处的山坳里,并排建好的几座温棚内,草莓秧苗已经定植,春节前就可以上市。温棚里的土,是王有德带着人一遍遍给大地“过筛子”筛下的细土,在种不成树的石头缝里,给每一株有生机的绿色“开小灶”。

这片土地上有多少种绿色,就有多少为执着播绿奋斗不息、奉献不止的治沙人。从前,这里只产沙。现在,从春到秋都硕果盈枝,草莓、桑套、杏子、李子、苹果、梨、甜瓜……过法种树千般苦,如今都化成了硕果盈枝的万种甜。

“与沙漠鏖战一生,苦了一辈子,累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此生治沙无悔,即使能重来,还是要治沙。”

2019年9月26日,王有德踏上了赴京领奖的飞机。与他同行的,还有老伴儿杨学霞。

“新中国成立70年了,带她看看北京、看看天安门。”这样的携手出行,在他们整个婚姻生涯里凤毛麟角,结婚40年,杨学霞一直甘于幕后,甘于平凡,但丈夫的每一位奖章上都有她的一半。

王有德经常十天半个月不回家,回到家里衣服裤子口袋,鞋和袜子里全是沙子,老伴儿嗔怪地说:“你把外面的沙子治好了,倒把自己家弄沙化了。”

多年来,杨学霞习惯了一个人拎着旧衣服、旧鞋去逛服装店,比照好大小再把王有德的衣服买回来。

上世纪90年代,作为林场场长的王有德带头承包了40多亩林地,他全身心带领职工治沙,自己的责任田只能交给老伴儿照料。

王有德的老父亲曾先后担任过灵武几个公社的党委书记。那一年,宁夏日报头版发表了长篇通讯(《大漠赤子》,聚焦王有德的治沙故事。看到报纸,父亲召集全家人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再三安顿所有孩子要戒骄戒躁,父亲对王有德说:“事迹报告会你不能去讲,讲得深了别人不相信,讲得浅了大家不知道学什么。”

那一年,正值林场改革,王有德在山里6个多月没回家,体重从150多斤骤然跌到118斤。那天回家看望父母,午饭时,父亲端着饭泪珠子往碗里头掉:“人老了,都盼着儿女来跟前扯个磨。你忙,人回不来我不怪你,可是看到你这个身体,我心疼你啊,你看看你成啥样子了?”

那一年,王有德的哥哥得了伤寒,去医院看病时准备给医生送点礼,被父亲拦住。“爸,不给东西,人家不好好给你看。”父亲对哥哥说,“你死了又怎么样?为什么要让风气在你身上坏掉!”

父亲一点一滴的教诲,是活在王有德心里的另一棵“树”。年纪越长,王有德越能感知父亲的心。离世前,父亲留给他的遗物是一张办公桌、两把旧椅子,还有一句话:好好工作。

王有德说,“生命中总会遇见两种人,一种推着你走的人,一种你带着走的人。我这一辈子,走到哪最怕叫别人说我不行。千事不要有私心,只要是为大家办的,总能赢得更多人。

与沙漠鏖战一生,为了拿下这片“海”,苦了一辈子、累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王有德却无悔自己的“价值观”:山绿了,草青了,职工跟着你干觉得值得了,老百姓不再被沙子欺负了。

采访结束,记者问:“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你会怎样选择?”王有德的回答斩钉截铁:此生治沙无悔,即使能重来,还是要治沙。

(责编:张志国)

猜你喜欢
奖章治沙宁夏
进军沙漠:新中国的治沙人
宁夏
宁夏
宁夏
抗战时期中国空军星序奖章
一起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