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函

2020-01-01 05:00
人物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朱之文李开复铁门

阿尔伯特在江城

可能对何伟作品的喜爱有一部分是李雪顺成就的,但我今天才知道他的力量。得幸他俩的遇见。

——阿蓉

采访中,我一直想知道李雪顺翻译的文本里,打动人的地方到底在哪儿。我问过另一名译者何雨珈,当时我本来准备好了问她关于《江城》里莎士比亚那一段的内容,结果她自己就在电话的那头说起了这一段,我挺感动的。她告诉我翻译里更隐形的部分,就是一个译者需要真正聆听作者的思考与逻辑,并通过翻译,让这些东西被更多人听见。这种“听见”很重要。我也是在这次采访中,第一次感受到了一名好的翻译的力量。

——记者 杨宙

李开复:最大化战争的幸存者

近年接受的最长也是最细致的采访,人物杂志记者像私家侦探一样,从我和朋友的交谈,从各种出乎我意料的文字视频资料里面,打开了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一面。

——李开复

透过这个人物故事的采写,我试图去理解世界上最残酷的市场,和活在里面的人。采写过程中的一个感受是,大家很容易被情绪、标签、不完整信息占据了大脑,人们往往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套用在了对方身上,但是去理解一个真实的人是很复杂的,要竭力客观地面对事实,对抗容易陷落的偏见,去理解和我们生活在同时代的另一个人。我可能并没有做得很好,虽然尽力最大程度地展现一个真实的全貌,我始终觉得现在稿子的呈现还是有缺憾的,对人的理解和关注还是有些局限,但我很希望通过写作弥合一点点这样的认知差异。如果大家能更加真实、更加落地去认识一个科学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技术信仰者,也许会少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增加一些沟通的效率,比过去更接近一些中国创业世界的现实。如果能持续记录下市场里的真实状态,我想大家也就能更多理解这个群体。

另外,经过这一次的采访,我意识到AI领域远比我过去认知到的更加复杂,而且对它的信息遮蔽和误读比想象中更加严重。大部分人对AI的认知悬在空中,我决心好好挖掘这个领域,找一个精准的切入点去展现,人们在AI领域究竟在做什么。

——记者 李斐然

朱之文 楚门的村庄

本身具备的贪婪,贪婪大家的围观,贪婪大家的热捧,就像大家贪婪他能带来流量一样,互相利用的结局,一定是悲惨的。

——昭妤

我曾在去年夏天电话采访过朱之文一次,那时他家那扇朱红色的铁门刚刚修建完成。门修上了,生活也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木门和铁门敲起来的声音有所不同罢了。那时我对朱之文投以同情,他好像一只陷入全景监狱的困兽,被不断地消费和榨取价值。

实地到了朱楼村,我站在朱之文面前,看他在人群中笑着,我的感受悄然发生了变化。这或许不是一场单向的榨取,而是双方都情愿加入的狂欢。朱楼村作为舞台,朱之文作为主角,几十部手机无死角地摄录。最后拍摄者获得了经济收益,演员获得了关注度,观众的窥私欲得到满足——典型的娱乐商品生产模式。

因为采访受拒,我没能见到他的女儿,儿子也只是闪现了两次,而后很快没入自己的房间。向村民们打听,他们也非常抗拒提起他俩。每次路过两个孩子的房间,我都感到失落。朱之文把庭院里的鸡鸭鹅照顾得那么好,却没有时间给予他们关注。一双儿女像幽灵一样活在家里,成了狂欢之后唯一的牺牲品。

——记者 林秋铭

猜你喜欢
朱之文李开复铁门
铁门
别人的善良不是你放肆的理由
“大衣哥”:被改变的朱之文和朱楼村
一个举动,一份温暖
“大衣哥”朱之文:被直播的生活
成功来源于不经意间的努力
天使家的铁门是甜的
“大衣哥”朱之文
“病”变的李开复
“病变”的李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