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育人视域下的医学实习生党组织工作机制研究

2020-01-02 00:19钟婷陈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3期
关键词:实习生身份医学

钟婷,陈君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1 加强医学实习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战略性意义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设计,医学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的最后一年为临床实习期。在这一年中,所有学生按照临床实习方案和细则,在实习医院相关科室进行临床实践训练。但囿于临床实习时间长、实习点分布广、距校距离远等客观原因,致使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对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存在较大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对于实习生党员,他们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任务、进入临床专业技能操作阶段后,由于校本部基层党支部的鞭长莫及、实习医院的职责界限不清等因素,导致普遍存在组织归属不明确、党员身份认知淡薄、组织生活开展困难、教育和管理空白、考察过程中断和脱节等现象,甚至有些实习生党员一直处于“真空状态”。

医学生党员作为医学类院校党组织建设的重要肌体细胞和活动主体,其教育和管理是所在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医学专业实习生党员群体作为医学类院校学生党员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不仅具有优势明显的党员数量,更具备着相对稳固的党建基础。因此,积极探索和思考医学实习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的实践路径问题,是完善医学院校党建工作、探索实习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发挥实习生党员模范引领作用的客观要求和题中之义。

2 医学实习生党员组织育人功能的现状反思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高等医学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各医学类高校及综合性高校对医学生的招生数量日益扩大,党员发展数量随之增加,进入临床实习环节的医学生党员数量也呈递增趋势,而医学实习生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却不断面临着新挑战和新问题。

2.1 实习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内容窠臼化

由于受实习医院对实习生的容纳度、 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差异性等现实因素的限制,医学实习生往往被安排在各个不同的实习医院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实习生党员也是如此。从整体而言,医学实习生党员的生活、 学习情况与其在校期间存在着明显区别,其教育管理工作平台由基层党支部这一整体转变为各个分散且关联度低的实习医院,身份也由在校学生转变成实习医生,服务对象由班级学生转变成病症各异的患者。这一系列因素的变化都直接关系着实习生党员党建工作的具体内容。但是在医学实习生党员实际的教育管理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基层党支部忽视了实习生党员群体的实际情况变化,脱离其所处的具体阶段特点及职业规划发展的需要,对其仍以在校生党员标准来教育与管理,其党建工作的内容还停留在学文件、谈体会、开大会、悟精神的常规阶段,而未结合医学实习生党员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进而无形之中致使党员的教育管理内容体系日渐固定化、窠臼化,工作实效性大打折扣,党支部的育人功能也随之不断弱化。其实,对于医学实习生党员群体而言,基层党支部对其教育与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涵盖了基本的党员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服务意识等,更应该延伸到医德训练、 医患关系的处理等与职业发展相关联的内容。

2.2 实习生党员主体身份意识淡薄化

可以说,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为期一年的实习阶段则对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与自我定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对青年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有力途径。“学生党员是实习生中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抓住了临床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就是抓住了整个实习队伍的中坚力量。”[3]进入临床技能训练阶段后,随着生活场域的转换,实习生党员不仅是学生身份、党员身份,更增添了第三重身份——医务工作者。从多重身份作用在实习生主体身上的时长来讲,医务工作者无疑是作用时间最长,始终贯穿于整个实习阶段的。因此这就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对自我医务工作者身份的认同,也使实习生党员的主体意识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如对自我职业发展与定位的关注、 对临床技能提升的渴望和对政治理论学习热情的消减等。由于医务工作者这一身份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得到强化,部分医学实习生党员逐渐形成了重业务身份、 轻组织身份的倾向。加之实习生党员整日忙于临床跟诊与实践,既无法参加学校基层党支部召开“三会一课”,又很少能有机会以党员身份参加实习医院召开的组织生活会,也即是说其基本的组织生活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久而久之使其对自身党员身份的意识日渐淡薄,党员先锋模范意识也随之淡化。

2.3 实习生党建工作过程的粗放化

在高校基层党支部具体工作实践中,在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一般是有着详尽的规划和实施方案的,无论是入党前的培养、转正前的考察均是以基本制度为遵循,教育和管理过程较为系统和精细。但是由于临床实习时期的特殊性,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功能因党建主体的空间分散性不断弱化,实习生党员的多点分布无法实现党建工作的整体性和集中性,因此经常出现对实习生党员的“放养式”管理,甚至直接无暇管理和不管理,出现学校管不到、实习医院管不了的尴尬局面。由于在此期间,实习生党员缺乏有效持续的过程管理,学校基层党支部对其的各方面要求也日趋粗放和模糊,从而在组织上放松了对实习生党员的约束和预警,也中断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3 医学实习生党员组织育人工作机制探索

在长达一年时间的临床实习期间,医学实习生党员在主客观因素的交互作用下,的确容易出现身份认同模糊、教育管理缺位,政治意识下滑等问题。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党建工作重要任务,是政治任务。”对于医学专业实习生党员而言,只有通过各项措施不断克服党组织育人功能的弱化,创新医学实习生党员组织育人工作机制,坚守实习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责任田,打通理顺党组织育人体系的最后一公里,才能有效保障医学院校党建工作的延续性和系统性。

3.1 充分发挥组织育人功能,构建校院协同教育与管理机制

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 强调各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要把思想建设和价值引领结合起来,认识到党员教育培养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传递信念到坚定信念的过程[4]。因此要稳固实习阶段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促进实习生党员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必须在切实增强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合理有效的实施机制。

第一,建立党建导师制,将实习生党员纳入校院协同教育和管理的体系中来。所谓党建导师制,即是在优化党组织育人功能的目标下,将学生在校期间学业导师制通过场域的转换应用到医学临床实践环节中,通过学校党委向实习医院聘请政治素养硬、党性观念强、 业务水平高的名医名师作为实习生党员的导师,将实习生党员的专业培养与党性修养形成一体,通过导师的高尚医德、精湛医术来影响和带动实习生党员。同时还可以依托导师的相关资源,将组织育人与实践育人相集合,积极开展实习生党员的主题党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以医风医德教育为重点,以卫生行业的典型事例凝聚和教育实习生党员,与社区卫生机构搭建志愿服务工程,开展社区卫生调查、社区卫生预防、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等活动,使实习生党员在临床实习与志愿实践中提升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形成以党建带学建的双赢机制。

第二,建立实习生党员联系制度,通过实行在校生党员与实习生党员一对一联系制度,加强党建主体的联动性。医学生党员在进入临床实践环节后,其组织关系仍隶属所在学校基层党支部,虽说在日常管理方面需接受学校和医院的双重管理,但由于现实层面学校与实习医院的职责交叉性,导致学校基层党组织在实习生党员的管理过程中陷入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因此建立学生党员一对一联系制度,不仅有利于提高实习生党员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又可将在校学生党员实习教育程序前置,从而实现在校生党员与实习生党员双向影响与交流,推动实习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一定程度释放了学校党组织对实习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压力。

3.2 合理把握关键时机,保障实习生党员教育与管理连续化

2018年《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通知》中指出要实现将全面从严治党理念贯穿每个支部及每名党员的目标,将组织育人的功能发挥贯穿于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对于医学实习生党员而言,高校党务工作者在提升自身育人能力的同时,可以充分抓住3 个重要时机,不断强化党组织育人实效。

第一,抓牢实习前教育管理黄金期。高校基层党支部应抓住学生党员实习动员期,为实习生党员的党建工作做准备。基层党支部应在实习生下点前一个月内启动开展实习生党建专项工作,结合实习医院的区域分布以及实习生党员在各实习医院的分布情况,建立实习生党建工作动态信息库,同时开展对实习生党员的专题调研及专题教育,通过及时召开支部大会的方式,明确实习期间学生党员党建工作的基本架构,达到给实习生党员思想“打好疫苗”“上紧发条”“蓄足力量”之效。

第二,把握实习中实习巡查关键期。根据医学院校的临床实践实施细则,为保障学校各实习医院的临床教学质量,充分了解实习生在实习基地的综合表现,学校实习管理部门每年都会在实习过程中对各实习基地进行不定期巡视和检查,这也为完善医学实习生党员的过程管理提供了新渠道。由此,各基层党支部可巧妙把握实习巡查的宝贵契机,合理设置巡查人员构成,将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纳入实习巡查的队伍中,专门负责实习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考查、党建工作的布置和反馈等。

第三,利用实习后考核评定巩固期。一年的临床实践环节完成后,医学专业的学生将重新返校。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应抓住实习学生返校的时间点,及时对实习生党员、预备党员进行考评,将相应的考评情况作为学生党员评优、预备党员转正的有效依据,同时也为以后实习生党员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3.3 创新教育管理方式,打造党建工作新渠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非常依赖的生活要素和客观环境,并日渐形成了一种具有强烈的青年文化色彩的、广泛被青年学生接受的网络话语体系。因此,在传统的线下教育与管理方式无法满足特殊阶段的实际需求时,高校党建工作者们应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的线上模式。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 中提倡的“探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就很好地为实习生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实现网络技术与实习生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可以很大程度上突破实习生距校远、分布广等限制,从而实现“一个人、一部手机、一个平台,替代一群人、一间教室、一个支部书记”的教育和管理模式转换。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微党课、QQ 群等网络媒体优势,建立实习生党员网上党建工作阵地;全面推广和利用“红星云”“学习强国”等优质网络学习平台,提高实习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

3.4 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激发党建主体内驱力

医学实习生党员从身份构成方面来讲,具有在籍学生、实习医生和党员的三重身份。实习期间繁重的临床实习工作任务、 毕业前职业规划与探索及考研学业压力、 临床实践期间组织生活得不到保障等因素致使实习生党员身份意识弱化,模范带头作用得不到发挥。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 文件要求给医学实习生党员办理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这既可以明晰实习生党员身份,又可使实习生党员凭借流动党员活动证在实习医院相关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进而保证其组织生活正常化、延续化。

猜你喜欢
实习生身份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医学、生命科学类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最牛实习生