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人树”盆景的艺术审美及创作要点

2020-01-01 13:29邓光华
山东林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盆景文人艺术

李 静,邓光华

(1.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 南昌330045;2. 江西农业大学盆景研究所,江西 南昌330045)

盆景艺术在我国历史源远流长,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文人艺术。而“文人树”盆景起源于文人文化,更是盆景中的精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的长期喜爱,并得以继承和发展。“文人树”盆景在中国盆景中虽不多见,但其地位却不可替代。

1 “文人树”盆景的特征与发展

1.1 “文人树”盆景的本质及特征

“文人树”盆景是当今备受推崇的一种盆景类型,隶属于树木盆景,却以其独特的姿态和文化内涵而与众不同。对于“文人树”盆景,当今虽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不少专家提出过个人见解。席有山(2012)提出:只要具有清瘦儒雅的自然之风以及骨干清奇之态的成熟作品即可成为“文人树”盆景[1]。郑永泰(2013)则研究认为,文人树是一种树木盆景造型风格,其造型高古清雅,有着独特的美学特征和精神品格,着重表现文人情趣,可感受到形外更多的符码和无声语言[2]。陶洁之(2019)以为,在高耸树型的前提下,只要作者有意识地去表现文人的思想、品德、风貌,而且在形式上显出一定效果、给人以美感的,都可称为“文人树”[3]。徐朕(2019)则提出,“文人树”盆景是指具有体小、干细、枝高、叶稀、冠窄和荒皮等主要形态特征,极度表现作者孤傲、清逸的文人气质或富有幽玄、空寂禅意的一种特殊风格的树木盆景类型[4]。

笔者认为,“文人树”盆景的思想精髓和艺术表现与文人画一脉相承,能深刻表达一种文人气质和内涵,其外部形态具有瘦劲的树干、居高而短的枝条、简约疏朗的冠形,而同时内在赋有孤高、脱俗、禅寂的精神特征并充分体现创作者思想、个性和艺术修养。

1.2 “文人树”盆景的发展背景与现状

盆景于我国已有1000 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一种由文人主导的艺术形式。“文人树” 盆景究其起源,虽无明确时间,但最直接的艺术渊源就是文人画。文人画泛指中国古代封建时期文人墨客所作之画,强调文人风骨和笔墨情趣,重在写意,追求精神理想,不过分追求形似的画工。文人画中能体现文人精神和内涵的树木形象被定义为“文人树”,而现今盆景界泛指为“文人树”盆景。因此,“文人树”盆景的概念是由文人画派生而来,了解文人画有助于对“文人树”盆景更深入的把握。

“文人树”盆景体量小、创作周期较短,已是当今最有发展潜力的盆景类别之一。现今盆景界虽有赵庆泉、韩学年等“文人树”盆景大师,并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文人树”盆景,但由于其造型追求极度简洁,意蕴极富文人韵味,因而对一般创作者的文化和技术是巨大挑战,且目前“文人树”盆景精品较少,创作理论也较匮乏。

2 “文人树”盆景的艺术审美

盆景是一种活的艺术品,具有艺术美学的特性,也具有生命的共性,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文人树”盆景是树木盆景的一种类别,欣赏“文人树”盆景主要从自然美、造型美、意境美3 个方面去考虑。自然美是树木本身具有的自然属性,造型美是创作者对盆景美学的理解与展示,而意境美则是创作者想要通过盆景所表达的情感。

2.1 自然美

“文人树”盆景的主体是植物,而植物其本身具有天然神韵和蓬勃的生命力。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和色彩,不同年龄、季节的植物亦有不同的姿态。盆景植物随时间的推移、季节的变换而呈现不同的面貌,这是植物生命特性所带来的独特美感。

对“文人树”盆景而言,其根盘稳固均衡,或四面伸展,或单面拖拉,或高高提起;其树干劲瘦古朴,或直立苍劲,或蜿蜒多姿,亦或局部枯化而枯荣相生;其树枝风格各异,或粗疏遒劲,或跌宕起伏而富有节奏韵律。“文人树”盆景叶色丰富,叶形多样,常应用松柏类针叶树种,也可见如梅花(Armeniaca mume)、老鸦柿(Diospyros rhombifolia)、石榴(Punica granatum)等观花、观果阔叶树种。

“文人树”盆景树形在自然界中较为少见,多存在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其形态饱含与自然抗争、坚韧顽强之意。

2.2 造型美

盆景与画理相通。虽然绘画是平面构图,而盆景是立体空间结构,但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是将大自然的景色经过艺术加工之后而产生造型美[5]。造型美是衡量盆景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其艺术构图须服从以下主要手法:

2.2.1 主次分明

就盆景树冠而言,“文人树” 盆景枝高而稀,常有一较大主枝作跌枝或飘枝等特殊枝型,以强化树形。其余枝条则较细小,以突出特殊枝型,服从主体,并与之相适宜。但在作品的各个部分,局部也有各自的主和次。

2.2.2 疏密相宜

盆景创作讲究疏密变化,做到密中有粗,疏中有密,且“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文人树”盆景的空间之美主要通过枝叶的取舍和疏密的布局来实现其简洁疏朗、以少胜多的形态。有时可有可无的皆可简,甚至简到空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意境。

2.2.3 虚实结合

在“文人树”盆景的创作中,处理好虚实这一对矛盾关系至关重要。虚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实是有形之物,虚为空白虚无。疏散处为虚,密集处为实;枝叶相对树干为虚,相对空间为实。盆景的布局只有达到虚实相生,相辅相成,才能呈现完美效果。“文人树” 盆景稀疏的枝叶造成盆景布局上拥有更多的留白和空虚,从而突显高度浓缩、概括的枝干线条,虚实相称。

2.3 意境美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意境,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盆景作为一门艺术,其本身是作者情感与精神的载体,观赏者可透过盆中之景感受到作者的未尽之意,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文人树多孤高清傲,常喻为“梅之高洁、兰之清幽、菊之傲骨、竹之虚心”。而“文人树”盆景以形为辅、以神为髓,枝法上以少胜多,外在体现树的自然风韵,内在则流露出文人思想。“文人树”盆景与其说表现的是某种树木景象,不如说是借树表现一种精神,将文人的孤高、凛然、潇洒和飘逸加以具象化,塑造出诗意、禅意的境界[6]。

3 “文人树”盆景的创作要点

3.1 “文人树”盆景的主要创作形式

“文人树”盆景干细而长,枝高而稀,叶细而小,冠幅相对较小。其典型造型多主干2/3 高以下无出枝,枝集中于顶部,且主枝多弯曲并呈下垂状。主干微斜弯曲且又呈一定荒皮性,古朴苍劲。干基不粗,但根盘安定,以露根为佳。

“文人树”盆景通常以单干、双干居多,偶有多干类型。单干型中又以直干式、斜干式为主要形式,二者枝干布局虽有所不同,但皆主干细瘦高耸,枝条聚集顶端,枝叶稀疏。而双干或多干类型在满足单干的特点基础上,亦能合则相映成趣,协调统一,分则单独成形。

3.2 “文人树”盆景形态塑造要求

(1)根盘稳而露

无论“文人树”盆景何种树形,根盘都需形成稳定牢固的效果,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并配以浅盆。文人树为追求高瘦的树形,以露根为佳。

(2)干高而瘦

主干高瘦,大小过渡缓慢,具有一定的苍老感和荒皮性,既有线条美,又暗藏劲骨。现“文人树”盆景多以斜干式最常见,大弯少,小弯多。

(3)枝稀而异

第一枝的出枝点较高,以主干高2/3 左右为佳,常作跌势或飘势,多与主干形成锐角,以强调线条变化和枝线力感。且枝叶稀疏,追求至简,以达到“多一枝觉多,少一枝嫌少”的效果。

(4)冠小而紧

“文人树”盆景多清瘦孤高,因此其树冠不宜过大。树冠应疏密关系适宜,合理留白,宁紧凑勿松散,以营造深邃意境。

3.3 “文人树”盆景动势塑造要求

盆景的空间结构由根、干、枝、冠四个造型元素构成,造型元素的构图布势影响盆景的整体动感与气韵。

3.3.1 树根布势

盆景中把露出盆土的所有根称为根盘,其伸展和粗细分叉状态将影响盆景的安定感及年代感。“文人树”盆景以四面根盘和单面根盘为主。四面根盘虽稳定感强,但树体的视觉重心落于干基附近,缺少几分动感。单面根盘的树体视觉重心偏离干基,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具有较强动势。“文人树”盆景创作中,也不乏提根的应用,以根代干,线条肆意放纵,形成俊朗飘逸的动势美感(见图1)。

3.3.2 树干布势

树干是控制树势发展的主线,是布势的关键。制作“文人树”盆景时,应先根据干的原有趋势而确定树势走向。通常“文人树”盆景以斜干为佳,树干形成向一侧倾斜的动势之美(见图2);或创作成曲干式,树干一波三折极具动感,又似文人的百转回肠之愁绪,意境深远。

3.3.3 树枝布势

枝条的位置、长短和数量对盆景的构图布局至关重要。“文人树”盆景枝叶疏朗,数量至简,出枝位较高,导致重心上移。且主枝多作跌枝或飘枝,跌枝具有跌宕起伏之势,动感强烈;飘枝则飘逸灵动,具迎风之势。关键枝条走向若与主干方向相同,则加强其动势(见图3);若相反,则有回头之势,令人想象无限。

3.3.4 树冠布势

相对于其他类型盆景,“文人树” 盆景树冠位高、形小,下部枝条空疏,但依旧是构图布局的重要元素。于冠形而言,偏离树体中心的不等边三角形树冠具有较为强烈的动感,且内部构造需要处理好空间的留白,疏密相宜,以突出空间美感和空灵雅趣(见图4)。

4 结语

“文人树”干细、体量瘦小,易于进入家家户户,有助于推动盆景产业的发展和盆景的普及。但“文人树”盆景造型难度大、养护困难,不宜盲目泛滥。另外,需尽快完善创作理论体系,以丰富“文人树”盆景的造型和发展,为盆景产业繁荣提供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盆景文人艺术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附式石盆景欣赏
桌上盆景(外一幅)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文人吃蛙
纸的艺术
柚子,变变变
因艺术而生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